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的表达.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8只).实验组左足底皮下注射CFA.疼痛模型建立后1 h、3 h、1 d、3 d、7 d、14 d取大鼠胸、腰段脊髓,腰段与坐骨神经相连,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NF-α表达.结果 大鼠足底注射CFA后3 h,同侧TNF-α表达较对侧和对照组增加(P<0.05);注射后3 d,TNF-α表达最高;注射后14 d TNF-α表达与对照组接近.TNF-α主要表达在神经元细胞.结论 TNF-α在CFA致痛大鼠脊髓后角的表达主要在炎性痛早期,并具有节段性,抑制TNF-α上调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炎性痛早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并与甲基强的松龙(MP)进行比较.方法 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成年Wistar大鼠SCI模型,随机分为rhEPO组(腹腔注射rhEPO)、MP组(腹腔注射MP)和SCI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定量分析实验鼠处死后1h、12h、24 h、72 h TNF-α阳性细胞光密度值.结果 rhEPO组、MP组与对照组相比,TNF-α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组与MP组相比,TNF-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EPO可降低急性SCI大鼠促炎因子TNF-α表达,其效果与MP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肾上腺髓质素(ADM)对肾脏机械性损伤早期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及TNF受体(TNFR)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普通级Wistar大鼠10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创伤组(32只)、伤前给药组(32只)和伤后给药组(32只);后3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仪直接打击大鼠脊肋区制作肾机械性损伤模型.两给药组分别于创伤前、后10min腹腔注射ADM(0.1 nmol/kg).3组肾损伤大鼠平均分为4批分别于创伤后1、6、12和24 h,采用快速心脏采血法处死.迅速解剖动物提取肾脏标本,10%甲醛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TNFR在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NF-α表达:单纯创伤组在创伤早期(1、6 h)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前给药组创伤后6 h,伤后给药组创伤后1 h均低于同时相点单纯创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NF-β表达:单纯创伤组于伤后1、6 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给药组伤后1、6 h均高于单纯创伤组同时相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R表达:单纯创伤组于创伤后6 h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伤前给药组伤后1、6 h高于同时相点单纯创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R对TNF-α与TNF-β具有动态调节作用且以TNF-α为主.TNF-β在肾脏损伤中主要参与的是抗损伤过程.ADM能降低TNF-α的分泌,在肾损伤早期可以上调TNF-β和TNFR.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早期环氧化酶-2(Cox-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CsA对大鼠SCI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损伤组和损伤后CsA治疗组(治疗组),每组60只。用25g.cm致伤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T8~T11脊髓,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于术后1h予尾静脉注射CsA(2.5mg/kg),之后每隔12h给药1次,对照组和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损伤组和治疗组于术后2h、6h、12h、24h、48h和72h处死动物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取相应节段脊髓标本,切片后分别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NF-α、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并对TNF-α和Cox-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脊髓无出血、水肿等变化。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6h脊髓灰质可见水肿、出血,但无坏死,周围白质无明显改变;12h、24h脊髓灰质出现广泛灶性出血及出血后形成囊腔,神经元肿胀,部分细胞核浓缩,染色增强,白质见少量红细胞渗出,髓鞘轻度肿胀;48h、72h脊髓灰质中出现神经元固缩、坏死、溶解,细胞体积变小,有大量小胶质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白质中可见较多红细胞渗出,髓鞘肿胀和大量空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治疗组各时间点的病理改变均较损伤组轻。对照组大鼠脊髓Cox-2呈可疑阳性表达;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 Cox-2即有表达,6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组在伤后72h Cox-2表达仍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组到伤后48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Cox-2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对照组大鼠脊髓TNF-α呈可疑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即有TNF-α表达,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组在伤后72h TNF-α表达仍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组在伤后72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结论:CsA能显著降低大鼠SCI后早期损伤脊髓组织中Cox-2和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相关性腹水(ASPAAF)诱导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32只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 ASPAAF组(n=16)和对照组(n=16),分别向腹腔内注射ASPAAF 和生理盐水,每只8 ml.于腹腔注射后6 h 和12 h分批处死大鼠,每时间点8只.检测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和肝功能(AST、ALT和STB); 检测肝脏组织TNF-α水平; 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于腹腔注射后6 h 和12 h,ASPAAF组血清内毒素、TNF-α、AST、ALT和STB水平以及肝脏组织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P<0.05); 以上指标在ASPAAF组组内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 ASPAAF组肝脏组织细胞出现水肿,甚至点状坏死,6 h 和12 h间无明显差别,对照组肝脏组织细胞正常.结论 ASPAAF能引起大鼠肝脏损伤,内毒素和TNF-α在这一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对吗啡诱导的热痛觉过敏及其对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吗啡组)、B组(10%DMSO 5 mL/kg+吗啡组),C组(10%DMSO 5 mL/kg+生理盐水组)和D组(生理盐水组)。各组大鼠分别每d3PM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DMSO,30 min后皮下注射吗啡或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1 d,注药后3 d、6 d、10 d大鼠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的变化及脊髓背角TNF?鄄α表达情况。结果 与注药前相比,A组注药后3 d开始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缩短,10 d进一步缩短(P<0.01)。与A组比较,B组注药后6 d、10 d热刺激撤足潜伏期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脊髓背角TNF?鄄α表达较其它组增高(P<0.01)。B组TNF?鄄α的表达较A组低,较D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SO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角TNF?鄄α的产生而减轻吗啡诱导的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经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外伤性截瘫模型,假手术组6只,损伤组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假手术组于损伤后10min经尾静脉分别注射PBS1ml和rMSCs单细胞PBS悬液1ml。移植后3h、6h、12h、24h、3d、7d、14d,应用RT-PCR方法检测损伤大鼠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损伤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r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rMSCs静脉移植后能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使损伤脊髓局部的TNF-α、IL-1β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富氢生理盐水(hydrogen-rich saline,HRS)腹腔注射对缺血再灌注皮瓣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只大鼠进行麻醉后,以右侧腹壁下浅动脉为蒂,形成约宽6cm、长9cm的腹部皮瓣.显微血管夹阻断皮瓣供血3h,恢复供血前10 min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HRS,对照组1和对照组2注射普通生理盐水;对照组2进行手术,但不夹闭血管.术后5d处死大鼠,取皮瓣组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染色观察皮瓣中细胞凋亡状况,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组织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结果 实验组中凋亡阳性指数为(39.72±8.09)%,与对照组1凋亡指数(69.43±13.27)%相比明显降低;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实验组(269.136±24.530) pg/ml、对照组1(516.408±38.674) pg/ml,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实验组NF-κB表达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由于没有夹闭血管,未见明显细胞凋亡情况,TNF-α及NF-κcB表达无明显升高.结论 HRS可有效抑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分子氢对NF-κB和TNF-α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相关性腹水(ASPAAF)诱导大鼠肠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以PAAF和ASPAAF分别诱导的SD大鼠肠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 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8 ml/只; PAAF组腹腔内注射PAAF 8 ml/只, ASPAAF组腹腔内注射ASPAAF 8 ml/只. 分别于注射后6 h 和12 h分批处死大鼠,每时间点8只. 测定血清内毒素和TNF-α水平,同时测定小肠组织中Na -K -ATP酶活性及TNF-α水平; 于光镜下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并作等级比较.结果 注射后6 h 和12 h, PAAF组和ASPAAF组血清内毒素和TNF-α水平, 小肠组织中TNF-α水平以及肠黏膜损伤程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而Na -K -ATP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 ASPAAF组血清内毒素和TNF-α水平,小肠组织中TNF-α水平以及肠黏膜损伤程度又均较PAAF组增高(P<0.05),Na -K -ATP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PAAF及ASPAAF均能引起大鼠肠损伤,且ASPAAF引起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TNF-α在小鼠骨癌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C3H/He小鼠72只,体重18~25 g,周龄4~6周,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和TNF-α拮抗剂依那西普组(E组).采用股骨远端骨髓腔注射肿瘤细胞的方法制备小鼠骨癌痛模型,S组注射等量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E组于注射肿瘤细胞前3 d、注射前即刻、注射后3、6 d时分别腹腔注射依那西普100μg(溶于0.5 ml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肿瘤细胞前、注射后3、5、7、10、14 d(T1~6)时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分别于T4~6时随机取8只小鼠测定痛阈后处死取脊髓,采用RT-PCR法检测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BCP组T3~6时热痛阈和T5、6时机械痛阈降低,T4~6时TNF-αmRNA表达上调,E组T4~6时热痛阈降低,T5,6时机械痛阈降低、TNF-αmRNA表达上调(P<0.05);与BCP组比较,E组T4~6时热痛阈、T6时机械痛阚升高,T5,6时TNF-α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TNF-α参与了小鼠骨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泌尿系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及意义,采用生物活性法对5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血清中TNF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肾癌、输尿管癌、前列腺肉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和胚胎癌患者血清TNF水平高于正常人,而膀胱癌、肾盂癌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肾癌患者血清TNF水平与肿瘤直径及分期相关。结果提示TNF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发展,并可成为判定肾癌发展状况及预后的临床指标,而TNF与膀胱癌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液对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商业腹膜透析液(CDS)对于巨噬细胞功能的损害作用。方法 从7例CAPD患者留置过夜的腹透液中,分离巨噬细胞并测定其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将之与尚未行腹透的尿毒症患者的腹腔巨噬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中不同葡萄糖浓度组的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尤以2.5%及4.25%糖浓度组的水平更低。结论 从体内实验证实了透析液对巨噬细胞具有长时间的抑制作用,并证明不同糖浓度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Fas及Fas-L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 C  Zhao H  Tang X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1):648-650
目的 探讨Fas及Fas-L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癌旁组织的Fas-L进行检测。结果 Fas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6%,显著低于其癌旁组织的96%(P〈0.01);Fas-L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94%,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的84%(P〈0.01),不同分化程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4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水对正常肾细胞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腹水对正常肾细胞影响,探讨SAP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分成SAP组(n=30)和假手术组(n=24),SAP组以5%牛磺酸胆酸钠溶液胆管逆行注射诱导模型,术后6h、12h、24h采集血清、腹水。ELISA法检测血清、腹水TNFα水平,RT PCR检测肾细胞TNFαmRNA表达。将24h采集的血清和腹水处理体外培养NRK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NRK细胞凋亡率。结果SAP组6h、12h、24h血清和腹水TNFα水平渐进性升高,各时间段差异显著(P<0.05)且较假手术后明显升高(P<0.01)。SAP组大鼠血清和腹水处理后NRK细胞活性均低于假手术组。SAP组大鼠腹水和血清处理24h后,NRK细胞培养液中TNFα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NRK细胞TNFα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凋亡率分别为29.67%±4.12%和59.95%±2.11%,假手术组大鼠血清和腹水处理24h凋亡率分别为3.72±2.90%和4.11±3.30%,差异显著(P<0.01)。结论SAP时肾损伤可能与肾细胞过度凋亡有关,而肾细胞过度凋亡与血清和腹水TNFα升高及肾细胞过多分泌TNFα有关,SAP腹水对肾的直接损伤可能比血清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小鼠模型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1(TNFR1)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表达,探讨其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DBA/2。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蜕膜组织TNF-α、TNFR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血清sTNFR1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模型相比,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组织中TNF-α、TNFR1表达显著升高(P<0.01);血清sTNFR1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5)。结论TNF-α、TNFR1、sTNFR1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某些病理情况引发的蜕膜TNF-α、TNFR1表达增加也许是自然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sTNFR1水平升高可能对妊娠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稳定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对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细胞 (RBC)与尿毒症病人单个核细胞分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观察正常人RBC、病人自体RBC、绵羊RBC、红细胞膜碎片、鼠抗人淋巴细胞CD2单克隆抗体 (CD2McAb)对血液透析 (血透 )病人单个核细胞 (PBMNC)分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单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影响。结果 自体RBC、同种异体RBC以及绵羊RBC、CD2McAb对病人PBMNC、PBMC分泌IL 2、TNF均有增强作用。自体RBC与CD2McAb共同对PBMNC、PBMC分泌IL 2、TNF有促进作用 ,但与单独加入自体RBC或CD2McAb时相比无显著差异。各种红细胞膜碎片、CD4McAb、CD8McAb、小鼠IgG对PBMNC、PBMC分泌IL 2、TNF无影响。结论 RBC对PBMNC、PBMC分泌IL 2、TNF有直接促进作用 ,其机制认为是通过红细胞表面LFA 3与单个核细胞表面CD2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与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膀优移行细胞癌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和STNFR水平。结果发现膀胱肿瘤患者血TN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TN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巨术后2周时显著下降(P<001);TNF与STNFR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STNFR抑制了TNF生物学活性而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血管瘤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TRAIL蛋白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的含量,分别以20例正常皮肤组织和2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组织中TRAIL蛋白相对含量在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瘤及对照组分别为1.25±0.40、1.75±0.58和1.00±0.23,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sTRAIL的含量在三组分别为(1490.06±356.56)、(1658.80±371.42)和(956.86±268.62)ng/L,在血管瘤各期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管瘤两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瘤组织中TRAIL与血清中sTRAIL的表达不完全一致。血管瘤不同时期组织中TRAIL蛋白的表达差异有助于血管瘤的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病(O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提取16例OA患者(OA组)、5例对照者(非OA组)的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IL-1β,生物活性法(MTT法)检测TNF-α的水平。结果在OA组关节滑液中,IL-1β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TNF-α未能测出,而OA组TNF-α的检出阳性率为25%。其次,为进一步探讨滑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的产生来源,传代培养膝关节滑膜细胞并用脂多糖(LPS)刺激,OA组(20例)关节滑膜细胞自发分泌IL-1β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例),P<005;LPS刺激的条件下,OA组和对照组分泌IL-1β均显著升高,尤以OA组为著(P<0001);TNF-α在OA组中仅有两例呈阳性,对照组中均为阴性。结论IL-1β和TNF-α在骨关节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OA患者滑膜细胞高水平自发性分泌IL-1β可能与其炎症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关节滑液中IL-1β的主要来源,而滑膜细胞分泌TNF-a可能不是关节滑液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人精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证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 R2 )在人精子有表达 ,为TNF α对精子的直接作用提供实验证据。 方法 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 R2 在 15例生育者精子的表达。 结果  15例生育者的精子均有TNF R2 表达。 结论 TNF R2 在人精子有表达 ,该受体可能参与了TNF α在人精子的信号转导及对精子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