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6例体位性T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体位性T波改变在临床心电图中的意义。方法:取3组共156例,观察平卧位与直立体位时12导联心电图变化。结果:直立性T波改变在下壁T波改变组占76%,冠心病占24%。正常组占18%。结论:体位性T波改变是一种正常的T波变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性TI皮改变在临床心电图中的意义。方法:取3组共150例,观察平卧位与直立位时的12导联心电图变化。结果:直立性T波改变在下壁T波改变组占76%,冠心病组占24%,正常组占18%,结论:体位性T波改变是一种正常的T波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心电图T波改变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择145例体检者进行站立、平躺、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坐位等不同体位测试,以平卧位的心电图作为标准,其他体位的心电图T波与其进行对比,观察不同体位心电图T波的改变情况。结果:不同体位测试者心电图在ST段与平卧体位测试者相比变化并不明显,而俯卧体位的心电图在STⅢ、V4~V6、aVF段的波形为下斜型,下壁T波的变化较明显,T波由直立线性转为低水平线性,而前外侧壁则由垂直转为低平平坦。结论:不同体位ST的变化属于正常的改变,对临床诊断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的病因、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心电图T波改变儿童患者(≤14岁)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的病因;应用四通道动态心电图对各病因导致的小儿心电图改变的特点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心肌酶谱和病毒学检查,总结其心肌酶谱特点.结果 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主要由心脏功能紊乱、心肌炎、呼吸道感染引起,分别占43.75%(56/128)、12.50%(16/128)、17.96%(23/128).除心肌炎引起的T波改变以全天改变为主外,心脏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的T波改变主要表现为白天改变、夜间正常.128例心电图T波改变儿童患者,全天改变为12.50%(16/128),夜间正常为67.97%(87/128),白天改变为19.53%(25/128).128例心电图T波改变儿童患者中出现早搏现象92例,占71.88%,室性、房性、交界性早搏均以频发性早搏为主,占比分别为71.70%(38/53),59.38%(19/32),85.71%(6/7).心肌酶谱以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I)增高为主,共94例,占73.44%,其次为谷草转氨酶(AST),占19.53%(25/128).结论 当儿童出现心电图T波改变时,应该加强对T波改变情况、早搏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儿童心肌酶谱检测,以便能够及早发现病因,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电图改变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确诊的27例肺栓塞心电图特征.结果 出现心电图改变为95.45%,最多见的为窦性心动过速,占50.72%,T波改变占42.85%,ST段改变占35.72%,房性心律失常占32.14%,肺型P波占17.85%,顺钟向转位占10.71%,右束支传导阻滞占17.85%,SⅠQⅢTⅢ占14.25%,肢体导联低电压及正常心电图各占7.1%.结论 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且为非诊断性,但有些特征在诊断中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室性早搏后T波改变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英  毛鹏琪  张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70-2171
目的:通过对39例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T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旨在探讨室性早搏后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T波改变及临床特点。结果:室性早博后T波改变的发生率达19.5%,其中节省运动实验占64.1%,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占35.9%。结论:室性早博后T波改变,其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具备三大特点: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上移与直立T波融合呈单向曲线,缺血型T波变化多呈对称形.此类典型图形仅占心肌梗死患者的60%.还有40%左右的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变化是不典型或无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V3R-V6R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琦 《中原医刊》2004,31(2):48-49
目的总结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规律.方法测量分析300名正常人V3R、V4R、V5R、V6R心电图.结果V3R-V6R均呈rS型占30.67%;均呈QS型占3.33%;QS逐导联减小并出现终末r波且递增占2%;rS演变成rSr'型、q(Q)r型占64%.QRS振幅随年龄增大而减小.ST段无降低,V3R、V4R可抬高,振幅≤0.1mv,抬高率及振幅V3R>V4R.V3R-V4R T波均倒置占68.33%,由直立-倒置趋势的占30%,均直立占0.67%,均双相占0.1%,无1例由倒置-直立.结论V3 R-V6R有r、s波依次递减,r依次递增,当r波减小至消失时,q(Q)波依次递增的趋势.ST段降低或抬高>0.1mv为异常.T波以倒置为主,正常变化从直立-倒置,反之为不正常.  相似文献   

9.
T波是心电图改变中最易变的,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可反映出形式及方向上的变化,T波改变可发生于: 1.正常变异; 2.心外疾病; 3.继发于异常的室内传导; 4.原发性心肌疾病; 5.心动过速后现象。 (一)T波的正常变异正常T波变异可出现于下列情形: 1.持久的少年型 2.焦虑或恐惧反应 3.迷走神经紧张 4.体位改变反应 5.餐后反应 6.过度换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表现特点,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儿有5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大致正常,73例有异常改变.73例异常中有各种心律失常者66例,占90.4%,伴ST段、T波改变的11例;仅有ST段、T波改变的7例,占9....  相似文献   

11.
一过性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村  华芳  齐宏彬  朱瑛 《吉林医学》2003,24(6):515-516
目的:通过常规12导联心电图研究一过性T波变化(即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再直立,简称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了我院1991年至2000年间住院病人6927例,均做心电图3次以上。结果:6927例中有t-T变化者19例,发生率为0.27%,19例中有1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其中致死性心律失常4例,占21%。结论:结果说明,t-T发生与器质性心脏病无直接关系,但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心电图T池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将心电图有T波改变的896例女性患者分为典犁心绞痛组与非典型心绞痛组,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冠心病的诊断是否成立.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典型心绞痛组冠心病符合率63.9%,非典型心绞痛组冠心病符合率为15.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女性心电图有T波改变但无典型心绞痛症状,不能轻易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陈起国 《医学文选》1995,16(5):386-387
除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超急性期心电图常出现伪性T波正常外,近年来又发现冠心痛心绞痛发作时,缺血型T波也可呈伪性正常。临床表明,此种T波常提示更为严重的心肌缺血,甚至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因此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已逐渐受到重视。现就其几个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 心电图特征 平时心电图有持续性T波倒置的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可发生T波直立,造成貌似正常的假象,称为“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右心室起搏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改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右心室起搏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右心室起搏患者心肌梗死时均有T波改变:8例T波倒置,4例直立呈假性正常化.部分心肌梗死部位还可有ST段、QRS波的改变:5例下壁心肌梗死出现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2例下壁心肌梗死出现Qr波型的改变.结论 右心室起搏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改变具有不典型性,确断需结合发病前的起搏心电图、临床症状及心肌酶谱等变化.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认为,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标准为:最初相应导联的T波高耸直立或S-T段斜形上升,之后,S-T段逐渐升高,并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与此同时出现病理性Q波,并称之为"典型"AMI的心电图表现[1]。遗憾的是此种典型改变仅占AMI总数病例的6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正常起搏与起搏器功能障碍时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正常起搏心电图中可见室性融合波、手风琴现象及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起搏器功能障碍表现为起搏与感知功能异常。结论 :心电图检查是判断起搏器功能的简便敏感方法 ,正确判断起搏心电图改变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80岁,以心悸、乏力、咳嗽、喘于2005-03-09收入住院治疗,查体:BP 180/80mmHg,两肺呼吸音增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4次/min,律整、无杂音,X线示:两肺可见小片状阴影.心电特点PI直立PⅡ、PⅢ、avF、V3-6倒置,P-R 0.109秒,T波改变,临床诊断:肺炎、高血压,通过抗炎、平喘、控制血压,肺炎治愈,血压正常,左房心律未改变,出院.病人2005-04-06上午,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喘憋、乏力再次入院,心电图特点:心率66次/min,心律不齐,PI直立平坦,PⅡ、PⅢ、avF、V4~6直立,P-R 0.115秒,avL、V3~6、ST段水平下移,T波平坦,TⅡ、PⅢavF倒置,左心室肥大,Q波与第一次入院比较无明显改变.下午心电图特点:PI直立,PⅡ、PⅢ、avF、V2~6倒置,P-R 0.116秒Q波加深,T波宽大畸形,心肌酶:乳酸脱氢酶510u/L,CK-MB930u/L,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4月8日P1平坦PⅡ、PⅢ、avF倒置,PV4~6倒置,P-R 0.109秒,目前病人病情稳定,心电图仍为左房心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T波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77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6h内ECG改变。结果:T波振幅Ⅲ导联>Ⅱ导联和V4R导联T波直立或正双向判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RCA)的敏感性是88%和90%,特异性是84%和89%。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T波振幅Ⅲ导联>Ⅱ导联和V4R导联T波直立或正双向是判断IRA为RCA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导联的直立T波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所有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aVR导联直立T波对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至治疗后6个月,10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2例(30.48%),预后良好73例(69.52%);预后不良组ST段压低程度、导联数高于预后良好组,aVR导联直立T波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ST段压低程度、导联数、aVR导联直立T波预测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其中aVR导联直立T波的预测价值高。结论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导联数及aVR导联直立T波对NSTEMI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栓塞病人的临床心电图改变.方法:病例选自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期间住院的28例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主要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特征以及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肺栓塞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者为96.5%,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占46.4%,房性早搏占7.1%,同时室性早搏占7.1%,室速室颤占3.5%,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占7.1%,同时具备S1QⅢTⅢ占32.1%,ⅡⅢ aVF导联T波倒置占14.2%,V1~V2导联T波倒置占3.6%,V1~V6导联T波倒置占3.1%,左胸导联ST段轻度水平下移占14.2%,下壁导联ST段轻度水平下移占10.7%,V1导联呈QS/qR型者占14.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占7.1%,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占21.4%,电轴左偏占10.7%,顺钟向转位占35.7%,肢体导联低电压占10.7%.结论: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是许多特征如能结合临床发病的特点则对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