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盛治荣 《药物与人》2014,(10):341-342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患者30例,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并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对比患者的这几项评分结果,分析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前的HSS评分平均为43.2±6.1分,膝关节活动度为54.6±3.2度;术后的HSS评分平均为94.3±8.81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7.8±4.1度。患者术后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都明显高于术前,证明手术对改善患者的膝功能具有显著疗效,(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人工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功能,提高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春菊  王轶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40-134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应用人工全膝关节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共39例(52膝)患者采用术前急性期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期康复护理。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定体系(HSS)评分60~82分,平均75.3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2~90分,平均87.5分。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膝关节置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85例(146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行患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比较术前、术后HSS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变。结果146膝痊愈18膝(12.3%),显效91膝(62.3%),有效27膝(18.5%),无效10膝(6.8%),总有效率为93.2%。膝关节HSS评分在术前(65.6±8.5)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5.8±7.7)分,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膝关节Lysbolm评分在术前(69.6±6.6)分,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4±5.8)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膝关节HSS和Lysholm功能评分,是早中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5,(7):90-91
目的探讨应用无抵抗重力试验对僵硬膝患者关节置换(TKA)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4年1月,对8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硬患者(11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主要根据术中的"无抵抗重力试验"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目标和计划,分别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例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5±8.6,7个月,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5±8.4分提高到70.5±7.3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18.5±5.5°提高到78.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僵硬膝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根据术中的无抵抗重力试验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和锻炼,安全有效,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情况的差异。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照置换方案进行分组,双膝组(n=26,52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34,34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置换术后1年随访,置换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双膝组显著低于单膝组(P=0.039,0.04);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23)。结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全膝置换术治疗伴膝外翻畸形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膝关节炎伴膝外翻。术前X线测量膝外翻畸形10°~35°,平均21.6°。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术后X线测量膝外翻角度3°~9°,平均5.7°。HSS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4分,术后91分;活动范围术前平均83°,术后118°。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外侧软组织的松解是手术的关键。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进行人工TKA的晚期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9例(78膝),人工TKA术前和术后1、6个月分别进行HSS评分、影像学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的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人工TKA术后1、6个月的HSS评分均明显高于人工TKA术前(P<0.05).TKA术后6个月,部分指标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活动度、稳定性的HSS评分[分别为(27.3±8.1)、(17.8±2.1)、(14.5±1.2)、10.0分]较TKA术后1个月[分别为(22.1±7.6)、(15.3±1.3)、(9.3±1.5)、(9.1±0.2)分]明显增高(P<0.05).所有患者人工TKA术后的膝胫骨和股骨假体未见松动.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TKA是治疗晚期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很好术式,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41例(43膝)严重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8~49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股胫角、膝关节KSS评分以及功能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KSS评分为(86.8±3.1)分,高于术前(48.6±7.1)分;术后KSS功能评分为(85.3±4.3)分,高于术前(42.6±7.5)分;术后股胫角为(8.3±6.42)°,低于术前(26.4±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未发现膝关节不稳、僵硬、感染和髌骨脱位以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严重膝内翻畸形的一种有效办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效纠正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外翻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天津市西青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以股内侧肌下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方式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测量并评估其股胫角(FTA)、双下肢力线矫正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功能评分(HSS)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均随访6~36个月,无明显膝关节疼痛或运动障碍。患者FTA术后为(6.0±0.8)°,低于术前的(21.4±7.4)°;ROM术后为(133.2±8.2)°,高于术前的(93.9±16.9)°;术后HSS评分为(86.1±1.7)分,高于术前的(39.8±7.7)分;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2.6±0.6)分,低于第1天的(3.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外翻畸形的治疗中应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下肢功能,且术后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软组织平衡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7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畸形程度、膝关节功能及术后畸形矫正情况和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等。结果 57膝均采用软组织平衡及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均未出现感染情况。术后经过功能康复3,个月至5年随访,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4~53分提高到76~88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并适当的软组织平衡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良好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静注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膜外镇痛对全膝置换术后疼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ASAⅡ级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A组于切皮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于手术结束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两组均行硬膜外镇痛(PCA)。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2、4、6、12和24 h静息和运动的疼痛强度(VA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4、6、12 h时段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综合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4、6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2、4、6、12 h A组SBP、DBP、HR均低于B组(p<0.05),术后4、6、12 h PC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A组均低于B组(p<0.01),A组非常满意高于B组(p<0.05)。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膜外镇痛可以有效地减轻全膝置换术后疼痛以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5例(78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前后凸Cobb氏角。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2±l.2)分降为术后(1.9±1.3)分,终末随访为(2.4±1.2)分;术前Cobb角(23.8±3.5)°,术后恢复为(16.9±4.3)°,终末随访为(18.5±3.8)°。无感染,无循环及呼吸系统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其中1例出现胸肋部刺激性疼痛加重,其余经术中及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有确切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局麻下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急形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2年1月该科共收治痛风性膝关节炎32例,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32~60岁,均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术后控制饮食,配合功能锻炼,随访26~48个月,进行临床观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26~48个月平均40.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8.9±1.6),术后(3.8±1.2),Lysholm评分术前(58±2.6),术后(88±3.6),P<0.05。患者主观满意率100%。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并可以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畸形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术前教育班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时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指导.干预组病人术前进入医护联合术前教育班学习,内容包括有心理干预、身体评估、健康教育、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1KOM)、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后AKSS和ROM明显增加,而VAS和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4.95,4.54,8.26,4.50)。结论医护联合术前教育班在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可提高TKA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的原因,并予以对因处理。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TKA治疗的80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4 h、48 h、72 h分别检测VAS评分并计算平均值,当≥4分则被定义为术后疼痛,将入组患者分为疼痛组(32例)、非疼痛组(48例),分析诱发疼痛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改善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BMI≥24 kg/m^2、镇痛药物时间≥8年、感染及软组织损伤均是引起TKA后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镇痛药物时间≥8年、感染及软组织损伤均是诱发TKA后膝关节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KA后应积极实施疼痛控制措施,减轻病患疼痛。结论诱发TKA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较多,临床应予以其一定重视,并科学实施疼痛控制措施,减轻疼痛感,改善膝关节活动能力,优化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腓骨截断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患者实行腓骨截断术.结果 术后随访1~3年,膝关节JOA评分,术前平均(75.5±5)分,术后平均(85.5±5)分,术后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22例感到满意,6例较满意,较不满意2例.结论 腓骨截断术减除了腓骨对胫骨平台的支撑作用,能起到平衡胫骨平台的负重的作用,从而减轻膝关节内侧压力,对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骨科住院膝关节置换手术30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疼痛评估、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保持舒适的生理及环境),并设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止与主动活动后6h、12h、24h、48h、7dVAS评估数值;及术后2周内每天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治疗组对术后疼痛静止和活动状态下的改善显著;且治疗组7d内能显著提高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具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2例,并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在置换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41例)进行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3周、6周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术后6周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后系统康复有助于患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