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100μg辣椒素后,第7天电针镇痛效应较给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腰骶段脊髓后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性(SP-LI)减弱和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M)反应产物减步,而亮氨酸脑啡肽样免疫反应性(ENK-LI)增强;脊神经节B型细胞内FRAP反应产物消失。以上结果提示,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可影响一级传入C类纤维(特别是SP纤维)以及脊髓后角Ⅰ-Ⅲ层含ENK中间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一级传入C类纤维(包括SP纤维)在针刺信息传入及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成年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后第7天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变化。辣椒素处理可显著升高大鼠的痛阈,提示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能抑制成年大鼠C纤维传导痛信息的功能。在辣椒素处理大鼠“环跳”穴给予电针刺激后,镇痛效应明显降低,特别是在≥3伏的较高电针强度时更是如此。由此表明,辣椒素敏感的C纤维可能在电针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单侧脊髓后根切断后和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后,脊髓后角浅层δ阿片受体(DOR)免疫反应性的变化。结果显示:①在单侧后根切断术后第5d,所有大鼠术侧脊髓后角I~Ⅲ层内DOR的免疫反应性均较对照侧明显减弱(P<0.01);②在所有辣椒素处理大鼠中,其脊髓后角浅层DOR免疫反应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果提示,脊髓后角浅层内部分DOR来源于一级传入神经元,其中部分为传入伤害性信息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NT)含量和神经降压素免疫反应性(NT-IR)的影响以及此影响在毁损大鼠C纤维后的变化。电针大鼠“环跳”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脊髓后角内NT的含量及减弱NT-IR,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电针促进脊髓后角内NT的释放所致。而在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引起C纤维毁损的大鼠,电针对NT的上述影响明显减弱,由此提示电针释放脊髓后角内NT的作用至少部分地依赖辣椒素敏感的C纤维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NT)含量和神经降压素免疫反应性(NT-IR)的影响以及此影响在毁损大鼠C纤维后的变化,电针大鼠“环跳”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脊髓后角内NT的含量及减弱NT-IR,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电针促进脊髓后角内NT的释放所致,而在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引起C纤维毁损的大鼠,电针对NT的上述影响明显减弱,由此提示电针释放脊髓后角内NT作用至少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单侧脊髓后根切断后和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后,脊髓后角浅层δ阿片受体(DOR)免疫反应性的变化。结果显示:①在单侧后根切断术后第5d,所有大鼠术侧脊髓后角I ̄Ⅲ层内DOR的免疫反应性均较对照侧明显减弱(P〈0.01);②在所有辣椒素处理大鼠中,其脊髓后角浅层DOR免疫反应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果提示,脊髓后角浅层内部分DOR来源于一级传入神经元,其中部分  相似文献   

7.
自从70年代中期发现脊髓有阿片受体,并证明镇痛药物可直接阻断脊髓的疼痛传导以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注射吗啡已被应用于手术后或晚期癌肿的止痛,效果良好。产科方面,也应用此法进行了分娩止痛的研究。本组97例妇科大、中手术,术后拔管前硬脊膜外腔一次注射吗啡作为术后止痛,结果满意,故予报道。方法试用过程分为二步,首先在全子宫切除术病例应用硬脊膜外持续阻滞麻醉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硬脊膜外注射吗啡组(吗啡2mg+生理盐水10ml)与不注射吗啡的对照组。取得一定经验后,吗啡量从2mg增加到3mg,以比较其止痛效果及副反应。第二步应用度冷丁30mg、芬太尼0.02mg代替吗啡作硬脊膜外注射,观察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初级感觉传入C纤维中枢突末梢上是否存在突触前的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 ;以及炎性痛条件下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 (BSI B4)结合位点和NMDA受体亚型R 1(NMDAR 1)表达的变化。方法 制作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 ,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的神经药理学手段 ,结合辐射热测痛法以及BSI B4与NMDAR 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整体研究。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入辣椒素后第 8天 ,在背根节 (DRG) ,BSI B4与NMDAR 1标记的小神经节细胞平均吸光度较对照组分别减少 32 4 6 %和 19 18% (均P <0 0 1)。在脊髓后角 ,阳性产物平均面积和吸光度分别较对照组减少 6 3 11%和 36 82 % (均P <0 0 1) ;NMDAR 1则分别减少 2 9 93%和36 36 % (均P <0 0 1)。注射后第 3、 7天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炎性痛组大鼠注射侧脊髓后角浅层BSI B4的结合位点以及NMDAR 1的表达均上调 ,而且注射后第 7天NMDAR 1的表达较第 3天减少 ,结合热痛阈的结果提示 ,随着炎症的缓解 ,NMDAR 1的表达也相应降低。结论 从DRG和脊髓后角水平初步证明了初级感觉传入C纤维末梢上可能存在突触前的NMDA受体。NMDA受体的激活在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炎症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明确DEX对炎症性疼痛大鼠具有超前镇痛效应。方法:建立福尔马林诱导的炎症性疼痛SD大鼠模型并给予鞘内注射DEX;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L4-6)SP阳性表达变化。结果: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增加,脊髓背角SP阳性表达上调;给予鞘内注射DEX可降低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以及脊髓背角SP阳性的表达(P均<0.001);鞘内预注射DEX大鼠的疼痛行为学评分和脊髓背角SP表达低于DEX后处理组(P均<0.001)。结论:鞘内注射DEX通过抑制炎症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SP表达产生镇痛作用,该作用具有超前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0.
依据坐骨神经钳夹术后不同类别纤维再生速率的不同,观察了粗纤维(A类)和细纤维(C类)与针刺足三里镇痛的关系。实验组大鼠神经钳夹损伤后依次存活10、15、20、25、30d,测定痛阈、屈肌反射检测及HRP逆行束路追踪。结果神经损伤后10d以前,电针刺激足三里痛阈差为0.054mA,在与坐骨神经相连属的脊神经节内均为小圆形HRP标记细胞(=8.7),仅见C类纤维传入所引起的屈肌反射;15d时,电针刺激痛阈差为0.196mA,此时脊神经节内除小圆形细胞外,出现大型HRP标记细胞(=3.3),屈肌反射可见长潜伏期的C类纤维传入反应及短潜伏期的A类纤维传入反应。20d后,痛阈差的恢复与脊神经节内的大型标记细胞呈同步增长趋势。结果提示:针刺足三里主要通过A类纤维发挥镇痛效应,C类纤维不是针刺镇痛的主要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1.
P物质在脊髓横断大鼠下肢肌肉紧张度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在建立脊髓横断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生化及电生理学等方法,观察了P物质(SP)对股四头肌肌电(EMG)发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辣椒素(cap)可以明显增强瘫痪肢体肌电的发放,而且这一作用可以被预先应用P物质抗血清(SPA)所阻断,ith SP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对横断脊髓前后脊髓前角和后角SP含量的测定发现,脊髓损伤后15天前角SP的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而后角的含量则明显增高;同时观察到下肢肌电发放对内源性P物质的敏感性也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内源性P物质可能参与脊髓对下肢肌肉紧张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单胎头位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镇痛组(CESA)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镇痛组(EA组),各30例.CESA组应用0.075%布比卡因1.5 mg蛛网膜下腔注射后硬脊膜外腔置管,试验剂量为1%利多卡因5 mL,观察5min无全脊髓麻醉现象,接患者自控镇痛(PCA)泵.EA组试验剂量后5、10 min各注射5 mL PCA预充液,接PCA镇痛泵.比较两组产妇5、15、30、60 min宫缩期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肢运动情况、第1产程活跃期时间、不良反应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CESA组的5、15、30 min宫缩期的VAS评分分别为(3.10±2.83)、(2.23±1.52)、(2.23±1.36)分,均显著低于EA组的(9.07±0.74)、(6.33±1.52)、(3.34±0.94)分(P值均<0.01);两组间60 min宫缩期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下肢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与硬脊膜外腔阻滞镇痛相比,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具有镇痛起效快,效果确切,下肢运动、产程不受影响的优点,使产妇感到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13.
催产素在针刺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观察到脊髓蛛网下腔内注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1-13血清使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但在注射催产素前预先注射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1-13血清仅能部分阻断脊髓内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已证明电刺激大鼠或猫的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中缝核可以产生显著的镇痛效应,并与注射吗啡所致的效应相似。1977年 Basbaum 等提出,刺激 PAG 可激活抑制伤害性冲动传导的下行通路。1979年 Jurna 等证明,吗啡能特异地抑制冲动由皮肤 C 类传入纤维向脊髓上行轴突传递的过程。但目前还没有证明,刺激 PAG 能抑制由一级传入诱发的、  相似文献   

15.
用微电极记录大鼠三叉神经尾侧核会聚神经元活动,电刺激感受野中心可以诱发A和C类纤维的传入反应。用48℃热水浸烫大鼠后肢可明显抑制会聚神经元C类纤维的传入反应,并有明显的后抑制效应。这种效应已被命名为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手针“足三里”和非穴位也能明显抑制会聚神经元C类纤维的传入反应,后抑制效应更明显而持久。提示针刺镇痛涉及到DNIC。这些效应均可部分被纳洛酮拮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HWTX-I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伤害作用效果。方法:将3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用药组和HWTX-I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在大鼠右踝关节造成单发性关节炎炎性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并实施硬脊膜外腔插管手术。致炎后10d内,经由留置的硬脊膜外腔插管给实验组大鼠注射60μg/Kg体重的HWTX-I进行抗伤害作用干预,非用药组经由插管注射生理盐水,同时测定各组痛评分。10d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中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1)HWTX-I组痛评分较非用药组呈下降趋势。(2)HWTX-I能下调大鼠腰段脊髓TNF-α表达。结论:HWTX-I可以明显改善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各项痛反应指标,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炎性痛大鼠脊髓中相应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缓痛觉过敏的形成达到减轻炎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脊髓胶状质(SG)是一级传入C纤维的投射区。脑啡肽(ENK)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此处分布也十分丰富。与痛觉传递有关的假说及针刺镇痛的机制都涉及到胶状质的ENK能神经元可能对一级传入纤维终未产生突触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C)过量/耗竭后,对大鼠痛域、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只大鼠分为地塞米松(DEX)组和糖皮质激素(GC)耗竭组,分别腹腔注射应急量DEX和预先切除双肾上腺后经胃管给予Ru 486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测定大鼠痛阈,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组脊神经节及脊髓后角CGRP的反应强度。结果DEX组,痛阈升高,L4、L5脊神经节CGR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为17.30±0.52,细胞体染色平均光密度值(OD)为0.1576±0.0062,脊髓后角Ⅰ、Ⅱ层O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OD值为0.1301±0.0011;GC耗竭组,痛阈降低,L4、L5脊神经节CGR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为32.83±0.49,细胞体染色OD值为0.3122±0.0045,脊髓后角Ⅰ、Ⅱ层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OD值为0.2658±0.0080。结论糖皮质激素过量时,大鼠痛阈升高,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CGRP免疫反应减弱;而糖皮质激素耗竭后,大鼠痛阈降低,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CGRP免疫反应增强,提示糖皮质激素有抑制痛觉信息一级传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两种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80例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均分为硬膜外阻滞组(EP组)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DPE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EP组作硬膜外置管,DPE组用25 G腰麻针刺破硬脊膜至蛛网膜下腔(以脑脊液流出为准)、行硬膜外置管;于镇痛前(T0)、镇痛后5...  相似文献   

20.
催产素在针刺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到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_(1-13)血清(A-DYNS)使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但在注射催产素前预先注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_(1-13)血清仅能部分阻断脊髓内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提示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与脊髓内强啡肽虽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依赖于脊髓内的内源性阿片肽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