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作者分析了HCV 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在经干扰素治疗后ALT和HCV RNA的变化。研究对象为73例HCV RNA阳性病人,在干扰素治疗前6个月内ALT水平反复超过100KU,经组织学诊断确为慢性肝炎。所有病人的HBsAg、HBV DNA、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均呈阴性,干扰素治疗前6个  相似文献   

2.
肝脏疾病的二个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和饮酒。为了弄清饮酒对HCV复制及干扰素疗效的影响,作者进行了本研究。 研究对象为53例(男性40例,女性13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全部患者抗-HCV和HCV RNA阳性,HBsAg阴性。调查患者一生饮酒的消费情况,包括饮酒的种类、每日常饮酒量以及饮酒史。如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IFN)是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唯一有效的药物。以前的研究采用生化指标应答来评估IFN的疗效,但在整个IFN治疗期间,生化指标并不能反应持续应答。为此本文作者采用检测HCV RNA水平以评估IFN疗效,为制定合理有效的IFN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为15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系1993年2月~199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病例。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条件:①按Desmet标准肝纤维化达F4级;②RT-PCR法测定HCV RNA阳性;③血小板计数超过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了解血清HCV重新出现和经常复发的基础,作者研究了α-干扰素(IFNα)治疗后作为HCV潜在贮存场所——肝脏的作用;检测治疗前肝组织的HCVRNA序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这项随机多中心试验,用重组人IFNα-2b治疗2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  相似文献   

5.
HCV感染时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伤状态的关系尚不清楚。作者描述了一种定量测定血清中HCV RNA的新方法,这种称之为竞争性RT-PCR方法就是把逆转录(R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相结合,将合成的突变HCV RNA与待测RNA共同扩增,根据已知的合成的突变的HCV RNA的量,推算出待测标本中HCV RNA水平。作者共检测了9例血清ALT正常的无症状供血者(男3例,女6例)和95例血清ALT升高6个月以上的患者(男68例,女27例)。对所有病例按前述的RT-PCR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HCV RNA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5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的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G、IgA、C4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gM略有升高,C3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HCV RNA水平的升高,IgG也明显上升,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1,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会发生改变,通过动态的观察它们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血清HCV核心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27例用IFN-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32~65(平均50.6)岁,均有血清抗-HCV和HCV RNA,且HBsAg和抗-HIV阴性。重组IFN-α2a以9MU剂量每天肌注1次共2周,继以每周3次共22周。开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至少至治疗完成后24周。若(1)血清ALT浓度在治疗中恢复正常并在完成治疗后保持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评价了α-2b重组干扰素(rIFNα-2b)治疗HCV病毒血症的效果。 39例研究对象的血清转氨酶均超过正常值2倍持续6个月以上,经第二代ELISA测定血清抗-HCV阳性,PCR测定血清HCVRNA阳性,肝活检确诊为慢性肝炎。其中男24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岁。慢性迁延性肝炎(CPH)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5例、肝硬变5例,平均病程65个月(6~197个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之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血清中HCV核心蛋白的含量,探讨其与IFN-α疗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为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其中7例为轻型,6例为中型,14例为重型。所有病例血清中抗-HCV及HCV RNA均为阳性,并经肝活检证实。用重组IFN-α 2a肌注9MU/天×2周治疗,然后是9MU,3次/周×22周,并于治疗开始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约50%患者治疗有应答,20%呈持续应答。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因素尚不清楚。近有两种新方法,即分枝DNA信号扩增法(b DNA,用于血清HCV RNA定量分析)和逆向杂交法(LIPA,用于HCV基因分型)能提供规范、可靠的HCV RNA定量和HCV基因型别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证实性传播和家庭内传播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潜在的传播途径,作者对慢性HCV感染妇女的月经血进行了检测。检测对象是14名绝经前的妇女,经PCR和第二代ELISA检测证实,血清抗-HCV和HCV RNA均为阳性的有10例,包括8例静脉使用毒品成瘾者、1例经输血感染者及另1例医务工作者。全部病例肝活检都有慢性肝炎的证据。以3名血清抗-HCV阴性的志愿者做对照。  相似文献   

12.
HBV和HCV均容易在输血或静脉用药过程中发生胃肠道外感染。HCV性传播可能比HBV少见,但仍可发生。这些共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解释在高危人群中同时发生HBV/HCV感染。迄今,HBV对HCV复制影响的程度尚未有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夫妻长期共同生活是否会有增加HCV感染的危险,作者对15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包括以前报道的84例)的配偶进行了抗-HCV、HCV RNA的测定,并鉴定了其HCV基因型别。  相似文献   

14.
作者评价了α-干扰素(IFNα)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并研究了预测治疗反应的诸因素。 对18例(男14例,平均年龄10.1岁)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儿童进行IFN治疗效果的评价。所有患儿均为抗-HCV阳性,抗-HBs和抗-HBc阴性。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IgM抗体阴性,治疗前ALT异常期平均为4.5年,均有输血史,其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已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但对停用干扰素后肝炎复发的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已表明血清HCVRNA的消失并不预示对干扰素有长期反应。为了评价干扰素对HCV复制的疗效,作者利用一种选择性、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血清中的HCV RNA正、负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灵敏度HCV RNA检测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诊断及治疗评价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就诊的130例未经治疗的丙肝抗体阳性的初治患者(初治组)和既往曾经抗病毒治疗、结束时用普通试剂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下限(<1 000 IU/mL)且达到停药标准的148例患者(停药组),同时采用普通检测方法(检测值下限为1 000 IU/mL)和高灵敏度检测方法(检测值下限为20 IU/mL)检测HCV RNA并进行对比;另外收集46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分型为1b型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予患者抗病毒治疗,同时使用2种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的HCV RN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初治组普通方法检测阳性125例,阴性5例,高灵敏度检测方法阳性126例,阴性为4例,2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组普通方法检测阳性6例,阴性为142例,高灵敏度方法检测阳性16例,阴性为132例,后者阳性率高于前者(P<0.05)。1b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2周后普通方法检测组6例(13%)阳性,高灵敏度方法组42例(91.3%),4周时普通检测方法组阳性为0例,高灵敏度方法组为4例(8.7%),12周普通检测方法组HCV RNA阳性率为0,高灵敏度方法组为1例(2.2%);高灵敏度方法组在治疗2周后检测HCV 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方法组(P<0.05),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灵敏度检测法用于监测和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灵敏性更高,可用于指导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7.
迄今,有关干扰素(IFN)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资料尚少。作者报道了一项对伴慢性HCV感染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开放式多中心IFN治疗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IFN)-α的治疗对部分HCV感染者有效。近来有报告认为特定的HCV基因型患者对IFN治疗的反应优于其它表现型。为进一步研究治疗前患者的血清中HCVRNA水平、血清型、ALT及肝组织学变化与IFN治疗反应的关系,作者对43例日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 (HCV)全基因或片段基因克隆的序列分析 ,据国内外报道证实至少存在 12种基因型 ,不同国家地区核苷酸有很大差异。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分离出 4种基因型 ,美国以Ⅰ型为主 ,日本以Ⅱ型为主 ,中国是Ⅱ、Ⅲ型 ,其次是Ⅱ Ⅲ混合型。不同基因型的HCV致病性及对干扰素治疗反应不同。我们对克拉玛依地区慢性丙肝患者血清HCVRNA进行基因分型的检测 ,了解该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 ,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研究对象与方法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9月 ,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HCVRNA阳性血清标本 6 0份 ,其中抗 H…  相似文献   

20.
IFN诱发的甲状腺炎(IIT)是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IFN治疗时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IIT的发病机制可能为IFN引起的免疫调节异常和(或)对甲状腺的直接毒性作用.IIT可分为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和无症状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甲状腺直接毒性作用诱发的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检测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抗体水平、治疗中密切监测TSH有利于及时发现IIT并进行处理,减少其发生和发展.大多数IIT是可控的而无需停止IFN治疗;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通常较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