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寻找本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地方制定相应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防治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1—3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247例(毛细支气管炎104例,婴幼儿哮喘143例),247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采用向家长书面问卷调查方法询问各组婴儿既往病史、家族及个人过敏史、怀孕出生及婴幼儿喂养情况、生活条件等。结果:儿童过敏史和特异性体质、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家中装修、家中铺地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冬季取暖方式、猫狗接触史以及父母铅职业暴露是该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维生素A、D、E的补充、较长的每天平均户外活动时间、较长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等则为保护因素。结论: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多方面对本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郎会利  宋庆红  李风 《现代保健》2011,(14):183-184
目的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两种疗法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后喘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后喘息发作的预防方法. 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7年4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6~3.1岁的喘息性疾病病例102例,临床确诊后予常规综合治疗治愈,随机分为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组、口服孟鲁司特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行12周治疗,观察1年内3组病例喘息发作情况. 结果两治疗组患儿在1年内的喘息发生例数、平均发作次数、喘息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具有哮喘高危因素的喘息性疾病患儿喘息发作的预防更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口服孟鲁司特两种治疗方法可减少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后喘息的发作,对降低哮喘发病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325例患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进行肺炎衣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 本组喘息性疾病患儿衣原体阳性检出率5.8%(19/325),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岁3例,l-5岁12例,5-10岁4例.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急性支原体感染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重要诱因,在急性发作时应重视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的检测,并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感染肺炎支原体对婴幼儿喘息发作的影响,为预防婴幼儿喘息发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治疗的196例被不同病原菌感染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婴幼儿41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婴幼儿3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婴幼儿84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婴幼儿32例;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组患者喘息类型构成,检测四组婴幼儿总免疫球蛋白E含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31例占36.9%,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11例占26.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9例占23.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8例占25%;支原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38例占4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2例占30.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13例占40.6%;支原体组无喘息患儿15例占17.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8例占46.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无喘息患儿11例占34.4%,不同病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感染肺炎支原体能够对婴幼儿喘息发作产生促进作用,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喘息发作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钟嵋 《工企医刊》2003,16(1):10-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婴幼儿喘息性疾患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婴幼儿MP感染性喘息性疾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MP感染比例至增高趋势,咳喘等呼吸道症状明显。结论: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患有关,临床以大环内酯类药物足疗程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金艳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120-3121
目的 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针对我科确诊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患儿68例进行分析讨论,此组患儿在接受专业化治疗的同时,给予优化护理流程,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后患儿喘息症状明显缓解、并纠正了心衰及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费用.结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积极优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地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小气道急性炎症、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液分泌增多以及支气管痉挛为特征.急性发作期经过正确治疗后大多病情恢复迅速[1],控制后其症状和体征消失,但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越来越多的患儿易于病后数年间反复发生喘鸣及各种喘息性疾病[2].目前,尚无可靠手段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为此,本研究对12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控制后做早期干预,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37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两组,有喘息、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组114例(A组)和无喘息、无哮鸣音组123例(B组),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和T-IgE检测,收集特应性体质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A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39.47%(45,114),高于B组的23.58%(29/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1);A组中42例MP.IgM阳性患儿随访6-24个月,有29例(69.05%)诊断为哮喘,其中23例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史.结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郁利雅 《医疗装备》2014,(9):122-123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的小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教育,并对有癫痫及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进行细心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结果: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护理、预后的相关知识,全部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对惊厥的患儿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良好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知识的宣教,对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恢复有着很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儿科12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吸氧,镇静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吸入,两组患儿喘息症状缓解停药.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罗音消失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3.98,5.44,4.61,2.96,P<0.01).结论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地塞米松吸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追踪方法学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应用价值,探究患儿有效的追踪护理模式,为患儿病情好转提供一定护理思路。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追踪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7例。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追踪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实施追踪护理模式(个案追踪法)。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家长对疾病知识各项评分及整体知识掌握率高于干预前,且追踪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追踪护理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平均再住院次数、复发次数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护理组护士对护理方法支持率为94.44%,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9 3,P<0.05)。追踪护理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1 3,P<0.05)。结论 追踪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喘息性疾病患儿临床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减少疾病的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后反复喘息的影响,为反复喘息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44名患毛支炎患儿住院时的年龄、性别、锌测定的资料,出院后进行2年跟踪随访,了解喘息发作情况,再无喘息的患儿115例,反复喘息患儿29例。结果:微量元素锌低是毛支炎后发生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反复喘息的发生,可以适当添加含锌丰富的食物,低锌患儿及时补充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和分类的相关性,并提出喂养方式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德清县武康镇中心卫生院儿保门诊系统管理过程中筛查出来的0~3岁婴幼儿营养性疾病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结果:婴幼儿的喂养方式是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喂养方式将导致不同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结论:加强婴幼儿营养监测,提高对婴幼儿喂养技术的干预,是预防和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发作和短期预防喘息再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反复喘息婴幼儿患者36例为治疗组,同期2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取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喘息缓解及再发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急性喘息可迅速缓解,显效率达88.8%,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苦(P〈0.01);治疗组年内出现喘息再发率1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反复喘息与病毒、支原体感染和具有特异性体质有关,其气道高反应性,给予表面皮质激素吸入治疗,除迅速缓解急性喘息症状外,有明湿干预作片用。  相似文献   

16.
喘息(wheezing)是儿童时期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婴幼儿喘息的原因主要与呼吸道感染及婴幼儿的特异性体质有关,而喘息与哮喘发作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虽然目前尚无确切方法筛选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喘息婴幼儿,但是已有参考指标可对喘息婴幼儿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笔者拟就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预防、诊断及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降低婴幼儿喘息发作,进而降低哮喘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喘息性疾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其发病率越来越高,持续严重的喘息状态是儿科的危症之一。自2004年11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空气压缩泵驱动0.5%舒喘灵溶液气雾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喘息性疾病是婴幼儿期较常见的伴有喘息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型肺炎等,后者以病毒(尤其是RSV)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常见。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肺内重要的细胞因子,研究证实,其参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先心病婴幼儿护理人员对住院患儿护理安全的认识,提高对住院患儿诊疗过程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住院患儿在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提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改进措施,并针对性实施.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几年来,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结论:细致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减少不安全因素,预防不安全问题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方法:对72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的雾化治疗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163例中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中,152例经合适的护理指导,均顺利完成治疗,11例中断治疗,雾化的完成率为93.3%。结论:通过原因分析和特殊的护理指导,可以提高雾化吸入的成功率,对临床雾化治疗有一定的护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