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崇高 《中国校医》2019,33(8):589-591
目的 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症通过骨髓细胞学进行检查的价值。方法 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1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学进行检查,总结病因。结果 造血系统疾病45例,占45.00%,骨髓象特征中Ⅲ级骨髓增生占34.44%,Ⅳ级骨髓增生以下占12.34%。患者中出现骨髓形态发生异常的情况比较多,其中出现白细胞以及巨幼红细胞都存在不同程度病态的造血情况。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导致全血细胞减少55例,占55.00%,骨髓象特征中出现Ⅲ级骨髓增生的患者占65.56%,而患者中出现Ⅳ级骨髓增生及以下的患者比例为87.34%,其中巨核系多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由于全血细胞减少症属于十分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通过骨髓细胞学的检查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病因和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8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肝硬化(64.4%);血象主要表现为三系轻度异常,以血小板为主;骨髓象主要表现为脾功能亢进(47.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度呈多样性,以增生活跃为主,骨髓细胞分类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增生、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成熟障碍。增生减低组、增生活跃组和增生明显活跃组3组间的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值、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数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肝炎后肝硬化是主要病因,脾亢是肝硬化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骨髓象。肝硬化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临床特点、血液学特征和细胞形态学特征,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MDS-RA与36例MA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象和骨髓象。[结果]RA与MA血象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巨早、中幼红细胞为主;RA病态造血表现比MA明显,骨髓象除巨幼样变外,还有形态的异常,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具有诊断意义。MA三系血细胞的巨幼变程度比RA明显,分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是MA的形态学特征。[结论]MDS-RA与MA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及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需要综合分析进行治疗性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形态学上的区别。方法通过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镜检分类、骨髓涂片、骨髓铁染色等检验方法,重点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红细胞系、粒细胞系以及巨核细胞系细胞形态上的共性与差异。结果在所分析的病例中,外周血三系均出现一系或多系的降低。骨髓涂片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在细胞核畸变上难以区分,在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幼(样)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核畸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其他2种疾病的重要区别。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形态学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有助于这3种疾病的鉴别与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病态改变,对确诊的MDS的骨髓象进行系统观察,记录骨髓中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细胞形态上的变化,为MDS的形态学诊断寻找有力的诊断依据。方法:用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骨髓细胞学形态分析。结果:粒、红、巨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粒系主要以内外浆、颗粒粗大核浆发育不平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红系主要以双核、多核为主,核浆发育不平及巨幼样改变为主,巨核系主要以多圆核为主。结论:MDS至少有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具有外周血(PB)和骨髓(BM)血细胞形态发育异常的特点.骨髓造血发育异常可累及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形成病态造血,这是诊断MDS的形态学基础.骨髓造血细胞成熟释放于外周血,因此通过量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骨髓病态造血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收治的35例难治性贫血患者和37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难治贫血组和巨幼细胞组.给予两组实施相同的骨髓形态检查方法.结果:难治贫血组的全血细胞减少例数为17例,占比48.57%;巨幼细胞组的全血细胞减少例数为35例,占比85.36%.两组在血常规检查结果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贫血在骨髓形态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病态造血情况,巨幼细胞贫血在骨髓形态诊断中主要以骨髓形态学红细胞病变为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8.
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周围血象及骨髓象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周围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了解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方法 采用髂前或髂后部位抽取患者骨髓,综合分析25例住院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周围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25例住院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粒、红、巨3系细胞主要病理变化为:粒系可见中毒颗粒、空泡变性等;大多数患者红系可见病态造血,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巨核细胞减少或无,偶见小巨核.周围血象可见至少1系或2系发育不良.结论 长期接触苯及苯的同系物,可导致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周围血常规可作为过筛检查.  相似文献   

9.
苯作业工人周围血及骨髓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48例苯接触和慢性中毒患者周围血和骨髓常规检查结果,结果提示,周围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骨髓有核细胞,巨核细胞计数按苯接触和中毒轻,中,重程度依次递减,血红蛋白含量在重度中毒时才明显减少,在中,重度苯中毒组的骨髓细胞分类中可见粒系和红系原幼和早幼细胞比例减少,提示苯对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骨髓细胞形态改变在各组中均可见到;粒系细胞的形态发迹以及中毒颗粒和空泡为多见,还可见核分叶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骨髓象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对两例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常规瑞氏染色.每份样本在显微镜下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析骨髓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改变。结果病例A(肠型放射病)较病例B(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在受照后的骨髓损伤更严重。病例A于半相合移植后+7d.骨髓涂片只找到15个有核细胞,但可见中幼粒细胞,移植+14d后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均恢复造血功能。但未见产板巨核细胞。病例B于全相合移植后+7d,骨髓粒、红两系恢复,移植后+14d骨髓三系均恢复,各阶段细胞比值大致在正常范围。结论两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在受照后骨髓损伤严重.但经半相合和全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均在移植后2周骨髓恢复造血.  相似文献   

11.
对大鼠丙烯腈染毒后,进行骨髓涂片病理检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SC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分析丙烯腈对大鼠骨髓血细胞及对有关遣血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组中的大鼠骨髓原拉、早幼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率升高;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率降低。血清中IL-2含量降低、EPO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G-GSF含量未见明显变化。提示丙烯腈可能直接作用于大鼠的骨髓细胞,引起外周血细胞的变化,并与IL-2、EPO等促血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骨髓细胞学特征,对艾滋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278例AIDS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取材满意189份,占68.0%,其中95.8%以上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常见细胞学异常表现型及分布率依次是淋巴细胞减少84.7%、红细胞核形态异常71.4%、红细胞缗钱状排列59.8%、血小板减少55.0%、中性粒细胞核发育异常54.5%、粒红比值升高45.5%、巨核细胞成熟障碍32.3%、组织细胞活化24.9%,其中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发育异常、红细胞核形态异常、红细胞缗钱状排列和血小板分布减少的比率与其他表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取材满意病例中,镜检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阳性36例、淋巴瘤细胞2例。结论 AIDS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系统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淋巴细胞比率减低,常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殖或活化,南方地区患者于涂片中较易见PM。  相似文献   

13.
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及现代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内科(110003)韩乃英巨幼细胞贫血多见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粒系、巨核系也伴有质的异常和量的改变。外周血可见全血细胞...  相似文献   

14.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主要系体内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VitB12)弓l起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昕致的贫血,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其特点为骨髓细胞呈典型的“巨幼变”,该臣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可累及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严重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例重、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患者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修复程度,为辐射远后效应研究积累宝贵的临床资料。方法分别在照后6个月、1年、2年对3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医学随访,同时制备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骨髓血细胞数量除淋巴细胞仍偏低外,其余各系细胞均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从细胞形态来看,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巨核细胞系恢复较好,但粒细胞系仍有较多空泡变性、核棘突增多现象,不过3次随访结果仍显示有逐步改善的趋势。3例患者的骨髓中未见明显的病态造血现象。结论3例重、中度骨髓型ARS患者照后2年造血组织的辐射损伤尚未完全修复。应定期随访观察造血系统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血细胞减少骨髓形态学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细胞减少骨髓形态学特点。方法对128例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病例同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度活检切片,涂片结合切片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涂片与切片骨髓增生度的对比;切片病理表现。结果脾功能亢进症80例占0.62,缺铁性贫血31例占0,24,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占0.07。切片在骨髓增生度和病理方面较能准确反映肝硬化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的状况。结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造血功能受损是可逆性的,提高其综合治疗水平及重视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构成。方法对10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血常规测定Hb〈100g/L,WBC〈4.0×10^9/L,PLT〈100×10^9/L者。结果10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最多见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占43.52%,其次为急性白血病,占12.96%,再依次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纤维化、Evans综合征、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结论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较多。其中绝大多数系造血系统疾病所致,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者较少。诊断时,应先考虑造血系统疾病,再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56例苯中毒患者骨髓象进行分析,探讨苯对造血系统损害的骨髓象的特点.方法 按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将苯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症组(再障组)、白血病组,均进行骨穿、涂片、以瑞氏-姬姆萨染色的骨髓片计数100个有核细胞,进行分类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骨髓增生程度和巨核细胞增殖按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再障依次递减.轻度、中度中毒患者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增殖有受抑制的趋势,出现中毒相关的细胞形态异常.与其余各组及正常参考值比较,再障组的骨髓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率(早幼粒0.17%、中幼粒3.11%,早幼红0.06%、中幼红3.1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白血病表现为粒系、红系幼稚细胞单克隆性增殖伴成熟障碍,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受明显抑制,与其余各组及正常参考值比较,白血病组的骨髓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率(原幼粒21.25%、早幼粒4.8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障组、白血病组的粒细胞、红细胞出现细胞形态异常和核畸形比例增高,以白血病组尤为明显.结论 慢性苯中毒轻度、中度病例的骨髓象可见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增殖已出现受抑制的趋势,且出现部分细胞形态异常.重度中毒骨髓象表现出与临床分型相对应的异常改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one marrow feature of hemopoietic system injured by benzene through analyzing 56 benzolism cases. Methods The 56 benzolism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mild poisoning group, midrange poisoning group, aplastic anemia group, pancytopenia group and leukemia group. All cases progressed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smear, and counted hundred karyocytes by Wright-Giemsa tinct bone marrow smear to classification and observe the cells' feature. Results The megakaryocytes and the extent of bone marrow hyperplasia were decreased by turns of mild poisoning group, midrange poisoning group and aplastic anemia group. The archaeocytes and juvenile cells proliferation in mild poisoning group and midrange poisoning group were inhibited and occured cell paramorphia which related to intoxication. Comparing with the other groups and mormal reference value, the pancytopenia group' s percentage of bone marrow cells in karyote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P<0.05) and the leukemia group's pecentage of bone marrow cells in karyote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The proportion of cell paramorphia and nucleus malformation of granulocytes and red blood cells in pancytopenia group and leukemia group were increased, expecially in leukemia group. Conclusion We saw the inhibition of archaeocytes and juvenile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somecell paramorphia appearances in mild poisoning and midrange poisoning cases of chronic benzolism. The abnormality changes which can be seen in bone marrow of severe benzolism cases wer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
方江春 《中国保健》2009,(15):619-620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检验方法及治疗差异。方法:对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难治性贫血(MDS—RA)与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进行细胞学诊断及综合治疗。结果:MDS—RA与MA病态造血有相似之处,MA的形态学诊断主要以红系巨变为主;MDS—RA要对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态造血、外周血象与恶性克隆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MDS患者,研究MDS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象与恶性克隆负荷的相关性。结果:可见双核粒细胞、奇数核红细胞、粒细胞分叶不良与MDS高恶性克隆负荷显著相关(P<0.05);骨髓三系病态造血具有显著较高的克隆负荷(P<0.05);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是高克隆负荷的指征(P<0.05)。结论:MDS高恶性克隆负荷的指标包括:双核粒细胞、奇数核红细胞、粒细胞分叶不良、三系病态造血、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