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针、体针和颞三针交替使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祥龙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85-4485
采用头针、体针和颞三针交替治疗287例脑卒中患者,一般体针法治疗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发现采用颞三针、头针和体针交替治疗脑卒中其疗效明显优越于纯体针疗法,三针交替治疗是临床治疗脑卒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头针、体针和颞三针交替治疗287例脑卒中患者,一般体针法治疗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发现采用颞三针、头针和体针交替治疗脑卒中其疗效明显优越于纯体针疗法,三针交替治疗是临床治疗脑卒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刺干预脑性瘫痪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存在着最佳的时效关系,头体针留针30min的疗效优于留针5min的速刺,在此基础上,观察延长头针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03-05/2003-1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特诊室及广州市靳三针治疗中心收治的门诊脑性瘫痪息儿43例.男28例,女15例。均为已接受2个月靳三针基础治疗而再诊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头针留针1h组22例,头针留针30min组21例。针刺病例采用靳氏头针四项(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为主穴.两组皆采用主穴结合经络辨证及对症取穴配用四肢、躯干部穴位。头针留针1h组穴位体针留针30min,每间隔5min运针1次,头针留针1h。头针留针30min组穴位头体针均留针30min。采用小儿脑性瘫疾粗大运动评价量表[共80项指标,分5个功能区。①仰卧、俯卧位结合翻身、原始反射残存及直立反射建立。②四点位跪结合爬。③坐结合平衡反射。④站。⑤走、跑、攀登。每一项指标以完成程度给分,完全不会为0分;完成动作&;lt;10%为1分;10%~90%为2分,100%为3分,神经反射以仍残存或未出现的年龄给分。最后评分有3项,①功能区得分,为该功能区总分X100。②实际得分,为检查功能区得分除以检查功能数。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别在病例纳入时及治疗2个月后各评定1次。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3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头针干预后2个月脑性瘫痪2,3,4功能区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功能区得分和实际得分):头针留针1h组均明显高于头针留针30min组(P&;lt;0.05)。结论 延长头针留针时间更有利于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异/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图片词汇量表测试患儿智商;使用社会适应行为量表评估社会适应行为商数(84~70为边界水平,69~55为轻度缺损,54-40为中度缺损);使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评估语言障碍改善情况(提高2个阶段为显效,提高1个阶段为有效,未提高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全部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智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2.8&;#177;16.4,53.6&;#177;11.4,60.5&;#177;16.9,P〈0.01,0.05),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②社会适应行为商数: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1.6&;#177;16.9,52.1&;#177;12.4,59.9&;#177;11,2,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③语言障碍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65%,30%,P〈0.01)。结论: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存在着最佳的时效关系,头体针留针30min的疗效优于留针5min的速刺,在此基础上,观察延长头针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03-05/2003-1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特诊室及广州市靳三针治疗中心收治的门诊脑性瘫痪患儿43例,男28例,女15例。均为已接受2个月靳三针基础治疗而再诊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头针留针1h组22例,头针留针30min组21例。针刺病例采用靳氏头针四项(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为主穴,两组皆采用主穴结合经络辨证及对症取穴配用四肢、躯干部穴位。头针留针1h组穴位体针留针30min,每间隔5min运针1次,头针留针1h。头针留针30min组穴位头体针均留针30min。采用小儿脑性瘫疾粗大运动评价量表[共80项指标,分5个功能区。①仰卧、俯卧位结合翻身、原始反射残存及直立反射建立。②四点位跪结合爬。③坐结合平衡反射。④站。⑤走、跑、攀登。每一项指标以完成程度给分,完全不会为0分;完成动作<10%为1分;10%~90%为2分,100%为3分,神经反射以仍残存或未出现的年龄给分。最后评分有3项,①功能区得分,为该功能区总分×100。②实际得分,为检查功能区得分除以检查功能数。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别在病例纳入时及治疗2个月后各评定1次。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3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头针干预后2个月脑性瘫痪2,3,4功能区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功能区得分和实际得分):头针留针1h组均明显高于头针留针30min组(P<0.05)。结论延长头针留针时间更有利于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听力语言障碍儿童听力和语言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以96例2000-09/2002-09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语言障碍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①针刺组:60例,主要取四神针、颞三针、耳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合谷、中渚、足临泣;针刺1次/d,30min./次。②药物组:36例,121服盐酸氟桂利嗪5mg;维生素Bl,B6各20mg,3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阈值V波反应阈评估听力,采用聋儿语言能力评估标准评估语言能力,根据2个指标变化评估总有效率。结果96例患儿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阈值V波反应阈: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低于药物组治疗后[(49.18&;#177;5.94),(71.24&;#177;8.25),(58.36&;#177;6.08)dB,P〈0.05]。②总有效率:针刺组高于药物组(78%,42%,P〈0.001)。结论针刺有效穴位能够促进听力语言障碍患儿的听觉和语言的发育,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or,FES)协同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行走功能及足底压力的影响。 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FES组联合头针)20例和对照组(头针组)20例。前者采用FES治疗协同头针和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给予头针和常规康复治疗。FES隔日治疗1次,每次20min,10次为1个小疗程,共治疗1个小疗程。采用10m步行速度、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足底压力测试评价患儿治疗前后行走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患儿治疗后GMFM-88中的C评分、E评分和总分均有提高,10m步行速度增加,左右足底压力偏差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儿GMFM-88中的E评分和总分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GMFM-88中的E评分和总分升高明显,10min步行速度增加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脚足底压力偏差和身体重心移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肢体FES协同头针治疗有助于提升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改善行走功能和足底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 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lt;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lt;0.01)。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125例脑性瘫痪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25例脑性瘫痪(简称CP)患儿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经验,方法:采用针灸(头针、体针)、穴位封闭、按摩、功能训练等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3-6个月,结果:有效率为97.6%,显效率56.8%,结论:针灸(头针、体针)、穴位封闭、按摩、功能训练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是治疗CP,减少残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小儿孤独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孤独症患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组(予以行为疗法干预)、头针组(给予头针治疗)和联合组(应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每组45例,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孤独行为评分(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和心理发育水平(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行为组和头针组(93.33%比77.78%、82.22%,均P<0.05);行为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均高于、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行为组和头针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采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心理发育水平及孤独行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图片词汇量表测试患儿智商;使用社会适应行为量表评估社会适应行为商数(84~70为边界水平,69~55为轻度缺损,54~40为中度缺损);使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评估语言障碍改善情况(提高2个阶段为显效,提高1个阶段为有效,未提高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全部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智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2.8±16.4,53.6±11.4,60.5±16.9,P<0.01,0.05),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②社会适应行为商数: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1.6±16.9,52.1±12.4,59.9±11.2,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③语言障碍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65%,30%,P<0.01)。结论: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背景: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以及针灸治疗,单纯按摩治疗较少。作者在瑞士工作期间,部分患儿因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又惧怕针灸,所以单纯接受按摩治疗。目的:探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按摩手法治疗方法及机制。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对象:全部病例均为2000-04/2002-04作者在瑞士工作期间治疗,诊断标准符合美国DSM-Ⅳ症状诊断标准的33例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未选择对照组。方法:单纯采用按摩手法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33例。常规手法包括头部手法、胸腹部手法及背部手法。根据患儿临床特征的不同,进行手法的辩证加减。主要观察指标:按摩手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推拿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33例中,痊愈10例,显效9例,好转9例,无效5例。结论:按摩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效果满意,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孤独症语言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日本MEB-4200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事件相关电位P3的潜伏期可反映大脑对刺激进行编码、分类和识别的速度,P3的波幅与大脑皮质突触数目及注意状态有关,评估其由心理活动产生的脑电变化。绪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P3潜伏期: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492.19&;#177;31.04),(525.64&;#177;39.26)ms,t=8.48,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510.38&;#177;23.29),(518.23&;#177;26.35)ms,t=1.97,P〉0.05],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3.45&;#177;8.22),(7.85&;#177;3.06)ms,P〈0.01]。②P3波幅: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8&;#177;1.63),(4.66&;#177;1.24)μV,t=2.21,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4.85&;#177;1.09),(4.72&;#177;1.05)μV,t=1.48,P〉0.051,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32&;#177;0.39),(0.13&;#177;0.04)μV,P〈0.01]。结论:针刺能有效缩短孤独症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提示针刺治疗使神经冲动传导加快,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缩短。孤独症儿童针刺治疗后P3波幅升高,提示针刺可以促进发育受阻的患儿的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数目与质量,同时,尽可能提高了孤独症患儿的注意水平,增加了能激活起来的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常规使用神经科药物治疗,并进行各种主、被动运动疗法,软组织牵伸、Bobath及PNF方法等康复训练,1h·次-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主选穴位: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百会等)。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ahworth量表测定下肢肌群胭绳肌和腓肠肌肌张力。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治疗后4周2组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氏O.05);治疗组膪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分别为(2.32±0.34)分和(2.82±1.14)分,对照组胭绳肌和腓肠肌的肌张力分别为(2.91±O-35)分和(3.85±1.2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为(12.16±1.08)分,对照组为(15.16±1.1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观察头针配合耳穴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I组(常规治疗组),II组(常规治疗 头针组),III组(常规治疗 头针 耳穴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以智力训练、物理疗法、推拿为主为主,不包含头针或耳穴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Gesell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的适应性评分,用智力发育指数(DQ)表示。结果:治疗后1个月,常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 头针组患者DQ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 头针 耳穴组患儿DQ分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 <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者DQ分值显著提高。其中,II组效果优于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II组疗效优于II组及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或加用头针联合耳穴均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加用头针联合耳穴疗效优于单纯加用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调整作用。方法:4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以头针为主治疗,对照组21例以体针为主治疗,以针刺治疗60次为1个疗程。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的FPG及FINS值。结果:2组均有降低FINS的作用(P<0.0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对中风后遗症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效果。方法:将90例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头针组、常规治疗+头针+耳穴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常规+头针治疗、常规+头针+耳穴治疗。比较治疗后1、3个月三组Gesell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评分,用智力发育指数(DQ)表示。结果:治疗后1个月,常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头针组患儿DQ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头针+耳穴组患儿DQ分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儿DQ分值显著提高。其中,常规治疗+头针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头针+耳穴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或加用头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加用头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加用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纳入患者,治疗组采用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体针治疗。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可获更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WeeFIM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能促进运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