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己内酯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共聚后的降解性质及规律.方法 采用体内埋植的方法,对降解性输尿管支架材料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PCLA,CL∶LA=30∶70)及己内酯/环氧乙烷共聚物(PCL-PEO=50∶50)进行体内比较,40枚PCLA试样及40枚PCL-PEO试样随机分成5个时间组,分别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在2 w,4 w,6 w,8 w和12 w取出材料及周围组织.测量试件质量、分子量及微观形态变化.结果 ①PCLA试样及PCL-PEO试样经过12 w的降解,均有失重情况,明显失重应在6~8 w之后.体内埋置前4 w,重量损失不明显. ②降解初始4 w内分子量下降迅速,生物降解率较高,分子量下降表明聚合物酯键断裂成低分子量物质.结论 ①己内酯作为原料与不同高分子材料共聚后可调控输尿管支架原材料降解时间.②PCLA的体内降解过程较为复杂,与体内血液循环、酶、应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共聚后的分子量降解及重量损失比较后,降解时间延长,丙交酯的比例应大于70%,环氧乙烷的比例应大于50%.③PCLA的体内降解断面降解明显快于表面.④己内酯基作为原料既可作为短期又可作为长期输尿管支架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支架降解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可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己内酯/环氧乙烷(PCL-EO)共聚物在体外环境中的降解、临床应用和材料的毒性.方法 PCL-EO试样24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分别浸于pH值为4,6,8的浸泡液中,将所有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浸泡液每日更换1次,分别于2,4,6和8 w时各取出3种浸泡液中的各2个试样,对试件进行质量、分子量的测量及扫描电镜观察,进行细胞生长抑制试验.结果 (1)PCI-EO降解初期,前6 w分子量下降迅速,随后趋缓,重量的损失滞后于分子量的损失,此种共聚物的降解为无规则本体水解过程.(2)PCL-EO降解吸收时间延长,可用做长期植入材料使用.通过共聚的方法,可调控试样的生物降解规律及周期.(3)材料的细胞毒性为2级.结论 PCL-EO是临床中有希望的输尿管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输尿管支架生物降解材料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PCL/PLA)(PCLA)(30∶70)在体外的降解及临床应用.方法 PCLA试样24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分别浸于pH值为4、6、8的浸泡液中,将所有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浸泡液每日更换1次,分别于2、4、6、8 w时各取出3种浸泡液中的各2个试样.对试件进行质量、分子量的测量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在pH值为8时其降解率最高,重量损失最为明显,pH值为6时居中,pH值为4时降解率最小,重量损失相对于前两者少.结论 此种共聚物的降解为无规本体水解过程.可适度调节共聚物的比例和降低共聚物的分子量,以达到临床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己内酯/环氧乙烷共聚物(PCL-EO)在体内的降解规律和组织相容性,并对降解性输尿管支架材料的用途进行探讨.方法 20枚PCL-EO试样及20只大鼠分别随机分成5个时间组.实验动物麻醉后,于无菌条件下将消毒后的PCL-EO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分别在2、4、6、8、12 w取出材料及周围组织.测量试件质量、分子量观察大体和微观形态变化.大鼠16只,分成4个时间组,PCL-EO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于2、4、8、12 w,取出植入材料及周围的组织块,用组织学方法分析生物相容性.结果 ①PCL-EO在降解初期分子量下降迅速,随后趋缓,重量的损失滞后于分子量的损失,此种共聚物的降解为无规本体水解过程.②植入2 w时可见局部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4 w后,炎细胞数量减少,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结论 PCL-EO 降解缓慢,吸收时间较长,埋植初期组织有炎性反应,此后,炎性反应减轻.PCL-EO适宜用作长期植入输尿管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担载丝裂霉素C纳米纤维-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LA/CL 80:20)的体内降解机制。方法 96枚PLCL试样随机分成5个时间组,分别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在2、4、6、8、12 w取出材料及外周组织。测量试件电镜下微观形态、质量及生物降解率变化。结果 (1)载药剂型电镜下微观形态表现为材料孔隙增多,结构疏松化,出现断层,已完全失去材料连续性。(2)载药剂型分子量随聚合物酯键断裂,数值迅速下降,表现为生物降解率增高,随后趋缓。(3)载药剂型经过12 w的降解,有失重情况,明显失重发生在6~12 w之间。结论通过共聚的方法,可调控新药物剂型的降解周期及生物降解规律,载药剂型经过12 w的降解,电镜下微观形态降解破坏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与西罗莫司(sirolimus,雷帕霉素)洗脱支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选用杂种幼猪30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术后28 d,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组织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最小内径相似(P>0.05),均大于裸支架组(P<0.01);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相似(P>0.05),均小于裸支架组(P<0.01).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相似(P>0.05),均少于裸支架组(P<0.01).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相似.  相似文献   

7.
比较雷公藤内酯醇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预防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与西罗莫司(sirolimus,雷帕霉素)洗脱支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选用杂种幼猪30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术后28 d,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组织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最小内径相似(P>0.05),均大于裸支架组(P<0.01);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相似(P>0.05),均小于裸支架组(P<0.01).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相似(P>0.05),均少于裸支架组(P<0.01).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相似.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杂种幼猪20只,分别植入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和普通裸金属支架各10枚。术后28d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形态、组织病理及血生化结果。结果支架部位血管腔面积裸支架组小于雷公藤内酯醇组(P<0.05)、支架内增生内膜面积及内膜增生程度裸支架组大于雷公藤内酯醇组(P<0.05)。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能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在支架植入后4周能预防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银杏内酯对小鼠急性肝坏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是炎性反应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脂质介质。我们发现PAF在急性肝损害中有重要的介导作用[1] ,且可被特异性PAF拮抗剂WEB2 170部分阻断。银杏制剂是银杏叶提取物 ,为较强的PAF受体拮抗剂 ,其成分是银杏内酯和黄酮 ,前者有明确的抗PAF作用。我们曾用银杏叶片治疗急性高黄疸肝炎 ,收到一定的疗效[2 ] 。本实验用银杏内酯治疗急性肝损害的小鼠 ,以进一步明确银杏内酯抗PAF作用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材料和方法一、药物和试剂银杏内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惠赠 ,用前与纤维素混匀后用蒸馏水配…  相似文献   

10.
银杏内酯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小肠平滑肌电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内酯A(GinkgolideA)是从中药银杏叶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银杏内酯可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和对抗由血小板活性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引起的胃损伤和肠局部缺血引起的黏膜损伤 ,并可逆转内毒素诱导的支气管对组胺的高反应性 ,抑制多种过敏反应[1 2 ] 。为了解银杏内酯对内毒素介导的多种器官损害过程的影响 ,我们以大鼠小肠平滑肌电活动为指标 ,观察银杏内酯A对内毒素所致小肠运动功能损害的抑制作用。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07-12-2009-06门诊及住院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75 ml/m2,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螺内酯干预组32例(螺内酯40 mg/d),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前及药物应用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LVEDVI、LVESVI、 LVMI和 LVE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螺内酯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和螺内酯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前分别应用螺内酯、卡托普利和卡托普利+螺内酯.模型制备结扎左心室支远端45 min,再灌注4 h.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cl-2和Bax的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阳性率.结果 Bcl-2和Bax在各组表达不相同,各组闻比较差异显著.Bcl-2在卡托普利组和螺内酯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而在卡托普利+螺内酯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和螺内酯组.Bax在卡托普利组和螺内酯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而在卡托普利+螺内酯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和螺内酯组.卡托普利组和螺内酯组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而卡托普利+螺内酯组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和螺内酯组.结论 螺内酯和卡托普利舍用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3.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入选3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各15例,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治疗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4 0例 ,对照组选用利尿剂、ACEI、β_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以螺内酯替代保钾利尿剂氨苯喋啶 ,治疗 2 0周后评判疗效。结果 应用螺内酯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2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004-12~2005-03对UUO大鼠给予螺内酯20mg·kg-1·d-1及50mg·kg-1·d-1灌胃,观察第14天血清钾、钠、肌酐、血压的变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UUO组相比,两治疗组血清钾、钠、肌酐、血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α-SMA、FN的表达与UUO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螺内酯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和肾小管-间质细胞的表型转化等非血压依赖机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固本咳喘片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 法,Agilent H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52∶5∶43),流速为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2nm.结果: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分别在0.8~15.0μg·ml-1(γ=0.9995)和1.7~33.0μg·ml-1(γ=0.9997)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2%,97.90% ;RSD 均小于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建立由链脲佐菌素(STZ)所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每组大鼠12只,正常组大鼠12只.模型组和正常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培哚普利组给予2 mg/(kg·d)培哚普利灌胃;螺内酯组给予50 mg/(kg·d)螺内酯灌胃;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给予2 mg/(kg·d)培哚普利+50 mg/(kg·d)螺内酯灌胃.连续8 w.结果 模型组、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空腹血糖(FPG)、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尿液AQP1、AQP2、AQP3、AQP4含量及AQP1、AQP2、AQP3、AQP4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FPG、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尿液AQP1、AQP2、AQP3、AQP4含量及AQP1、AQP2、AQP3、AQP4表达灰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FPG、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尿液AQP1、AQP2、AQP3、AQP4含量及AQP1、AQP2、AQP3、AQP4表达灰度值明显低于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机制可能与降低尿液AQP水平及抑制肾组织AQ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外支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的体外毒性和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按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MTT法进行PDS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并进行体内植入降解实验。结果PDS网状支架材料对细胞形态、生长代谢和增殖不构成损害;PDS在体内12周左右开始加速降解,24周完全降解吸收,炎性反应也减退消失,材料区域被新生纤维组织取代,降解过程中未对周围组织产生不良刺激。结论PDS支架材料元细胞毒性,组织反应轻,可满足体内植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大鼠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评价螺内酯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1)肝硬化模型组(A、B组各10只)体积分数40%的四氯化碳(CCl4,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皮下注射,3 ml/kg,每周2次,其中A组注射10周,B组注射13周;(2)螺内酯组(C、D组各10只)CCl4注射的同时给予螺内酯20 mg/(kg·d)灌胃,其中C组灌胃10周,D组灌胃13周;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饮食、饮水.分别于第10周末处死A、C组大鼠,13周末处死B、D组及对照组大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第10周末时,螺内酯组d1(Ⅰ)、α1(Ⅲ)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P<0.05).第13周末时,螺内酯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N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刺激其凋亡,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药物干预。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吖啶橙染色检测银杏内酯N对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银杏内酯N对PC12细胞活性氧(ROS)的影响,荧光定量RT-PCR法、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Bcl-2、Bax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结果银杏内酯N可对抗H2O2诱导的PC12损伤,提高存活率和抑制凋亡,降低PC12细胞RO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量升高,而Bax mRNA和Bax蛋白及表达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银杏内酯N可对抗H2O2的神经毒性,其机制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