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浓度酒精灌胃配合高脂饲料饲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治疗,以二甲双胍为对照,通过检测血清肝酶谱、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含量和肝脏组织学变化,观察不同剂量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肝酶活性(ALP、GGT)、血脂和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各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显著减轻,肝酶活性(ALP、GGT)、血脂和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二甲双胍组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较模型组下降。[结论]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抗炎保肝作用.方法 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甘草酸二铵针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甘草酸镁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董峰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4)
目的:观察大剂量甘草酸二铵治疗以顽固性转氨酶异常为主的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肝炎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在基础治疗之上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250mg/d,治疗组应用甘草酸二铵500mg/d,疗程4周. 结果:治疗后对二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和复常率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t=7.98, P<0.001).复常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X2 =16.97,P<0.001). 结论:大剂量甘草酸二铵对以顽固性转氨酶异常为主的慢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草酸制剂在药物性肝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住院确诊均服用某些化学性药物后引起药物性肝病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二组,年龄在35岁-76岁,平均42.1岁,男性48例,女性34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二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药物性肝病在使用常规护肝,退黄及解毒治疗外,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可以明显缩短肝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预后。方法本次共选取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表法随机抽取分组,对照组选择病例取强力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取甘草酸二铵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8%。观察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可使预后获得良好改善,肝功能复常加快,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乐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41例慢性乙肝病人 ,每日静脉输入肝乐宁10 0mg和甘草酸二铵 15 0mg ,对照组 3 1例每日静脉输入甘草酸二铵 15 0mg ,输液治疗 10d ,然后 ,两组均口服降酶保肝药 ,疗程 3 0d。结果 3 0d后 ,肝乐宁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 (ALT)复常率达 90 % ,对照组只有 5 5 .9%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白蛋白上升 1~ 2g/L。结论 肝乐宁联合甘草酸二铵能明显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减少纤维化 ,值得在肝病治疗方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疗程30d。对照组40例,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疗程30d。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胆红素(SB)的恢复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方面优于甘草酸二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甘利欣治疗组24例口服甘利欣胶囊3 mg.kg-1.d-1;对照组22例口服肝泰乐、益肝灵、肌苷片。均为每天2次,疗程3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酸(ALT)与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N末编肽(PⅢNP)。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HA、LN、ⅣC、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具有保肝、抗纤维化作用,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方案联合运用左卡尼汀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标准化治疗联合左卡尼汀)和对照组(单纯标准化治疗),观察1个月后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左卡尼汀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祥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105-106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甘油三酯)堆积过多而引发的病变,是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脂肪肝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LD)。有研究显示,成人群体ALD患病率为4~6,经济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因此,探索治疗药物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采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脂肪肝.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组)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身高、年龄、性别、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NAFLD患者高发年龄在40-60岁之间,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NAFLD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FPG、TG、LDL-C、ALT、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进行临床生化和超声检查,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158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铁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等各指标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根据肝脏超声结果分为NAFLD组(68例)及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及血脂、血糖、尿酸、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情况。结果NAFLD组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甘油三酯、尿酸、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显著相关(r=0.260、0.299,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NAFLD患者肝损的一个有效指标,并在NAFLD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利宾胺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肝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西利宾胺200mg1日3次,甘利欣注射液200mg,1日1次。对照组给予奥泰乐15g,1日3次,强力宁注射液200mg,1日1次。肝功正常后,治疗组改甘利欣注射液为甘利欣胶囊150mg,1日3次口服,对照组改强力宁注射液为甘草甜素片150mg,1日3次口服,继续联合用药3个月后停药。治疗前后进行病毒学指标、肝功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的比较,疗程中比较第2、4周两组间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均值。结果两组均有效,但治疗组在某些症状、ALT、AST、及其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乙肝DNA阴转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西利宾胺联合甘利欣是临床治疗慢性重度乙肝的一个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铜营养代谢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为N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的基本信息及四种含铜丰富食品的摄入频率,并检测其血清铜含量及血脂各指标,对血铜与血脂等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四种含铜丰富食品的摄入频率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铜(1.07±0.25)mg/L高于对照组(1.01±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02)。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控制年龄和性别后,血清铜与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铜营养代谢异常,其血清铜升高与血脂紊乱有关,而与四种铜丰富食品的摄入频率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性别之间生化代谢差异,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检测973名体检者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计算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TC/HDL-C比值,并对8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02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患病率为9.05%,男性患病率12.53%,显著高于女性的6.0%(P<0.05);与对照组比较,59例男性患者的ALT、IBIL、TG、HDL-C、LDL-C、apoA1、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T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0例女性患者的AST、TBIL、DBIL、IBIL、GLU、T-CHO、TG、LDL-C、apoA1、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TC/HD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on-HDL-C与TC、LDL-C、TG、HDL-C、apoA1、apoB100、apoB100/apoA1、TC/HDL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4113~0.9893,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普遍具有代谢异常和肝脏受损特点,且性别之间表现不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Ding‐You Li MD PhD Min Yang MD PhD Sarah Edwards DO Shui‐Qing Ye MD PhD 《JPEN.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3,37(6):787-793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a major clinical consequence for people with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Early studies suggested that altered gut microbiota might contribute to obesity by affecting energy harvest from the diet and energy storage in the host. Recent evidence in humans as well as in animal models has linked gut microbiota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FLD through the gut‐liver axis. With bacterial overgrowth and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NAFLD and in animal models, gut‐derived bacterial products such as endotoxin (lipopolysaccharide) and bacterial DNA are being delivered to the liver through the portal vein and then activate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mainly TLR4 and TLR9, and their downstream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AFLD. Given the limited data in humans,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AFLD is still open to discussion. 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 have been attempted to modify the microbiota as preventive or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n this pathological condition. Their beneficial effects on NALFD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animal models and limited human studies. However, prospective, appropriately power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 and other integrated strategies to modify intestinal microbiota are efficacious therapeutic modalities to treat NALF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药物治疗方法(即运动、针灸、饮食调整控制及防治教育的联合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fs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非药物治疗方法对治疗NAFLD的临床意义和必要性.方法 以健康检查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治疗;以同期150例NAFLD患者(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脂肪肝患者各5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非药物治疗,分别对试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进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B超检测.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TC、TG,LDL-C、ALT、AS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C,TG、ALT、AST,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针灸、饮食调整控制及防治教育相联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NAFLD的改善效果较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NO和iNOS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NO和iNOS的变化,研究NO和iNO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层分2组: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喂养16W后处死大鼠,测体重、肝脏湿重,检测血清ALT、AST、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病理组织学观察,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肝组织NO水平和以H3-精氨酸转化实验测定肝组织iNOS活性。结果16W末,模型组肝脏出现明显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小叶炎症,肝指数、ALT、AST、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肝组织NO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iNOS活性也较正常组有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高脂喂养脂肪肝大鼠肝脏中iNOS活性增强,以及诱导生成的NO水平也增高,iNOS,NO在脂肪肝肝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NAFL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对血清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在NAFL发病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是NAFL肝纤维化形成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NAFL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对血清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在NAFL发病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是NAFL肝纤维化形成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