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鼻、咽、喉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entax VNL 1530T型电子鼻咽喉镜对1500例患者实施检查,对部分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咽喉部异物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50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检查,并得到诊断,203例声带息肉、156例声带小结患者在电子喉镜下行摘除手术,35例咽喉部异物患者在电子喉镜下取出异物。344例鼻科、12例耳科疾病患者接受该内镜的相应诊治。结论:电子喉镜在耳鼻咽喉疾病诊治中具有广泛用途,是耳鼻咽喉科一种新的诊疗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鼻、咽、喉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entax VNL 1530T型电子鼻咽喉镜对1500例患者实施检查,对部分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咽喉部异物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50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检查。并得到诊断,203例声带息肉、156例声带小结患者在电子喉镜下行摘除手术。35例咽喉部异物患者在电子喉镜下取出异物。344例鼻科、12例耳科疾病患者接受该内镜的相应诊治。结论:电子喉镜在耳鼻咽喉疾病诊治中具有广泛用途,是耳鼻咽喉科一种新的诊疗工具。  相似文献   

3.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7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龙  聂玉强  李瑜元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6):648-649,653
目的对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1993年10月~2007年1月的70例内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中内镜下成功取出68例(97.1%),其中34例食管异物成功取出32例(94.1%),21例胃内异物全部取出(100.0%),15例十二指肠异物全部取出(100.0%)。21例尖锐形异物取出19例(90.5%),10例长形异物全部取出(100.0%),39例圆钝形异物全部取出(100.0%)。1例(1.4%)轻微并发症为异物嵌顿处黏膜少量出血。2例未能取出的异物为食管异物。病程超过48h有穿孔并发症迹象,其中1例为鱼骨,1例为塑料药品包装板,后经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结论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子鼻咽喉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entaxVNL-1530T型电子鼻咽-喉镜对1800例有耳鼻咽喉症状的患者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对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咽部异物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80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检查,并得到诊断,120例声带息肉,56例声带小结患者在电子喉镜下行摘除手术,84例喉咽部异物者在电子喉镜下取出异物,45例鼻出血患者用Nd:YAG激光治疗,14例其他疾病患者接受该内镜的相应治疗。结论:电子鼻咽喉镜在耳鼻咽喉疾病诊治中具有广泛用途。是耳鼻咽喉科一种新的诊疗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病例中,内镜下成功取出72例(92.3%),其中39例食管异物成功取出34例(94.2%),26例胃内异物成功取出25例(96.1%),13例十二指肠异物全部取出(100%)。结论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幽门螺杆菌(Up)感染及食管运动功能特点,为老年RE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来经内镜诊断并行食管测压及食管24hpH值监测的老年RE患者56例与同期检出的中青年RE患者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Hp感染及食管运动功能特点。结果老年组反酸、胃灼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轻中度食管炎发生率低于中青年组,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食管裂孔疝(HH)合并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伴发Barrett食管(BE)7例(12.5%),中青年组3例(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Hp阳性率29.6%;中青年组Hp阳性率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体部压力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O.05)。反流〉5min次数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RE患者的典型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人,非典型症状高于中青年人。RE食管黏膜破损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老年RE患者HH的发生率增加,BE发生率较中青年人有增高趋势,Hp感染率与中青年RE患者相近。老年人RE患者抗反流能力减弱、食管酸廓清能力下降明显,可出现更严重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行内镜下切除的89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患有大息肉94枚,其中亚蒂或广基20枚,侧向发育型肿瘤9枚,息肉最大直径为2.0~5.5cm;所有息肉均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并发出血6例,穿孔2例,并发症均在内镜下处理成功;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75枚(79.8%),炎性增生息肉13枚(13.8%),腺癌6枚(6.4%),其中黏膜内癌4枚。术后3例腺瘤患者复发,再次行内镜下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行结直肠大息肉切除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对绝经后出血妇女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出血妇女的诊治意义。方法:通过80例绝经后出血妇女应用宫腔镜检查并结合病理学作出病因诊断,进行相应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12例(15%),增殖期宫内膜及分泌期癌内膜分别为20例(25%)和12例(15%),腺瘤样增生2例(2.5%)及不典型增生1例(1.25%),子宫内膜炎14例(17.5%),宫颈管炎及宫颈内膜息肉共15例(18.75%),节育环嵌顿2例(2.5%),子宫内膜癌2例(2.5%),结论: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出血的妇女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食管病变的内镜检查资料,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数据和诊疗取向。方法 2003年4月~2005年4月胃镜检查2084例,男1045例,女1039例。结果 食管病变492例,男259例,女233例,男女比例为1.1:1,占23.6%,涉及20多个病种,Hp感染率57.3%。结论 地区性食管病变以炎症、裂孔疝、Barrett食管、息肉、异物、乳头状瘤、食管黏膜局灶性增生等为主。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镜在胃肠道黏膜下良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良  李建忠  曾利娴  郑丰平  田虹  文卓夫  吴斌 《新医学》2010,41(8):503-505,F000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诊断消化道良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奥林巴斯Q260和H260系列内镜检查348例消化道黏膜下病变,部分患者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活组织检查,统计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结果:348例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经超声内镜检查发现331例为良性病变或外压性改变,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平滑肌瘤85.7%(48/56);间质瘤82.6%(19/23);息肉样变73.3%(11/15);异位胰腺85.0%(17/20);脂肪瘤100%(3/3)。发生部位依次为胃165例(49.8%)、食管79例(23.9%)、十二指肠50例(15.1%)、结肠26例(7.9%)、直肠11例(3.3%),未发现病变17例。病变性质依次为平滑肌瘤150例(45.3%)、囊肿54例(16.3%)、外压性改变37例(11.2%)、异位胰腺34例(10.3%)、间质瘤26例(7.9%)、息肉样变15例(4.5%)、血管瘤6例(1.8%)、脂肪瘤5例(1.5%)和脓肿4例(1.2%)。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良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