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目前烧伤瘢痕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血清中蛋白质组的质谱分析来阐述烧伤瘢痕血清蛋白质组的改变.方法 随机取浅度烧伤患者40例(Ⅰ度烧伤20例,浅Ⅱ度烧伤20例)、深度烧伤患者40例(深Ⅱ度烧伤20例和Ⅲ度烧伤20例)、40例正常人的血清各分为预备组和检测组.预备组血清与金属亲和表面芯片结合后,用蛋白芯片仪读取数据,用CipherGen公司提供的BioMarker Wizard及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可得到用于区分浅度烧伤患者、深度烧伤患者及正常人血清的树状分类规则,并用双盲法测试检测组以证实其准确性.结果 软件分析结果显示预备组中三类血清蛋白质在质荷比为5375Da,5717Da,4529Da,1225Da,1067Da,3883Da,66346Da 7处含量有显著差异,得到树状分类规则,其分类准确率为100%(120/120),灵敏度为100%(80/80),特异性为100%(40/40);对检测组进行双盲检测,结果显示准确度为100%(120/12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80/80)、100%(40/40).结论 用SELDI-TOF-MS技术对正常人、浅度烧伤患者及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在烧伤病理发展中有一组蛋白质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刘生发  曾勤  罗文亮 《中国医药》2010,5(5):453-454
目的观察肝素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喷射于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35例浅Ⅱ度和3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同体对照试验,将住院患者创面按用药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外用肝素(浓度为5000U/ml)、EGF(商品名:金因肽)和2%磺胺嘧啶银(SD-Ag)油后期包扎时改用1%SD-Ag乳剂;对照组除未使用肝素外,其他用药均相同。观察各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指定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和药物疗效。结果浅Ⅱ度创面: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为(8.5±2.5)d,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为(10.5±3.3)d;用药后7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0.6±15.3)%和(71.2±14.1)%。深Ⅱ度创面: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0.1±4.5)d,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5;5±5.4)d;用药后20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9.5±10.2)%和(78.6±11.5)%。同等深度烧伤创面上述各项数据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和EGF喷射于Ⅱ度烧伤创面,创面愈合明显加快,其疗效优于单用EGF。  相似文献   

3.
烧伤创面氮丢失情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66例烧伤病人667份伤后不同时间(伤后1、2、3、5、7、10天),不同部位(面颈、躯干、上肢和下肢)和不同深度(浅Ⅱ度、深Ⅱ度、混合度、Ⅲ度)创面渗出液标本测出的氮含量,得出以下结果:(1)烧伤创面的氮渗出量主要集中在伤后1周内;(2)严重烧伤(TBSA>50)的创面渗出氛(mmol/%TBSA)多于中小面积烧伤;(3)伤后1~10天创面氮丢失总量依次为深Ⅱ度、混合度、浅Ⅱ度和Ⅲ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其中20例急性心肌梗塞、20例心绞痛)血清中的ACL抗体。结果 患者血清CAL抗体阳性率为32.5%(13/4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5.7%(2/35),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塞组与心绞痛组ACL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5%(7/20),30%(6/2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ACL抗体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冯颖 《中国医药》2008,3(10):586-58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评价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以及阿德福韦酯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治疗52周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9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1×10^6拷贝/ml,血清ALT水平1.5—10.0倍正常值上限(ULN)。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共52周治疗。定期随访,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比较不同基线ALT、HBeAg、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52周时的疗效差异。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5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基线ALT〉5×UIN组(72.7%)高于ALT〈2×ULN组(38.0%),P〈0.05;基线HBeAg≤350样本值与截止值之比(s/co)组(66.7%)高于HBeAg〉350s/co组(30.2%),P〈0.01;基线HBV DNA≤10^7拷贝/ml组(66.7%)、基线HBV DNA10^7~10^8拷贝/ml组(46.7%)高于血清HBV DNA〉10^8拷贝/ml组(34.4%),均P〈0.05。52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基线HBeAg水平≤350s/co组和HBeAg〉350s/120组分别为42.2%和7.5%(P〈0.01)。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组患者,5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82.6%、57.1%和17.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2.2%、25.7%和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52周ALT复常率分别为100%、82.9%和75.0%,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组高于〉10^5拷贝/ml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52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HBeAg血清学转换与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中度相关(P〈0.01)。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PLD检测及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立新  陈萍 《江苏医药》1995,21(12):800-801
本文检测了27例慢迁肝(CPH)、34例慢活肝(CAH)、75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巨型前胶原(PCI)、脯氨酸肽酶(PI,D),并与29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慢活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PLD均明显升高;血清PCⅢ与PLD呈直线正相关,HA与PCⅢ、PLD无相关性。以HA≥300μg/L、PCⅢ≥200μg/L、PLD≥2000u/L分别为诊断肝硬化标准,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7%、73.3/、80.0%,特异度为80.3%、80.3%、82.0%。三者联合检测使肝硬化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提高至96.0%和98.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素钠乳膏治疗小面积看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肝素钠乳膏治疗1%-5%总烧伤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55例(肝素治疗组),同期保痂治疗1%~5%总烧伤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50例(碘伏治疗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质量情况。治愈患者经过3个月~1年随诊,了解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肝素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5±2.2)d,碘伏治疗组愈合时间为(22.5±3.6)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治疗组瘢痕增生情况较碘伏治疗组明显减轻或无瘢痕增生。结论肝素钠乳膏可促进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混悬液治疗特殊部位烧伤的效果。方法将7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清创后治疗组外用磺胺嘧啶银与bFGF混悬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暴露疗法。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浅Ⅱ度烧伤为(9±1.67)d,深Ⅱ度烧伤为(16±1.79)d;对照组浅Ⅱ度烧伤为(11±1.11)d,深Ⅱ度烧伤为(20±1.7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与bFGF混悬液能够促进特殊部位烧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免疫性肝抗原谱,探讨这些抗体在PBC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68例肝病患者(98例PBC,7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AIH)患者血清AMA),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结果98例PBC患者中AMA、AMA—M2、GP210抗体、SP100抗体、LKM-1抗体、LC-1抗体、SLA/LP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0.8%(89/98)、84.7%(83/98)、32.6%(32/98)、24.4%(24/98)、1%(1/98)、0.0%(0/98)、0.O%(0/98),在70例AIH患者中阳性率分别是18.6%(13/70)、5.7%(4/70)、8.5%(6/70)、14.2%(10/70)、1.4%(1/70)、5.7%(4/70)、2.8%(2/70),其中PBC组与AIH组相比较,其肝抗原谱中抗体水平阳性率均高于AIH组(P〈0.05)。结论PBC患者中可检测到多种抗体,其自免性肝抗原谱对PBC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裕实 《江苏医药》1997,23(2):145-145
严重烧伤常易发生水与电解质失衡,尤其低血钾症,如不能及时处理预后木佳。作者收集8年来15倒重度烧伤伴低血钾症者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7年11月至1995年Ic月我院共收治36例烧伤患者伴低血钾者,总平均面积(42呢~75呢),三度平均面积3O%(15%~60呢);其中15例为严重低血钾症。男11例,女4例;年龄1~7O岁。据1970年上海烧伤会议分类判断,5例为特重烧伤,10例属重度烧伤。15例均有创面广泛感染合并严重低血钾,血清钾2.3~3.smmol/L,平均2.gmmol/L。二、临床表现低血钾症出现在烧伤后5~11天。患者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