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2-01—2017-12行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或后交叉韧带联合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患者,统计发生DVT患者的比例,比较DVT组与无DVT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史、血小板计数、胆固醇水平、手术类型(单纯后交叉韧带重建或后交叉韧带联合其他韧带重建)、止血带使用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纳入107例,至术后第5天共23例(21.5%)出现下肢DVT,21例为远端DVT,2例近端DVT均出现在股静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后交叉韧带联合其他韧带重建与止血带使用时间90 min是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论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多发韧带损伤联合重建手术是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术后血栓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不同术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2009年9月~20011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28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并接受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研究,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为诊断依据,分别于入院24h内,术后第3d,术后第7d进行超声检查,统计不同术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与DV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282例患者DVT总体发生率为12.06%.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前交叉韧带手术7.24%,前交叉韧带合并内外侧结构修复(或重建)为12.77%,后交叉韧带手术为17.39%,后交叉韧带合并内外侧结构修复(或重建)为23.53%,前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伴(或不伴)内外侧结构修复(或重建)为25.00%.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在<90 min,90 ~120 min及>120 min患者中DVT的发生率分别为5.56%; 12.77%和17.35%,三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DVT具有一定的发生率,后交叉韧带相关手术DVT发生率明显增高、长时间使用止血带亦会增加DVT的发生率.关节镜医师应对关节镜下韧带术后DVT的发生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DVT发生率高、止血带使用时间长的术式,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3.
分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14例(14膝)。男8例,女6例;年龄20~49岁,平均(31.8±8.1)岁。患者均行X线、MR检查,提示10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角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Ⅰ期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术后固定3周后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3~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且存在明显松弛时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80个月,平均48.9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达87.1±2.8,优于术前19.6±0.9(t=12.3,P0.01)。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级:9例接近正常,5例异常。结论 :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6-11采用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的9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一期手术在关节镜下行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半月板撕裂成形、软骨修复、侧副韧带修复,3~5个月后二期手术进行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重建。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7(22~5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仅1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呈弱阳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6±2.6)分,较术前(51.3±4.0)分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为(91.2±3.0)分,较术前(50.1±3.7)分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关节面解剖复位满意、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可靠、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已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法,被公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手段。但是关于手术治疗的时机仍然存在争议,对于前交叉韧带残端保留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也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使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异体跟腱在关节镜下修复2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前交叉韧带15例,后交叉韧带5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Ⅰ期修复6例.结果 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50±5分,术后平均90.50±3.42分.所有病例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3.2个月.本组优20例,良3例.优良率88.5%.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取材方便,避免取自体肌腱对供区的损害,手术操作简单,重建后膝关节稳定性可靠,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汝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关节镜探查结果,分别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成形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和半月板全切除术。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股四头肌萎缩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Ikeuchi评分为(89.42±6.78)分,显著优于术前(42.22±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结论根据关节镜探查结果,实施相应的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手术,具有创伤小,对关节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可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势,应作为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全内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8-11采用关节镜下全内技术治疗的2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取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者予以重建,合并半月板损伤者进行半月板成形。结果 24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随访复查13例后抽屉试验阴性,11例后抽屉试验1+;15例胫骨后沉试验阴性,9例胫骨后沉试验1+。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恢复满意,复查X线片及MRI可见重建的后交叉韧带位置及张力良好。末次随访时膝关节IKDC评分为(87.21±2.54)分,较术前(50.96±2.91)明显提高;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75±2.77)分,较术前(44.38±3.05)分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全内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近期疗效满意。术后患者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良好,并且恢复了接近于正常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24 ~ 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例,B级12例,C级3例,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损伤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有效性.方法 对24例膝关节脱位行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修复侧副韧带和其他膝关节损伤结构.结果 Lysla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1.8±4.3)分,术后(87.0±6.0)分(P<0.01);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87.5±12.5)°,术后(125.0±9.2°(P<0.01).结论 膝关节脱位后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和修复其他膝关节结构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97-190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2~50岁,平均41.4岁。损伤至手术时间10~16 d,平均13 d。所有病例均于早期行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内侧副韧带修复。重建材料选择双侧自体腘绳肌腱,内侧副韧带修复采用有限切开缝合或带线锚钉修复。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IKDC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3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伸膝无明显受限,膝关节屈曲(115±1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16±5.72)分,关节活动范围为(115±15)°,IKDC评分为(89.25±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Ⅰ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保留残端重建38例ACL断裂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屈曲活动度,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腘动脉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韧带二次断裂、关节失稳等严重合并症。术后1例下肢皮肤痛觉减退,给予营养神经等治疗5 d后逐渐恢复,考虑为术中使用止血带引起的神经损伤。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1年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保留残端重建ACL手术破坏性小,术后可以早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Segond骨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时机。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例Segond骨折,6例于伤后1周内行关节镜探查发现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损伤;10例于伤后8~10周行关节镜探查,发现4例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4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2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其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不全断裂的1例半月板未见明显损伤,1例合并腓骨头骨折与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不全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探查后行交叉韧带重建术,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半月板缝合或成形术。术后采用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伤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的6例术后3d时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穿刺抽吸有淡血性液抽出,术后1周时始佩戴护具下床活动。伤后8-10周内行手术治疗的10例术后3d时膝关节无明显肿胀,关节腔穿刺抽吸无淡血性液抽出,术后3d即佩戴护具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高于术前。所有病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Segond骨折常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十分重要,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及半月板修复的最佳手术时间宜在术后8-10周内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及后交叉韧带(PCL)、修复其他膝关节结构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重建ACL及PCL、修复其他膝关节结构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15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2~36个月,关节活动范围术前(76.6±8.5)°,术后(119.0±11.6)°;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36.3±4.6)分,术后(83.8±5.7)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重建ACL及PCL、修复其他膝关节结构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一旦损伤,常导致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到膝关节功能.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镜下重建ACL已经成为当今治疗ACL损伤的主流.但随着关节镜手术例数的增加,目前已有翻修手术的文献报道[1].采用何种方法重建ACL,尤其是在移植物、单双束重建、隧道、内同定物等方面的选择仍有争议[2].为此,本文着重对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3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2~57岁,其中四条韧带均损伤者2例,ACL、PCL和MCL损伤者16例,ACL、PCL和LCL损伤者5例。根据患者受伤情况分期手术治疗与一期手术治疗相结合,2例四条韧带均损伤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先行内外侧副韧带修复,术后行功能锻炼8~12周膝关节屈曲90°后,二期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其余3条韧带损伤者一期行韧带修复和重建,术中先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然后修复内侧或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于关节镜下行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行带线铆钉修补。手术前后行Lachman试验、IKDC和Lysholm评分,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及IKDC 2000评分,重建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分级评分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带线铆钉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难复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09—2018-06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难复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患者。均Ⅰ期急诊切开复位并处理3度损伤的侧副韧带。3个月后Ⅱ期行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4~24个月,平均13. 4个月。末次随访患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Ⅰ期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难复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患者,分期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辅助关节镜经后内侧入路带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门新会区中医院收治的20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指标、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手术前后后抽屉试验及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患侧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切口长度4~6 cm,平均(4.8±1.2)cm;手术时间46~72 min,平均(52.7±2.3)min;术中出血量50~80 m L,平均(44.8±2.4)m L。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9±0.8)个月。术后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均转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关节镜经后内侧入路带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47例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镇 《浙江创伤外科》2010,15(4):514-515
<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多因膝关节强力过伸或强力外展损伤的结果,它可合并膝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关节囊损伤,也可合并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以及半月板的损伤,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和功能障碍。本院从2002年至2007年在关节镜下对4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重建手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早期在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笔者自2005年6月~2006年7月,收治此类病人14例,均早期行关节镜下微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行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3年,平均17个月,未发生感染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2周骨性愈合。Lysholan膝关节评分:≥85分者11例,达78.6%;14例均≥75分。结论关节镜下微创一期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最小的创伤下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稳定关节以及正常的下肢力线,避免了二次手术,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