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1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2个月~67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除1例外均无瘤存活.手术时间7~9 h,平均8 h,术中出血800~1 100 ml;平均960 ml;代膀胱容量平均300 ml;最大尿流率平均15 ml·s-1;剩余尿平均26 ml.代膀胱排尿状态良好,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值得注意.结论膀胱全切回肠原位代膀胱手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2.
膀胱全切是治疗中晚期膀胱肿瘤及膀胱肿瘤复发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对患者生理、生活、工作都有较大影响,2006年12月~2007年1月我科成功地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例] 男,56岁。因间断性肉眼血尿,在院外抗感染治疗无效来我院。患者既往无皮肤病变及其他内脏病变。B超示膀胱右前壁及右侧壁分别有3.0cm×2.6cm×2.5c和3.2cm×2.6cm×2.2cm的不规则、结构不均、不移动的光团,凸向膀胱腔内。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有两个带蒂肿物,暗红色,大小同B超。术中见膀胱右侧壁有两个菜花样肿物,基底部约2cm,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可完全控尿,夜间需定时排尿;膀胱最大贮尿量平均330 ml,残余尿均小于70 ml;所有患者均随访4~58个月,平均18个月,27例无瘤生存,1例肿瘤复发;并发症:有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粘连性不全肠梗阻和肠膀胱颈口梗阻、肠膀胱结石各l例,性功能完全丧失3例.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5.
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胜利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100-1101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储尿量、术后控尿排尿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3h,术中平均出血量950ml,18例患者白天均能控尿,夜尿1—3次;夜间遗尿1例,尿漏1例;代膀胱容量大,压力低;B超检查无上尿路扩张、积水。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个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月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94-1995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63例膀胱癌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患者及46例行膀胱癌回肠膀胱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膀胱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7.3±82.3) min,回肠膀胱术组为(402.4±91.6)rn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新膀胱手术组与回肠膀胱术组控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P<0.05).新膀胱手术组及回肠膀胱术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8,P<0.05).结论 原位新膀胱术较回肠膀胱术手术安全,可自主性控制排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易于接受,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尿流改道的方式有多种,而术后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1]。原位回肠膀胱被认为是尿流改道的金标准。我院于2009年10月~2011年12月为8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并采用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保留膀胱手术加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疗法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接受保留膀胱手术并辅助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的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2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治疗(TULBT)2例。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40mg加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术后每半年作复查血尿及生化常规、胸片、腹部B超及泌尿系CT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6.5个月(6~96个月),22例复发,复发间隔18个月;8例进展,进展间隔16.8个月;61例无瘤生存,4例死于膀胱癌,除外1例术后8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为术后42个月及以上死亡。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加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疗法治疗膀胱癌,在肿瘤复发及进展上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存活时间,但对于深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应尽早行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69例中,膀胱肿瘤35例;膀胱结石10例;膀胱异物2例:膀胱憩室9例;腺性膀胱炎5例;膀胱凝血块8例。结论超声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极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检查膀胱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伤性膀胱破裂的临床特点,选择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19例患者中16例行膀胱灌注试验,13例阳性,3例可疑;7例行膀胱造影均阳性(含3例可疑者);3例经后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牵引术中发现;2例行剖腹查术时发现。均行膀胱修补,膀胱造瘘,耻骨后引流。结果:19例患者均痊愈,其中3例合并耻骨后感染,经引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膀胱灌注试验,膀胱造影是诊断膀胱破裂的可靠方法,而CT、膀胱镜在诊  相似文献   

11.
间歇清洁导尿护理技术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清洁导尿护理技术和膀胱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目表法随机分为2组,间歇清洁导尿及膀胱训练组12例,留置导尿及膀胱训练组11例,观察其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经间歇清洁导尿结合膀胱训练组,患者有效率91.67%,留置导尿及膀胱训练组有效率63.6%,两组对照有显着差异(P<0.01),间歇清洁导尿结合膀胱训练组轻度尿路感染1例,尿路感染率8.8%,留置导尿结合膀胱训练4例发生尿路感染和肾盂积水等其他并发症,尿路感染率36.3%,两组对照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间歇清洁导尿护理技术和膀胱训练是解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有效方法,极大地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的应用。方法分析1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等方面都得到舒适护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6%。结论实施舒适护理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且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章华  孙传洋  单玉喜  李延军 《江苏医药》2012,38(11):1271-1273
目的比较根治性全膀胱术后,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新膀胱的尿动力学结果、尿控差异。方法膀胱癌患者行标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获得随访39例,22例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作原位膀胱替代术(A组),17例采用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B组)。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尿控情况、储尿囊及流出道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A组白天完全获得尿控率略高于B组(92.2%vs.89.1%),但夜间尿控率显著高于B组(68.3%vs.45.2%)(P<0.05)。A组新膀胱容量、顺应性高于B组(P<0.05)。结论与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比较,回肠新膀胱有更大的容量、更好的顺应性、更高的夜间尿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引起膀胱痉挛的原因,探讨其对策。方法对26例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引起膀胱痉挛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导致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引起膀胱痉挛的因素有冲洗方法不恰当、心理因素、冲洗液刺激、过低的冲洗液温度和冲洗速度过快等;经过相应的处理,所有26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2例,有效率为96.2%。结论对于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引起的膀胱痉挛,临床实践证明,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痉挛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近年来膀胱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在膀胱肿瘤中,绝大多数为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其中,又以移行细胞癌最多,占90%以上[1];首珍时70%~75%是表浅膀胱癌,表浅膀胱癌首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不仅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且不会造成肿瘤腹壁种植,反复手术也不增加难度。同时,可以保留良好的膀胱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手术,因此,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软式膀胱尿道镜检查的技术水平。方法 :报告软式膀胱尿道镜检查的成功经验及所遇问题。结果 :软式膀胱尿道镜对膀胱、尿道的观察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完成活检、插管、取异物等多项操作。结论 :软式膀胱尿道镜检查痛苦小 ,可替代硬式膀胱尿道镜 ,使用广泛 ;熟练掌握软式膀胱尿道镜的操作技巧是检查成功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天监  张吉虎  熊元媛  田其豹 《贵州医药》2006,30(12):1080-1080
膀胱憩室内并发肿瘤病例极为少见,总结我院自1980~2004年期间诊治膀胱憩室50例患者中,憩室内生长肿瘤者5例,发生率为10%.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5~60岁,入院时皆有典型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两段排尿.1例严重膀胱刺激症状,1例并发有结石.本组5例均行膀胱逆行造影,无一例发现憩室内充盈缺损;B超检查发现2例憩室内占位病变;膀胱镜检发现3例憩室内肿瘤;尿脱落细胞检查3例为逆行上皮细胞癌.5例中2例为术中探查发现.5例患者均行憩室切除,术后行膀胱内化疗.术后病理回报5例均为移行细胞癌,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其中2例肿瘤局限于憩室壁内,3例肿瘤已侵犯憩室壁全层及膀胱外组织.术后正规膀胱内化疗.愈后1例于1年内死亡,2例为2年后死亡,2例患者已存活5年. ,人院时皆有典型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两段排尿.1例严重膀胱刺激症状,1例并发有结石.本组5例均行膀胱逆行造影,无一例发现憩室内充盈缺损;B超检查发现2例憩室内占位病变;膀胱镜检发现3例憩室内肿瘤;尿脱落细胞检查3例为逆行上皮细胞癌.5例中2例为术中探查发现.5例患者均行憩室切除,术后行膀胱内化疗.术后病理回报5例均为移行细胞癌, 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其中2例肿瘤局限于憩室壁内,3例肿瘤已侵犯憩室壁全层及膀胱外组织.术后正规膀胱内化疗.愈后1例于1年内死亡,2例为2年后死亡,2例患者已存活5年. ,人院时皆有典型无痛性、间  相似文献   

18.
陈炳  钱君 《中国药业》2005,14(11):75-75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8例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予THP 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1次,共8个月.结果:8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复发9例,1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其中1例有严重的化学性膀胱炎.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膀胱肿瘤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膀胱全切除回肠膀胱术自开展以来至今有40余年的历史,虽延长了生命,但手术涉及尿路和消化系统,存在许多并发症且将永久性尿流改道,因此对回肠膀胱术者进行整体护理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CO2气膀胱镜技术和传统膀胱镜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3组:A组22例,行CO2气膀胱镜检查;B组16例,行传统膀胱镜检查,C组32例,两者联合应用,比较3组操作成功率、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多发性膀胱肿瘤镜检与手术诊断病灶数目的符合率.结果 A、B、C组操作成功率相仿(100.0% vs.93.7%vs.100.0%) (P>0.05).C组病检符合率100.0%,明显高于A组的90.9%和B组的93.3%(P<0.05).C组多发性膀胱肿瘤镜检与手术诊断病灶数目符合率100.0%,亦明显高于A组的85.7%和B组的80.0% (P<0.05).结论 与传统膀胱镜技术相比,CO2气膀胱镜技术用于膀胱肿瘤的检查与诊断并无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膀胱肿瘤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