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艾滋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 :总结在我院确诊并有详细血液学资料的 15例患者 ,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及血液学特点。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热 13例 ( 86 .7% ) ,淋巴结肿大 10例 ( 6 6 .7% ) ,消瘦 6例 ( 4 0 .0 % ) ,真菌感染 6例 ( 4 0 .0 % ) ,白细胞减少 8例 ( 5 3.3% ) ,贫血 12例 ( 80 .0 % ) ,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6例 ( 4 0 .0 % )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浆细胞增多及病态造血 ,免疫学检查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结论 :艾滋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其临床、血液学和骨髓改变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2.
风湿病的血液学异常很常见。有些疾病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现 ,有些疾病与血液学异常同时发生 ,或先后发生。本文讨论有关风湿病患者较常见的血液学表现。慢性疾病性贫血在风湿性疾病中贫血最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贫血 ,大多数属于慢性病性贫血 (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 ,主要表现为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低、贮存铁增加或正常[1] 。贫血一般为轻、中度 ,进展较慢。SLE患者多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骨髓像多数正常。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造血负调节因子增加 ,抑制…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爱霞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0):715-717
艾滋病王爱霞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传播途径有三:(1)性接触;(2)血液、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3)母婴垂直传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感染后终身带病毒,血中人类...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异常很常见 ,可以是肿瘤本身引起 ,也可以是治疗的结果。本文讨论有关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血液学表现。肿瘤相关性贫血约 5 0 %恶性肿瘤患者病程中可出现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时可以互相重叠。慢性疾病性贫血 (ACD) 是非血液肿瘤疾病最常见类型 ,是肿瘤患者的早期表现 ,呈轻度或中等度贫血。Miller等[1] 发现 81例实体瘤伴发ACD患者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 (IDA )患者 ,ACD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 1(IL 1)及干扰素 (IFN)等负调控因子增加 ,可以拮抗EPO…  相似文献   

5.
据医学空间网5月24日报道(原载Niger J Med 2005 Jan-Mar;14(1):33—8),在HIV感染及AIDS患中血液学异常是常见的,而诊断出血球减少的病因、严重程度及可能机制是十分必须的,因为有助于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各类不同缺血性中风中,约8%为血液学疾病所致。表1所示是并发缺血中风时的血液学疾病。多数研究报道,这类中风患者常较年轻,虽经全面检测,包括心脏检查,仍不能确诊其中风病因。不少血液学疾病患者伴有中风时,又具有引起中风的其他原因。这就难于做出病因判断。再者,某些血液学因子,特别是先天性抗凝血因素的缺陷,最具导致静脉血栓的作用。故此类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学异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16例SLE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SEL合并血液学异常的多种表现,其中贫血最常见(84例,占73.68%).单纯贫血42例(血小板减少24例.白细胞减少24例),5例全血细胞减少,3例单纯血小板减少,1例血栓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TMAA),116例病人经过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外周血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血小板及白细胞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相关性痒疹(PPE)是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中常见的炎症性皮损,多发于发展中国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相对棘手,所以在PPE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胃肠炎的血液学改变与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4例AIDS并发胃肠炎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血沉)、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4例患者中,发生贫血的74例,白细胞减少的30例,血沉增快的86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71.15%、28.85%、82.69%。在死亡的18例中,有10例白细胞减少(χ2=4.268>3.84,P<0.05);在存活的86例患者中,白细胞减少者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白细胞不减少者(u=2.054>1.96,P<0.05)。结论白细胞减少否与住院天数有关,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白细胞减少否与死亡有关,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艾滋病在消化系统的致病机理、患者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表现、其治疗及预后等同题。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22-25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第四届HIV发病机制/治疗/预防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了基础研究、临床治疗与关爱、生物医学预防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新的药物靶点、治疗药物,新的耐药机制、抗HIV感染的细胞内免疫、HIV传播过程中生物杀菌剂和黏膜免疫的作用,以及免疫病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社会学与生物医学干预相互依赖,有效的干预措施需要将社会科学元素结合到生物医学干预试验中,需要社区早期有效地参与。该文进行概述,并提出相关领域研究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医院检验科技术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需要频繁接触病人血液。众所周知,血液是包括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在内的很多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因此。血液学检验中的安全问题是十分突出而尤其重要的。我国是乙肝大国,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居高不下。近年来,艾滋病的蔓延更是对每天与血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如今,人们对血液检验工作中危险性的认识且不足,对相应保护措施所知甚少,远没有形成共识并制出统一的操作防护规范。现将上述有关问题结合文献资料和我们工作实践综述如下,以期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恙虫病的血液学表现(附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 990年 1 0月~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恙虫病患者 1 62例 ,其中 40例有外周血细胞减少等血液学变化 ,现就恙虫病的血液学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0例 ,男 1 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6~ 65岁 ,中位年龄 35岁。发病时间多在 6~ 8月份起病 ,至就诊时间 3~ 2 5d不等 ,其中 33例发病时间在 1周内。其诊断均参照于恩遮提出的标准 :1有野外接触史 ;2突发高热并发特异性皮肤焦痂或溃疡 ;3淋巴结肿大 ,皮疹 ,肝脾肿大 ;4变形杆菌 OXk凝集试验阳性或恙虫病立克次体 DNA( PCR法 )阳性。凡具备上述 4项之 3项者即诊断为恙虫病。本…  相似文献   

15.
16.
32例β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周常文,李厚钧,余伍忠,陈荣耀,路西春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一种小细胞低色素的遗传性贫血。1993年5~8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贫血病人中做了一次β地贫的调查,应用血液学指数和部分生化指...  相似文献   

17.
恙虫病的血液学表现(附1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漫谈抗艾滋病病毒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 drome ,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参照FAB协作组 1 982年提出的分型与诊断标准〔1〕,将我院 1 991~ 2 0 0 0年收治的 1 0 0例MDS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表现1 0 0例MDS患者 ,男 6 6例 ,女 3 4例 (男∶女 =1 .94∶1 ) ;发病年龄 3~ 82岁 ,中位年龄 44.5岁 ,>5 0岁 46例。均为初诊患者 ,已除外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初诊时主要症状均为头晕、乏力…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病毒特点及艾滋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