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近经临床观察表明,一些正常人也可存在掌颏反射,而另一些典型的脑动脉硬化患者却未引出掌颏反射。所以,本文对827例中老年人体检掌颏反射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取自我院1994-1996年门诊求诊患者共计827例。其中正常人占297人,有掌须反射的占52人,阳性率占17.54%,脑动脉硬化患者占546,如下表所示。讨论:掌须反射的传入神经是正中神经,传出神经是面神经,中枢是脊髓颈6-8节段和第一胸推节段的后角细胞一脊髓丘脑束一脑桥面神经核。Mainasw认为正常太阳性与病理阳性表现不同,后者反射范围比较广泛,不单纯局限于…  相似文献   

2.
掌颏反射是神经系统体检内容之一,飞行人员中掌颏反射出现的比例及临床意义还十分不明确。本文调查658名海军飞行人员的掌颏反射,就共临床意义做初步探讨,调查分析结果如下。一般资料一、资料来源:1986年3月至1987年10月我院健康疗养海军飞行人员658人。二、性别与年龄:均为男性。年龄20—49岁,平均35岁。20—29岁(以后简称20岁组)366人,  相似文献   

3.
掌颏反射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意义陈玉芳(临沂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关键词掌颏反射;动脉硬化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文报告的掌颏反射阳性者,均系在健康查体中筛选出来的,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为59.6±7.39岁。1.2检查方法用直径3毫米的园钝...  相似文献   

4.
掌下颏反射又称掌颏反射,是病理性脑干反射,近几年已用于临床检查,1976年至1981年我们观察了1141例(其中正常人100例),结果有肯定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掌下颏反射的检查方法是刺激患者大鱼际部皮肤,引起同侧颏肌收缩则判为阳性。阳性可分为生理性阳性和病理性阳性。生理性阳性往往只限于划大鱼际部皮肤,且双侧对称地出现,有疲劳现象出现,即初划1~3次可出现同侧颏肌收缩,  相似文献   

5.
资料来源80年度在对我厂部分工人、干部、学生、小儿进行健康体检时,对神经系统正常的8975人做了掌颏反射调查。检查掌颏反射和有关的问诊由神经科医师或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的内科、儿科医师进行。方法是用叩诊锤尾部的尖端部分迅速在手掌侧面滑动,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出现同侧或双侧颏肌收缩为Ⅰ度,双侧明显收缩并牵动下唇者为Ⅲ,居中者为Ⅱ度。结果1、掌颏反射各年龄组的引出情况见表1。2、对1557例掌颏反射阳性者,对其反应强度进行了统计,结果Ⅰ°占82.4%,Ⅱ°占17.6%,Ⅲ°仅一人。3、对1557例掌颏反射阳性者,做了对称性分析,见表2。  相似文献   

6.
自从罗马尼亚神经病学者Marinsco和Rodorici 1920年于皮层脑干束广泛受损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检出此征以来,该反射得到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生机理和临床价值尚未完全清楚.健康人中掌颊反射的阳性出现率差异甚大。为了解健康的中老年人掌颏反射的出现率我院于1983年4~6月,对410名中老年人进行键康体检的同时,作了本反射的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410名系在职/退休干部,且均无脑部的器质性病变。男性400人,  相似文献   

7.
掌颏反射是临床上判断神经系统有否椎体束病变的重要体征。作者于1990年对506例受检对象20~64岁的健康成年人的掌颏反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讨论掌颏反射,可在健康人中出现(方定华: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本文材料提示,健康成人中阳性者占16.4%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高。510岁以上者占34.57%。这与公认的相一致。掌颏反射是否为病理性的可借助以下两点进行鉴别。非病理性的仅局限于划掌心时,而病理性的除划掌心外,划手背、指均可出  相似文献   

8.
掌颏反射也可见于正常成人,但与病理性的掌颏反射表现不同。作者曾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掌颏反射阳性者,按反射强度划分为+~(?),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对病灶定位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掌颏反射,作者在参加北京城区老年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妊娠和分娩期较少见的合并症。现将我科1986~1987年经CT证实的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报告如下。例1,田某,女,24岁。已婚,停经3个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20天,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0夭入院。入院前曾有癫痫大发作1次,持续约1分钟消失。查体:神志朦胧,表情淡漠,无欲状态。视力、视野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静脉迂曲充盈,生理凹消失。左侧上下肢肌力Ⅱ度,右侧上下肢肌力Ⅴ度,四肢肌张力低,双侧掌颏反射(+),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360例阳性掌颏反射的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了阳性掌颏反射的临床意义。提出了掌颏反射是一种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不强的神经体征。还阐述了它对区别功能性与病理性脑损害、弥漫性与轻度脑损害及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Clinical usefulness of the palmomental refle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lmomental reflex was elicited, unilaterally or bilaterally, in 28% of a series of 121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orde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the palmomental reflex with the age and the sex of patients, with the cause of the neurological disorder, or with the site of cerebral lesions. However, the reflex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among patients with signs of focal or generalized brain dysfunction than among patients with normal cerebral function (P less than 0.001). The side of the body on which the reflex was elicited was no indication of the side on which the cerebral lesion was situated. In three patients, who were examined on several occasions, the reflex disappeared as the psychomotor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the nature of the palmomental reflex and the reasons why its presence is difficult to interpre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作者研究了1582例脑电图,并对150名患者的常规头皮电极脑电图和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进行了分析,认为蝶骨电极的阳性率高,且有定侧定位意义,提倡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s,FC)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与临床的关系。方法:12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EEG描记与分析。结果:126例患儿1周内及1周后EEG异常率分别为69.84%、32.54%;1周内及1周后均为〈3岁组及抽搐反复发作组异常率高;高热惊厥组及低热惊厥组EEG 1周内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丑周后以低热组异常率高,与高热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8例表现为单纯性热惊厥,28例表现为复杂性热惊厥,EEG出现痫样放电的异常率分别是3.06%、25.00%。结论:EEG异常率与年龄、发作次数、抽搐时体温有关。复杂性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可能性大。临床要重视复杂性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小于3岁和低体温抽搐的患儿。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关系。研究设计测定18例 AMI 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浆 MMS 含量及纤维蛋白浓度,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计算出AMI 患者 MMS 含量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相关性。研究单位一附院心内科研究对象 AMI 患者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34~75岁,平均55.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异常脑电图(EE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和以后FC的再发及移行为癫痫(EP)发作的关系。方法:记录120例3个月~8岁患儿FC后EEG。结果:EEG异常率与性别无关;3岁以后首发FC的EEG异常率较3岁以内的高;FC再发者EEG异常率较首次FC发作者高;FC大多发生于体温>38.5℃,但初发体温<38.5℃,EEG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局灶性发作和FC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的EEG异常率较全身性发作及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高;有明显异常分娩史及阳性家族史EEG异常率明显升高。其中有4例FC经过2a~5a的随访,最后诊断为EP。结论:FC患者EEG的异常率与异常分娩史、阳性家族史及临床特征有明显关系,EEG对FC的早期分类诊断和进行预防性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元青 《中外医疗》2012,31(2):15-16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忘儿异常脑电图(EE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和以后Fc的再发及移行为癫痫(EP)发作的关系。方法记tX58倒6个月-6岁忘儿FC后EEG。结果EEG异常率与性别无关3岁以后首发Fc的EEG异常率较3岁以内的高,Fc再发者EEG异常卒较首次Fc发作者高IFc大多发生于体温≥38.5℃,但初发体温〈38.5℃,EEG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局灶性发作和Fc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的EEG异常率较全身性发作及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高。有阳性家族史者EEG异常率明显升高。其中有6倒FC经过2-5年的随访,熏后诊断为砰。结论FC患者EEG的异常串与阳性家族吏及临床特征有明显关系,EEG对FC的早期分类诊断和进行预防性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103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8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0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低)患者,分别测定了跟腱反射时间并与放免测定血清T_3、T_4相比较。结果: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符合率为100%,甲亢符合率为83%,甲低符合率为90%。认为,跟腱反射时间测定对甲状腺功能的判断比较淮确,并且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肖岩  王缉伟  张芳  石群 《广西医学》2007,29(5):637-638
目的 探讨剥夺睡眠加癔症诱发对癔症与癫痫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癫痫、44例癔症和40例健康者进行剥夺睡眠加癔症诱发结合长程脑电监测,将得到的结果 加以比较.结果 癫痫组的脑电图异常率为94.64%,高于癔症组的18.18%和正常组的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癔症组癔症诱发试验阳性率为81.81%,高于癫痫组的7.14%和正常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剥夺睡眠加癔症诱发结合长程脑电图监测有助于癔症与癫痫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酶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脱氧核糖核酸(DNA),核仁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定量测试,并与正常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AA患者的CCO,SDH,DNA,AgNOR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NAP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情稳定缓解后,其含量分别接近正常人(P>0.05).提示生物氧化酶,DNA,NAP,AgNORs代谢紊乱在AA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47例原因未明癫痫大发作患者CT异常率为42.2%。CT改变主要表现为广泛性或局限性脑萎缩,其他为局限性密度改变、血管畸形、异常钙化、透明隔缺失等。成人组较儿童组异常率高,20岁以上起病者CT异常率高,CT异常率有随病程而增加的趋势。资料表明CT对原因未明癫痫大发作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