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和田地区老年急诊疾病谱的特点,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登记的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的老年(60岁以上)患者983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疾病诊断等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及农民与城区居民急诊疾病构成的差异。结果 983例老年患者中,维吾尔族患者887例(90.2%),其中男483例,女404例;汉族96例(9.8%),其中男54例,女42例。农民618例(62.9%),城区居民365例(37.1%)。(1)急诊病因按系统依次为心血管急症(34.8%),神经系统急症(26.0%),呼吸系统急症(22.7%),消化系统急症(7.1%)。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急症占83.2%。(2)随年龄增长,呼吸系统急症比例增加。与该地区汉族老年患者比较,维吾尔族老年患者神经系统急症与呼吸系统急症所占比例高;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以及汉族男性呼吸系统急症均较高,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略高于汉族男性,明显高于汉族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民老年患者脑血管急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区老年患者(P=0.001),城区居民心血管急症略高于农民,呼吸系统急症比例相近。出血性卒中高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与缺血性比约为1.5:1。结论应针对该地区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急症发病率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由甘肃省肿瘤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病例资料,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病例3 945例,病例年龄18~81岁,以60~81岁为主,占44.7%,疾病种类以消化道肿瘤和呼吸系统肿瘤为主,分别占20.67%、19.8%,用药种类以第三代为主,占31.71%,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44.3%,用药方式以单一用药为主,占74.5%。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5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主要为变态反应(39.87%)、消化系统(28.10%)和循环系统(1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OR=1.804)、用药种类为第二代(OR=1.799)、第三代(OR=2.026)和第四代 (OR=1.640)、肌内注射(OR=1.369)、静脉滴注(OR=2.061)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使用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相比,疾病种类为呼吸系统肿瘤(OR=0.722)、乳腺肿瘤(OR=0.643)、头颈部肿瘤(OR=0.755)、泌尿系统肿瘤(OR=0.527)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关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人群,准确评估患者机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种类及用药方法,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吉伟青 《现代保健》2014,(4):118-120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4.7%(22/150),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G-菌感染比例高;经过统计学分析,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并发疾病以及有创性治疗的影响(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艳婷  高瑞  郭婷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605-1608
目的 分析西安市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就医人群疾病谱,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西安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就医患者资料,依据ICD-10疾病编码工具对门诊疾病诊断进行分类,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2020年西安市某综合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病例共6 210 584例次,符合本研究病例数据5 840 295例次,有效率为94.04%。2017年为1 383 503例次,2018年1 544 116例次,2019年1 513 677例次,2020年1 398 999例次。2017年前3位疾病种类分别是消化系统疾病(占21.87%)、呼吸系统疾病(占17.33%)、循环系统疾病(占14.71%);2018年前3位疾病种类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占19.15%),消化系统疾病(占18.2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13.32%);2019年前3位疾病种类分别是消化系统疾病(占19.27%)、循环系统疾病(占16.23%)、呼吸系统疾病(占13.64%);2020年前3位疾病种类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占21.65%)、消化系统疾病(占15.96%)、循环系统疾病(占13.54%)。4年间就医人群主要疾病种类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各年份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017—2020西安市某综合三甲医院门诊就医人群具有一定的疾病谱特征,患者疾病种类及年龄分布特征明显,应根据门诊就医人群疾病谱情况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龙春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35-6036,6038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关特点。方法收集某院近几年内科住院及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基本死亡病因,如肺炎、肺癌、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并总结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对死亡结果的影响。结果高龄患者(年龄60~79岁)患者死亡原因以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为主;小于60岁患者死亡原因以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肺癌较为多见。老年组(年龄大于60岁)患者中男性死亡原因以肺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女性患者死亡原因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呼吸系统疾病总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慢性支气管炎、肺癌、肺炎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性别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呈现一定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呼吸系统病死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谱以提高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水平。方法对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3627例患者的疾病谱、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5位依次是创伤(23.57%)、心血管疾病(12.90%)、神经系统疾病(9.93%)、呼吸系统疾病(9.68%)、消化系统疾病(8.68%)。创伤以20—40岁人群为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消化系统疾病以20—60岁为主。结论以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为依据,应不断加强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急救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减少院前急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疾病特征及共病现状。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来源于西安市某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及医院收费系统的≥60岁内科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3 871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2018年1 068例,2019年1 262例,2020年1 541例。病例数逐年增加。不同年份病例的BMI、吸烟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饮酒分布差异在不同年份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岁及以上老年内科患者均以高血压病比例最高,其次为脑梗死、高脂血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018—2020年骨质疏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疾病3年间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份共病疾病种类分布差异也统计学意义(P>0.05)。因急性感染住院的患者比例最高(1 557例,40.23%),其次为脑梗死急性发作(1 200例,31.0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急性发作(466例,12.0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237例,6.1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58例,4.08%)、肿瘤相关疾病(82例,2.12%)、消化道出血(78例,2.02%)、尚未明确疾病(46例,1.18%),其他46例,占1.19%。3 677例共病患者中共有1 577例发生急性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88.73%。结论 西安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多存在高血压、脑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共病情况,住院病因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临床工作中对于老年患者需关注共病及个体化,实行综合治疗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震灾难后医疗队抽组与使用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以汶川大地震医疗队中所救治的疾病种类为依据,分析灾后3-70天疾病谱变化规律,探讨野战医疗队的抽组与使用。结果:灾后1周内,外伤/伤口类疾病为主,医疗队救治伤病员中占82%。1周后,内科疾病明显上升,占62%;且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率较高。急性肠炎比例较低,占内科疾病中的10%。1月后救治疾病种类基本与常规门诊相同,皮肤病等其它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36%。结论:①早期(灾后7天内),医疗队抽组应以外科人员为主。②中期(灾后7-30天),应以内外科人员为主。③晚期(灾后1个月以后),应以常见疾病诊治为主抽组人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西宁市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该市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宁市抽样≥4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COPD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有效调查人数4 704人,男性占51.28%,女性占48.72%,年龄以40~59岁为主,占62.12%,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59.44%,有吸烟史者占47.70%,有COPD家庭史者占24.11%。符合COPD诊断标准者426例,患病率为9.1%。单因素分析显示:按性别等9个指标/因素分别进行分层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782)、COPD家族史(OR=1.649)、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史(OR=3.624)及呼吸系统疾病史(OR=2.278)为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宁市COPD患病率较高,COPD发病高主要与吸烟、COPD家族史、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史和呼吸系统疾病史的综合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明市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病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明市2004年居民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并录入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市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总死亡率为3398.70/10万。第1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33.33%,前3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占总死亡的74.96%。死亡率农村显著高于城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P均﹤0.01)。循环系统疾病以脑血管病(56.95%)和心脏病(40.90%)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以下呼吸道疾病为主(79.38%)。恶性肿瘤前3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论]昆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昆明市老年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加强慢病的综合防治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分布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汉德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85-1886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09年1月-2011年5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68例患者年龄、性别、好发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圆形统计方法对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年龄(59.32±7.23)岁。脑梗占54.4%,多集中于夏秋季,男性高发,脑梗塞患者发病高峰时间为9:29分;其次为脑出血患者38.2%,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男性患者居多,发病高峰为10:41分。结论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及脑出血患者居多,其发病高峰为上午9:00-11:00,根据发病特点做到有效急救仍是急诊抢救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中老年人视力损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全年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视力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视力损伤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3 963名≥45岁中老年体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及问卷调查,年龄45~79岁,以45~59岁为主,占68.1%。男女性别比为1.2∶1,以城镇居民为主,占70.9%,检出视力损伤者996例,发生率为2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视力损伤为因变量(否=0,是=1),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763)、有眼部疾病史(OR=2.5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18)、每日使用手机时间≥4 h(OR= 1.982)、糖尿病患者(OR=2.354)发生视力损伤的风险较高。结论 北京市≥45岁中老年体检者视力损伤发生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眼部疾病史、每日使用手机时间、糖尿病患病情况是发生视力损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综合内科住院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干预Hp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某医院综合内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Hp,并对患者Hp检出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2020年病例数分别为399、452、679例,共1 530例,病例数逐年增加。男女性别比为1.08∶1,平均年龄(57.9±6.4)岁。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主,占34.9%。Hp检出495例,检出率为32.4%。不同年份、不同性别综合内科住院患者Hp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疾病分类、疾病种类不同的综合内科住院患者H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现为51~60岁患者检出率较高(39.6%)。疾病分类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Hp检出率最高(36.9%)。疾病种类中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最高(50.8%)。结论 综合内科住院患者Hp检出率较高,感染现状不容乐观,针对不同患病情况的Hp感染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对尽早给予相关干预、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产生耐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简易门诊人群费别及疾病构成进行分析,探讨简易门诊服务策略.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简易门诊患者资料进行费别及疾病构成统计分析.结果 简易门诊患者人数逐年增加,2009-2011年分别为14 668人次、22 268人次和32 400人次.其中企业保险2009-2011年分别占25.63%、45.99%和57.99%.参保患者比例逐年增加(P〈0.05).自费比例逐年下降(P〈0.05).简易门诊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58.8~60.0岁.2011年疾病构成心血管系统疾病占34.5%,呼吸系统疾病占17%,内分泌系统疾病占13.5%,消化系统疾病占10.5%,骨骼系统疾病占10%,神经系统疾病占5.5%.与2010年和2009年比较,各系统疾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简易门诊人群流量大,医保患者比例大,以患有心血管系统、糖尿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骨骼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致病原因及发病影响因素,指导相关防治工作。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定县某医院急性脑出血存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年龄<60岁的患者归为中青年组,≥60岁的患者归为老年组,采用自制信息登记表收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情况、病因及出血部位等内容,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急性脑出血中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急性脑出血患者病例1 038例,其中中青年急性脑出血患者237例,老年患者801例,以老年患者为主,占77.2%。中青年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和老年组患者在性别、BMI、吸烟、饮酒、有效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因为高血压脑出血(63.3%)、动脉瘤破裂(13.2%)、脑肿瘤(9.6%)、动静脉畸形(6.1%)、全身性疾病(4.0%)。出血部位包括深部(51.7%)、脑干(3.8%)、小脑(6.6%)、脑叶(22.4%)、单纯脑室(2.7%)、多部位(13.4%),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因及出血部位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 中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致病原因以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破裂为主,中青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和老年患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差异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健康行为指导,及早干预,避免急性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2008-2012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的具体情况及主要死因,为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救治工作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2008-2012年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死亡3 221病例死因网络直报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67%,男、女病死率分别为2.30%、1.03%,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死因以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总死亡病例的76.72%(2 471/3 221);损伤和中毒位居死因前5位。结论男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中毒患者为死亡高危人群,应重点加强这些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理州祥云县2008-2012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州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祥云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按 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运用 Excel2003和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和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08-2012年祥云县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09.9/10万,其中男性为703.6/10万,女性为513.2/10万,男:女为1.4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5%;0~1岁组主要致死原因的首位是围产期疾病(占52.9%);1~14岁组的主要死因是意外与中毒(占61.81%);15~64岁组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为主(占51.5%);65岁以上组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40.98%);损伤和中毒在减寿顺位中和平均减寿顺位中居首位。[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是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提示在育龄妇女应加强婚前检查及产检,预防婴幼儿围生期疾病,在儿童青年应着重加强损伤和中毒的预防,在中老年人应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近期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个内科病区58例患者资料,对不同科室呼吸道医院感染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体进行分析,总结防控对策.结果:58例内科住院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34.5%(20/58),上呼吸道感染占65.5%(38/58).年龄高于60岁占有42例(72.4%).58例内科病区的感染病例中,分离报告病原菌17株.种类包括:真菌10株(58.8%),G-杆菌5株(29.4%),G-球菌2株(11.8%).结论:内科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采取措施如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对感染病原体监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及基础病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措施对降低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广州市某医院2016—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探讨急诊入院患者的疾病谱及就诊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的相关信息,分析入院患者的疾病谱特征。结果 2016—2020年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共25 136例,其中2020年占比较低,仅14.99%。急诊入院患者病种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3.98%),呼吸系统疾病(17.17%),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15.83%),循环系统疾病(15.06%),消化系统疾病(11.68%)。急诊入院患者中男性占53.27%,女性占46.73%,5年间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7岁患者占19.92%,18~44岁患者占44.47%,45~64岁患者占21.50%,≥65岁患者占14.11%,5年间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中第2季度入院人数最多,占27.30%,第1季度入院人数最少,占20.66%,5年间患者入院季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日就诊时段最高峰出现在20:00~21:59,谷值出现在6:00~7:59。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的住院疾病谱不同。结论 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主要病种一直较为稳定,但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疾病谱存在差异,住院患者以男性及18~44岁为主, 18:00点以后进入接诊高峰期,第2季度就诊病例较多,医院要根据急诊接诊特点,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20.
张万一 《药物与人》2014,(4):114-114
目的:针对临床内科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内科106例急诊昏迷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这些患者中,有45例患者为急性中毒(占42.5%),其中有31例患者为急性酒精中毒(占29.2%),大部分为青年;有41例患者为脑卒中(占38.7%);有27例患者为糖尿病并发症(占25.5%),主要为中老年患者;有3例患者为其它原因(占2.8%)。结论:内科急诊昏迷患者主要病因为,青年患者主要为中毒、中老年患者主要为脑卒中、糖尿病并发症也具有比较高的发病比例,针对上述病因可提高病因诊断准确率,对于急诊抢救昏迷患者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使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