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吴莹  李雨峰  朱世琼  刘昌桃  艾艳  余茜 《西部医学》2012,24(7):1311-1313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针灸及间歇导尿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加膀胱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测定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联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歇导尿训练,观察组给予间歇导尿联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及导尿管拔除成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膀胱内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拔除尿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间歇导尿联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拔除尿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刘春艳 《吉林医学》2022,(3):847-848
目的:探讨不同导尿技术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脊髓源性肌痉挛女性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保留导尿管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导尿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尿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导尿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尿时不适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技术能减轻导尿带给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导尿效果,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配合申时(15∶00-17∶00)膀胱经旺时予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同时每天申时予隔盐灸神阙穴;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导尿,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膀胱容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申时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能显著改善膀胱功能,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清洁间歇自我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洁间歇自我导尿康复护理.统计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残余尿量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护理后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洁间歇自我导尿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效果良好,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两种导尿方式在急性脊髓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42例,患者都合并神经源性膀胱.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给予间歇导尿,对照组给予留置导尿,测量膀胱残尿量判断膀胱功能,通过尿沉渣镜检和尿培养细菌计数确诊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例数.结果:导尿4周后观察组膀胱残尿量、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效果优于留置导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觥患者的临床效果,其及对膀胱功能、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留置导尿,观察组选择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尿潴留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平衡膀胱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潴留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平衡膀胱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间歇性导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潴留,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路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19-23
目的探讨间歇清洁导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9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在间歇开放导尿(保留导尿管)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盆底肌训练及行为疗法,观察组改用间歇清洁导尿,余同对照组。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及并发尿路感染情况,并根据排尿功能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均优于治疗前;其中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残余尿量有所减少,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较前增加(P0.05),而膀胱顺应性较前稍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根据排尿功能评定疗效,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22例;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间歇清洁导尿、神经肌肉电刺激,辅以盆底肌训练及行为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两种训练法在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为参考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间歇导尿术治疗,观察组行间歇导尿术+膀胱功能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主排尿量和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自主排尿量和残余尿量接近,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自主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则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间歇导尿术与膀胱功能训练,可以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自主排尿量,减少尿量残留,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间歇性清洁导尿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30例低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奇偶排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奇数对照组患者仅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偶数观察组患者在行间歇性清洁导尿的同时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2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改善(P<0.01),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清洁导尿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更好地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残余尿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方法改进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改进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治疗.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改进的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导尿结合干涉低频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控制障碍恢复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加上清洁间歇导尿技术;观察组在一般康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洁间歇导尿术联合干涉低频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控制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控制障碍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术结合干涉低频治疗对改善脊髓损伤膀胱控制障碍方面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2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针药结合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膀胱训练、间歇导尿和莫沙必利等综合治疗。针药结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关元、中极、气海、肾俞、阴陵泉,每日1次,每次得气后留针30min,15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膀胱残存尿情况。结果:(1)综合疗效: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4.3%,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针药结合组膀胱残存尿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脊髓损伤后(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尿潴留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间歇导尿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测定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结果:治疗2月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创新》2014,(31):12-14
目的:观察尿道外括约肌牵张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存在神经源性膀胱的40例男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单纯间歇导尿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单纯间歇导尿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球囊牵张尿道外括约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间歇导尿次数、残余尿量、最大尿道压、排尿方式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间歇导尿次数、最大尿道压及排尿方式等方面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牵张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可以减少间歇导尿次数、减小尿道流出道阻力、降低残余尿量,有利于自主排尿恢复;该技术具有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选择性高等优点,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0月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病区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实行针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膀胱残存尿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53.3%,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残存尿量则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性行,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及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康复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所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间歇导尿术)和对照组(行常规留置导尿术),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要求治疗、护理,为期2个月,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插管成功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尿时间、尿道感染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0%,两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早期行间歇导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既可以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又可以降低尿道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引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心理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原性膀胱患者4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留置导尿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间歇导尿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心理影响。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评分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570、14.517、20.729,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术治疗,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缓解心理负担、降低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秩边、气海、关元、肾俞、脾俞、三焦俞等穴位艾灸治疗,疗程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和检测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残余尿量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间歇导尿、口服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和针灸的组合。在1个疗程后,使用彩色超声波检查来比较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效果良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