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立谦 《现代保健》2014,(10):58-6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出血率及凝血三项。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凝血三项比较变化均不明显。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疗法疗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毗格雷(75mg/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心室射血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期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显效50.00%、有效42.86%、无效7.14%、总有效率92.86%,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任何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压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SBP(124±6)mmHg、DBP(71±5)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控制、改善血压,并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UAP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6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0例)和替格瑞洛组(8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凝聚率、细胞因子与相关炎性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替格瑞洛组的NIHSS评分、血小板凝聚率、MMP-9和Ang-Ⅱ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VEGF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P <0.05)。两组的hs-CRP、 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相当,但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标准计量组56例患者采用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大剂量组56例采用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标准剂量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当,但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氧吡格雷可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8.
李明民 《药物与人》2014,(10):169-16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牧活的86倒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C、SBP、DB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氯吡格雷,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邵立文 《药物与人》2014,(10):156-156
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49例治疗组和47例对照组,对照蛆患者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纽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p〉0.05)。结论: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可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程6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变化和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但两组问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vs66.7%.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温春鸣 《现代保健》2013,(10):24-2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g1次/d静脉滴注10d,观察用药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左卡尼汀组治疗心力衰竭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9%)(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AR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300mg及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治疗,4周后采用全血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阿司匹林100mg和阿司匹林300mg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加用氯吡格雷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加大阿司匹林剂量不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AR,而加服氯吡格雷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患者AR的发生率,同时对AR患者应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胡林骅 《现代保健》2014,(11):72-74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4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A组)24例,基础治疗组(B组)24例,其中,基础治疗组长期地服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服用上述两种药的同时联用氯吡格雷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24个月的总有效率(100%,93.62%),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82.02%,5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11例,心律失常8例,心力衰竭4例,死亡3例;对照组患者心绞痛14例,心律失常11例,心力衰竭7例,死亡4例,除死亡率外其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复方丹参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TG(1.67±0.31)mmol/L、TC(4.46±0.52)mmol/L、LDL-C(2.72±0.53)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片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显著改善血液黏稠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赞 《现代保健》2014,(20):7-9
目的:评价盐酸马尼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入选高血压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盐酸马尼地平组40例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40例。两组每天分别服用盐酸马尼地平片5 mg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共8周。结果:治疗8周后,盐酸马尼地平片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2.1±5.67)mm Hg和(16.8±1.32)mm H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分别下降为(22.5±5.38)mm Hg和(16.1±1.51)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马尼地平片组心率下降为(0.3±0.55)次/min,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心率下降为(0.5±0.46)次/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盐酸马尼地平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2.5%(33/40),苯磺酸氨氯地平为80.0%(3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盐酸马尼地平片每日服用1次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关海林 《现代保健》2014,(11):69-71
目的:探讨血清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检测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选本院ICU收治的153例ACS患者,对其血清NT-pro BNP水平、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检测和评定,并与同期9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8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进行对比研究;同时统计分析153例ACS患者经住院治疗前及治疗第7、15天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LVEF下降(P<0.05);且SAP、UAP、AMI组中NT-pro BNP、Gensini评分呈递增式升高,LVEF递减式下降(P<0.05)。(2)153例ACS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80例、心衰恶化39例、死亡34例。好转出院组患者在治疗第7天后血清NT-ProBNP显著下降(P<0.05),第7、15天均逐渐降低;而死亡组和心衰恶化组患者治疗后2个时点血清NT-ProBNP与治疗前相比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有利于ACS的临床诊断及心功能评估,可作为评估 ACS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