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管成形术治疗巨大神经鞘膜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历资料 女性,50岁。因胸背部疼痛和双下肢麻木无力、大便费力12年入院。体格检查:T9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4级,MRI示T11-L5占位性病变,长15cm,边界清楚,增强时强化不均匀(图1)。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6岁.因头晕十余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行头颅CT增强扫描见右颞叶一边界较清楚,密度不等,强化不均匀,局部钙化的病灶(图1).MRI增强扫描见右颞叶一边界清楚病灶,其产间为混杂T1T2信号,并可见局部流空信号影(图2).  相似文献   

3.
男性,60岁,因双侧胸壁疼痛半月,加重伴双下肢活动受限、小便失禁3天入院。查体:肋弓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左侧明显。右下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II级。双下肢肌张力较低。双下肢生理及病理反射均未引出。肺部CT示:右肺下叶结节影,纵隔淋巴结增大(图1)。图1肺部CT示患者肺部原发占位病灶胸椎MRI示:约T4-5水平椎管内髓外背侧硬膜下可见截面约1.2×0.8cm等T1长T2信号肿物,同层面脊髓受压信号不均。诊断:神经鞘瘤,转移瘤不除外。入院后CT椎管造影检查见肿瘤位于T4-5节段髓外硬膜下,肿瘤主体位于脊髓左侧,脊髓明显受压(图2)。图2CT椎管造影显示椎管内占位情况腰穿提示椎管内堵塞,压力为10cmH2O。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及椎管减压术。术中打开T5椎板后可见,硬膜外脂肪减少,硬膜张力较高。切开硬膜后见鱼肉样组织,与硬膜、脊髓及周围神经根粘连紧密,且血供丰富,完全切除肿瘤后可见脑脊液流出。缝合硬膜及肌肉各层。术后大小便功能较术前有所恢复,双下肢肌力改善不明显,但肋弓以下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报告为肺小细胞癌。术后行脑及其他部位检查,结果示肝内、颅内等处均有转移性病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颅窝区脑外肿瘤的MRI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包括三叉神经鞘瘤13例,脑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骨母细胞瘤2例,脊索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不同的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各具不同MR特征;(1)三叉神经鞘瘤MR/T1WI像多呈等或低混杂信号,T2WI像呈高或低混杂信号,本组13例三叉神经鞘瘤增强后有9例可见"包壳征";(2)脑膜瘤多表现为等或稍低T1、等或低或高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较均匀强化;(3)骨母细胞瘤可见"骨包壳",脊索瘤骑跨中、后颅窝生长,其一侧与斜坡紧密相连;(4)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均呈长T1、长T2囊状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囊壁轻微强化;蛛网膜囊肿多呈膨胀生长,而表皮样囊肿多有"见缝就钻"的特点;(5)皮样囊肿均呈短T1、长T2囊状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低信号,可出现"爆米花"样改变. 结论 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均有比较特征性的MRI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其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图1) 女,33岁;因双下肢麻木、放射痛1年余,加重伴行走不便3周于2011年6月入院.查体:腰骶椎外观无明显畸形,骶髂关节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麻木伴放射痛,双下肢肌力V级.腰骶椎MRI显示:L5~S1椎间隙水平椎管硬脊膜下见一纵向卵圆形团状影,大小约1.0 cm×0.8 cm×1.9 cm,边缘光滑,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边缘见线状各序列低信号包膜影.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4岁.因腰部疼痛2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3d,于2007年7月5日人住我院.查体:神志清,被动半卧位,语言流利,脑神经检查阴性,T11-12椎体叩压痛明显,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双侧腹股沟平面以下麻木疼痛,深浅感觉正常,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胸椎MRI平扫+强化提示:T11~12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图1).考虑为:神经鞘膜瘤.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2岁。因“腰部疼痛、束带感伴感觉减退3年余”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腹部平软,双侧瞳孔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腰部压痛,有束带感,T6-10段左侧浅感觉减退,腹壁反射存在,颈软;无大小便失禁。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外观清亮、透明,细胞数0,蛋白1.1 g/L,余正常,可排除炎性占位。胸段脊髓MRI示T9-10髓内占位,多发脊髓空洞,病变大小约18 mm ×9 mm, T1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考虑髓内星形细胞瘤或室管膜瘤可能性大(图1)。本例患者取T8-11正中切口,一次切开皮肤、筋膜、肌肉,暴露T8-11,咬骨钳咬除T9-10椎管后方(开骨窗大小约4 cm ×2 cm),见硬脊膜张力高,正中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色黄,张力高。切开T9-10椎管脊髓,见鱼肉样肿瘤组织,分块切除肿瘤,硬膜基底部的肿瘤最后切除,胸背筋膜修补缺损硬膜。术后1个月右侧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病理检查示:髓内脊膜瘤(图2)。复查胸椎MRI示肿瘤完全切除(图3)。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1岁.因轻度头痛和精神智力异常4周入院.既往身体健康.视力视野、感觉、肌力、共济运动等均正常.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白蛋白、球蛋白等均未见异常.CT见图1.MRI见T1WI等信号,T2WI见病灶区明显低信号,瘤周无明显水肿,显著强化(图2).术前诊断为右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遂行右侧顶枕开颅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8岁.左肩部疼痛2年,四肢乏力伴大小便困难10d,于2009年3月14日入院.查体:颈僵硬,感觉平面障碍位于C6~7平面,双下肢肌张力高,左肩部痛觉敏感,左侧霍夫曼征阳性.MRI:头颅未见异常,C3~4椎管内髓外硬膜下一约3.4cm×2.0 cm×1.0cm的肿块影,边界较清,包膜完整,内有流空影.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图1),术前诊断:①脊膜瘤;②神经鞘瘤.术中见C3~4髓外一黑色肿瘤3.0cm×2.5 cm×1.0cm,包膜完整,与硬脊膜粘连紧密.硬脊膜贴近肿瘤面呈暗黑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病理诊断分型和影像诊断.方法 对3例DNT作回顾性分析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DNT中,1例为单纯型DNT,2例为复杂型DNT.3例在病理上均见特殊胶质一神经原成分(SGNE).2例行头部CT扫描,1例右额皮层低密度灶,1例无异常.3例均行MRI检查,均表现为皮层内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边界清楚,周边无水肿;2例行增强扫描,均见环形增强.结论 SGNE是DNT的病理学特征;MRI影像上DNT表现为周边无水肿脑皮层内病灶.当缺乏DNT典型病理特征时,诊断须结合临床表现、MRI影像特征综合做出.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33岁.因“右耳耳鸣1年,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半年”入院.查体:右侧鼻唇沟、额纹变浅,右耳听力明显下降.头颅MRI检查见右岩骨内以右内听道为中心有一长T2信号不规则囊肿样病灶,T1 Flair、T2 Flair像呈混杂密度信号,边缘光整,周围有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约2.5 cm×2 cm×2 cm,肿瘤增强不明显(图1);DWI像上右岩骨内可见一弥散受限的病灶.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性,24岁。因双下肢麻木3d伴无力2d于2013年5月1日入我院。查体:双下肢肌力Ⅰ级、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T2以下浅感觉减退,深感觉障碍。MRI胸椎平扫可见T2T4水平椎管内脊髓后方可见一近似梭行的等T1等T2信号影,病变以宽基底与局部硬脊膜相连,联系密切,局部胸髓受压向前移位,病变沿两侧神经根鞘方向向外延伸,强化扫描显示病变呈较为均匀一致的强化改变(图A)。  相似文献   

13.
例1 女,38岁.因头痛4个月,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1个月入院.4年前曾行脑膜瘤切除术.查体:右侧肢体轻偏瘫,肌力Ⅳ级.MRI见左侧中颅窝底占位性病变,7.0 cm×6.2 cm×6.1 cm大小,T1WI及T2WI均呈低及稍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不均(图1a).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术前诊断为复发脑膜瘤,拟行病变切除术.术中见病变呈暗红色、质软、血运丰富,起源于中颅窝底骨质,将其切除后刮除受侵的骨质.病理诊断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图1 b).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肢体偏瘫缓解,随访2年未见复发(图1c).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3岁.3年前因间断性头痛行MRI检查诊断为鞍区脊索瘤,而后行伽玛刀治疗.3年来头痛无明显缓解.4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出现复视.查体:双眼视力及视野粗侧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右眼睑下垂.MRI平扫示鞍内、鞍上及蝶窦内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3.5 cm×4.2 cm×3.8 cm,T1WI及T2WI呈混杂信号,但均以等信号为主;垂体柄左移,双侧海绵窦受侵(图1a,b).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女性,68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个月入院。体格检查:T4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及腱反射减退。MRI检查显示T3-7水平等T1、等T2异常信号(图1A~1C)。头颅CT未见颅内占位。术中发现椎管内3处肿瘤,分别位于T3、4、T5、6及T7水平,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偏右侧生长,包膜完整,色黄,边界清,质韧。血供中等,与硬脊膜紧密相连。均手术全切除肿瘤,病理结果为混合型脊膜瘤(图1D)。术后半个月复查MRI示肿瘤切除满意。分别在术后0.5年及1年随访,病人肢体麻木消失,下肢肌力恢复至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和病理检查结果,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较差,白天睡眠次数增多。术前头颅MRI示鞍上三脑室区域团块状异常信号灶,约2.5 cm×2.5 cm×2.12 cm大小,T1W呈等低信号,T2W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见病灶均匀强化明显。考虑:①三脑室脑膜瘤;②淋巴瘤;③生殖细胞瘤。手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作肿瘤部分切除。病理检查为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WHOⅠ~Ⅱ级)。结论:成年人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少见,确诊需病理证实,其生物学特征有待更细致和深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男,21岁。因“后枕部正中肿块进行性增大4个月余”入院。查体:后枕部可见10cm×5cm突起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颅骨位置固定,轻度压痛,与头皮无粘连。图1MRI示见局部骨缺失、肿瘤突出,增强后无明显强化CT检查:后枕部骨质呈虫蚀样破坏,局部突起等密度肿块,与颅骨界限不清,骨窗位见局部骨质稀疏缺失。MRI:病变大部位于头皮与硬脑膜之间,T1WI、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图1)。术中见肿瘤位于骨膜下(图2),肉红色,质韧。肿瘤侵犯骨质及硬脑膜表面,部分长入矢状窦内及硬脑膜下,肿瘤周边有骨质增生。沿肿瘤周边2cm外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21岁。腰背痛1月余.加重伴双下肢瘫痪、二便失禁1周于1996年6月8日入院。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T8平面以下浅深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0级,双侧下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来引出。脊柱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脊髓造影示T8平面受阻,杯口样充盈缺损。CT增强扫描示:T9-T10椎管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6岁。因胸背部疼痛3年,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余,加重并伴小便费力1周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脐下约5cm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病理征未引出。MRI检查示:T_12~L_2硬膜外梭形异常信号影(图1),病灶呈稍短T1长T2改变,病灶呈不均质强化。术中所见: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膜外,呈暗红色,质地较软,边界清楚,与硬膜稍粘连,血供一般,给予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图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MRI和DSA影像资料。结果 神经鞘瘤16例(含恶性1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静脉球瘤2例,脑膜瘤2例,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样脊索瘤各1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多伴有囊变;颈静脉球瘤可见典型的“胡椒盐征”;脑膜瘤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软骨样脊索瘤常见骨质破坏和瘤内钙化,软骨源性肿瘤T2WI可见特征性高信号。结论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表现多样,部分征象具有特征性,术前影像学评估能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为外科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