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血清学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突击接种的效果 ,并采用血清学回顾性研究探讨TT免疫应答 ,从而为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及制定育龄期妇女TT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间接血凝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随机抽取 36 7名 15~ 35岁育龄期妇女测定血清破伤风抗毒素 (TAT)水平。结果显示 ,5 6 %的育龄期妇女具有保护水平TAT(>0 0 1IU/ml) ,TAT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0 0 73IU/ml。接种 1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 >0 0 1IU/ml的占 5 0 % ,GMT为 0 0 39IU/ml;接种 2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 >0 0 1IU/ml的占 6 8% ,GMT为 0 14 5IU/ml,37个月后可检测到TAT ;接种 3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 0 1IU/ml的占 90 % ,GMT为 0 5 76IU/ml,37个月后仍可检测到TAT ;育龄期妇女接种TT各剂次的TAT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接种剂次免疫接种间隔、免疫年龄的TAT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建议 :提高重点地区和育龄期妇女中重点人群TT接种率 ;尽快开展TT常规接种 ;确定重点免疫人群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的效果.方法 在开展破伤风类毒素接种的突泉县和未开展接种的扎赉特旗分别采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10个乡级单位,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测487名18~35岁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毒素(TAT)抗体水平.结果 开展TT接种的突泉县育龄期妇女达到破伤风保护水平43.1%(>0.01 IU/ml),TAT几何平均滴度为0.034 IU/ml;而未开展TT接种的扎赉特旗育龄期妇女破伤风保护率为8.33%,TAT几何平均滴度为0.005 5 IU/ml.结论 育龄期妇女TT接种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策略之一,做好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地区育龄期妇女TT接种,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效果显著,应加强对18~35岁低年龄组育龄期妇女的TT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评价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2006年对青州、寿光2市采取划片轮转的方式,每个市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月龄至60岁人群80人,全市共抽取319人,进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水平检测。[结果]百日咳抗体保护率为68.5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26.14,免疫成功率为79.66%;白喉抗体保护率为83.70%,抗毒素含量为0.1326 IU/ml,免疫成功率为90.00%;破伤风抗体保护率为86.52%,抗毒素含量为0.1472 IU/ml,免疫成功率为90.00%;3种抗体保护率均以2~4岁和15~19岁人群较高,20岁以上人群较低,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抗体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较白喉和破伤风低,2市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抗体中百日咳抗体保护率最低为68.57%,抗体水平较低,平均为1∶326.14;20岁以上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保护率较低,为68.18%~75.00%,抗体水平较低,抗毒素平均值分别为0.0398 IU/ml~0.1606 IU/ml。应加强疫苗在保存、运输、接种等各个环节的冷链管理,确保疫苗效价;开展成人白破二联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正常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血凝法检测了江苏省862名0~39岁正常人的破伤风抗体,结果显示: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77.26%,平均抗毒素为0.0543IU/ml,比1985年有极显著提高。不同年龄组中以2~4岁平均抗毒素和保护率最高,3月龄最低,18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下降到75%.育龄期妇女抗体阳性率为75.49%,21~30岁生育高峰年龄抗体阳性率仅为69.67%.江苏省南北不同地区人群破伤风免疫水平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杭州市正常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 [方法 ]分析 1995~ 2 0 0 0年城乡 4个年龄组的居民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资料。 [结果 ]白喉抗体保护率为 92 15 % ,抗体均值为 0 2 690IU/ml;百日咳抗体保护率为 94 2 2 % ,GMT为 1 992 61;破伤风抗体保护率为 67 64 % ,抗体均值为 0 0 695IU/ml。 [结论 ]百日咳、破伤风抗体水平较低 ,应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及人群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鄞州区健康人群破伤风抗毒素免疫水平 ,为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间接血凝法检测健康人群破伤风抗毒素水平。[结果 ]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为 97 3 % ,破伤风抗毒素几何均数 (GMT)为 0 0 5 68IU/ml。各年龄组之间GMT差异显著 (P <0 0 1)。不同性别间阳性率相近 ,育龄期妇女阳性率为 92 1% ,GMT为 0 0 171IU/ml。 [结论 ]对 >2 0岁的成人尤其是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采取加强 2剂的免疫策略 ,以有效地控制或消除新生儿发生破伤风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 [方法 ] 2 0 0 3年抽取部分县 (市、区 ) ,对不同年龄组部分健康人群进行血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水平检测。 [结果 ]百日咳抗体保护率为 3 9 74% ,几何平均滴度(GMT)为 1∶60 5 3 ;白喉抗体保护率为 81 17% ,抗体几何均值为 0 43 6IU/ml;破伤风抗体保护率为 71 46% ,抗体几何均值为 0 13 9IU/ml。 [结论 ]百日咳保护率较低 ,15岁以上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东莞市自然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现状,为制定更科学、可行、有效、经济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东莞地区分布为特征分片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按片区随机抽取5个镇(街)15个居委会/行政村,每个居委会/行政村随机抽取0~12月龄每个月龄、1~14岁每个年龄、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等每个年龄段各4人(为保证育龄妇女调查人数,要求≥15岁的各年龄组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共抽取2 043人作为本次监测对象;采集每名对象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 结果 本省外市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GMC 1 092.38 mIU/ml,阳性率81.53%,保护率53.13%)和外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GMC 985.80 mIU/ml,阳性率73.12%,保护率48.29%)均低于本市户籍麻疹抗体水平(GMC 1 106.79 mIU/ml,阳性率85.09%,保护率54.83%),其中阳性率和保护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阳性率=35.789,P<0.001;χ2保护率=6.606,P=0.037);各年龄组间麻疹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GMC=26.388,P<0.001;χ2阳性率=905.853,P<0.001;χ2保护率=436.861,P<0.001);2~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GMC 257.74 ~613.53 mIU/ml,阳性率10.53%~62.40%,保护率4.39%~23.20%)最低,9~15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GMC 879.12~987.97 mIU/ml,阳性率89.57%~94.92%,保护率40.68%~54.78%)也较低,15~35岁育龄妇女麻疹抗体GMC在1 200 mIU/ml左右波动,35岁以上育龄妇女麻疹抗体GMC显著上升,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变化特征与抗体GMC大致相同。 结论 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内外市户籍人群和外省户籍人群、2~8月龄婴儿、9~15岁儿童、35岁以下育龄期妇女为麻疹抗体水平薄弱群体,加强常规免疫、健康宣教、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免疫干预可有助于实现麻疹低发阶段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孕产妇及其新生儿0、8、9月龄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新生儿与孕产妇抗体水平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提供建议。方法采集孕产妇的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共260对。采集8、9月龄婴儿静脉血分别260份。使用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 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孕产妇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66. 15%,几何平均滴度(GMC)为501. 19 m IU/ml,外省户籍孕产妇的麻疹抗体保护率高于本市户籍孕产妇(χ~2=9. 734,P=0. 003)。新生儿脐带血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 62%,GMC为635. 43 m IU/ml。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2. 31%,GMC为613. 62 m IU/ml。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低于0月龄(χ~2=358. 406,P=0. 000)。9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阳性率94. 62%,GMC为937. 48 m IU/ml。9月龄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8月龄(χ~2=443. 497,P=0. 000)。新生儿GMC是孕产妇的1. 26倍(t配对=-14. 571,P=0. 000)。孕产妇麻疹抗体对数浓度与新生儿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868 (P=0. 0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省孕产妇其具有麻疹抗体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是本市孕产妇抗体的3. 154倍(1. 490~6. 677)。结论外省户籍的孕产妇麻疹抗体保护率高于本市的,麻疹抗体随婴儿的生长而下降,到8月龄抗体水平不足以保护婴幼儿在初免月龄(8月龄)前免受麻疹病毒感染。婴儿抗体水平与孕产妇抗体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提高母体抗体水平就可提高新生儿抗体水平,建议育龄期妇女加强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 MR)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杭州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1995~2006年,在不同区(县、市),分2~4岁、6~8岁、13~15岁、25~39岁4个年龄组开展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监测。结果百日咳抗体共监测1942人,保护率为93.87%,几何平均摘度为1:1037.36。其中农村2~4岁保护率低于其它三个年龄组,与6~8岁、13~15岁组保护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80、6.13;P均〈0.01)。白喉抗体监测2141人,阳性率91.59%,几何平均浓度(GMC)为0.291国际单位/毫升(IU/m1)。破伤风抗体监测2141人,阳性率72.35%,GMC为0.095IU/ml。结论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免疫规划管理及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郑州市城乡共228名18~35岁育龄期妇女进行了2针破伤风类毒素(T)免疫效果观察,免前抗体保护率仅为7.02%,破伤风抗毒素(TAT)为0.0047IU/ml.免后抗体保护率达100%,TAT增至1.7415IU/ml,说明TT对育龄期妇女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TT全程免疫可达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NT)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昌平区健康人群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抗体水平,为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昌平区10个村本市及外省人口血标本共22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风疹、流腮[gG抗体,同时调查风疹、流腮患病史和免疫史及人口学特征。结果220名调查对象的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5.00%,其中本市110人抗体阳性率为74.55%,外省110人抗体阳性率为75.45%。风疹IgG抗体浓度均数为64IU/ml,其中1~4岁年龄组最高,为124IU/ml。0~1岁年龄组最低,为3IU/ml;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0.45%,其中本市110人抗体阳性率为80.91%,外省110人抗体阳性率为80.00%。流腮IgG抗体浓度均数为436IU/mI。其中20~24岁年龄组最高,为664IU/ml,0~1岁年龄组最低,为122IU/ml。结论提高麻风腮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在儿童入学前完成1剂加强免疫,对控制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有重要意义。同时应关注成人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的免疫接种,以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费县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评价百白破三联制剂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随机抽取费县446名健康人群进行血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检测446人,百日咳抗体保护率为68.3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306.56;白喉抗毒索均值为0.11IU/ml,保护率为77.13%;破伤风抗毒素均值为0.12IU/ml,保护率为76.01%。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保护率,〈15岁组分别为76.53%、84.24%、83.42%。[结论]费县15岁以下健康人群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均有较高的免疫水平,但15岁以上人群的抗体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液中风疹病毒抗体水平,评估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对风疹病毒的易感性,为预防和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2011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部分孕产妇及其配对新生儿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可能影响孕产妇及其新生儿风疹抗体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2名孕产妇风疹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率为77.8%,新生儿风疹抗体IgG阳性率为82.6%。一对母婴风疹IgG抗体均>2 500 IU/ml,其母亲的风疹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阳性。母体内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母传抗体增高的平均倍数为1.5倍,降低的倍数为2.0倍。结论及时监测孕产妇及其新生儿风疹IgG及IgM抗体,提高育龄妇女风疹免疫力,是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1980年底,对北京市城区和农村4个月龄至45岁健康人群959人检测了风疹血抑抗体,结果阳性率达88.8%,几何均值为43.95。其中,检测育龄妇女139人,阳性率为99.28%,几何均值为39.64。3岁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均达85%以上。表明北京市人群对风疹已普遍有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都市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情况,评价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为优化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抽取成都市一、二、三圈层5个区(市)县,共调查1 105名健康人群人口和疫苗接种信息,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破伤风IgG检测。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总破伤风抗体浓度M为0.34 IU/ml,达到充分免疫或长期保护水平(>0.1 IU/ml)的率为68.60%。5个地区破伤风抗体浓度M在0.270 IU/ml^0.415 IU/ml之间(H=21.392,P<0.01),抗体浓度达到充分免疫或长期保护水平的率在63.96%~75.41%之间(χ~2=104.402,P<0.01);各年龄组破伤风抗体浓度M在0.030 IU/ml^0.955 IU/ml之间(H=599.017,P<0.01),抗体浓度达到充分免疫或长期保护水平的率在14.29%~95.83%之间(χ~2=690.965,P<0.001);男性破伤风抗体浓度(0.415 IU/ml)比女性(0.280 IU/ml)高(Z=-3.069,P=0.002)、男性(73.33%)抗体浓度达到充分免疫或长期保护水平的率也高于女性(64.96%)(χ~2=8.876,P=0.012)。结论需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流动儿童及郊区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建议在成年人群中引入第6剂次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8年广安市邻水县健康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乙型肝炎免疫水平状况,及时为免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邻水县随机抽取7个年龄组304名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进行麻疹IgG抗体、白喉和破伤风抗毒素、乙肝表面抗体和百日咳凝集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200mIU/ml)有289人,阳性率为95.07%;白喉抗毒素达到保护水平的有290人,阳性率为95.39%,抗毒素平均值为0.28IU/ml;百日咳抗体阳性(≥1∶20)有295人,阳性率为97.04%,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66.78%;破伤风抗毒素达到保护水平的有247人,阳性率为81.2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有164人,阳性率为53.95%;结论广安市邻水县健康人群麻疹、白喉和百日咳抗体达到标准水平;破伤风抗毒素和乙肝表面抗体未达到标准水平,需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及疫苗的免疫效果,为预防控制风疹及完善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年随机抽取西城区10个居委会为调查点,选择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本市和外省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标本共22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风疹IgG抗体,同时调查免疫史、患病史及人口学特征。 结果 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0.0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40.78 IU/ml,不同性别、不同户籍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免疫史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均P<0.001)。接种风疹疫苗5年后,抗体阳性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同年龄组人群中,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岁,6~岁,15~岁及35~岁组,风疹抗体阳性率在95.45%~100%之间。25~34岁年龄组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8.64%,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风疹抗体GMC随年龄增长和免疫后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结论 风疹疫苗的免疫效果持久。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保持在较高水平,预测近期不会发生风疹暴发流行。应继续做好疫情监测,当出现风疹流行迹象时,建议对育龄妇女开展风疹疫苗加强免疫,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不同剂次破伤风类毒素(TT)的免疫效果,对我省郑州市金水区、密县、辉县和三门峡市858名育龄期妇女分别进行1.2、3剂次免疫。结果显示,经1、2、3剂次TT免疫后,抗毒素均可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0.25IU/ml、1.003IU/ml、1.093IU/ml,保护率分别达到841%、96.5%、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