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阐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在分子生 物学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AD脑内蓄积物质的形成机制;(2)AD的分子遗传学;(3)AD神经细胞死亡。 老年斑(SP)是由沉着淀粉样蛋白的中心部和边缘部线头样神经突起及反应性胶质细胞构成的。该淀粉样蛋白的主要成分为β/A4蛋白,1987年已阐明了它是由长前体(淀粉样β/A4蛋白前体:APP)产生的。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把APP作为一种膜蛋白,研究其分解途径和与之有关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痴呆为主要特征的渐进性神经变性疾病,除不到1%的患者为家族遗传性者外,决大多数为散发的起病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期AD.A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70岁以上人群中约占10%;85岁以上则达25% ~45%.对AD正确而合理的治疗依靠准确的诊断.AD的诊断目前主要还是依赖于临床对痴呆症状的评估,但是随着对AD发病机制和特征的认识的越来越明确和深入,对AD的诊断也不断在进步,也提出了更高的、更规范的要求,需要有更为客观的生物标记物的支持.本文主要就目前已基本得到认可的AD生物标记物,如β淀粉样蛋白42( Aβ42)、总的微管相关蛋白( t-Tau)和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Tau)的检测技术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组织病理上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丢失[1],其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AD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Aβ蛋白表达增高在脑内聚集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胞内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尽管Aβ与tau蛋白的损伤机制一直是AD研究的重点,但目前仍未找到能有效治疗AD 的药物。本文主要概述了Aβ蛋白聚集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大脑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从中寻找治疗AD的潜在靶点,有助于阐明AD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AD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皮质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研究仍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细胞模型通过复制AD的某些分子生化改变,可用于研究AD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药物。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大量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D的两大主要分子生化改变。淀粉样瀑布学说认为Aβ可直接诱导神经元tau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全世界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斑块,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然而,AD发病机制的分子因子全谱尚不清楚。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AD中的生物学作用逐渐受到关注。lncRNA可通过染色质修饰调节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有望作为A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14-3-3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海马组织1433蛋白家族与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形成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例临床及病理确诊的AD患者及4名对照者海马组织为材料,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及免疫共沉淀技术来研究1433蛋白在AD患者海马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异常磷酸化tau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1433蛋白ζ及γ亚型能使AD患者海马的NFT显色,β亚型主要使海马的颗粒神经元着色,同时也使少许NFT染色。免疫印迹显示β和ζ亚型在AD中明显上调,其像素值(分别为4570±92和5630±40)比对照组(分别为1849±65和956±140)高2~3倍(P<0.01,t检验)。免疫共沉淀分析发现单抗双螺旋细丝(PHF1)从AD患者脑中沉淀的1433蛋白像素值(3859±78)显著多于对照组(1540±138,AD组像素值比对照组高1倍,P<0.05,t检验),这3种亚型均与异常磷酸化tau蛋白在AD患者脑部形成复合物。σ亚型在AD患者和对照组脑中均无表达。上述发现在4名对照者脑组织中并未观察到。结论β、ζ及γ亚型1433蛋白参与NFT形成,它们均可能参与tau蛋白的磷酸化调节,具体机制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进行性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而且AD患病率持续增长.AD的病理特点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致记忆减退和认知损害,最终导致神经退行性变.激素是大脑发育的主要生理调节因子之一,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AD发生,研究表明部分神经内分泌轴参与...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β绽粉样蛋白(Aβ)相关基因及其病理沉积作为AD疾病的始动因素的地位得到一定认可,在此基础上与AD病程发展及认知损害程度相关的tau蛋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tau蛋白的扩散还是tau蛋白磷酸化过程中与微管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纤维缠结,都是影响AD进展的重要环节。文中主要论述近年tau蛋白修饰和磷酸化在A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tau蛋白扩散及异常磷酸化在AD疾病中的作用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导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AD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了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AD患者脑内的两大主要病理特征为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形成的老年斑。有研究表明,AD发病早期就出现了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智能损害的最常见原因,β淀粉样蛋白毒性学说是其发病机制中的主要学说.胰岛素降解酶(IDE)可以降解胰岛素和β淀粉样蛋白,因此与2型糖尿病和AD密切相关.IDE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调控着β淀粉样蛋白的降解与清除.近来的研究提示IDE基因与散发性AD相关.本文就IDE基因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线粒体轴突转运障碍可能参与AD的进程。正常的线粒体轴突转运过程主要由微管、分子马达和连接蛋白参与, 而AD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以通过干扰这些蛋白来损伤线粒体轴突转运, 如积聚的β-淀粉样蛋白(Aβ)会损害分子马达的功能, 异常修饰的Tau蛋白会降低微管的稳定性, 突变型早老蛋白-1(PS1)可以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来诱导部分相关蛋白的磷酸化, 使线粒体轴突转运出现障碍, 导致突触功能失调。本文围绕AD中线粒体轴突转运障碍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最主要的原因.AD的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形成.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主要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其突变可提高AD的发病风险,与配体结合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  相似文献   

14.
A1zheimer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障碍和智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免疫炎症机制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索用免疫的方法治疗AD已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炎性细胞因子在Alzheimer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lzheimer病(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选择性神经元丢失、神经元外的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Ps)、神经元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另外尚伴有颗粒空泡变性(GD)、平野小体和脑血管改变.病理改变主要分布于海马、杏仁核、皮质和皮质下区的连接部位(除外小脑),即与智力、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关键部位.A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现对炎性细胞因子在AD发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部[~(18)F]-APN-1607PET显像的tau蛋白沉积与MRI的脑皮质萎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5例AD患者为AD组和1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脑部[~(18)F]-APN-1607 PET显像和头颅MRI T1显像。计算受试者各脑区tau蛋白负荷及大脑皮质萎缩程度,分析tau蛋白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与相对灰质萎缩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AD组在大脑皮质(额、顶、颞、枕、前后扣带回)存在弥漫性tau蛋白沉积,tau蛋白SU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各脑区的相对灰质萎缩比值均低于对照组。AD组的tau蛋白SUVR与相对灰质萎缩比值在除前扣带回以外的所有脑区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R=0.402~0.572)。结论 [~(18)F]-APN-1607 PET显像可反映AD患者tau蛋白异常沉积与大脑皮质萎缩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正>自噬是清除有功能障碍细胞器和潜在毒性蛋白质的一种主要降解途径。其分子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非常复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外沉积和tau蛋白的细胞内聚集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自噬在β淀粉样蛋白产生和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噬功能异常可能是AD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就自噬在AD发病中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Aβ蛋白表达增高在脑内聚集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胞内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尽管Aβ与tau蛋白的损伤机制一直是AD研究的重点,但目前仍未找到能有效治疗AD的药物.本文主要概述了Aβ蛋白聚集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大脑损伤作用的分子机...  相似文献   

19.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ABC)转运蛋白是人体内最大的转运蛋白家族, 分布广泛且功能复杂, 主要介导各种底物在细胞膜上的易位。笔者现围绕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分类、功能以及其在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探讨在该领域防治AD的未来研究方向, 为AD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以病理学以特征性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为主,故β淀粉样蛋白(Aβ)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tau)作为AD的主要标志。然而近年来在许多尸检结果中发现,许多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脑组织中,只有神经纤维缠结(NFT)单独存在,没有或仅有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