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参芦为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参(Radix.Ginseng)根顶端残留的根茎。本文所指的人参芦包括红参、生晒参、新开河参、别直参等各种商品人参的芦头。据中医传统理论。所代文献都把参芦作为涌吐痰涎药收载在册。适用于虚人痰涎宿食阻滞之证。如《海药本草》载:“人参采根用时去其芦头,不去者吐人。”《本草纲目》载:“人参芦苦温,无毒,吐虚劳痰饮。”《本经逢原》  相似文献   

2.
人参芦是人参Panax gjnseng C.A.Meyer的主根与茎之间生长的短根茎,其上长出的不定根,中医称之为“艼”。无论人参主根还是不定根或须根,均与人参的疗效相同而入药,如皮尾参就是用不定根加工制成的。然而《华氏中藏经》认为人参芦“不去者吐人,”沿袭至今致使商品人参去芦,人参芦头大量积压,甚至弃之不用。为此我们对人参根(主根和须根)与人参根茎(芦头)进行了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并初步探讨了人参去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春来 《光明中医》2013,(7):1494-1495
自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将参芦收载为人参的药用部位以来,为了探明原由通过对其基源、化学成分、临床应用、药源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得知其基源自历代本草及医家各有记载和认识;化学成分上与人参主根所含相似;临床应用上参芦涌吐、耗气的记载缺乏理论依据,而其确有与人参主根相同的补益作用;再有参芦的重量为主根重量的8%~15%,带芦头入药既减少了药源的损失,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基于以上原因自200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将人参芦头收载为人参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4.
人参芦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的根茎,俗称“芦头”。人参芦头总皂甙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具有保护作用;能对抗氯化钡、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提高小鼠低  相似文献   

5.
人参芦(简称参芦)系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的根茎,占人参的12~15%,但是,历来中医将其归入涌吐类药,而不用于补益,并特别指出应用人参必须去芦。但是,近年来却有不同认识,为此本文拟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一、对人参芦催吐作用的认识关于人参芦催吐作用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确曾记有“一女子性躁味厚,暑月因怒而病呃,每作则举身眺动昏冒不知人。其形气俱实,乃痰因怒郁,气不得降,非吐不可,遂以人参芦半两,逆流水一盏半,煎一大碗饮之,大吐顽痰数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近人姚氏也说“各种人参的芦头均含大量的草酸钙,能与胃酸生成草酸,使人恶心呕吐,有催吐作用”。但是以上论述,似欠妥善,  相似文献   

6.
人参不同部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人参不同部位-芦头、主根及须根SOD活力,为探讨SOD在人参药材中的分布及人参各部位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样品采用中性缓冲液4 ℃浸提24 h,采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力,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 人参芦头SOD活力为6.518 U/mg,主根SOD活力为5.232 U/mg,须根SOD活力为2.51 U/mg.结论 人参SOD活力以芦头最高、主根次之,须根最低.  相似文献   

7.
医海之窗     
人参芦头≠人参吗?《中医报》1988年5月7日报导,人参芦头历代医籍多认为它具有涌吐作用,其实不然。近年许多科研单位对参芦作了大量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它的主要化学成份为皂甙类、糖类、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人参芦与人参根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表明,人参芦与人参根含有种类相同的人参皂武,且人参芦中总皂武的含量显著高于人参根;两者也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关于人参芦的催吐问题,实验表明:人参芦无催吐作用。一些古今医籍中有关人参芦“吐人”的记载,恐系古人误解,后人袭传,害际上很可能是指人参芦的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等以往曾报道,人参芦头含有大量的与人参相似的皂甙类成分,并确定其皂甙元分别为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为了进一步阐明人参芦头皂甙与人参皂甙的异同,作者等对人参芦头的单体皂甙的分离及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人参芦头皂甙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将人参芦头总皂甙反复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出两种单体皂甙,分别暂称为人参芦头皂甙A和B(以下简称为皂甙A和B)。皂甙A,无色针状结晶,mp.239-241℃。IR光谱、酸水解、稀硷部分水解的结果,以及其全乙酸酯的NMR光谱,均与文  相似文献   

10.
<正>人参:历代医学家认为“芦”为非药用部位,且“能吐人”,故应去除。《中国药典》63年、77年、85年、90年版皆要求“去芦”。经过实验研究,人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而且参芦中人参总皂甙的含量比人参主根高2—3倍,总皂甙元的含量参芦也高于主根,即总皂甙含量参芦为17.5%,根为5.2%。甙元含量参芦为4.3%,根为2.2%。临床上参芦对多种病症获得了类似人参补益与治疗的效果。因此人参芦没有必要去除。从而改变以往会芦的习惯,避免了药材损失。  相似文献   

11.
对人参不去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人参去芦问题进行了文献研究,发现所谓人参芦“不去者吐人”,并非是涌吐而是祛痰作用,故作为催吐药使用不当。经与人参根进行化学比较试验、薄层层析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者均含有相同的人参皂甙,皂甙元也完全相同。人参芦中总皂甙含量,还远远高于人参根。药理资料证明,未发现人参芦有催吐作用。因此人参不应去芦使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记载,人参芦头具有涌吐作用。实验表明,红参芦头和红参具有相同的成份,临床观察未发现有致呕作用.红参可带芦入药.  相似文献   

13.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07,28(12):1072-1075
人参在我国应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22 ̄250年间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已有人参的记载。将其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正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相似文献   

14.
人参芦管见     
历代中医药典籍都记载人参芦具有催吐作用。《常用中药学》《中药临床手册》等书中,也将人参芦归入催吐药类。并记载:人参芦具有催吐和轻度的补虚作用,而催吐作用是其主要方面。然而,人参芦到底有无催吐作用?笔者谈谈个人看法。 1976年我在昌图县曲家公社双城大队看到刘凤鸣老中医,用药局报废的人参芦500克,给一女患者治疗血虚眩晕证,每次服10克,每天两次,连服25天未发生呕吐现象。 1982年我与刘风鸣老中医一起工作,5月20日药局又要把600克人参芦扔  相似文献   

15.
经40 余部本草学考证,并参照201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人参功能记述,已初步确认,人参传统功能主流已纳入标准,而人参止呕功能现已遗失。同时参酌《普济方》数据库人参古代方剂的病证分布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初步认定,人参具有止呕作用,此将为人参止呕新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国内外对人参及其各部位和人参属其它植物的化学研究颇为活跃。为了寻找人参皂甙的新资源,作者对人参芦头的皂甙成分进行了研究,以往曾报道人参芦头含有大量的与人参相似的皂甙,并从中分离鉴定出人参甙Ro、Rb_1、Rd、Re、Rg_1和 Rg_2。本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人参的发祥地,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作《神农本草经》首次将人参当成药物收入,并列为上品。人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远东其他国家的民族医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江户时代的《药徽》、朝鲜的《东医宝鉴》等,都有人参的记载,足见人们对人参保健治疗功效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八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浙江中医学院的《人参芦皂甙抗衰老作用的临床研究》成果在杭州通过技术鉴定。人参芦皂甙为人参芦中提取的总皂甙。从1982年起浙江中医学院就开展了人参芦的实验研究工作,1984年转入临床验证,重点观察其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祛痰化湿与冠心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益气活血祛痰化湿与冠心病山东省青岛市中医院(266012)李正之关键词冠心病,益气,活血,祛痰,化湿法我院子红参芦头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人参芦头及其复方制剂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本制剂由红参芦头、丹参、川穹、菖...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不完全相同:《伤寒论》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炙甘草,是否载有人参尚不明确;《金匮要略》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生甘草,方中明确载有人参.从原文出发,《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痞利俱盛,用炙甘草补中和胃,且方中当有人参.《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为中焦湿热内蕴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