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 bcl- x及 bax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与 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石蜡包埋的 HCC标本中凋亡相关基因 bcl- x及 bax的表达 .结果在 40例HCC中 ,bcl- x和 bax阳性者分别为 2 0例和 19例 ;14例肝硬变 bcl- x和 bax阳性者分别为 12例和 11例 .bcl- x和 bax在 HCC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肝硬变 (均 P>0 .0 5 ) ;bcl- x和 bax在高中分化型 HCC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低分化型 . AFP≤ 40 0μg· L- 1的患者二者的表达均高于 AFP<40 0μg· L- 1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l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26例手术及179例肝穿刺活检的HBV相关HCC患者肝组织GPC3 (GPC3L)的表达,并检测其血清AFP及血清GPC3 (GPC3S)水平.结果 GPC3L可特异地表达于HCC细胞,而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结节中无表达.手术切除的HCC组织中80.0%(341/426)为GPC3L阳性,且不同HCC分化程度之间GPC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活检的HCC组织中74.9%(134/179)为GPC3L阳性.AFP≥400 μg/L对诊断HCC的敏感度为25.4%.AFP阴性和AFP≥400μg/L的HCC患者GPC3L阳性率分别为77.4%(328/424)和81.2%(147/181).GPC3L和AFP无相关性.在AFP<400μg/L组GPC3S为(12.63±1.63) μg/L,在AFP≥400 μg/L组为(20.20±2.11)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2±0.32) μg/L,P<0.01.以GPC3S cut-off值为3.5 μg/L,其在全部患者、AFP≥400 μg/L和AFP阴性的HCC患者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4.6%和75.0%、54.6%和80.0%、80.0%和76.0%.结论 GPC3L可作为鉴别诊断AFP阴性HCC与肝硬化良性结节标志物,血清AFP与GPC3S的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中VEGF,HPA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联合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HPA的表达和进行MVD计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CC中VEGF,HP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HCC中MVD值也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VEGF,HPA的表达率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组均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单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MVD计数亦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多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VEGF,HPA的表达率与MVD值三者两两之间显示明显正相关。结论: VEGF,HPA在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VEGF,HPA,CD34在肝癌中的表达,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4.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HC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分析290例HCC、48例肝硬化及4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P水平,AFP水平与HCC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及国际抗癌联合会肝癌TNM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不同诊断阈值下AFP水平在HCC及肝硬化人群中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HCC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274)和健康体检者(P=0.0001)。290例HCC患者中,95例(32.8%)血清AFP<20μg/L,195例(67.2%)血清AFP≥20μg/L。AFP诊断阈值设定为20μg/L时,其诊断预测灵敏度为67.2%,特异性为29.2%,阳性预测准确率为85.2%,阴性预测准确率为12.8%。AFP诊断阈值设定为400μg/L时,其诊断预测灵敏度太低(42.8%)而无法为临床使用。不同肿瘤大小(P=0.0009)、TNM分期[TNMⅠ期vs.TNMⅢ~Ⅳ期(P=0.0001);TNMⅡ期vs.TNMⅢ~Ⅳ期(P=0.0003)]及肿瘤数目(P=0.0001)HCC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不同。结论AFP升高对HCC诊断具有较强的提示作用,结合其他影像学诊断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及对于AFP阳性患者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清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确诊的HCC185例及肝炎肝硬化125例为研究对象,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将AFP测定值连续划分为9个数据段,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准确度。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最适合临界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AFP水平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AFP Cut-off值为20μg/L时敏感度最高,为54.6%;400μg/L时特异度最高,为97.6%;250μg/L时,阳性似然比、特异度及诊断优势比均为最高,分别为12.838、97.6%及18.109,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22。AFP水平与年龄、性别、ALT水平、Child分级及HBeAg阳性与否无关。AFP〈20μg/L的HCC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AFP≥20μg/L的患者(P〈0.05),对于AFP〈20μg/L的患者,手术治疗1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治疗(P〈0.05)。结论对于HCC的诊断,AFP为250μg/L时效能最高。AFP水平与HCC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及23例正常肝组织HPA和NM2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PA阳性率在HCC中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0)及正常肝组(P=0.001);在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1);无转移组明显低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和多个肿瘤结节组分别明显高于AFP〈400ptg/L组(P=0.01)、无门脉癌栓组(P=0.000)和单个肿瘤结节组(P=0.000)。NM23阳性率在HCC中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09)及正常肝组(P=0.000);在TNM分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1);在无转移组明显高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μg/L组和有门脉癌栓组分别明显低于AFP〈400μg/L组(P=0.02)和无门脉癌栓组(P=0.005)。HPA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01)。结论:HPA高表达与NM23低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与NM23蛋白指标有助于HCC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50例HCC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2/20),差异有显著性;②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AFP值无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及转移相关(P<0.05)。结论:VEGF蛋白在HCC中表达率较高,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VEGF在HCC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测定HCC中VEGF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EG10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定性测定43例HC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EG10 mRNA的表达情况,TUNEL法原位检测HCC组织中的凋亡癌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HCC细胞中PEG10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PEG10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均为P>0.05);但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门静脉有无癌栓、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是否合并HBV感染有关(均为P<0.05);AI在PEG10表达阳性与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EG10在HCC中过度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凋亡,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p27kip1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郑建勇  李开宗  王为忠 《医学争鸣》2003,24(15):1359-1361
目的: 探讨p27kip1对肝细胞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52例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27k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结果: 在包膜受侵犯者及低分化的肝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和凋亡指数明显降低,而PCNA的表达却明显增高(P<0.05). 进一步的观察显示,在p27kip1高表达的HCC中其凋亡指数(0.56±0.27)明显高于低表达组(0.39±0.21, P<0.05),而PCNA的阳性指数却显著降低(29±7 vs 33±5, P<0.05). 结论: 随着HCC恶性程度的增高,p27kip1基因的表达降低,提示p27kip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肝癌细胞的过度增长和凋亡机制缺陷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医学争鸣》2001,22(14)
噬菌体展示法筛选抗人PTA1单克隆抗体结合肽 [杨 琨,金伯泉,贾 卫,张新海,欧阳为明,朱 勇,刘雪松,张晓光, 聂晓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4):328-330] 目的 从噬菌体展示文库中筛选能与抗人PTA1单克隆抗体(mAbs)特异性结合的短肽. 方法 采用protein-A亲和层析法纯化系列抗人PTA1mAb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筛选出能够阻断PTA1-Fc融合蛋白与其天然配体结合的mAb,经过三轮亲和筛选,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可特异性结合mAb的重组噬菌体阳性克隆,进而对这些克隆的短肽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结果 确定了能够阻断PTA1-Fc融合蛋白与其天然配体结合的mAb为LeoA1,得到了13个具有特异性结合LeoA1的重组噬菌体阳性克隆,序列测定结果发现,这些可结合LeoA1的短肽,有较保守而集中的模式序列,即WPXHHX序列. 结论 这些具有保守模式序列的短肽,有可能模拟PTA1分子的功能表位,成为其天然配体拮抗剂的候选肽段. 此外,PTA1分子与其配体结合的功能表位的确定,也为今后寻找天然配体和进一步深入研究PTA1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何扬举) 次声作用后mGluR1α, mGluR5在CA1区表达的改变及MCPG的保护作用 [李志刚,费 舟,吴景文,贾克勇,陈景藻,贺晓生,刘恩渝,刘先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4):318-320]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后鼠脑CA1区mGluR1α和mGluR5表达改变的规律,并观察其拮抗剂MCPG的作用. 方法 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及MCPG治疗组. 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1次、7次和14次组. 用8Hz,130 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用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mGluR1α和mGluR5的表达,光镜下观察MCPG治疗后神经元形态的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次声作用1次后,mGluR1α与mGluR5的阳性细胞数和吸光(A)值即改变(P0.05);7次组改变最显著( P0.01);14次组恢复至正常水平. 形态学研究证实,MCPG对CA1区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结论 次声作用可通过mGluR1α和mGluR5介导兴奋性神经毒作用, 其活性的改变是导致次声性脑损害的因素之一,MCPG对次声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何扬举)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成胜权,张国成,李 琦,刘雪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4):353-355]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IL-6, IL-8, sIL-2R和TNF-α等细胞因子(CK)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风湿活动的传统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夹心ELISA法,对30例JRA 和34例RA患者的血清中,4例JRA, 7例RA, 6例骨性关节炎(OA)和9例半月板损伤(MT)患者的关节液中IL-6, IL-8, sIL-2R和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130例JRA, 34例RA患者血清IL-6和sIL-2R的水平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30例JRA患者血清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 2JRA全身型、少关节型患者血清IL-8, sIL-2R的水平和JRA多关节型患者血清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 34例JRA及7例RA患者关节液sIL-2R的水平和RA患者关节液的IL-6水平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5). 4JRA患者血清IL-6和sIL-2R的水平与ESR和CRP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32和0.621). 结论 1IL-6, sIL-2R的水平与JRA, RA病的活动性有关,是类风湿活动性的主要指标. 2sIL-2R 不仅参与JRA和RA的全身病理损伤,而且是引起关节局部损伤的主要CK,IL-6也参与JRA 关节局部的病理损伤,在RA关节局部损伤似乎更为重要. 3IL-8主要参与JRA的全身病理损伤,对关节局部病理损伤似乎并不重要. (何扬举) 从噬菌体15肽库中筛选乙脑病毒糖蛋白模拟肽 [任君萍, 马文煜, 杨乔欣, 丁天兵, 肖 毅, 宋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4):332-334] 目的 用抗JEV E蛋白的mAb 2H4筛选噬菌体15肽库,以研究JEV E蛋白模拟肽. 方法 用生物素标记 的mAb 2H4,对噬菌体随机15肽库进行3轮筛选. 经ELISA鉴定后,随机挑取10个阳性噬菌体克隆测序,并与JEV E蛋白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 筛选到的噬菌体能与mAb 2H4特异地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可被天然JEV抗原所抑制. 10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均为RQDPQWPYANSTIAR. 同源分析表明,在JEV E蛋白不同区域有两个同源性较高的序列:STXAR和WXXAXST. 阳性噬菌体展示肽也能与抗天然JEV抗原的鼠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筛选的该噬菌体克隆展示肽可模拟 JEV E 蛋白的部分抗原性. (何扬举) bcl-x, bax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徐宏勇,李开宗,付由池,窦科峰,李景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4):356-358]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x及bax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HCC标本中凋亡相关基因bcl-x及 bax的表达.结果 在40例HCC中,bcl-x和bax阳性者分别为20例和19例;14例肝硬变bcl-x和bax 阳性者分别为12例和11例. bcl-x和bax 在HCC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肝硬变(均P0.05);bcl-x和bax在高中分化型HCC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低分化型. AFP≤400 μg*L-1的患者二者的表达均高于AFP<400 μg*L-1的患者. 在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HCC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Ⅲ期, 彼此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男性与女性患者间, 在年龄<60岁与60岁患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 凋亡相关基因bcl-x及bax在HCC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02, P0.001). 结论 凋亡相关基因bcl-x和bax在HCC细胞中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凋亡具有调节作用, 并与HCC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AFP的水平有关. (何扬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具有抗癌活性的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为大环二萜化合物的合成做准备。方法 以异戊二稀为原料与溴化氢 (HBr)发生 1,4—加成 ,然后与苯磺酸钠发生取代反应。结果 经过二步反应 ,合成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 3-甲基 - 1-苯砜基 - 2 -丁稀。结论 此合成路线原料易得 ,方法简便 ,为天然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选择甲苯作为反应溶剂,氧氯化磷稍过量,反应毕直接用氢氧化钠中和,分层萃取,蒸出溶剂即得产品。结果通过对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制备工艺的优化,减少了氧氯化磷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至2h,降低反应pH值至接近中性。结论本工艺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2-氯-4-硝基苯-麦芽三糖苷作为α-淀粉酶底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α-淀粉酶及其底物2-氯-4-硝基苯-麦芽三糖苷(CNP-G3)酶促反应过程中的激动剂,抑制剂,最适pH、米氏常数等。方法:以测定酶促反应速度的方式分别进行综合。结果:阳离子中仅钙离子和氨离子对α-淀粉酶有轻度的激活作用,阴离子中的氯离子对α-淀粉酶有强大的激活作用,约是迭氮钠的4倍,醋酸离子也有弱激活作用。硫酸,磷酸氢,碳酸离子无激活作用;乙二胺四乙酸是酶的强抑制剂;酶的最适pH为5.9-6.1;酶以CNP-G3为底物时的Km值约为0.22mmol/L;麦芽糖对α-淀粉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GTA为钙离子螯合剂,可调节反应速度,结论:α-淀粉/CNP-G3酶促反应系统研究可用于酶活性和激动剂测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卫生部等十一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推进社区护士的在岗培训,加快社区护理队伍正规化建设步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网底,社区护理的绝大部分工作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落实,因此搞好社区护士的在岗培训有重要的意义。分析镇级社区护士在岗培训特点,探讨适合于社区护理技术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对培养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护理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又名ACCN3)基因敲除ASIC3-/-小鼠、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I(TRPV1)基因敲除TRPV1-/-小鼠的生存曲线,为进一步繁殖使用该品系小鼠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05只基因敲除小鼠,其中ASIC3-/-鼠44只,TRPV1-/-鼠61只。观察正常喂养两种小鼠500d以内的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SIC3-/-小鼠与TRPV1-/-小鼠随着时间的延长,生存概率降低,经比较TRPV1-/-小鼠的生存概率优于ASIC3-/-小鼠的生存概率,两种小鼠的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P<0.01),两种小鼠中不同性别之间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学差异。结论TRPV1-/-小鼠的生存概率优于ASIC3-/-小鼠的生存概率。而两种鼠不同性别之间的生存概率则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高速搅拌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反义MCP-1的纳米粒子,观察其粒径,表面形态,含药量,包埋效率,体外释放,应用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的效果。结果载反义MCP-1纳米粒子可有效抑制动物模型血管内膜增生程度。结论 PLGA纳米粒子可作为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8.
131I-GM-CSF诱导HL-60细胞凋亡机制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31I-GM-CSF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放射导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TUNEL、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131I-GM-CSF辐射后HL-60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和形态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线粒膜电位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放射性浓度≥18.5×108Bq/L时HL-60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131I-GM-CSF能致HL-60细胞凋亡、超微结构破坏、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p53表达上调,bcl-2、bcl-xl表达下调.结论:GM-CSF作为载体携带131I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与上调p53,下调bcl-2、bcl-xl,开放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转换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扬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在中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扬州地区手足口病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扬州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0339例,其中8例为重症,死亡1例。年发病率在132.49/10万~152.41/10万之间,呈现2个高峰期;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儿童为主,年龄集中于0—5岁组;病例集中在4~6月份和10~12月份。结论扬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以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活血渗湿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预防的动态疗效。方法 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活血渗湿方预防组和模型对照组。造模开始即对活血渗湿方预防组给予活血渗湿方进行预防,分别在第1、2、4、6、10周随机抽取预防组和模型组大鼠各一组处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血清HA、病理组织学分级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从第6周开始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yp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从第4周开始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活血渗湿方预防组与同期模型组从第6周开始血清H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活血渗湿方预防组与同期模型组从第4周开始Hyp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活血渗湿方预防组与同期模型组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病理组织学分级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活血渗湿方具有显著的预防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