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金匮·黄疸篇》如何阐述黄疸病的发病机制? 答:《金匮·黄疸篇》以湿热黄疸为例,以“借脉论理”的写作笔法,从脉象的变化阐述其病机。”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浮则为风”,“风”指外邪,可作“热”理解。“缓则为痹”,“缓”为湿之征,“痹”即湿热蕴脾之意。黄疸病的病机是湿热蕴结于脾  相似文献   

2.
杨广栋  李卫民  高志远 《中医学报》2019,34(2):252-254,258
黄疸的直接病因乃是湿邪、热邪、湿热或寒湿之邪侵袭,伤及血分,致血分出现"血气流溢",以致胆汁外泄,脾色外现,出现黄疸。湿邪为贯穿黄疸的主线,热为黄疸发病的关键,瘀为黄疸发病的要着。寒、虚、兼表证为黄疸发病的变证,寒没有附方,虚用小建中汤、猪膏发煎,表用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黄疸病应早期积极治疗,若于10 d左右邪退正安,则病情好转,病当向愈,反之病情发展,治疗难痊。  相似文献   

3.
黄疸也称黄癉,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症状。其中目黄是确定本病的主要依据,若仅身黄而目不黄者不属于黄疸病。《内经》中对本病早有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癉。”又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也明确指出“目黄者,日黄疸”。黄疸病的分类始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分黄疸、谷疸、酒  相似文献   

4.
热可清雾化剂是我院中医内科张道宗教授经验方.具有解表祛邪、清热解毒之功.临床用于温热病初期,邪在肺卫,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苔薄白或黄,脉浮数等症.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黄疸,是一种以身目发黄,小便黄为主证的疾病,尤以目黄为主要依据,其名首见于《内经》。如《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目黄者,曰黄疸。”“溺黄赤安卧者,黄疸。”随着时代的进展,后人将黄疸一病进行了愈来愈细致的分类。《金匮》黄疸病篇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痨疸,黑疸五种。《诸病源候论》有二十八候之说,《圣济总录》有九疸,三十六黄之分;后世医家又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沿用至今。本文所述仅限于阳黄范围即《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第九条所说:“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相似文献   

6.
黄疸一病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日:“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又《灵枢·论疾诊尺》篇说:“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临床诊断依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黄、阴黄两型。笔者自1998年至今,诊治黄疸病数例,随症加入附子、丹参,每获良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解表法,即是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指汗法。它是疏散表邪,解除表证的治法。它主要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脉浮等,又可治疗麻疹初期、疮痈初起、水肿初期见有表证者,还可治疗风湿在表者。总之,六淫之邪侵犯肌表,凡具表证者,都可选用解表法。解表法可分为主法和变法,现将它的分类及适应方剂举例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汗病既不同于水肿病,也不是黄疸病的一个症状,而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按现代医学观点分析,应是一种汗腺炎症。是由一类带黄颜色或产生黄色色素的细菌侵入汗腺所致。典型的黄汗病为水湿郁遏营卫、湿热蕴蒸。表现身重疼、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等症。治疗当用芪芍桂酒汤益气解表,调和营卫,佐以清利湿热。久病不愈,汗出过多而伤阳,治疗当用桂枝加黄芪汤益气助阳、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9.
茵陈蒿汤是一首治疗湿热黄疸(又称“阳黄”)的卓效方剂,出自《伤寒论》,并见于《金匮要略·谷疸病》篇。 湿热黄疸的发病,多因饮食不洁,病毒乘机入侵,致使热(毒)与湿相合,郁结在内(胃肠),不得泄越,从而引起黄疸。《伤寒》和《金匮》分别指出:湿热黄疸病初起,在黄疸出现以前,常先表现有“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以及“身无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等。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治疗黄疸的体会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刘海云,梁洪玲黄疸一病在《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但不外乎阳黄、阴黄之分。当代关幼波教授名言曰:“黄疸一病在百脉;治黄必活血,血活黄易却。”为治疗黄疸病开辟了新的先河,童增华副教授在《伤寒论》寅疸...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形式概念分析原理对《伤寒杂病论》含"脉浮"相关诊治条文的证治规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脉浮相关的方剂有32首,涉及中药42味,涉及症状166个。脉浮常见伴随症状为发热、烦躁、恶风、恶寒、汗出。脉浮伴见发热时,可主表证,亦可主热证;脉浮伴见烦躁,或为热证,或为阴盛证;脉浮伴见恶风、恶寒,主要为表证;脉浮伴见汗出时,可因内外因之不同,见于虚证、卫气不固证,以及热证。用药上,仲景讲求辨证论治,采用桂枝、芍药(白芍)等量配伍治疗风寒表虚证,或重用麻黄,解表开闭,发越寒邪;同时兼顾脾胃,使用生姜、大枣、甘草充养汗源;遇到在上之痰浊时,重用半夏,以痰为着眼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其中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张仲景把黄疸分为五类,治有十一法。先谈分类: 黄疸:脾积湿热,溢于体表,必发黄疸。“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频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相似文献   

13.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中医药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由《伤寒杂病论》伊始,即对黄疸有了较为系统的临床证治法则及方药,张仲景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中详细论述了阳明病变发黄的证治,更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中将“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运用于治疗黄疸,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以汗法为例,论述了汗法在黄疸病中的运用,以期探求仲景辨治黄疸的精要,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1 黄疸概念与分类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一 种病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是一个症状,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 异常升高的疾病,均可出现黄疸。黄疸病名首见于《内经》。《素 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 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  相似文献   

15.
血痹病证治浅谈卢继业(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大同037006)关键词:血痹病;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病因病机;症状特征《金医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篇》:“问日: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送得之—…·...  相似文献   

16.
甲肝与中医“黄疸”、“胆瘅”、“湿温疫”等症相似,但并非等于“黄疸”,故不能仅以黄疸证而论。因其主要以发热、黄疸、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肿脾瘀血肿大及有传染性等为特征,故中医认为其病在脾胃肝胆及三焦诸脏;其性属温病范畴。笔者按照温病之辨治规律,依卫气营血之不同病理阶段,分三步辨治,收效显著,现举谈如下:1邪蒙卫表,宣表透邪醒脾 甲肝病毒属中医湿热疫毒之范围,其侵犯人体时以由表及里、由卫入营、从上焦传至下焦为途径。常因抵抗力下降或进食污染食物而诱发,故学龄前后儿童最易感之。初得病时,常以全身不适、恶寒发  相似文献   

17.
袁景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117-1117
第十节 黄疸病 中医诊断黄疸病,除观察目黄、溲黄的深浅及肤色的鲜明积滞外,特别重视全身症状,如发热和胸腹部病变等。也就是说,中医治疗黄疸以辨证为依据,或汗、或吐、或下、或利尿,方法并不简单。《金匮》上指出了谷疸、酒疸、女劳疸等,是指病源而言,若从性质来分,只有如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 解表法主要运用发汗的药物 ,使病邪从汗解 ,达到“汗之则疮己”的目的。适应症 :适用于外疡初起 (有外感表证者 )或其它各期。用法 :解表分辛凉解表、辛温解表二法。辛凉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热 ,如疮疡火欣痛 ,恶寒轻 ,发热重 ,少汗 ,口渴舌燥 ,二便如常 ,苔黄脉浮者 ,用牛蒡解肌汤治之 ;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 ,如疮疡高肿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头痛身疼 ,口不渴、苔白 ,脉浮紧者 ,用荆防败毒散治之。2 攻下法运用泻下的药物 ,使蓄积在脏腑内部的毒邪 ,从大便排出。适应症 :适用于外疡初起 ,中期、有便秘里实者。用法 :攻下主要分…  相似文献   

19.
黄疸病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就曾有散在论述,而在《金匮要略方论·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则著专篇论述,明确指出治黄大法是“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同时其他治法如活血化瘀、通下祛邪等治法在方药中也均有涉及,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黄疸治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二讲 解表药的辩证选用 本讲介绍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 表证常见风寒、风热、风湿三种类型。风寒表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无汗,鼻塞流涕,或咳嗽痰清稀,苔薄白而润,脉浮紧;风热表证,症见恶寒轻,发热重,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疼,口干,或咳嗽痰黄,或目赤肿痛,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脉浮数;风湿表证,症见发热不畅,恶寒头痛,出汗,胸脘闷胀,或恶心便溏,苔白腻,脉浮或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