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勇 《四川精神卫生》1997,10(2):132-132
反复发作躁狂症30例临床分析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641003)杨勇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上常以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躁狂、抑郁交替发作或混合形式类型出现。对于反复发作躁狂症的临床资料报告不多,CCMD-2-R[1]已把反复发作躁狂症作为一个临床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迫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否存在谱系相关。方法 对强迫症病人进行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疾病动态变化。结果 14.6%(14例)的强迫症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典型怀古性精神障碍发作(抑郁症、躁狂症、躁郁症)。结论 同一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后后单独出现强迫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谱系概念是对此临床现象的最好解释。  相似文献   

3.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症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躁狂症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1,2].国外学者对躁狂症应用利培酮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发现其对躁狂症以及一些难治性、快速循环型的病人都有疗效[3,4],我们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 1.1 研究对象:为10例符合CCMD-2-R躁狂发作、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诊断标准,且贝氏躁狂量表大于或等于18分,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59岁,平均(34.4±14.8)岁,其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6例,单次躁狂发作1例,反复躁狂发作1例,轻躁狂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与遗传的关系。方法应用医学遗传的数学方法对45例具有躯体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索引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连续两代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的20个家系中共有患者所生子女127人,其中发病者仅36例,实际值与理论值(127×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索引病例抑郁发作而父母正常的7个家系、索引病例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而父母正常的18个家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其校正分离率分别为0.03和0.06,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0.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具有躯体症状的父亲传递给儿子、父亲专门将致病基因传递女儿的规律。在父母均正常的男性患者中,未见明显交叉遗传及儿子全部具有此症状的现象。抑郁发作的躯体症状的预期患病率与实际患病率比较吻合(P>0.05)。结论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与遗传有关,遗传方式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遗传,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5.
分裂样精神病120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SFP)的结局及其作为诊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对120例SFP患者进行5~7年随访,并将维持原诊断组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组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维持SFP诊断者31例(25.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者70例(58.33%),改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者15例(12.5%),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4例(3.33%);继续维持SFP诊断组与改诊业为精神分裂症组比较有如下特点、起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混合性躁狂症(即抑郁与躁狂状态混合存在)与单纯性躁狂症(即单次和反复发作的躁狂状态)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入组标准 (1)符合CCMD-2-R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混合相的诊断标准;(2)去除躯体疾病或药物所致躁狂或抑郁状态;(3)年龄为16~60岁。1.2 方法 凡以符合上述条件的住院者作为研究组(38例),并以出院时均诊断为单次或反复发作躁狂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61例)。2 结  果在3220例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之间收住我院患者中,被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者676例(815例次)。其中,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  相似文献   

7.
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中,人们发现不少躁狂症伴有与心境不一致的精神病性症状。Welner等对221例躁狂发作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真正属于“经典型”躁狂发作的仅占30%,大部分的躁狂发作呈现非典型表现,此类伴有与心境不一致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症,在临床治疗及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鉴定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情感性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鉴定特点。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占同期鉴定案例的4.5%,以男性、21-40岁为多。凶杀案在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躁狂症,盗窃抢劫和性犯罪在躁狂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抑郁症。抑郁症和躁狂症部分责任能力与无责任能力评定例数相仿。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涉及刑事案件有其大致规律,其责任能力评定有一定分歧,鉴定时应掌握全部材料作综合分析,并重视认知功能对辨认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入院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1抑郁症患者和64例躁狂症患者的入院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的自愿入院率为32.1%,非自愿入院率为53.1%,强迫入院率为14.8%。躁狂症患者分别为10.9%、51.6%和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的住院次数、自知力、治疗时间及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总分进入了回归方程;躁狂症患者的自知力、Bech 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总分及自我评价项目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人院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对出院8年的11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6.2%的病例(19例)发生过自杀,其中27%(7例次)的自杀发生在出院后1年内。自杀危险因素有女性、双相混合/快速循环型、频繁发作和自杀未遂史;住院与自杀呈负相关,并分别与双相混合/快速循环型和频繁发作呈负交互作用。结论对于出院早期、有潜在自杀危险因素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自杀的预防,住院不失为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6例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做了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T3树脂摄取比值(RUR)和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的对照观察,其中躁狂发作19例,抑郁发作7例。同时以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应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躁狂和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后的T4(142±40和131±37mmol/L)、FT4I(10.6±3.4和10.5±3.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1±22,8.3±2.4mmol/L)。治疗前7例躁狂发作患者的T3(1.09±0.16mmol/L)低于正常组(2.0±0.5mmol/L);抑郁发作的T4(179±31mmol/L)、FT4I(12.5±4.5mmol/L)治疗前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均恢复到正常范围,BRMS和HAMD评分也随之明显下降。结论提示某些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改变与症状的消长有关,甲状腺素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这种类型可能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具有某种生物学异常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12.
老年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符合国家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情感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出院的72例老年患者,进行为期6-7年的随访研究。并根据临床发作过程中分为单相抑郁症(21例)双相非混合或快速循环型(29例),双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16例)和单相躁狂症(6例)四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预后的评定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78%复发(其  相似文献   

13.
A型行为与情感性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研究A型行为与情感性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A型行为问卷评估120例情感性障碍患者与120例健康人的行为类型,并比较单、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的行为类型。结果情感性障碍患者中A型行为占62.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9%)。单、双相情感性障碍者在行为类型方面有明显差别,双相以A型行为为主,单相者以B型行为多见;并发现反复发作性躁狂症者的行为类型与双相情感性障碍者类似。结论 情感性障碍患者以A型行为多见。单相躁狂症与双相情感性障碍应为情感性障碍同一临床亚型。  相似文献   

14.
某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性激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性激素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阳性症和阴性发作期女性患者各20例,缓解期各1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女性患者的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水平,并与20名女性健康者对照。结果: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发作期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躁狂症又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发作期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症状和情绪是性激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碳酸锂和氯氮平联合对躁狂症的治疗效果,将20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或躁狂发作的病人应用碳酸锂和氯氮平进行治疗,并应用躁狂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治疗6周后,20例病人的躁狂症状有显著的降低(P<0.01),总有效率为100%。但是这种联合的治疗方法也有不少副作用,其中以便秘,头昏头晕,嗜睡,流涎比较多见。提示:氯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躁狂症有显著效果,但需要注意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在情感性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应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中。对47例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治疗前后自知力评估,且与11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有显著差异,躁狂发作的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差异体现在四个因子分同时改变;而抑郁发作的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差异表现在归因分的变化,症状分治疗前后无差异。归因可能涉及到预后,并有助于精神疾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380例首次发生住院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胎次,发现78.2%患者的胎次为第2胎或以上,采用Haldane和Smith法分析,C值4.61〉2,提示情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胎次有明显关系,即胎次高者患病的风险较大,认为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生一胎,是预防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生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出院的72例老年患者,进行为期6-7年的随访、自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例(25%)患者发生过自杀,其中自杀未遂15例(21%),自杀死亡3例(4%)。自杀危险因素为双相昆合或快速循环型、频繁发作和自杀未遂史,保护因素为多次住院。结论 有潜在自杀危险因素的老年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自杀的预防,住院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不同精神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精神疾病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关系,采用双抗体夹心步骤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来检测精神分裂症40例、躁狂症18例、抑郁症20例及49名健康者的血清SIL-2R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血清SIL-2R基础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躁狂症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经治疗后血清SIL-2R显著降低(P<0.01),躁狂症则明显增高(P<0.01)。提示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有免疫缺陷,血清SIL-2R是可供判断免疫缺陷和精神症状演变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舒托必利对精神病性兴奋激越状态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27例、分裂样精神障碍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16例、其他精神障碍2例)作为期1周治疗,予舒托必利固定剂量肌注,剂量从100mg/d-300mg/d递增。分别在治疗前、中、末评定BPRS,BRMS,CGI,TESS等临床量表及作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期末有效率为68.0%,显效率为8.0%(以BPRS评分为准),尤其对言语动作增多,情绪接触等症状较为敏感;副反应总发生率为84%,以EPS、失眠多见,程度较轻。结论,提示国产舒托必利对精神运动性兴奋短期疗效确切,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