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八脉交会穴治疗功能性失音32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鹏 《光明中医》2007,22(6):31-3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治疗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八脉交会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椎病120例,并设对照组(牵引治疗组)80例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何玉信 《江苏中医药》1989,10(10):13-13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多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胃胀、下坠,脘腹疼痛,恶心欲吐等。近年来,我们以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公孙、内关为主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于后。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以30~40岁居多;病程在2年以内者19例,3~5年10例,6年以上7例。本组患者多偏瘦长。单纯性胃下垂22例,合并慢性胃炎9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5例。  相似文献   

5.
八脉交会穴合安神镇静穴为主治疗失眠1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一症,病因虽多,总由体内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常为多脏腑合病,症情较为复杂。针灸治疗非单取一经腧穴可愈。笔者以八脉交会穴配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安神镇静穴为主穴治疗失眠134例,取穴简捷,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一般资料134例患者,均以失眠为主症。男59例,女75例。年龄22~71岁。病程3个月~12年。结合兼症分为六种证型,阴虚火旺35例,肝郁化火18例,痰热内扰15例,胃失和降10例,心脾两虚46例,心胆虚怯10例。治疗方法各型均选用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穴。四神聪浅刺0.2寸,捻转至局部微觉胀痛,神门、三阴交施补法。阴虚火旺者,取照海、…  相似文献   

6.
八脉交会穴运用一得卢锦花指导秦亮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经别、络脉以外的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八脉之间互相沟通,对十二经起着总的联合、统率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盛衰的作用,而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上八个通于奇经八脉的...  相似文献   

7.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交会穴,系元代窦汉卿所创,故又称“窦氏八穴”,在《针灸指南》一书中,窦氏称之为“流注八穴”。八脉交会穴一名,是明代针灸医家徐风在其所著的《针灸大全》中提出的,发展八穴按时选穴学说,倡用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  相似文献   

8.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此八穴既能治正经病,又能治奇经病.笔者体会:该穴善治涉及诸经或不易辨清病变归属何经之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9.
八脉交会穴应用心得举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忠纯 《四川中医》2002,20(1):71-72
应用八脉交会穴的特定作用。在临床常规穴位治疗疗效不佳时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心脏疾病施以内关,公孙二穴,能达到调节心脏气血盛衰,宁心镇痛,健脾生血之作用;不寐症取照海,申脉施治,补照海而泻申脉,例阴跷脉盛而阳跷脉衰,则能使其目闭而欲睡,达到安神宁心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八脉交会穴治疗顽固性呃逆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呃逆为临床常见病 ,多继发于各种疾病或术后。本文介绍的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频繁或持续时间长(超过 2 4 h) ,经转移注意力等简易方法和中、西药物治疗无效 ,且伴随全身症状如烦躁、失眠、纳差、疲乏的患者。笔者以八脉交会穴之列缺和照海为主 ,配合中脘穴 ,5年来共治疗 1 9例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 9例患者 ,男 1 7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71岁 ;病程最短 1 d,最长 6d。除 2例原因不明之外 ,其余 1 7例均继发于其他疾病 ,心律失常、心肌梗塞 3例 ,脑梗塞 1例 ,脑出血 1例 ,上呼吸道感染2例 ,胃炎 3例 ,胃癌 1例 ,胸膜炎 1例 ,食…  相似文献   

11.
陆伟慧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35-1536
八脉交会穴指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八穴,它们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八脉交会穴原属五俞穴和络穴,为临床常用要穴,主治范围广,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因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致的而气机功能失调,临床检查无病理性异常,常出现气逆于上等症,尝试运用八脉交会穴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现列举有效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八脉交会穴也称为交经八穴或流注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本文从理论上对八穴如何交会八脉及八穴具有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八穴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包括上下配伍成对运用、单穴使用及按时取穴针法,并在单穴使用上提出了独到见解。研究和掌握八脉交会穴,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30-1232
在针灸理论体系中,穴位是最基本的元素,穴位配伍应用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现作者通过分析八脉交会穴治疗疾病的针灸配穴应用方法,试探索其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李迎霞 《中医杂志》1994,35(1):27-28
姜揖君教授幼承家传,执医50余年,崇尚整体观念,精于辨证论治。在针灸方面擅用八脉交会穴治疗内、妇科杂症,不拘日时干支,审因配穴,往往收到显著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姜老短期临床,获益良多,现仅将其按4组八脉交会穴的应用举例介绍下。1 公孙内关岳×,女,48岁,1993年2月7日初诊。主诉:右下腹隐痛半年。病史:半年前无任何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八脉交会穴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是窦氏得于他人之手,原称“交经八穴”和“流注八穴”,因窦氏对保存和推广八穴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又称为“窦氏八穴”、“窦氏八法”。八脉交会穴是指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它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都位于腕踝部的上下。窦氏在《标幽赋》中提到,“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法”就是指八穴,而“主客”是指其配伍应用。明代医家徐凤在《针灸大全》最早将其定名为“八脉交会穴”,并在“主穴”的基础上增添了“应穴”,  相似文献   

16.
特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莲 《针刺研究》2002,27(4):296-297
总结了八脉交会穴在临床运用中的经验及体会 ,分别举例说明其具体用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对全身软组织损伤疾病中的颈部损伤、腰部损伤、踝部损伤用针刺八脉交会穴为主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舌纵不收"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纵不收”是因受寒、情绪不畅等原因所致的舌体伸出口外.不能回缩的病症。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6例“舌纵不收”的患者,单独以八脉交会穴的内关、公孙穴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