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注射头孢替唑钠;观察组术中脐带结扎后即静脉应用,给予生理盐水100mL+头孢替唑钠2.0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感染发生率、白细胞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抗茵药物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具有较佳疗效,缩短疗程,优于术后多次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型与匀称型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的相关实验指征。方法抽样调查两省市青少年学生11460名,选择其中年龄、性别、体重相匹配的31名匀称型重度肥胖者(对照组)及39名腹型肥胖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压(Bp)、血脂、瘦素(L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尿酸(UA),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标(ISI),并行肝脏B超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及各因素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脂肪肝异常发生率(P=0.04),血甘油三脂(P〈0.001)和载脂蛋白B(P〈0.005),及FINS、LP和UA(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载脂蛋白A(P〈0.005)和IsI(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JP与FINS呈明显正相关(P〈0.001),与ISI呈明显负相关(P〈0.001)。UA与FINS(P〈0.001)呈明显正相关,与ISI(P〈0.00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腹型肥胖症青少年发生内分泌及心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高于匀称型肥胖症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4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分为A型病变、B型病变和C型病变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中度病变和重度病变组。血浆脂联素浓度通过ELISA方法测定。结果冠心病组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6.09±1.85)μg/ml vs (10.25±1.51)μg/ml,P〈0.001),ACS组脂联素浓度又明显低于SAP组(5.45±1.53)μg/ml vs(7.60±1.67)μg/ml,P〈0.001)。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加重,脂联素浓度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脂联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负调控因子,低脂联素血症可以做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及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11年1至12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0例。 A组于术中断脐后立即给予头孢一代(头孢硫脒)2g静滴,术后12小时再给同等剂量滴注1次;B组于术后给予头孢二代(头孢替安)2g静滴,每日2次,连用4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切口感染、院内感染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A组抗生素费用约280元,B组抗生素费用约1050元,A组明显少于B组(F=42.547,P<0.01)。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通过使用价格昂贵的广谱头孢类抗生素及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并不能提高术后预防感染的效果,头孢一代术中预防性给药不失为一种合理有效又经济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修补术在妇女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疗效。方法选70例妇女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各为35例,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变化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略高于开腹组但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出血情况(P〈0.05),体温及肠功能恢复情况(P〈0.001)。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腹腔镜下修补术较开腹手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市97名肥胖小学生学习成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学生肥胖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方法:在石河子市5所小学选取97名肥胖小学生并选择正常体重儿进行配对研究。结果:经配对资料t检验显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小学生与正常体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未见小学生肥胖对学习成绩具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5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0例,观察组应用头孢呋辛1.5g,手术前0.5h静脉滴注,0.15h内滴完,术后6h重复应用1次;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0.75g,术后静脉滴注,2次,d,连续3d。结果观察组术后病率为7.31%(19/260)、产褥感染率为1.54%(4/260)、切口感染率为1.15%(3/260),对照组分别为6.54%(17/260)、1.15%(3/260)、O.77%(2,26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率1.92%(5/260)、总住院时间(7.86±2.31)d、术后住院时间(5.29±1.91)d.均低于对照组的5.77%(15/260)、(9.92±2.78)d、(7.31±2.78)d(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头孢呋辛是一种合理、有效而又经济的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生素控制对骨科手术感染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将140例行骨科手术者分组:甲抗生素组(70例)与乙抗生素组(70例),甲抗生素组:于麻醉诱导期阶段、术中阶段、术后3d均行抗生素(足量)静脉滴注之后,停用抗生素。乙抗生素组:全程行抗生素(术后阶段到切口拆线阶段)静脉滴注,最少滴注1周。结果在甲抗生素组中,1例术后感染,0例混合感染。在乙抗生素组中,7切口拆线感染,2例二重真菌感染,明显甲抗生素组的感染率比乙抗生素组高,P〈0.05。甲抗生素组与乙抗生素组的致病菌对抗生素(头孢唑林、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红霉素以及青霉素等)存在显著的耐药性。结论在防治感染时,当注意的因素有很多,若对应用抗生素的时间随意进行延长或者滥用抗生素,不但起不到感染控制效果,反而会提升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肥胖小学生发锌降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5~6月,我所对齐齐哈尔铁路地区八所小学8783名学生进行体检。投身高标准体重计算,共检出单纯性肥胖75名占0.85%,其中轻度肥胖(超重20~30%)33名,中度肥胖(超重30~50%)18名和重度肥胖(>50%)24名。对42名中、重度肥胖学生进行1:1发锌含是配对分析,用湿消化法和WFV-11B型分光光度计测定。配对对象为同班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学生,体重接近身高对应的均值,年龄差<土2个月,身高差<士Zcm。其发锌含量经比较发现,中度以上肥胖小学生发锌含量显著低于体重正常学生(Pwto.05),对肥胖小学生补锌能否使其体重恢复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磷霉素分别与4种常用抗生素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50株MRSA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nC)指数、测定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菌菌落数、绘制杀菌曲线,以评价磷霉素和4种常用抗生素分别联合应用的体外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磷霉素分别与4种抗生素在体外联合应用后,MIC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FIC指数均≤2.0;联合应用可增强杀菌活性。结论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分别联用对MRSA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5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975例.按照孕前体重指数分为低体重组(BMI〈18.5)93例、正常体重组(18.5≤BMI〈23)604例、超重组(23≤BMI〈25)176例、肥胖组(BMI≥25)102例,观察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孕前肥胖组的妇女的第一产程时限、第二产程时限明显长于其它组的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三产程时限在不同孕前BMI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2)随着孕前BMI的增长,孕妇的剖宫产率逐渐增加.各组间剖宫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其中肥胖组妇女的剖宫产率为33%。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妇女的阴道助产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妇女的镇痛分娩比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肥胖组妇女的分娩镇痛率显著高于其它BMI组的妇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间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孕前BMI的增加,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率也增加,其中以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例最高为17.6%。各组妇女发生肩难产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正常体重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NICU转入率最低,为27%,而以肥胖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NICU转入率最高,为35%。结论孕前肥胖导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延长.同时会增加剖宫产率、镇痛分娩率、分娩巨大儿的比例以及新生儿转监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身体质量指数( 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2年1至12月在六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00例阴道分娩和300例剖宫产足月单胎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高于阴道分娩组(t=3.37,P<0.01),孕前身体质量指数<18.5kg/m^2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18.5kg/m^2者,χ^2=11.04,P<0.01;剖宫产组孕期体重增幅高于阴道分娩组(t=13.98,P<0.01),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4kg/m^2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在4~6kg/m^2之间和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6kg/m^2者(χ^2值分别为91.32和110.43,均P<0.01)。结论控制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谷红梅 《现代保健》2014,(7):125-1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GDM孕妇215例,根据孕妇孕前BMI不同,分为过低组、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组,分析GDM孕妇孕前不同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超重和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2.76%、巨大儿为17.24%,高于正常组和过低组(P0.05);超重和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与正常组和过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孕妇BMI对GDM孕妇围产结局有一定的影响,GDM孕妇孕前超重和肥胖者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增多,应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BMI在正常范围,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的剂量,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对产妇、新生儿及麻醉医生的影响,探讨此方法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时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30例ASA分级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雷米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1.0、1.5、1.0μg/kg,Ⅰ、Ⅱ组产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开始,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Ⅲ组产妇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观察三组产妇诱导前、切皮时、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插管完成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要求.Ⅰ组和Ⅲ组切皮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Ⅰ组:(136.5±9.7)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3.5 ±7.8) mm Hg、(96.5±9.1) mmHg比(74.2±6.0) mm Hg、(98.5±8.7)次/min比(81.2±8.4)次/min;Ⅲ组:(138.1±11.4) mm Hg比(118.7±9.9) mm Hg、(90.1±9.9) mm Hg比(77.3±7.9)mmHg、(100.3±9.0)次/min比(81.7±9.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97.6±10.1)mm Hg比(138.9±11.2)、(130.1±4.5)mm Hg,(80.1±5.5) mm Hg比(97.7±8.9)、(82.0±8.6) mm Hg,(80.4±7.8)次/min比(99.3±12.2)、(95.9±9.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及Ⅲ组[(7.4±0.9)分比(8.8±0.6)、(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插管完成时间长于Ⅰ组和Ⅱ组[(8.5±1.8) min比(3.0±0.5)、(2.8±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在10 min内完成.结论 采用雷米芬太尼1.0 μ g/kg行全身麻醉诱导,待新生儿断脐后,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方法,可有效避免雷米芬太尼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以及气管插管操作对产妇的强刺激反应,同时也不会过多影响麻醉医生.该方法简便、有效,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丽  焦根龙 《现代保健》2014,(7):137-139
目的:讨论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PR)的浓度指标变化规律,分析对血清CRP水平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本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250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15例,剖宫产135例,测量产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产后48 h体温及血常规等,同时测量产妇分娩前24 h、分娩时、分娩后24、48、72、96 h的CRP浓度,然后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经阴道分娩组(P〈0.01),产后感染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术后48 h中性粒细胞及体温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分娩后CRP浓度逐渐升高,较分娩前水平有显著增高(P〈0.01);CRP在经阴道分娩后72 h开始降低,而在剖宫产分娩后96 h开始降低,剖宫产组分娩后不同时期CRP浓度均高于经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分娩方式是产后血清CR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产后测量CRP对科学的选择分娩方式及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120例既往行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改良组)、134例既往行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组)、94例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后(新式剖宫产组)需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与腹壁纵切口组、新式剖宫产组比较,在腹壁、腹腔粘连、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发生率最低,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次之,新式剖宫产最高,对可能需要二次开腹患者,首次剖宫产宜选择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8.
谢娅  张颖  彭铮 《现代保健》2014,(11):131-13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联合介入手术在完全性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6月一2013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完全性前置胎盘或者胎盘植入的患者40例,2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剖宫产终止妊娠方法,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行产科联合介入科新开展的于DSA手术室进行的腹主动脉球囊放置+刮宫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DSA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别。结果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组术中及产后失血量、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放置球囊联合术后髂内动脉子宫动脉栓塞技术能够显著降低产时产后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并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剖宫产发生切口感染共46例作为观察组.按1:1随机选择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产妇及手术方面相关指标上的差异,先进行单因素χ^2、t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5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P〈0.05),以切口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操作持续超过2h(x1,OR=3.21)、腹部脂肪厚度≥3cm(x2,OR=2.97)、合并其他基础疾病(x3.OR.=2.67)、第二产程实行剖宫产术者(x4,OR=1.98),回归方程为:Logistic y=15.22+4.45x1+4.23x2+3.67x3+2.87x4。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应用于防治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38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行计划性剖宫产术。术中胎儿娩出后按宫缩剂使用情况分为两组,缩宫素组160例,缩宫素20U宫体注射,10U加入液体中静滴;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178例,缩宫素20u宫体注射,10U加入液体中静滴,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服,计算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总出血量,并观察两组的副反应。结果(1)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缩宫素组(412±243)ml,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322±20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术后2h出血量分别为缩宫素组(197±173)ml,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111±9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妇24h总出血量≥1000ml的27例,其中缩宫素组19例,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8例,无1例切除子宫。缩宫素组总出血量明显多于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分别为(698±319)ml及(471+22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副反应发生率缩宫素组为1.6%,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为8.5%,后者主要以恶心、呕吐为常见症状,短时间好转消失。结论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用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可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