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鼻内镜下经筛窦眶纸板进路治疗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3月本院治疗的以突眼为主要症状的5例眼眶内占位病变患者(1例脂肪瘤、1例炎性假瘤、1例眶内血肿、2例眶内脓肿),在鼻内镜下经筛窦眶纸板进入眼眶,清除眼眶内病变,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正常的眼外形结构,保存了正常的视功能。眶内病灶一次性切除,突眼和复视症状均完全消除。随访15个月~6年,均一次性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筛窦眶纸板入路眼眶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具有术野清楚、损伤小、恢复快、面部无瘢痕等优点,可以完整切除良性、体积小的占位病变,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的效果和联合外路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 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36例患者的54个 副鼻窦黏液囊肿,包括额窦29个、筛窦21个、蝶窦2个、上颌窦2个。囊肿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6例,内上/内下象 限30例。22例(61.1%)采用鼻内镜手术,均为囊肿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14例(38.9%)采用鼻内镜-外路联合手 术,其中8例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6例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2种手术术后眼球突出等症状均明显缓解。外 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1例,鼻内镜手术出现中鼻甲粘连1例。随访12~61个月,手术后窦口再狭窄的发生率为8.3% (3/36),均发生在额窦手术后。鼻内镜手术未见囊肿复发,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安全、可行,对于囊肿在额窦外侧远端、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额筛窦囊肿伴厚壁骨性间隔 者,可选择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汕头CTS—5型超声波诊断仪,探查眼眶肿瘤等6种眼部疾患:眶内肿瘤41例,正确诊断39例,错误诊断2例;视网膜脱离13例,异常11例;眼球内异物6例,有3例阳性;脉络膜黑色素瘤2例,有1例异常;视网膜囊虫症2例,皆阳性;玻璃状体出血及玻璃状体混浊共17例,仅2例阳性。眶内肿瘤出现两种基本波型。(1)实质性肿物回声图,图形特点:球后闻隙延长,球后反射波减少,加大增益球后反射波升高增多,血管瘤、假性肿瘤、泪腺混合瘤、癌瘤等属于此类图形;(2)囊性肿物回声图,图形特点:入、出囊肿波之间为平段,提高灵敏度也无反射波出现。认为超声检查对眶内肿瘤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袁天国  江洁 《云南医药》2000,21(2):147-148
眼眶肿瘤多采取手术治疗 ,通常采用开眶探查 ,肿瘤摘除术。而手术开眶损伤大、出血多 ,需在全麻下施术。参照国外和国内宋国祥的手术方法 ,自 1997年 1月起采取球结膜外眦皮肤切口进路行肿瘤摘除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0例非炎性单侧眼突患者 ,男 3例、女 7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34 9岁。右眼6例、左眼 4例 ,病程 3月~ 30月。其中眼球突出轴性 8例 ,轴性偏鼻下 1例 ,轴性偏鼻上 1例 ,眼球突出度较健眼突出 5mm~ 7mm ,平均 5 72mm。术前视力 0 0 4~ 0 0 5者 4例 ,0 0 5~ 0 3者 5例 ,1 0者 1例。眼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edpor-TITAN种植体(Medpor钛网眶底修复种植体)在眼眶骨折整复术中的疗效。方法对30例(30只眼)眼眶骨折行眼眶骨折整复术:单纯眶下壁骨折采用下穹窿结膜切口,其他均采用下睑睫毛下切口,将嵌顿的软组织(眼外肌、眶脂体)回纳至眶内,然后将Medpor-TITAN种植体修剪成大小合适的修复材料填充于骨折缺损处,后分层缝合切口。结果术后1、3、6个月随访,术眼眼球突出度较术前提高24 mm,眼球内陷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复视改善6例(复视病例8例),术后6个月复视消除8例(复视病例8例),无1例感染和排斥反应。结论合理的时间实行眼眶骨折整复术并Medpor-TITAN种植体植入有效的矫正了眼球凹陷和改善复视,且术后组织相容性好,炎性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显微手术切除眶内肿瘤的疗效评价。方法在显微镜下采取内路、外路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切除眶内肿瘤26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1例、泪腺混合瘤6例、炎性肿瘤2例、视神经鞘瘤1例、眶内表皮样囊肿5例、眶内畸胎瘤1例。结果其中20例实性肿瘤完整切除,5例囊肿在吸出部分囊内物质后将囊膜完整切除,术后眼球突出均消失,无并发症发生。1例视神经鞘瘤切成两部分取出,包膜基本取出,术后视力下降。结论通过显微镜可在直视下清晰分辨肿瘤与眶内组织,避开神经、肌肉、血管等将肿瘤完整切除,使手术变的直观、安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53岁。主因左眼渐进性眼球突出1年,伴眼胀1个月,以“左眶内肿物待查”于1999年5月6日收入我院眼科。检查:一般情况好,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正常,肝脾不大。眼科:左眼上睑轻度下垂,遮盖1/2瞳孔。眼球向前下方突出,上转不能,下转及外转受限。眼眶饱满,眶压T_( 2),眶上缘下可及肿物,浮球感,表面光滑,轻压痛。眼眶CT示:左眶内肿物侵及额窦,眶上壁骨质破坏消失。遂请耳鼻喉科会诊,鼻腔检查:左鼻腔粘膜无充血及水肿,中隔右偏,左侧中甲膨大,钩突肥大,中鼻道狭窄,无分泌物。B超及副鼻窦CT冠扫考虑为左侧额窦粘液性囊肿并坠入眶  相似文献   

8.
94例眼球突出CT影像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眶内疾病所致眼球突出CT影像及临床特点,提高原发性眼眶炎性假瘤、格氏眼病、眼眶内肿物等所致眼球突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明确诊断的眶内疾病致眼球突出CT影像及临床表现,观察眼肌、视神经、泪腺等眼眶内组织结构及肿块形态、大小、密度改变。结果51例原发性眼眶炎性假瘤CT显示单侧眼外肌肿胀增粗、泪腺增大、眼眶内肿块及球后脂肪间隙密度不均。31例格氏眼病CT主要表现为双侧多条眼外肌肌腹梭形肥大,视神经增粗,眼肌边缘光滑,眶内脂肪增多,密度均匀。12例为邻近器官肿块入侵眼眶及眶内原发肿瘤。结论诊断眼眶炎性假瘤,CT表现是主要依据,不典型表现需结合临床或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常需与格氏眼病、眶内肿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樊玉文  虞同华 《江苏医药》1999,25(11):875-875
眼眶肿瘤在头颈部肿瘤中发病率较低,我科自1984年至1995年共收治118例眼眶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明确,现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收治眼眶肿瘤118例,男68例,女SO例;年龄6个月~76岁;病程10天~25年,平均3年。性质与类别:良性肿瘤75例,恶性肿瘤43例。良性肿瘤中泪腺混合瘤23例,血管瘤19例,炎性假瘤14例,神经纤维瘤IO例,皮样囊肿5例,脑膜瘤4例;恶性肿瘤中恶性淋巴瘤22例,腺样囊性癌9例,泪囊腺癌6例,横纹肌肉瘤和血管内皮肉瘤各3例。二、临床表现眼球突出者101例,视力障碍者(包括复视、视力减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眼眶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眶内肿瘤据其位置大小、深度、性质分别行前路、外侧开眶摘除或眶内容剜出,恶性肿瘤辅以放疗,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47例肿瘤完整摘除后1例视力受损,其余均维持原有视力;5例复发,均为不完全摘除肿物,术后眼球突出改善或完全消退。结论手术是治疗眼眶肿瘤最重要的方法,影像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确诊手段。手术前精心准备、手术中细心操作及临床经验技巧是手术成功及避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林云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3):209-210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 1岁,以左眼球突出2个月为主诉入院。拟诊左眼眶肿物而进行术前检查。CT检查:左眼外直肌外脂肪间隙见圆形块影,直径1 .9cm、密度不均,CT值约1 6~1 3 Hu,未见钙化,左眼外直肌受压内移,周围骨壁吸收。双眼球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双眼环无增厚,双眼球后脂肪间隙存在;筛窦未见异常;外直肌外脂肪间隙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MRI检查:左额骨眶壁及眶内占位,界清,光滑。眼眶外上侧壁位于眼眶内外上方,呈2 .2 cm (上下)×3 .0 cm(左右)×2 .3 cm(前后) ,呈等T1 、长T2 信号,增强扫描包膜轻度强化,此占位压迫左眼泪囊,外…  相似文献   

12.
化学感受器瘤又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多见于颈静脉体,迷走神经体,颈动脉体等,发生于眼眶者很少见,近日笔者诊断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6岁。于1991年6月自觉左眼疼痛,后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同年底来我科以左眶内肿瘤收住院。体验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0.8,左0.2(不能矫正)。左眼睑轻肿,眼球突出,测量11?103<20,眼球外下移位。眶外上方可触及硬性肿物,压痛明显。眶压增高。眼底视盘水肿,脉络膜皱折。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B超探查眶外上方占位病变,边清,内回声前多、后少,分布不均,衰减中等。CT扫描示视  相似文献   

13.
杜传庆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49-49,51
目的 分析和评价CT特别是薄层CT扫描对折的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30例,女6例,轴位扫描14例,冠状位扫描16例,冠状位加轴位扫描6例,其中30例行薄层扫描.结果 骨折发生在眶内缘3例,筛骨眶板33例.结论 CT特别是薄层CT扫描能细致地显示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能精确地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间接、直接征象和并发症,是重要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娟 《江苏医药》2012,38(6):741-742
眼眶爆裂性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眶底骨折,眶缘完整,伴有眶内压增高,眼眶内软组织嵌顿于骨折处,以致垂直方向眼球运动受限,合并产生复视和眼球内陷[1].临床上常见的有眶下壁、眶内壁和眶内下壁爆裂性骨折.骨折致伤主要原因为车祸及外伤[2].现将我科2007年7月-2011年1月收治的眼眶爆裂性骨折的52例住院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收治1例眼眶透明细胞型横纹肌肉瘤,引起颅内硬膜下血肿,导致迅速死亡,报道于下。患者男,23岁。以左眼球突出、胀痛1个月为主诉于1989年12月6日入院。发病后眼眶CT见左眶球后间隙2×0.8cm肿物影,外缘与外直肌紧连,视神经受压移位,眼球突出,未见骨质改变。经用激素及抗菌素  相似文献   

16.
石京颐  李华  陈红 《淮海医药》2001,19(2):124-124
目的 应用显微手术整复眼眶爆裂性骨折并消除复视及眼球内陷症状。方法 采用眶内侧缘皮肤切口,在显微镜下寻找眶骨折部位并分离还纳疝入骨折孔内的肌肉及软组织,利用硅胶板填补骨折缺口,解离肌肉嵌顿,消除复视及眼球内陷,结果 3例受术患随访15-33个月。检查9个眼位复视症状消失,双眼球突度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7.
眶假瘤是一种眶内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肉芽组织增生,产生类似与眶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体征为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当增生的肉芽组织压迫神经时尚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临床上及早确诊本病是相当重要的,现将收治的眶假瘤一例报告如下:唐××,男,37岁,反复发作性视物不清伴头痛、呕吐四个月。患者于1987年1月15日  相似文献   

18.
因鼻腔疾病引起的突眼症临床常见,患者往往因眼部不适、眼球突出而就诊于眼科,在临床上易引起延误治疗。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以突眼为主诉的鼻腔疾病患者2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2周至10年。右眼15例,左眼10例。最后诊断额筛窦黏液囊肿1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鼻窦骨瘤5例;鼻窦恶性肿瘤6例(筛窦鳞癌2例,上颌窦鳞癌3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患者眼科表现特征为单眼突、复视、视力下降、眼球移位、眼球运动障碍、眼胀溢泪及眶尖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993— 1999年对 2 6例眼球摘除术患者行二期国产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异体巩膜包裹眶内植入手术 ,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义眼活动 ,改善了眼眶塌陷外观 ,随访 7~ 2 3个月 ,未发现眶内感染 ,植入物排出现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6例 ,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 ,龄 10~ 5 6岁 ,平均年龄 32岁。所有患眼均已摘除 ,摘除时间 1~ 6 a。平均为 5~ 6 a,其中眼外伤 2 0例 ,2 0眼。角膜葡萄肿 4例 ,4眼。眼内肿瘤 2例 ,2眼。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眼睑塌陷。1.2 植入材料 :采用国产羟基磷灰石制成的多孔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多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眼眶外伤患者行螺旋CT平扫(轴扫)加冠扫,并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多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图像分析,对不同扫描方式提供病变信息进行比较。结果 眼眶骨折22例,眶内积气15例,球内异物3例,眼环不连续3例,球后血肿2例,眼球缩小或变形4例,眼外肌增粗、移位1例,视神经增粗1例,颊骨骨折2例,鼻窦积液19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眼外伤最有效的手段,轴位和冠状住扫描都是非常必要的,螺旋CT的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