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药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Th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Th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足三里”穴结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并与单纯电针、西药、模型及正常组进行对照,免疫组化法观察UC大鼠结肠黏膜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12与IL-4、IL-10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出现极显著升高,针药、电针及西药组IFN-1表达则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针药组表达接近于正常组水平;而IL-12表达针药、电针及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有极显著降低;相反,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较正常组有极显著性升高。结论:UC结肠黏膜Th1细胞亚群优势活化所导致的Th1/Th2细胞亚群失衡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之一。而针药结合可能通过有效抑制UC结肠黏膜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Th细胞亚群阃的失衡而达到其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Th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Th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足三里"穴结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并与单纯电针、西药、模型及正常组进行对照,免疫组化法观察UC大鼠结肠黏膜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12与IL-4、IL-10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出现极显著升高,针药、电针及西药组IFN-γ表达则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针药组表迭接近于正常组水平;而IL-12表达针药、电针及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有极显著降低;相反,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较正常组有极显著性升高.结论UC结肠黏膜Th1细胞亚群优势活化所导致的Th1/Th2细胞亚群失衡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之一.而针药结合可能通过有效抑制UC结肠黏膜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Th1细胞亚群间的失衡而达到其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辛夷挥发油(VOM bp)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IL-12、IFN-γ及外周血组胺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IFN-γ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卵清白蛋白(OVA)、氢氧化铝联合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VOM bp连续灌胃给药5天,荧光法测外周血组胺水平,辅以行为学评分考察模型制备及药物治疗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2、IFN-γ的变化。结果:VOM bp(20~180mg/kg)能显著减轻AR大鼠鼻部过敏症状。VOM bp中(60 mg/kg)、低(20 mg/kg)剂量组与AR模型组比,能显著升高血清IL-12、IFN-γ,降低外周血组胺水平;VOM bp高剂量(180 mg/kg)组则能维持血清IL-12、IFN-γ及外周血组胺的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12和IFN-γ在AR中是主要炎性介质组胺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VOM bp可通过影响IL-12、IFN-γ水平调节外周血组胺含量,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化瘀通阳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32只Wistar大鼠中随机选择8只作为空白组,余24只采用灌胃联合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7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美沙拉嗪组6只及化瘀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康Ⅰ号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修复作用及对血清IL-6、IL-10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结肠康I号大、小剂量组。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形成结肠炎症,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观察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6、IL-10的水平。结果:结肠康Ⅰ号能有效提高大鼠血清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结肠康Ⅰ号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侗药五味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及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 以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共6组,每组10只.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侗药五味止泻汤灌胃,美沙拉嗪组予以美沙拉嗪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0天后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粘膜超微结构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 侗药五味止泻汤能有效提高大鼠血清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 侗药五味止泻汤对UC大鼠模型结肠粘膜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生成,是治疗UC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IL-1β、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溃结灵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采集结肠粘膜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IL-1β、TNF-α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粘膜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分别为(99.35±36.67)pg/mL和(160.90±51.78)pg/mL,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结肠粘膜中TNF-α的含量为(40.66±6.58)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溃结灵高、低剂量组结肠粘膜中IL-1β的含量分别为(67.30±32.57)pg/mL和(69.32±31.24)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溃结灵能够降低UC大鼠结肠粘膜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IL-8 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11-1014
  相似文献   

9.
针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大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粘液便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2000—2003年我们运用针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1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5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IL-8 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艾灸(隔物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IL-8、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61例)与隔麸灸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结肠粘膜组织治疗前后IL-8、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隔药灸组、隔麸灸组治疗后能够降低IL-8、ICAM-1及其基因表达(P<0.01),且隔药灸组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隔( )灸组(P<0.01).结论:艾灸可能是通过下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组织IL-8及其mRNA的表达,抑制ICAM-1及其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诱导加化学刺激复合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共给药4周,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0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IL-10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降低,而肠愈宁颗粒可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0水平升高,以高剂量组明显,与西药相近。结论:肠愈宁颗粒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IL-10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耳穴贴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2组均4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6.5%、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直乙结肠、降结肠肠镜总有效率为79.4%、71.4%,与对照组48.3%、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临床症状与肠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患者按双盲模拟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肠癖康口服、灌肠、耳穴贴压、柳氮磺胺吡啶模拟剂,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庆大灌肠、中药模拟剂。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6.5%、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医证候指标、生存质量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理。方法:用TNBS50%乙醇溶液肛门注入制作大鼠UC模型,分组分别给予清肠栓、醋酸泼尼松等治疗14d后处死,迅速剖取远端结肠,置液氮中备用。用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粘膜IL-1β、IL-6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清肠栓、醋酸泼泥松均可抑制模型大鼠结肠粘膜IL-1β、IL-6mRNA表达。结论:IL-1β、IL-6是导致UC结肠粘膜损伤的重要炎症介质,清肠栓治疗UC的作用机理与抑制IL-1β、IL-6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FN-γ、IL-4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对肺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予以醋酸泼尼松龙片0.625 m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0、0.5、0.25 g剂量,按照1 m L/100 g体积灌胃。每组中分别于造模次日起第7、14、28天3个时间点随机选取6只,进行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和肺纤维化分级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的IL-4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的IL-4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肺组织IFN-γ在3个时间段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组、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IFN-γ在3个时间段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可通过抑制IL-4、增强INF-γ表达以达到抗肺纤维化的目的,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FN-γ、IL-4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对肺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予以醋酸泼尼松龙片0.625 m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0、0.5、0.25 g剂量,按照1 m L/100 g体积灌胃。每组中分别于造模次日起第7、14、28 d 3个时间点随机选取6只,进行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和肺纤维化分级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的IL-4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的IL-4在3个时间段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肺组织IFN-γ在3个时间段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组、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IFN-γ在3个时间段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可通过抑制IL-4、增强INF-γ表达以达到抗肺纤维化的目的,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UC大鼠IL-4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实验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的IL-4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灌服四逆散和柴芍后,实验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IL-4明显增加,以四逆散组增加最为显著。灌服柴芍枳后,实验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4虽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四逆散组;而实验大鼠血清IL-4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促进实验性UC大鼠IL-4的分泌上调IL-4水平来干预实验性UC,以全方作用最为显著;方中君、臣药物的配伍作用与全方作用一致,发挥了主要作用,但配伍枳实后,作用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4、IFN-γ水平变化,探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针刺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干预治疗,氯雷他定组用按0.9 mg/kg氯雷他定糖浆灌胃,1次/d。针刺组采用针刺干预,1次/d。ELISA法检测干预前后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①正常组与其余各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造模后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显著下降。②正常组、模型组在观察期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雷他定组、针刺组干预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意义(P0.05),IL-4水平迅速下降、IFN-γ水平显著升高。③治疗后氯雷他定组与针刺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具有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IL-4及上调IFN-γ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穴位埋线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粘膜病理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硝基氯苯予大鼠滴背及灌肠造成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21天处死大鼠后病理切片,结果,造模组总积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穴位埋线组和SASP组积分明显提高,但与正常组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穴埋组和SASP组对UC大鼠局部病理改变有显著治疗作用,且穴位埋线优于SASP。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穴位埋线治疗UC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IL-4及IFN-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IL-4及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Ⅰ级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电针组大鼠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继之鼻局部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以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其余方法相同。采集大鼠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治疗前后IL-4、IFN-γ水平。结果:①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和电针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及电针组组间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显著下降。②正常组、模型组同期正常饲养前后比较,IL-4、IFN-γ水平在观察期间没有变化(P0.05);氯雷他定组、电针组治疗前后,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模型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4水平迅速下降、IFN-γ水平显著升高。③治疗后氯雷他定组与电针组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IL-4及上调IFN-γ水平,维持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此可能为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