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移位的髋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因伴有移位的髋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其中40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BHA)治疗,4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与输血率,并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0. 6个月(14~32个月)。BHA组患者末次随访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0. 0%,而THA组为2. 3%,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5);而术后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THA组(92. 9%)高于BHA组(72.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HA相对BHA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是治疗伴有移位的髋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苏娟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7):158-158
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80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根据患者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的是康复护理),每组人数分别为35例和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Hams评分及其并发症几率。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分别为14.28%(5/35)、6.67%f3/45);在Harris评分上,分别为(87.2±2.3)分和(92.8±4.2)分;在髋关节功能恢复上,观察组更佳,两组患者护理成效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临床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几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1岁,既往有高血压史和前列腺增生。2010年3月25日因股骨头坏死入院,欲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按照手术的要求对患者进行了体检,检查结果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手术标准。2010年4月613上午9点~12点30分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对该患者实施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患者常规静点抗生素并自体血回输治疗,心电监护显示收缩压160~130mmHg,舒张压90—60mmHg,脉搏60—100次/min,血氧饱和度90%左右,呼唤患者有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明显,患者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30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25~58分,平均52.8分.结果 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2.9年,术后Harris评分75 ~ 96分,平均88.9分,优20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6.7%(26/30),术后无股神经麻痹,髋臼植骨均骨性愈合,未见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伴股骨头高位脱位的患者,术前如能制定严密的计划,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50例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2013年收入我院的1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3、6个月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均逐步恢复.观察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4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iplacement THR)临床多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已被证实[1]。我院自2001~2004年实施了14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经有效的早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7,(2):203-204
目的观察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静脉栓塞、髋部疼痛、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7例行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9~22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22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4~7.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67±8.96)分;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2~24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6~10.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72.12±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泵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循环稳定作用。方法3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ECG和SpO2,记录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等指标,术后24小时复查肾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生命体征稳定,术中血压降幅不超过20%,未见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有助于降低血压下降程度,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1/2007—01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缺血坏死24例的资料。结果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经及时复位后未再脱位;1例髋关节早期感染,经关节冲洗引流加强抗感染后,伤口愈合;1例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术后随访时间1~12年,平均随访2.5年。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分)34例、良(80~89分)23例、尚可(70~79分)11例,差(〈70分)1例,优良率82.6%。结论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护理是一个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措施,能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麻醉方式与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60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30 min、术后60 min生命体征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30 min、术后60 min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效果良好,虽对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术口感染、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5.0±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5.5±3.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术口感染、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位管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体位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防假体脱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髋关节功能情况以及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防假体脱位知识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脱位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有针对性的体位管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于彬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5):99-100
目的:研究空心钉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的80例患者.患者被归类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空心钉内固定术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空心钉内固定术方案治疗.结果:①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空心钉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负重时间对比空心钉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③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空心钉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④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住院时间对比空心钉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可以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情况更好,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标准比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的方法理想,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术中应用温热液体对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血压、心率、寒战及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髋关节置换术中病人应用温热液体补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379例(437髋),随机分为温热补液组和常温补液组。温热补液组术中静脉输入温度为36.5℃~37.5℃的温热液体(包括库存血),并采用温度为37.0℃的恒温冲洗液进行术区冲洗;常温补液组术中静脉输入常温22℃~24℃液体及库存血,并用常温冲洗液进行术区冲洗。观察术后血压、心率、寒战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常温补液组病人术后寒战及寒冷不适感发生率明显高于温热补液组(P〈0.05),寒战程度及寒冷不适度较温热补液组严重(P〈0.05);温热补液组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常温补液组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尿量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中给予温热液体有利于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减轻寒战严重程度及寒冷不适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股骨颈股骨折中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科室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且随访3年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此可根据患者具体机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