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VEGF的表达,检测CD。用以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根据MVD均值分为高、低MVD组,分析食管癌uPA、VEGF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5/18)和70.6%(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P〈0.05);VEGF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63.2%(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P〈0.05)。食管癌组织中uPA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X^2=9.72,P〈0.05)。MVD平均为42.38±11.62,高MVD组uPA、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MVD组(X^2值分别为6.13和10.12,均P〈0.05)。uPA、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均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uPA、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croRNA34a/p53信号通路在大鼠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模型不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技术检测正常大鼠肺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浸润癌中microRNA34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对照组0(0/4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45.5%(5/1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原位癌)76.5%(13/17)和浸润性癌组80.0%(16/20)中表达逐渐增高,阳性强度增高。p53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与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癌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34a在正常对照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浸润癌组中平均表达量逐渐降低,分别为0.9890±0.0942、0.8654±0.0356、0.0446±0.0017、0.0091±0.0041,浸润癌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0.05)。p53蛋白与microRNA34a在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microRNA34a/p53通路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Fas基因的两种拼接异构蛋白基因表达在胃黏膜瘤变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在基因水平上探讨Fas系统的表达与胃上皮组织瘤变及免疫逃逸形成的关系,评估胃镜下活检的胃黏膜组织进行Fas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胃镜下活检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肿瘤,20例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30例胃癌组织检测sFas/mFasmRNA表达比。结果:sFas/mFasmRNA表达比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为0.47±0.07,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组织为0.55±0.05,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织为0.22±0.04,胃癌组织为0.19±0.03,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的sFas/mFasmRNA表达比低于低级别上皮内肿瘤(P〈0.01),低级别上皮内肿瘤sFas/mFasmRNA表达比明显高于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P〈0.001),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P〈0.001)。结论:正常胃黏膜及瘤变胃黏膜组织FasmRNA以可溶型FasmRNA(sFasmRNA)为主,伴少量的膜型FasmRNA(mFasmRNA),胃黏膜不同级别上皮内肿瘤和胃癌组织sFas/mFas表达比的强度各不相同,胃黏膜瘤变过程中的Fas基因表达形式具有可修饰性并伴有凋亡易感性的改变,胃镜下Fas基因表达形式的检测,有望指导临床在瘤变发生的早期,即免疫逃逸阶段这一基因水平上提早预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组织和胃癌组织TLR4的表达和HP感染的关系,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胃黏膜,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胃癌组织中的TLR4的表达。利用^14C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HP,两项均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结果:TLR4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86.7%,胃癌组63.3%,正常组26.7%,HP阳性率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93.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90%,正常组33.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TLR4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TLR4阳性率与胃癌组比较,P〈0.05。TLR4表达与HP感染检测结果:HP感染的胃黏膜组织TLR4的阳性表达率为83.53%,HP阴性组TLR4阳性表达率为25.71%,TLR4表达和HP感染具有相关性r=0.152,P=0.012。HP感染与不同级别胃黏膜上皮瘤变组织TLR4表达的相关性检测结果:低级别胃黏膜组织11LR4的阳性表达率为88.89%,高级别胃黏膜组织为88.00%。胃黏膜上皮组织瘤变级别与TLR4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低级别上皮瘤变和高级别上皮瘤变胃黏膜组织TLR4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HP感染和TLR4阳性表达呈正相关,HP感染的不同级别胃黏膜上皮瘤变组织之间TLR4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81例不同病变阶段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p16^INK4A和p57^KIP2的表达。结果:p16^INK4A在ASC—US、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Ⅰ)、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16)、58.8%(10/17)、89.2%(33/37)和100.0%(11/11),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6,P〈0.001;p57^KIP2在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为27.1%(13/48),与ASC—US和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Ⅰ)的阳性表达率为69.7%(2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4,P=0.002。结论: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p16^INK4A和p57^KIP2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81例不同病变阶段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p16^INK4A和p57^KIP2的表达。结果:p16^INK4A在ASC—US、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Ⅰ)、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16)、58.8%(10/17)、89.2%(33/37)和100.0%(11/11),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6,P〈0.001;p57^KIP2在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为27.1%(13/48),与ASC—US和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Ⅰ)的阳性表达率为69.7%(2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4,P=0.002。结论: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p16^INK4A和p57^KIP2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7.
体质指数与贲门腺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贲门癌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方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体质指数(BMI)与早期贲门腺癌和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2004年3月和2006年7月,选择磁县两个乡25个自然村40~65岁为内镜筛查队列样本,应筛查5331例,实际内镜筛查4078例。筛查率76.5%,其中男性2012例,女性2066例,性别比0.97,中位年龄47.0岁。以WHO 2000年消化道肿瘤病理诊断标准,贲门腺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划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N)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粘膜内癌。本队列共检出贲门LIN 55例、HIN 31例和早期浸润腺癌17例。根据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18.5体重过低、18.5~23.9正常、24.0~27.9超重、≥28.0肥胖共计4个切点,与病理诊断正常人群、贲门腺上皮内瘤变(LIN、HIN)和早期浸润癌.建立RxC列联表,分析BMI与贲门腺上皮内瘤变和贲门腺癌关联性。结果:男性在BMI正常切点。病理诊断正常、LIN、HIN和浸润癌分别占62.3%、64.1%、81.0%和83.0%;在BMI〉24.0以上分别占34.5%、33.3%、19.0%和16.7%,X^2=6.675,P〉0.05;女性分别为51.7%、56.3%、70.0%和40.0%;45.4%、43.8%、30.0%和60.0%.X^2=5.387.P〉0.05。结论:中国北方食管癌高发区责门LIN、HIN及早期浸润癌在BMI不同切点的变化无关联性,BMI可能不是贲门癌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探讨Ki67和P5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慢性炎症中的表达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检测11例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其中CINⅠ10例,CINⅡ6例,CINⅢ11例)及7例子宫颈慢性炎症(CC—itis)的石蜡标本中Ki67和P53表达的阳性单位。结果Ki67和P53在SCC、CIN及CC—itis组织中表达的阳性单位(PU)差异具有显著性(F=26.447,F=9.564,P均〈0.001),SCC、CIN病变中Ki67和P53表达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C.itis,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01)。CIN病变中Ki67的阳性单位具有随CIN分级增高而增大的趋势(单侧检验P〈0.05)。CINⅢ组中Ki67表达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53的阳性单位在CIN不同级别的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INⅡ组中P53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宫颈病变需手术组的Ki67和P53的阳性单位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Ki67和P53的表达强度与宫颈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有关,两者在组织中表达的阳性单位对于区分宫颈炎性病变和上皮内瘤变,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CINI和CINⅡ的区分,以及对于治疗方案的拟定均具有重要价值;此外Ki67表达的阳性单位有助于CIN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二肽酶1(dipeptidase 1,DPEP1)mRNA及其蛋白质在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R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DPEP1在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腺瘤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5例,腺瘤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组织,结直肠正常黏膜上皮组织30例,高分化腺癌组织2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DPEP1 mRNA 在3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560±0.052和0.328±0.040(P=0.001),在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组织、30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上皮组织及20例高分化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684±0.108、0.235±0.045和0.832±0.136(P<0.001)。DPEP1蛋白在高分化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20/20),明显高于结直肠上皮内瘤变83.33%(50/60)和结直肠正常黏膜上皮组织20%(6/30),弥漫性分布于细胞质中(P<0.01)。DPEP1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57%(31/35)、76%(19/25);DPEP1表达水平与上皮内瘤变病理分级及进展相关(P<0.05),但在不同性别、年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P1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结直肠癌中表达并可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与肿瘤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RIPTO-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9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30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CRIPT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RIPTO-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5.6%)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60.0%)及正常宫颈黏膜组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8.571,P〈0.001)。CRIPTO-1蛋白过表达与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关系密切(,分别为10.676、9.718及11.227;P均〈0.05)。CRIPTO-1m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5.6%)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23.3%)及正常宫颈黏膜组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7,P=0.001)。CRIPTO.1mRNA过表达与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关系密切(χ2分别为13.741、4.720及30.170;P均〈0.05)。CRIPTO-1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87,P=0.006)。结论CRIP—TO-1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判断宫颈鳞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59例食管癌和正常黏膜中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6.30和2.81,P=0.02),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者(10.11和4.15,P=0.04),转移淋巴结≥4枚患者的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4枚的患者(62.19和6.30,P=0.01),转移淋巴结组≥3组患者的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3组的患者(18.98和4.92,P=0.04),Ⅱb+Ⅲ+Ⅳ期患者的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Ⅱa期患者(9.99和3.80,P=0.03),颈淋巴结转移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VEGF-C 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EGF-C mRNA高表达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EGFR-C 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无关,而淋巴结转移组数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VEGF-C 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素(E-cad)、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区域淋巴结转移组32例,非转移组24例)和12例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中E-cad、CD44v6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在5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4 %(31/56),显著低于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的100.0 %(12/12)(P<0.05);CD44v6和VEGF-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 %(40/56)和62.5 %(35/56),显著高于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的25.0 %(3/12)和16.7 %(2/12)(P<0.05);E-cad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31.3 %(10/32),明显低于非转移组的87.5 %(21/24)(P<0.05);CD44v6和VEGF-C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 %(27/32)和75.0 %(24/32)明显高于非转移组54.2 %(13/24)和45.8 %(11/24)(P<0.05);E-cad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6和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CD44v6、VEGF-C在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VEGF-C和受体VEGFR-3 mR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逄小红  田铧  李跃  张凤鸣  金旭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0):1152-1154,116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2例食管鳞癌组织、10例正常食管粘膜中VEGF-C/VEGFR-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mRNA表达阳性率为68.75%(22/32),其中18例VEGFR-3 mRNA阳性,VEGF-C和VEGFR-3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VEGF-C 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正常食管粘膜中未见VEGF-C/VEGFR-3 mRNA表达.结论:VEGF-C/VEGFR-3是促进食管鳞癌经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肿瘤医院2000年1 月至2009年6 月间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组织蜡块中资料齐全的检测样本,并摘录相应病历中的诊断信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表达水平,观察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22 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 的阳性表达率为61.48%(75/122),其中鳞癌阳性表达率46.81%(22/47),腺癌VEGF-C 阳性表达率为63.41%(26/41),小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79.41%(27/34),三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95,P<0.01)。 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74.29%(52/70),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44.23%(23/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0 7);Ⅲ期食管癌VEGF-C 阳性表达率为76.00%(38/50),明显高于Ⅰ、Ⅱ期食管癌VEGF-C 的阳性表达率51.39%(37/72)。 VEGF-C 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调整后食管癌组织中VEGF-C 阳性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2.87,95% 可信区间为1.28~6.44(χ2=6.57,P=0.010 4)。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1.66,95%可信区间为0.98~2.83(χ2=3.53,P=0.06)。浸润至外膜的食管癌和浸润至肌层以内的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值比为2.21,95% 可信区间为0.96~5.10(χ2=345,P=0.06)。 结论:VEGF-C阳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于VEGF-C 阴性表达者,VEGF-C 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VEGF-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C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CIN、4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果VEGF-C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三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1)。VEGF-C在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鳞癌组织(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VEGF-C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位分析p5 3、CD44v6蛋白在食管正常黏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 3蛋白、CD44v6蛋白在 45例原发性食管鳞癌大体标本中的不同病变区域的表达。结果 p5 3蛋白在食管癌自然病史中呈现渐进性高表达 ,而CD44v6蛋白则在其中呈现渐进性低表达。p5 3蛋白表达在单纯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中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D44v6蛋白则在原位癌与浸润癌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p5 3蛋白在食管癌自然病史中的渐进性高表达与CD44v6蛋白在其中的渐进性低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1) 结论 p5 3蛋白表达和CD44v6蛋白表达的改变与食管癌自然病史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CXCR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及CXCR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VEGF-C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及pTNM分期的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558、8.661,P=0.032、0.013);有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VEGF-C、SDF-1及CXCR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食管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SDF-1及CXCR4在95例食管癌切除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VEGF-C及SDF-1、CXCR4三种因子蛋白表达均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 阳性率分别为89.5%、84.2%、69.5%, 其中CXCR4在肿瘤细胞中未见到强阳性表达。VEGF-C和SDF-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转移的个数以及病理TNM分期均有相关性,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和SDF-1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9, P=0.012;χ2=5.821, P=0.016)。而CXCR4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仅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且分化越高表达越强。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TNM分期及SDF-1蛋白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 < 0.05)。  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SDF-1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 其中SDF-1可作为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 同时VEGF-C与SDF-1/CXCR4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100A2和p6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同时取40例手术切缘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100A2蛋白、p63蛋白的表达。结果S100A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2.5%)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100.0%)(P〈0.001),其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p6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2.5%)及强阳性表达率(37.5%)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25.0%、0%)(P〈0.05、P〈0.001),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100A2蛋白和p63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74,P〈0.01)。结论S100A2蛋白和p63蛋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其表达情况,较单一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