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对4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疗。结果:42例患者存活26例(61.9%),含治愈12例(28.6%),死亡16例(38.1%)。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并不是不逆的,只要积极的采用系统的综合治疗是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孙希炎  迟燕燕等 《前卫医药杂志》2001,18(3):167-168,,17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全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44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恢复良好9例(20.5%),中残8例(18.2%),重 残6例(13.6%),死亡21例(47.7%)。结论 MRI检查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降低死残率的关键;促神经细胞代谢活化剂能明显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1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例的治疗与效果,对其中的大部分病例采用早期控制性通气、亚低温、钙拮抗剂及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伤后2周,死亡35例(27.78%),主要死因为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伤后半年,死亡50例(39.68%),植物生存12例(9.52%),重残11例(8.73%),中残17例(1.40%),恢复良好38例(30.16%)。结论早期控制性通气、亚低温、钙拮抗剂及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7例无占位效应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无占位效应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7例无占位效应原发性脑干损伤存活11例(65%),其中恢复良好6例,重残2例,中残4例;死亡5例(29%)。结论常规脱水、利尿、激素、抗炎治疗;早期亚低温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及维持内环境稳定;早期运用尼莫地平改善脑循环;早期使用苏醒药物等措施,可改善无占住效应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通过对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7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存活53例(68.8%),其中良好32例(41.6%),残疾11例(14.3%),植物生存1例,死亡24例(31.2%)。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发生率,临床特征。方法:以江苏省扬州市1998年9月24日至2000年12月26日因交通事故所致理型颅脑损伤的161例幸存为研究对象,在颅脑损伤后(平均7.6个月),3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对这些伤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在161例中,患各类精神障碍共141例,发生率为87.58%,其中智能障碍为128例(79.5%)。(2)在161例中,中度及其以上智力损伤为26例(16.15%)。(3)有智力损伤组的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及≥3个脑叶损伤的比例高于无智力损伤组(P<0.01);伴有精神病性障碍组的平均年龄(P<0.05),脑干损伤(P<0.05)及≥3个脑叶损伤(P<0.01)的比例高于无精神病性障碍组:有人格改变组额叶损伤、开颅清除血肿并减压治疗的比例高于无人格改变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多,智力障碍发生率较多,应引起有关临床学科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种病情复杂、预后较差、病死率及伤残率较高的脑损伤。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伤后早期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避免脑干受到继发性损害,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我院2000年2月-2006年5月共收治6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宽  夏建学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19-1020
目的对重伤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68例重伤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8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5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2例;颅内血肿46例,脑挫裂伤1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行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术48例,非手术治疗20例。治疗后痊愈37例(54.4%),病残11例(16.1%),死亡18例(26.5%),植物生存2例(2.9%)。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措施,要重视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9.
梁定兴  王上桥  蒲坚  李多 《医学争鸣》2009,(24):2924-2924
1临床资料我院2000-01/2008-01收治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男56,女23)例;60~69岁38例,70~79岁29例,≥80岁1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8例(73.4%),跌倒10例(12.7%),打击伤6例(7.6%),高处坠落伤5例(6.3%).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53例,开放性损伤26例,颅骨骨折48例(包括颅底骨折),颅内血肿39例,脑挫裂伤6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轴索损伤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2例小儿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均为单纯颅脑损伤;治疗为早期综合治疗,后期康复理疗。结果:22例中存活20例(91%),其中良好14例,轻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9%),死因为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早期综合治疗是原发性脑干损伤治疗的关键,小儿总体疗效优于同期文献成人疗效,后期积极合理的康复理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刘兴隆 《中外医疗》2011,30(23):23-2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12例(18.75%)、中残13例(20.31%)、重残9例(14.06%)、植物生存7例(10.93%)、死亡23例(35.93%)。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胡永光 《西部医学》2009,21(5):798-79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伴休克的救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21例重型颅脑外伤伴休克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GCS≤8分,ISS评分平均32.6分。抢救按照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进行,以抢救生命为主,抓住呼吸、循环及脑受压三个重要重要环节,颅内血肿、脑疝伴其他部位损伤并休克者两个部住同时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入住EICU,重点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保护脏器功能,控制感染,重视早期肠道营养,防治MODS发生。结果治愈48例(39.67%),轻残11例(9.09%),重残30例(24.79%),植物生存7例(5.79%),死亡25例(20.66%)。死亡原因:脑疝晚期中枢神经功能衰竭3例,不伴脑疝的严重创伤性休克11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11例。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并休克救治重点是颅内血肿、脑疝、休克和呼吸功能障碍,在治疗中应统筹兼顾,遵循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必要时进行两个部位同时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强调了新急诊模式及EICU在抢救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CT扫描进行诊断,确诊后实施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亚低温等治疗,观察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经手术治疗,35例(29.2%)死亡,6例(5.0%)植物生存,22例(18.3%)重度残疾,26例(21.7%)轻度残疾,31例(25.8%)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的CT影像表现主要为第3脑室和基底池变小、闭塞,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手术、脱水、亚低温、大剂量激素等治疗措施,以提高急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28例(22.4%)、中残32例(25.6%)、重残30例(24%)、植物生存11例(8.8%)、死亡24例(19.2%)。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敛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非手术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方法:对92例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92例患者按GCS评分恢复良好52例(56.5%),轻、中残9例(9.7%),重残6例(6.5%),植物生存4例(4.3%),死亡21例(22.8%)。结论:争取时间,早期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给予脑组织充分的氧供,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减少继发性的脑损伤,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45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术后随防半年按 GOS 标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9例(20%),中度残疾16例(35.5%),重度残疾12例(26.7%),死亡8例(17.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有多种,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兰德彬  唐渊  赵渝 《西部医学》2010,22(10):1823-182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处理策略。方法分析3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分类,并对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中双侧开颅27例,存活16例(48.5%),死亡17例(51.5%%)。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于伤后治疗6个月评定结果。术后植物生存2例(12.5%),重残2例(12.5%),中残4例(25%),轻残2例(12.5%),良好6例(37.5%)。结论迟发性血肿是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引起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中处理正确,可以减少脑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收治的2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发生休克人数、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距手术时间、白细胞计数和血糖升高人数等项目.结果 患者存活215例(77.9%),其中恢复良好132例,中残46例,重残29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61例(22.1%).死亡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低于存活组患者,休克人数多于存活组,受伤至入院时间和受伤距手术时间较存活组多,白细胞计数和血糖升高人数比存活组多(P<0.001).结论 基层医院应充分发挥急救中心的作用,规范和优化颅脑损伤的救治模式,不断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意义,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为年龄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15例患者于受伤24~72 h后进行ICP监测,作为A组,平均时间(5.4±1.5)d.12例患者未进行ICP监测,作为B组.A组患者ICP监测持续升高>20 mm Hg(1 mm Hg=0.133 kPa),甚至>25 mm Hg,应用脱水药物控制不理想,且患者意识进行性下降、连续头部CT平扫提示脑内血肿增加或脑水肿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B组未应用ICP监测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也建议手术治疗.比较AB两组的预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预后情况采用GCS评分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A组预后良好8例,中残4例,病死3例.B组预后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2例,病死5例.A组较B组预后良好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ICP检测可判断和预测病情变化、提高早期手术的机会,值得在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配合硬脑膜网状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外伤并发脑肿胀的疗效。方法:对35例急性颅脑外伤并发脑肿胀患者进行大骨瓣开颅配合硬脑膜网状减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根据GOS分级标准,死亡20例(57.1%),良好8例(40%),中残2例(1%),重残2例(1%),植物生存1例(0.5%)。结论:大骨瓣开颅配合硬脑膜网状减压术是治疗急性颅脑外伤并发脑肿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