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12例(9例四节段,3例三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植骨融合率、 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该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完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目的、术后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按JO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6例获随访4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随访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6%、93.8%和96.6%,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3.1%、72.6%和76.7%。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导致脊髓受压和(或)该节段的脊髓血供损害而导致的脊髓功能障碍。CSM原则上应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内固定方法和器材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疗效亦不断提高,本院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钢板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江惠婷  申放 《现代医院》2012,(11):142-144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前路脊柱植骨融合术的ICD编码。方法以ICD-9-CM-32008版为工具书,仔细阅读病案,根据手术分类编码原则进行准确编码。结果手术操作术式和路径及所用器械或材料不同,手术操作分类的编码亦不同。结论编码员必须认真阅读病案及手术记录,提高医学知识和国际疾病分类专业技能,这是准确进行编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6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J O A评分为(8.4±1.1)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13.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10.4±0.8)°,术后6个月Cobb角为(1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护理干预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所在医院40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选取40例颈椎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技术操作、安全护理、危重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7.5%),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颈椎病患者开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可提高治疗效果,围手术期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强化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在2010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158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高速磨钻和显微镜进行颈前路侧前方椎间盘摘除减压术治疗,应用肽网自体骨进行融合之后使用钉板进行固定,对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158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没有病情加重或者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根型颈椎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手术的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倒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4例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44例患者在手术后症状均有改善,JOA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使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吕厚存 《现代保健》2010,(29):184-186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常被延误诊治,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检索回顾,分析其诊断、治疗现状和进展,总结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式,以有助于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分析颈前路减压后钢板及Cage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钻孔减压,术中同时行Cage及颈椎钢板内固定。并对临床结果按Odom’s恢复率评定手术效果,定期复查颈椎屈、伸侧位X线检查叛定融合效果。结果 28例随访3∽6个月,平均4.6个月,临床疗效优17例。良9例,中2例,植骨融合率迭100%,内固定无移位、脱落,颈椎曲度增加5∽10,椎间隙高度增加15%∽20%。结论 该方法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提供迅速而坚强的内固定。且术式操作简便、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为:手术后椎体前后缘骨刺不致再复发,残留的原有骨刺可退化,椎间嵌入植骨时,可撑开椎间隙使隆凸入椎管内或椎间孔内的黄韧带可以复位,从而解除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9月,对10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11个节段进行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6例,女4例;年龄41~61岁,平均(48±0.8)岁。单节段9例,双节段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临床愈合,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合术前术后颈椎活动范围检查、神经系统症状、Odom评级、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颈椎曲度、置换节段功能活动度、置换节段上下位椎体椎间隙高度得到保持。假体未见下沉或偏移,未见异位骨化。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短中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予患者颈围外固定3~4个月。结果优秀率治疗组为68.54%,对照组为43.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为94.38%,对照组为70.7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部不适、手部麻木、踩棉花感、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得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予患者颈围外固定3~4个月。结果优秀率治疗组为68.54%,对照组为43.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为94.38%.对照组为70.7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部不适、手部麻木、踩棉花感、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得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前路分阶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分析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次试验中的1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0.6&#177;31.5)min;平均出血量为(148.6&#177;8.9) mL; 16例患者术中均为输血;其中15例患者随访成功,且均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手术后16例患者神经功能平均分从8.3提升到13.5,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方面具有显著地临床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变节段≥3个)采用两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10例(ACDF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13例(ACC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以及手术前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结果 ACDF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0.0±31.5) min、(150.0±120.8) ml,均低于ACCF组的(150.0±42.5) min、(310.0±320.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为(3.1±1.4) mm,高于ACCF组的(2.3±0.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JOA评分差值和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5±1.6)分、79.3%,ACCF组分别为(4.6±1.2)分、8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出现脑脊液漏2例,经压迫及引流等治疗后恢复.ACCF组术后14d出现食管瘘并发症1例,经修补后痊愈;出现钛网移位2例,经随访获得融合.结论 ACDF与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术后疗效良好.ACDF与ACCF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保持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