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8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均无增强,呈边界清晰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区.2例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早期周边可见环状增强,于动脉晚期消退,门脉期、实质期内部无增强.结论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具有特征性的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对肝脏坏死性结节有较高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方法对8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记录常规超声检查中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彩色血流显像等及超声造影检查中病灶的增强表现。采用Sequoia512超声仪及对比脉冲序列(CPS)造影技术。造影剂选用SonoVue,经肘正中静脉团注。结果8例常规灰阶超声均呈不均质偏低回声结节,形态为葫芦状或融合的分叶状,边界尚清楚,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特征:8例病灶在造影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内部无增强表现,5例有动脉期、门脉期周边轻中度环状增强。结论孤立性坏死结节超声造影具有共同的特征性表现,即病变内部三期无增强,周边可伴有或不伴动、门脉期环状增强。超声造影是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与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的不同之处.材料与方法:收集7例肝脏 孤立性坏死结节、5例肝脏炎性假瘤临床及MRI资料,以上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部分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MRI表现为T1及T2WI上分别呈低信号及等信号,另各有1例T2WI混杂信号,及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内部无强化,部分病灶(3/7)有细环状轻度延迟强化的包膜.2、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为: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为略低信号(4/5)或略低信号内夹杂小斑片状高信号(1/5),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方式有①边缘部强化明显,中心强化弱(3/5)②不均匀强化,边缘欠清(1/5).结论:MRI平扫加动态增强能很好的鉴别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与肝脏炎性假瘤,尤其对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具有高度诊断特异性,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96例误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1993~2007年收治并误诊的96例FN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均行B超检查,64例行螺旋CT检查,3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7例行单纯MRI平扫,11例行普通CT检查.误诊为原发性肝癌82例,肝腺瘤8例,肝血管瘤4例,转移性肝癌2例.96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FNH.结论:FN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肝腺瘤、肝血管瘤及转移性肝癌,为避免误诊应将螺旋CT或MRI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作为首选定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男,37岁。因外伤后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10余天入院。发病以来无腹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心慌、胸闷及呼吸困难,精神、食欲、睡眠可,尿、便正常,体重无减轻。无特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皮肤、巩膜无黄染。腹  相似文献   

6.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光镜及特殊染色技术,研究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肝孤立性坏死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物质,坏死物中未见实质细胞和寄生虫,坏死物质周围为透明变的胶原纤维组织,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是一种罕见的肝非肿瘤性病变,术前诊断非常困难,需与肝的一些局灶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脏SNN患者40例,其中接受MRI检查的22例患者作为MRI组,CT检查的18例患者作为CT组,分析MRI、CT诊断肝脏SNN的价值,同时分析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病灶的MRI、CT影像学表现差异。 结果  MRI诊断肝脏SNN准确率为95.45%,明显高于CT组(P < 0.05);CT组,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病灶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病灶CT平扫主要呈低密度影,分别占83.33%、42.86%和40.00%,3种病灶均无强化,其中分别有83.33%、57.14%和80.00%病灶包膜延迟强化;MRI组,伴液化性坏死型T2WI序列低信号比例高于单纯凝固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P < 0.05),多结节融合型T2WI序列稍高信号比例高于伴液化性坏死型(P < 0.05),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病灶T1WI序列低信号比例均为100.00%,T2WI序列低信号鉴别伴液化性坏死型SNN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性为78.57%,准确率为86.36%,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100.00%;T2WI序列序列稍高信号鉴别伴液化性坏死型鉴别多结节融合型SNN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性为68.75%,准确率为77.27%,阳性预测值为54.55%,阴性预测值为100.00%,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性坏死型和多结节融合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无强化比例均为100.00%,但延迟期所有病灶边缘有强化。 结论 MRI和CT在肝脏SNN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MRI诊断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8.
9.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术前误诊三例杭州市第二医院[310015]陆伟方,王效东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下称肝癌出血)是原发性肝癌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1]。自1983年3月至1993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119例,以肝癌出血入院者13例(占11%),...  相似文献   

10.
傅晓红 《上海医学影像》1998,7(3):136-136,138
患者 女,14岁。因右上腹饱胀不适来院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行彩超检查,仪器为ATL超9,探头频率3.5MHZ。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经肋缘下及肋问多个切面检测,肝右叶见-50×43mm不均质回声稍偏强区,边界清晰,伴声晕(见图)。CDFI:肿块内血流较丰富,周围彩色血流环绕。超声诊断:肝右叶实质占位,肝癌待排,建议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癌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然而 ,临床中常将肝癌与原发性肝脏良性肿瘤混淆 ,以致相互误诊。本文就 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误诊原因作一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6 5岁 ,平均 38岁。术前经B超、CT和 (或 )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9例 ,肝血管瘤 3例。肿物位于左肝叶 2例 ,右肝叶 9例 ,中肝叶 1例。1 2 误诊情况  12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术前诊断为肝血管瘤的 3例 ,病理诊断为肝癌 ,2例合并肝硬变。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肝癌的 9例 ,病理诊断为炎性假…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或外院1994~2004年误诊为肝脏肿瘤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脏结节状病变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蒋昭实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2):136-138,I032
肝脏的许多病变,在大体上表现为结节状。它们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常成为临床医师、放射科医师和病理医师的难题。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尤其是超声或CT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病理医师经常面对非常有限的组织材料,要得出明确的诊断有时很困难。本文将阐述肝脏的几种结节状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并着重讨论肝脏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结节状病变之间的鉴别诊断,希望对病理医师认识此类病变有所帮助。鉴于历史上对肝脏结节状病变的命名颇混乱,为了便于阐述,我们结合文献,将肝脏常见的几种结节状病变总结如下〔1,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olitary necrotic nodule,SNN)的CT表现,提高SNN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行螺旋CT检查SNN患者10例。结果CT平扫11个病灶均为低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4个病灶边缘强化。结论平扫加动态增强CT能较好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和其他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误诊为肝癌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2000年8月~2002年3月收治肝脏占位性病变362例,其中有13例入院时诊断为肝癌,后确诊为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误诊率3.59%。现将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脏肉瘤合并坏死误诊为肝棘球蚴病一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病例资料男,21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2周以肝脏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无消瘦、乏力、食欲缺乏等,有牧区长期居住及养犬史。查体:体温正常,无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胸壁饱满,肝脏上界平右锁骨中线第4肋,下界右肋缘下7 cm,剑突下4 cm,质地软,未触及结节,轻压痛,肝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B超示:肝右叶巨大混合性占位22 cm×18 cm×16 cm,其内有大小不等分隔及液性不均匀回声,考虑肝棘球蚴病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①肝棘球蚴病;②不除外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诊断:肝右叶巨大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肝棘球蚴病可能性大。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肝脏炎性假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IPL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中上腹闷胀不适9例,腹痛及发热、多汗各7例,消瘦、乏力、食欲缺乏4例,上腹压痛2例.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甲胎蛋白升高2例,癌抗原(CA)19-9升高4例.8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肝血管瘤.9例经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查确诊为IPL,2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9例术后随访2~7年未见复发,各种症状、体征消失;2例保守治疗者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IPL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临床表现、医技检查缺乏特异性,难与肝癌及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将肝脏小血管瘤误诊肝癌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0.5a前开始出现全身乏力,右上腹隐痛,近1个月出现消瘦,饮食、大小便正常。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贫血外貌,神志清楚,精神较差,皮肤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肋下2cm,肝颈返流征(-),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扣击痛,双下肢无水肿。检查结果:三大常规及肝功能无异常,AFP不高。彩超:肝左叶内见25mm×30mm大小不均质结节。意见:不排除肝癌,建议CT检查。动态CT扫描:动脉、肝实质及门脉期三期,病灶仅见周边强化,中央无强化。延时5min扫描:…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 女,48岁。因患乙型病毒性肝炎10年,右上腹及背部不适1个月人院。查体:肝区叩击痛(+)。查白蛋白30.6g/L,球蛋白28.2g/L,丙氨酸转氨酶58U/L,天冬氨酸转氨酶40U/L,直接胆红素3.3μmol/L,间接胆红素14.8μmol/L。行B超检查示结节性肝硬化,小肝癌,胆结石;行CT检查示肝硬化,脾大伴右前叶小肝癌。采用动脉性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20.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5岁。因右上腹部及腰背部隐痛不适来我院就诊。患者有肝炎病史20余年,7年前因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体格检查:右上腹部深压痛,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标基本正常,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正常。超声检查于肝左叶近第二肝门部见一形态不规则的实性肿块,大小约30 mm×44 mm×53 mm,境界较清晰,似有稍高回声的包膜,内部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肿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肿块周围的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受压变形(图1);实时超声造影于门脉相和延迟相见肿块包膜轻度强化,肿块内部于动脉相、门脉相及延迟相均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