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莉 《现代保健》2012,(1):75-76
目的探讨在行床旁CRRT治疗重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及药物中毒患者的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9—2011年采用CRRT治疗52例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在治疗时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面色、神志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配合完成治疗任务。结果52例重症患者均行床旁CRRT治疗,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结论CRRT虽然是一项新的技术,但是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并运用该项技术为危重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CRPT的治疗情况及护理情况。结果:本组16例患者经CRRT治疗及相应护理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各1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死亡率为12.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RRT治疗的疗效肯定,加强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李海红 《药物与人》2014,(9):141-142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大承气汤联合CRRT)与参考组(CRRT),各为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等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缩短病程,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选择15例SAP患者给予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并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I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CRRT治疗第2日晨和CRRT治疗结束后次日晨患者APACHEII、SAPSII和MOD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氧合指数(PO2/FiO2)有明显改善。CRRT治疗次日晨PO2/FiO2和CRRT脱水量呈正相关;CRRT治疗第2日晨,脱水量与MODS评分呈负相关。CRRT治疗过程中血BUN、Cr和尿酸均降低,治疗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结论 CRRT治疗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脱水后组织器官间质水肿减轻有关,但并非脱水越多越好。从清除BUN、Cr来看,CRRT治疗时间似乎越长越好;但对BUN、Cr正常的患者,治疗时间可以缩短。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改善、维持重症胰腺炎患者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病减轻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各指标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接受旁血液滤过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11%)明显优于对照组(75.8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床旁血液滤过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重症急性胰腺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且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高。近些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较高,不仅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因为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不甚规律,这些因素都是造成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诱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黄疸、发热为主,属于消化系统危重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以及高效的治疗方案,并在护理服务的配合之下,使患者恢复紊乱的代谢功能,并且有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痛苦让其尽早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目前,已经有诸多学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这为该类疾病的治疗积累了诸多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保守护理的临床护理方式,促进患者的恢复。方法:对本院进行保守治疗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结果:全部患者恢复,而且并发症少。结论:采用全面护理能够提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科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运用保守治疗的方法的临床效果,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作一观察和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院经过治疗和护理的珍重胰腺炎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很好地控制,而且均得到好转.结论:对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能够对患者在临床的病症进行改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全面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质量,对患者的病情好转以及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清兰 《药物与人》2014,(6):217-217
通过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观察研究,我们对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得到35例出现并发症,概率为77.8%;治愈了39例,存活率为86.7%。从而得出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得病率高,死亡率也比较高,对病情的发展需要进行严密监控和细致的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重、病势凶险、并发症多,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白细胞过度激活-细胞因子级联瀑布效应是AP发病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的早期即存在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和过度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因此,在胰腺炎急性期,SIRS是导致发生MODS的根本原因。控制炎症反应是防止MODS发生并降低重症胰腺炎死亡率的关键。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调控SIRS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MODS,是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等因素,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症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凶险,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床上,对患者的身体功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次研究着重对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和特点进行阐述,意在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来伟 《智慧健康》2022,(13):35-38
目的通过对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临床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以及所采取的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综合内科2018年1月-2021年9月所收治的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有80例,将其视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通过80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出院患者例数为80例。结论通过对轻度急性胰腺炎疾病临床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以及所采取的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根据相关临床治疗原则对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对其病情发病情况进行评估,增加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新义 《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24-124,126
目的探讨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致病机制和治疗基础和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2年度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52例,其中有39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治愈率为72%,死亡率为28%;13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法,治愈率为86%,死亡率为14%。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共有30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2%,死亡率为8%。胆囊结石无胆道梗阻患者共38例,其中有2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2%(23例患者),死亡率为8%;13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率为100%。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病因和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应该从严把握,合理选择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无胆道梗阻患者应优先采用非手术法进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何正琼 《药物与人》2014,(8):271-271
目的::对应用非手术方式对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疾病的患者在早期阶段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非手术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地芬诺酯与乌司他丁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胰腺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胰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地芬诺酯与乌司他丁联合的非手术方式对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疾病的患者在早期阶段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分析120例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护理资料。结果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0.7d,无一例发生胰周感染及腹腔感染。结论通过护理措施,可以使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获得理想的护理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治疗效果。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普外科常见的危重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高达20%~30%。严密监测病情和精心的护理在抢救SAP中起到重要作用。我院普外科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8年1月1日-2012年9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1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ICU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率、住院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ICU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因而l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肖会玲 《现代保健》2010,(25):147-148
重症胰腺炎(SAP)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本病起病较急,病情危重,如救治不及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笔者所在医院外科1999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感染引起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血清炎性介质的影响,为临床重症感染引起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重症感染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66例进行研究,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CRRT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90d后病死率及CRRT治疗依赖率分别为21.21%和6.06%,对照组分别为39.39%和15.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RT对重症感染引起急性肾损伤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清除患者体内炎性介质,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20.
罗红雨  杨旭  蒋永芳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59-1659,1662
本文回顾性总结近8年来本院住院病人中重症肝炎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诱因、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疗情况及对病情的影响,探讨重症肝炎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症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