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体系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以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程序进行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结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6.31%降至2%。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模式,有效的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规范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院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2.28%降低至活动后的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积极性,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行气管插管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4.5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73%(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总满意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72.73%(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患者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护理管理,能够显著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老年痴呆长期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发生的70例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 RCA,确定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比较2014年(RCA 实施前)与2015年(RCA 实施后)鼻饲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实施 RCA 前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33%,实施 RCA 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5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RCA 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普外科防范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502例置管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1~12月485例置管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例,发生率为0.59%,而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2例,发生率为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14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置管后第3~4天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最高达64.29%;同时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发生率高达78.57%。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30%降低到活动后的8.61%,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QC小组活动可改进ICU临床工作方法.从而降低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急救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40例神经外科急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神经外科急救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结果:对比患者实施不安全防范措施进行管理前后患者出现压疮、感染、护理意外及非计划拔管等风险事件发生率,管理后患者出现压疮、感染、护理意外及非计划拔管等风险事件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实施管理前的(22.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对不安全因素护理管理可有效避免神经外科中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9.81%降低到活动后的3.49%,患者对PICC置管及维护服务满意度从活动前的82.8%提高到活动后的94.2%。结论QC小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理论在降低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NICU住院惠儿185例为实验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制订并实施改善措施;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NICU住院患儿161例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模式,分析得出NICU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患儿自身原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导管质量问题等,同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改善措施并加以实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由实施前的4.32%下降到1.2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对NICU非计划性拔管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NICU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顺利进行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梁青  杨柠 《现代保健》2014,(13):95-9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及分析。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的品管手法及各种品管工具,对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头脑风暴,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从6.13%降至2.46%。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可留置时间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显著,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意外管率,规范了操作流程,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鼻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制订防范策略,降低鼻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 回顾性整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报的鼻肠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采用Apriori算法对非计划性拔管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建立有价值的强关联规则,采取防范措施.结果 在收集的210例鼻肠管非计划性拔管事...  相似文献   

13.
刘美玲  王国芳 《现代保健》2013,(14):112-114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科行深静脉置管的300例患者中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原因,及其防治的临床措施。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5例,发生率为8%。其中,导管堵塞10例,导管滑出8例,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皮肤过敏2例。结论:深静脉置管过程中及维护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发现潜在因素,以及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等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取18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护理后为试验组各90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措施前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占24.4%与试验组5.5%相比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257,P0.05);对照组护理模式不满意与试验组相比较高。结论 :对神经内科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避免医疗纠纷,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和确定ICU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最佳临界值。方法使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量表评估2017年8月—9月入住我院ICU的100例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高危患者的最佳临界值,并进行分析。结果当以22分为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高危患者临界值时,其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978,阳性预测值为0.778,阴性预测值为0.989,Youden指数为0.853较其他临界值更大,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1,95%CI:0.920~1.000。结论以22分作为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高危患者的最佳临界值较为合适,能够预测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xtubation护理防范中的应用效果,以减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对2013年入住ICU带管患者运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对带管患者进行评估评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2013年与2012年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防范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具体护理工作改进中的管理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度护理质控中存在的最严重,最共性的问题:发药不能及时到1:3(发药30分钟后病人仍未服药),作为我院2013年度持续改进的目标,对照组(四病区护理单元)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观察组(五病区护理单元)运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PDCA循环结束时比较管理前后发药是否及时到口的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结束后,观察组发药不能及时到口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对护士发药及时到13的管理有较好的推动作用,能降低发药不能及时到13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肠外科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胃肠减压出现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45例作为研究独享,对造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引起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主要包括胃管不适、患者肢体缺乏约束、护理巡视监督不到位、评估缺乏有效性、护理人员缺乏陪护相关知识及沟通交流等.通过完善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汇报体制,改善胃管固定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强化陪护理论知识培训,做好肢体约束工作,强化巡视时间,可有效改进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论 针对胃肠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其操作技能,强化知识教育培训、做好胃管固定、加强巡视时段等,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究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对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具体原因,开展品管圈管理,对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就护理前后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实行集束化护理前,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2.85%,在实行集束化护理后,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0.78%。实行集束化护理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要明显低于实行集束化护理前。结论:实行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ICU并发的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找出效期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实现药库药品效期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法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干预持续6个月,滞销及近效期药品品规占基本用药品规数的构成比由4.01%降至2.15%,统计分析表明有较满意结果。结论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实现药库效期管理的持续改进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