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57^kip2,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3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57^kip2,Rb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46.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lt;0.05),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lt;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gt;0.05);Rb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50.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lt;0.05);PCNA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71.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lt;0.05)。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lt;0.05),p57^kip2阳性组胰腺癌中Rb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3.3%,p57^kip2阴性胰腺癌中Rb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7.1%,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x^2=0.125,P&;gt;0.05)。且无相关性(r=0.16507,P&;gt;0.05)。结论:p57^kip2,Rb蛋白和PCNA与胰腺癌发生或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细胞bcl-2、c-myc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MT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细胞bcl-2、c-myc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30例腺瘤中bcl-2、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例)、50.0%(15例)鸦30例腺癌中分别为63.3%(19例)、93.3%(28例)。二者在腺瘤和腺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0例腺瘤中AI为0.12±0.28,30例腺癌中AI为0.39±0.3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甲状腺癌中,bcl-2阳性组AI低于阴性组(P<0.05),c-myc阳性组AI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bcl-2、c-myc蛋白和AI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bcl-2蛋白的丢失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成有关;bcl-2蛋白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c-myc蛋白高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转移的关系,并探讨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胰腺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率在胰腺癌组分别为69.0%及52.4%,均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的21.2%及8.1%(P<0.01).胰腺癌中,CD44v6阳性率在组织分级Ⅰ~Ⅱ级组为50.0%,显著低于Ⅲ级组的86.4%(P<0.05),其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92.3%,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的58.6%(P<0.05);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率在组织分级Ⅰ~Ⅱ级组为35.0%,显著低于组织分级Ⅲ级组的68.2%(P<0.05),其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76.9%,显著高于在无淋巴转移组的41.3%(P<0.05);两者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γ=0.393,P<0.05).结论 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均与胰腺癌的分化、转移有关;两者的高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蒋福平  陈力  邹勇德  雷厉 《肿瘤药学》2013,(4):271-273,277
目的探讨MMP-1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MP-13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MMP-1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7.4%(48/6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1%(5/62)(P<0.05);晚期(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MP-1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94.7%(18/19),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甲状腺癌患者的77.4%(48/62)(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MMP-13的高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祝海  周荣祥  肖永来 《河北医药》2001,23(11):805-807
目的了解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cl-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与11例正常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中bcl-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11例正常输尿管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2例(18.2%),TGF-β1蛋白表达阳性11例(100%).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20例(38.5%),TGF-β1蛋白表达阳性26例(50%).bcl-2阳性率在高、中、低分化癌中分别为21.1%、36.4%和72.7%.在TiS~T1和T2~T4期阳性率分别为31.6%和57.1%.TGF-β1阳性率在高、中、低分化癌中分别为73.7%、45.5%和18.2%.在TiS~T1和T2~T4期阳性率分别为60.5%和21.4%.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bcl-2表达程度随肿瘤分级增加而增加,在各级肿瘤分化间差异有显著性(x2=7.93,P<0.05).浅表性癌bcl-2表达阳性率低于浸润性癌,但差异无显著性(x2=2.82,P>0.05).随肿瘤分级增加,TGF-β1阳性率下降(x2=8.90,P<0.05),随肿瘤由浅表型向漫润型转化,阳性率下降(x2=6.26,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cl-2和TGF-β1参与了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其生物行为的瘤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nnexin A2(ANXA2,膜联蛋白A2)及CD105在胰腺导管腺癌中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腺导管腺癌及癌旁组织中Annexin A2的表达情况及MVD,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nnexin A2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lt;0.05),且癌组织中Annexin A2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P&lt;0.05)。低分化癌组织Annexin A2表达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癌组织的阳性率。Annexin A2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淋巴转移相关。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lt;0.05)。同时, MVD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TNM分期的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lt;0.05)。CD105标记的MVD与癌组织的淋巴转移相关。Annexin A2染色3+的癌组织MVD明显低于Annexin A2染色0、1+、2+(P&lt;0.05),但Annexin A2染色0、1+、2+的癌组织的MV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0.243、0.459)。结论 Annexin A2与CD10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都与癌组织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相关。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上颌窦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复发之间的关系,对45例上颌窦鲜状细胞癌患(T2N0M0),手术及放疗治疗后随访3年。局部复发和并肺转移共17例为复发组(37.8%);局部控制28例为对照组(62.2%)。采用鼠单克隆抗体DO-7,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中p^53蛋白含量,其过量表达提示p^53蛋白基因变体存在。结果表明,复发组中85%的癌组织中有p^53蛋白表达,显高于局部控制组(29%),P<0.001。p^53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级无统计学意义,染色强度与局部复发率之间无统计学联系。结论:p^53蛋白可作为是预测上颌窦复发的基因水平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上颌窦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免疫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5 例早期上颌癌患者及67名健康人检测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表明,上颌窦组血清sIL-2R和TNF的含量分别为455&;#177;31.2U/ml和106&;#177;15.3μ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96&;#177;26U/ml和67&;#177;5.6μg/ml,P<0.01;并显著高于治疗后的401&;#177;27U/ml和72&;#177;11μg/ml,P<0.05。随访3年,每2-3个月检测一次血清s IL-2R和TNF含量,9名上颌窦癌患者复发,其sIL-2R、TNF含量分别为448&;#177;29U/ml和98&;#177;13μ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及治疗后水平,P<0.05,且该变化比肉眼发现的复发早2个月 。结论:血清sIL-2R和TNF含量是上颌窦癌疗效观察及预测复发的敏感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p53、bcl-2、c-myc在大肠粘膜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大肠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各10例)和30例大肠癌的活检组织标本分别进行p53、bcl-2、c-myc蛋白表达的检测,同时采用15例正常大肠粘膜作为对照。结果 (1)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的p53蛋白表达率为6.7%、40%和73.3%。三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均<0.05)。(2)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0%、73.3%和63.3%。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腺癌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正常粘膜、腺癌和腺癌的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7%、60%和76.7%。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腺瘤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1)bcl-2基因可能通过对细胞凋亡的抑制而在大肠的早期发生作用。(2)p53基因突变在腺瘤化为腺癌的过程中起作用。(3)c-myc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可能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上颌窦癌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手术治疗的35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综合组和鼻内镜综合组。常规综合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鼻内镜综合组采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接受6MV-X线放射治疗(60~70)Gy/(30~35)F/(6~7)W。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疗效,并进行鼻内镜辅助手术可行性分析。结果鼻内镜综合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12/17)、56.3%(9/16),优于常规综合组的52.9%(9/17)、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综合组Ⅱ、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0.0%、25.0%,高于常规综合组的60.0%、42.9%、0.0%;本组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远小于Ⅱ、Ⅲ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手术可以彻底切除上颌窦癌,具有创伤小和避免面容损毁的特点,相比传统手术疗效和预后均有明显提高,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nm-23的编码蛋白与鼻咽癌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法对51例鼻咽癌组织中的两种蛋白产物进行检测,随访4年,对复发(死亡)组与未复发(存活)组间蛋白阳性率的差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未分化癌组c-erBb-2和nm-23蛋白阳性率为81.8%、27.3%,分别显高于或低于高分化癌组的58.3%和50%(P<0.05);复发和死亡组c-erBb-2(77.8%、79.2%)和nm-23(33.3%、25%),分别高于或低于未复发组(58.3%、59.3%)及存活组(54.2%、51.9%),P<0.05。c-erBb-2蛋白阳性或nm-23蛋白阴性组,复发死亡的发生概率较大。结论: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nm-23的表达蛋白是了解病情、评估预后及复发死亡的临床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3与PTEN的联合表达与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LSCC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p53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 (1)在LSCC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1.2%(31/60),在癌旁组织中,其阳性率为零(0/20).(2)PTEN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为30%(18/6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5%(1/20)(P<0.05).(3)p53在Ⅰ~Ⅱ期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5.7%(10/28),显著低于Ⅲ~Ⅳ期喉癌组织的62.5%(20/32)(P<0.05);p53在无颈淋巴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为38.7%(19/49),显著低于有颈淋巴转移组的81.8%(9/11)(P<0.05).(4)PTEN在Ⅰ~Ⅱ期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为17.8%(3/28),显著低于Ⅲ~Ⅳ期喉癌组织的40.6%(13/32)(P<0.05);PTEN在无颈淋巴转移的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为20.4%(10/49),显著低于伴颈淋巴转移的喉鳞癌组织的72.7%(8/11)(P<0.05).LSCC组织中,PTEN表达缺失组p53阳性表达率为33.3%(6/18),显著低于PTEN蛋白表达阳性组的61.9%(26/42)(P<0.05).结论 p53和PTEN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2例大肠腺瘤和69例大肠癌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0.00%、52.17%.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bcl-2表达率为33.33%,无淋巴结转移者为62.22%,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1<0.05);在高、中和低分化腺癌中Bcl-2表达率分别是100.00%(5/5)、82.35%(14/17)、36.17%(17/47),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腺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 2、0.0011);TNM IV期bcl-2表达率显著低于Ⅰ、Ⅱ、Ⅲ期,(P<0.05).大肠癌组织bcl-2表达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体分型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bcl-2蛋白高表达对大肠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bcl-2蛋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其表达高低与肿瘤细胞的病理分级、TNM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组织中p53和bc1-2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和突变型p 53蛋白在不同胰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标记的链霉卵白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方法对33例胰腺导管腺癌(PC)、10例慢性胰腺炎(CP)、9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检测.结果 bcl-2和p 53蛋白阳性表达仅见于PC,阳性率分别为36%和55%;p 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bcl-2蛋白表达在组织学1、2级和临床1、2期显著高于组织学3级和临床3、4期.结论p 53和bcl-2蛋白在部分胰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cl-2蛋白表达可能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5.
PTEN和VEGFPCNA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bcl-2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探讨PTEN和VEGF、PCNA、bcl-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20名正常胃黏膜中PTEN、VEGF、PCNA和bcl-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47%(33/68),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100%(20/20)(P<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5%(51/6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10%(2/20)(P<0.01),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也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4%(50/6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20%(4/20),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54%(37/6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5%(1/20)(P<0.01),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VEGF、PCNA呈负相关(P<0.01)。结论PTEN失活或蛋白表达降低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与VEGF、PCNA呈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16.
异质性细胞核核糖蛋白A2/B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异质性细胞核核糖蛋白A2/B1(HeterogeneousnuclearribonucleoproteinA2/B1,hnRNPA2/B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探讨hnRNPA2/B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32例肺良性肿瘤(肺良性肿瘤组)及20例正常肺(正常肺组)组织中hnRNPA2/B1的表达。结果肺癌组hnRNPA2/B1表达阳性率79.50%(66/83),肺良性肿瘤组阳性率43.80%(14/32),正常肺组阳性率40.05%(8/20)。肺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肿瘤组及正常肺组(均P<0.05);肺良性肿瘤组阳性率与正常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期肺癌的hnRNPA2/B1表达阳性率为67.60%(25/37),Ⅲ~Ⅳ期肺癌的阳性率为89.10%(41/46)。Ⅲ~Ⅳ期肺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nRNPA2/B1表达阳性率为88.00%(44/55),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为66.70%(22/33)。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hnRNPA2/B1过量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hnRNPA2/B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研究牡蛎天然活性肽(BPO)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并进一步探索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酸抽提、凝胶柱层析等方法,从牡蛎体内分离提取到牡蛎天然活性多肽组分BPO-1,以姜黄素和HMBA处理组为平行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BPO-1能有效抑制BGC-823细胞增殖活动,出现亚G1期细胞,细胞进入凋亡现象。BPO-1,姜黄素及其组合均能不同程度地上调BGC-823细胞p16,c-myc,Fas,p2^WAF1/CIP1蛋白表达,下调突变型p53,bcl-2蛋白表达。结论 BPO-1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与其调节和干预bcl-2,c—myc等癌基因和p53,p16,p21^WAF1/CIP1等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c-myc和p53蛋白在喉癌切缘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月1~2016年1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喉癌患者201例,将患者按复发与否分成两组,复发组A和非复发组B,校正一般资料后,采用免疫组化发对两组患者喉癌组织和切缘组织中c-myc和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喉癌组织中,c-myc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5%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8%和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切缘组织中,c-myc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边缘粘膜异型增生型发生率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是63.6%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缘组织中c-myc蛋白的表达与喉癌术后局部复发具有明显相关性,或可作为局部复发状况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刁晓源  余红  张程  张湘燕  文安志 《贵州医药》2006,30(10):873-876
目的通过对三种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测定其细胞内信号传递因子(Stat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鳞癌、21例腺癌,4例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Stat3、Bcl~2、PCNA表达水平。结果PCNA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癌旁组织(35%)和正常组织(20%)且P均<0.05;Stat3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高于癌旁组织(40%)和正常组织(20%)且P均<0.05;Stat3在腺癌组织上的阳性率(85%)高于bcl-2(25%),且P<0.05。PCNA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高于癌旁组织(25%)和正常组织(15%)且P均<0.05;Stat3在鳞癌组织上的阳性率(55%)高于bcl-2(30%),且P<0.05。PCNA和Stat3在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均高于正常组织(0%~25%)且P均<0.05;PCNA在所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97.73%)高于Stat3(72.73%)、bcl-2(34.09%)且P均<0.05。PCNA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阳性率(95.24%)高于Stat361.90%),且P<0.05;Stat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2.61%)高于bcl-2(26.09%),且P<0.05。PCNA和Stat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1.068±22.137、37.636±31.465均高于bcl-2的8.590±15.750,且P均<0.05。Stat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bcl-2和PCNA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2,0.472,P均<0.05)。结论PCNA和Stat3可作为肺癌的标志物,且比bcl-2敏感;PCNA作为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均优于Stat3。Stat3可作为判断肺癌尤其是腺癌的指标,且对中分化肺癌或有淋巴结转移肺癌的判断均优于bcl-2。Stat3在肺癌中的表达与bcl-2和PCN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提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ER、PR和c-erbB-2的标记测定。结果:ER、PR和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65.56%(59/90)、62.22%(56/90)和67.78%(61/90)。其中ER与c-erbB-2 同为阳性者44 例, PR 与c-erbB- 2 同为阳性者40例。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在临床各期的阳性率分别为Ⅰ期76.92%(10/13)、Ⅱ期67.74%(42/62)、Ⅲ期64.29(9/14)、Ⅳ期1例为阴性。在淋巴结转移情况中,阳性率分别为转移阳性者66.67%( 34/51)、转移阴性者69. 23%(27/39),以上两项无明显相关性(P>0.05), 而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中阳性率分别为,高分化组47.06%(16/34),中度分化组78.95%(30/38)和83.33%(15/18),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c-erbB-2表达阳性率越高。c- erbB-2癌基因的测定结果,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