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肩袖也被称作旋转轴,是由小圆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冈上肌组成的肌群[1].组成肩袖4块肌肉的肌腱部分围绕着肩关节,并与肩关节囊附着,因此,肩袖在维持肩关节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2].肩袖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肩关节病,在肩关节疾患中的占有率为17%~41%.由于肩袖损伤的症状不明显,没有典型性,所以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影响患者早期康复,甚至可能遗留很难治愈的后遗症[3].肩袖损伤的诊断方法中,关节镜诊断是此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此诊断方法创伤性大、费用高,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不能作为常规诊断肩袖损伤的方法[4].肩关节造影被认为是诊断肩袖损伤的经典方法,通过肩关节造影可以了解关节软骨退变情况,以及肩袖撕裂的位置、大小,而将核磁共振(MRI)与肩关节造影相结合,可以准确诊断肩袖损伤情况.本研究选择52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探讨MRI间接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意义,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肩关节作为一个多轴关节,是上肢最大、最灵活的关节。正因如此,肩关节虽活动度大但稳定性降低。为了肩关节的稳定,肩周的肌肉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作用于肩关节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大圆肌以及肩袖(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一些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术后力量弱的患者,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都须进行增强肩周肌肉力量的康复训练,对预后有极大帮助。中老年人也可以把肩周力量练习作为常规的锻炼方法,增强肩周肌肉力量,可以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避免肩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0例肩关节损伤的患者,行MR肩关节造影检查,以近期肩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评估肩关节造影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MR肩关节造影在冈上肌腱撕裂诊断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敏感度92.9%(26/28),特异度100%(2/2),准确度为86.7%(26/30)。结论MR肩关节造影可以显著提高冈上肌腱撕裂诊断。  相似文献   

4.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的滑囊、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广泛退行性变所致的无菌性反应性炎症,以及纤维组织增生和关节内外粘连,故称“肩周炎”。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故亦称“五十肩”。中医认为,本症系因肩部裸露当风、受寒及着湿所致而称为“漏肩风”。属于老年性退变范畴,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如肱二头肌长头或短头肌腱(腱鞘)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或肩袖钙化、肩峰下滑囊炎等。其中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为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2、冈上肌腱或肩袖撕裂。 3、肩部创伤、上肢骨折、颈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I检查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肩关节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扫描发现肩袖损伤(肩袖部分撕裂、肩袖完全撕裂)、肌腱炎、盂唇撕裂、关节积液、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常规MRI诊断关节盂唇撕裂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5%;诊断肩袖部分撕裂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70%;诊断肩袖完全撕裂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5%。MRI肩关节造影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9%;肩袖完全撕裂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99%;诊断关节盂唇撕裂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83%。结论肩关节MRI能清晰显示出肩关节的复杂解剖结构,肩关节MRI造影能清晰显示肩袖、关节盂唇等正常及病理情况,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肩痛、颈肩不适,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肩周炎引起的。其实,肩袖损伤也会引起肩痛、颈肩不适。什么是肩袖损伤?肩袖损伤又称肩袖创伤性肌腱炎。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共同组成肩袖,它们的肌腱止于肱骨大、小结节,把肩胛骨与肱骨相互连接,形状似袖口,把肱骨头固定在关节盂窝,故名“肩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东软公司0.35T磁共振扫描仪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的55例肩袖急性损伤和35例肩袖慢性损伤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人数比例为3:1。结果 ①55例急性肩袖损伤中,冈上肌肌腱断裂23例;肱骨大结节隐匿性骨折伴冈上肌腱部分撕裂17例;肩袖复合损伤15例,三组病例均伴有肩关节积液。②35例肩袖慢性损伤中,单纯肩部滑囊炎9例,肩部撞击综合征伴肩部滑囊炎16例,肩袖粘连性损伤7例,另外3例中肩关节滑囊增厚2例,冈上肌腱钙化1例,MRI结果显示阴性。结论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清晰显示肩袖解剖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肩袖损伤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其治疗提供可靠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治  周晟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83-184
目的 比较肩袖损伤的各个影像学的进展.方法 比较X线,CT,超声、MRI、关节镜对于肩袖损伤诊断价值.结果 X线有助于排除其他病变.CT可能很好地观察关节骨性结构.超声操作方便、无创、费用低、准确率高、对肩袖撕裂术后随访有其独特的价值.磁共振是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关节镜被认为是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金标准".结论 MRI关节造影在操作时更简便,并结合了肩关节造影和常规MRI扫描的特点,产生"关节造影效果",使肌腱和关节腔内液体形成对比,能直观地观察肩袖肌腱的形态和信号改变,故应成为肩袖损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超声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心得体会。方法收集23例肩袖损伤病例,总结超声和临床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肩袖完全断裂2例、部分断裂3例、冈上肌肌腱损伤有18例。对于肩袖断裂,术中确诊3例,余2例因去外院未被证实;余18例均证实为冈上肌肌腱损伤。结论肌骨超声检查对于肌腱检查是可行的、有效的;结合临床检查,可提高肌腱损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广义的肩周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脏炎、肩袖损伤、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多种疾患;狭义的概念仅指冻结肩(或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夜间加剧,严重影响患者梳头,钮扣子等日常生活,而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可能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病程往往1-3年。此处讨论以伴随或不伴随轻度肩袖损伤的狭义肩周病的治疗。此类肩周病占据所有肩周病患者的60%-70%。目前,对肩周病主要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整个病程10-42个月(平均30个月),即使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仍有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最终可能导致肩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严重后果。为了提高肩关节病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采用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技术治疗肩周病,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收集近一年肩周炎及合并轻度肩袖损伤的患者30例,单纯给予医用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一个疗程(共3次,每二周注射一次),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结果:发现患者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有明显提高,总有效率83%。结论:将几丁糖注射到患侧肩关节腔内,可以快速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缩短病程,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疗法易于操作,疗效确定,值得在社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专家点评     
徐栋华 《家庭医学》2007,(17):60-60
肩周炎是个大家族,广义的肩周炎至少包括以下几种:(1)狭义肩周炎,即粘连性关节囊炎;(2)肩关节不稳;(3)肩峰撞击症;(4)肩峰下滑囊炎;(5)钙化性冈上肌健炎;(6)肩袖损伤;(7)盂肱关节关节炎(风湿性、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8)关节内游离体;(9)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等。  相似文献   

12.
李智  李玉茂  刘立航 《医疗装备》2023,(21):17-19+2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RCR)对肩袖损伤(RCI)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78例R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于术前、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UCLA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前屈、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分别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有利于降低RCI患者术后疼痛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梁红  钟易 《中国医学装备》2013,10(8):103-105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在肩袖损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MRI确诊肩袖损伤的患者的相关影像学资料,15例患者在做MRI检查前摄取了侧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6例患者仅摄取了侧肩关节X线正位片,将其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1例患者MRI检查全部提示为肩袖损伤。15例患者摄取侧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测得肩峰-肱骨头(A-H)间距不同程度狭窄,其中3例患者A-H间距≤5.1~6.9mm、6例患者A-H间距≤7.0~7.9mm、6例患者A-H间距≤8.0~9.0mm,所见构成骨未见明确骨质病变征象;6例患者仅摄取侧肩关节正位的X线片诊断均为阴性。结论: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能清晰测量A-H间距,提示肩袖损伤的存在,对患者的下一步检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场MRI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3年7月经肩关节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共11例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病例资料,对各病例的肩关节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MRI均有异常表现,其中完全撕裂2例,表现为横轴位图像上,结节间沟内及肱骨小结节前内侧均未见肱二头肌长头腱显示;斜冠状位示撕裂的长头腱呈波浪状回缩,局部PDFS高信号,肌腹下移、回缩;部分撕裂3例,表现为肱二头肌长头腱增粗,PDFS局部高信号,肌腱连续性存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2例,表现为肌腱滑脱于结节间沟外,横轴位像示结节间沟空虚,肱二头肌长头腱向前内侧移位,位于肱骨小结节内侧;肱二头肌长头腱肌腱炎伴随腱鞘积液4例,表现为横轴位像肌腱信号增高并被液性高信号所环绕;伴随肩关节囊内积液11例;合并腱袖损伤5例,其中冈上肌腱撕裂2例,肩胛下肌腱撕裂2例,冈下肌腱撕裂1例。结论高场MRI能准确显示肩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及损伤类型,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性影响因素。方法:2006—01—2009—05行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的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2岁,平均56岁,预后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撕裂大小、肌腱回缩程度和质量。结果:根据UCLA评分,优23例(76.7%),良5例(16.7%),差2例(6.7%)。术后患者肌力明显改善(P〈0.05);患者的年龄、撕裂大小及回缩的程度等因素明显影响预后(P〈0.05);术前的病程、症状和关节活动范围对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创伤比较小,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正确操作及不断提高关节镜操作技术,并在选择患者时仔细考虑影响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超声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80例肩袖撕裂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肩部超声扫描检查,以长期随访(≥6个月)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建立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诊断肩袖撕裂的效能,分析肩袖撕裂患者超声特征。结果 80例疑似患者中经长期随访或肩关节镜检查确诊肩袖撕裂53例,53例肩袖撕裂患者中经超声检出真阳性42例,真阴性23例,超声诊断肩袖撕裂的准确率为81.25%(65/80)、 灵敏度79.25%(42/53)、特异度85.19%(23/27)。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肩袖撕裂患者和非肩袖撕裂患者腱内回声异常发生率(52.83% vs. 7.41%)、肩峰撞击综合征发生率(33.96% vs. 7.41%)、滑膜囊积液发生率(37.74% vs. 70.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肩袖撕裂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可通过超声扫描对受检者肩胛下肌腱等部位进行详细观察,腱内回声异常等超声特征可为肩袖撕裂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省西安市的赵先生今年51岁,半年前因右上肢上举取东西时的瞬间,赵先生突感右肩部疼痛不适,休息后有所减轻,但是右肩关节总是不舒适,第2天右肩膀不能上举,2周时右肩关节开始疼痛,特别是晚上右肩关节疼痛明显,在医院按肩周炎给予理疗、按摩锻炼等治疗,效果不佳,近3个月肩关节疼痛、力弱及活动受限加重。医生考虑有肩袖损伤,行肩关节X线片检查及核磁共振,显示:①右肩峰撞击综合征(见图1);②右肩冈上肌腱损伤(肩袖中的一部分)(见图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3.0T高场磁共振成像(MRI)对肩袖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肩袖损伤MRI肩部软组织影像,为肩袖损伤的诊断和评估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宁德市闽东医院医学影像科接诊的60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0T高场磁共振成像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检测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MRI影像下肩关节损伤分型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分析MRI影像下肩袖损伤影像特征,综合分析肩袖损伤的类型、部位和程度。结果:MRI检查准确度为93.33%(56/60)、灵敏度为94.34%(50/53),与金标准一致性很好,Kappa值=0.835、0.830,特异度为85.71%(6/7),与金标准检测特异度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5;3.0T高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肩袖损伤类型中,其诊断Ⅰ型、Ⅱ型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很好,诊断Ⅲ~Ⅴ型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肩袖损伤MRI影像分析结果得知,T1加权成像显示肌腱的形态和位置,T2加权成像显示肌腱的水分含量、病变情况及肌腱的撕裂情况。根据肩袖损伤MRI影像可确定肩袖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单排固定(SR)和双排固定(DR)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23例肩袖损伤患者(23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R组(12例)和DR组(11例),SR组采用2枚锚钉、简单缝合固定,DR组采用3枚锚钉、内排褥式缝合固定.术后24个月评价其临床功能,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内旋、外旋)、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再撕裂情况及其临床功能.结果 SR组手术时间短于DR组[(115.8±25.0) min比(124.5±19.7) min,P=0.033];两组临床功能(VAS、Constant、ASES、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内旋、外旋)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术后全层再撕裂2例,DR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部分分层再撕裂和全层再撕裂7例,DR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再撕裂患者临床功能(VAS、Constant、ASE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治疗2~5 cm肩袖撕裂损伤在临床功能及再撕裂方面与SR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临床研究发现,肩袖撕裂是引发肩关节活动受限或者肩痛等肩关节疾病的主要因素,占肩关节疾病的18%~41%,在临床诊断时常被误诊为肩周炎。肩袖撕裂多采取手术治疗,而在术前需要对肩袖肌肉脂肪浸润的情况以及肩袖撕裂的大小、程度等做出准确评估。因此,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对该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肩袖撕裂诊断方式包括肩关节镜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高频超声检查。肩关节镜虽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需要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故无法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能够多平面的扫描成像,可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但是磁共振检查耗时较长、费用较高,而且有检查禁忌证。高频超声检查能够观察到肩袖活动度的实时动态情况,操作简便、安全且无检查禁忌证。本文对高频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准确评估肩袖撕裂的情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