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73%患者存在与感染密切相关的易感因素,包括原发心内畸形或病变、心脏手术、静脉药物滥用(吸毒)以及持续静脉内导管留置。本病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心脏超声学检查以及细菌学检查做出综合判定。病死率的降低有赖于早期建立正确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适时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in fectiveendocarditis,IE) ,单纯内科治疗往往效果欠佳 ,死亡率较高 ,而正确把握手术时机 ,及时手术能获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8月共收治先心病并IE患者 2 5例 ,均采取手术治疗 ,疗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73%患者存在与感染密切相关的易感因素,包括原发心内畸形或病变、心脏手术、静脉药物滥用(吸毒)以及持续静脉内导管留置。本病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心脏超声学检查以及细菌学检查做出综合判定。病死率的降低有赖于早期建立正确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适时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8年7月住院确诊CHD并发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42例CHD并发IE患儿,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7岁1个月,其中学龄期儿童17例(40.5%),婴幼儿15例(35.7%)。术前27例,其中左向右高速分流型19例(70.4%);术后15例。主要CHD类型为室间隔缺损(VSD)19例(45.2%)和复杂型CHD 10例(23.8%)。临床表现为发热37例(88.1%),血培养阳性18例(43.9%)。超声提示赘生物者共24例,术前16例(38.1%),术后8例(19.0%),另术前左心内膜增厚伴回声增强1例,总阳性率59.5%。共发现赘生物38处,最常见位于瓣膜,22处。术前组11例行手术治疗,证实赘生物10例(另1例术前检查赘生物持续缩小),术中发现瓣膜相关损伤5例(45.5%);余转院继续治疗3例,未愈2例。术后组在随访中超声发现赘生物缩小或消失5例,转院治疗2例,未愈1例。超声发现合并心包积液3例,外周血管栓塞1例,均为术前。临床赘生物患儿有效治疗16例,无赘生物患儿有效治疗15例,总有效治疗率73.8%。结论超声对CHD并发IE患儿的诊断、评估病情发展及预后方面可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心病伴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小儿先心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断明确,及时进行外科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我科于1992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这类患儿11例(不包括术后并发心内膜炎患儿),占同期心脏手术病人0.43%(11/257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6例,女5例,年龄2~12岁(平均7.2±3.2岁);体重9~31.5kg(平均20.5±7.15kg)。原发心脏疾病包括:法洛四联症(TOF)3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作者收治的1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儿手术治疗中的体外循环经验(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方法15例患儿均采用浅低温(28℃~30℃)、较高流量[2.4~3.2L/(min·m2)]灌注。手术方式为畸形矫治(ASD/VSD修补、右室流出道重建)、赘生物摘除、瓣膜整形或置换术。心肌保护采用4℃冷含血晶体保护液顺行灌注。结果15例患儿CPB总时间85~18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0~120min,均顺利脱离CPB。均获痊愈。1例术后2年死于肺部感染及心功能衰竭。结论CPB中HCT及胶体渗透压的良好控制、采用平衡超滤结合改良超滤、肝素化后监测ACT、CPB中加入敏感抗生素等对患儿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且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内皮损伤及菌血症的发生导致了IE。怀疑IE时应进行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IE需联合应用杀菌类抗生素治疗,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需及时手段。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侵入性操作前采取预防性的药,疗效地减少IE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Wu YR  Chen SB  Sun K  Huang MR  Zhang YQ  Chen S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0):728-732
目的 拟评估现有儿科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诊断标准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无生物活性的氨基末端BNP(NT—proBNP)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心衰的诊断价值,并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方法以先心病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改良Ross标准、青岛标准、NYUPHFI、Ross标准以及血浆BNP、NT—proBNP对上述病例进行诊断。以改良Ross评分≥3分作为参考标准,评估各标准及血浆BNP、NT—proBNP的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对心衰的诊断价值。结果 (1)各临床标准诊断心衰的价值:①青岛标准诊断的敏感度为47.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57、6%。②Ross评分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100%。③NYuPHFI评分>2分作为诊断界点时敏感度高而特异度较低,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5%。(2)血浆BNP及NT—proBNP与改良Ross呈正相关,随着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BNP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按照ROC曲线选取的诊断界值为≥349pg/ml。NT—proBNP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按照ROC曲线选取的诊断界值为≥499fmol/ml。(3)多因素分析提示,NT—proBNP、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呼吸增快、生长发育落后对于心衰的诊断有价值。(4)血浆NT—proBNP与临床标准并联或串联可提高准确率。结论 现有临床标准对于先心病合并心衰均具有诊断价值,但青岛标准敏感度低,Ross标准适用范围窄,NYU PHFI>2分特异度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浆BNP及NT—proBNP对于小儿先心病导致的心衰具有诊断价值,NT—proBNP是心衰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进步,能有效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适应证的扩大,手术年龄不断降低,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脏病均能在婴幼儿期间得到有效的治疗。我院从1996年2月—2001年9月对160例36月以下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1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病死率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无后遗症发生.本文重点讨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手术方法,术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或受压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或受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对气管狭窄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先心病伴气管狭窄或受压患儿41例,平均年龄14.6个月,体重7.8 kg.主要病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法乐四联症肺动脉闭锁、肺动脉瓣缺如;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肺动脉吊带等.9例患儿伴双主动脉弓、迷走锁骨下动脉.经胸部CT、气管造影和纤维支气管镜确诊:气管弥漫性狭窄9例,局限性狭窄16例,支气管狭窄7例,多发性狭窄伴支气管桥4例,气管软化5例.38例行体外循环心脏修补术,6例同时行气管狭窄纠治术(端端吻合术3例;自身气管片移植扩大2例;补片扩大1例).5例行气管切开术,用套管支撑狭窄段.结果 住院、近期死亡8例(19.50%).随访22例,平均(2.9±2.4)年.气管端端吻合及自身气管补片扩大者,气管通畅;补片修复者,肉芽组织增生再狭窄.带套管支撑者存活4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1年、2年、8年拔除气管套管.狭窄未处理者,狭窄段内径与气管整体生长成比例狭窄.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诊断需及时,重度气管狭窄与心脏手术Ⅰ期矫治,以滑片吻合术,自身气管片移植术为好.轻、中度狭窄则等待其成长是最好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血少型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的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理的关系,为判断病情进展和手术时机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择2001年7月至2006年5月行姑息或矫治术并有术中肺活检的18例肺血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0.4~8.0岁,体重6.0~20.0 kg.光镜下形态半定量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MS%)、单位面积肺小血管数目(VPSC)、单位面积肺泡数(MAN).临床资料包括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肺动脉(LPA和BPA)直径,近红外线探头测量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浓度(HB),利用直线回归分析病理指标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相关性分析发现,SpO2与HB、HCT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4914,P=0.001和R2=0.5505,P<0.001),三者的变化相互关联;SpO2与体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2208,P=0.049),表现为SpO2逐渐降低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逐渐加重,说明紫绀缺氧在肺血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呈一慢性加重的过程;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肺小动脉管腔扩大,形状不规则,多数呈"湖泊状"样改变,有动静脉吻合形成.VPSC与体重和体表面积(BSA)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5472,P<0.001和R2=0.5233,P=0.001),VPSC与超声测量的LPA、RPA直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4312,P=0.003和R2=0.2463,P=0.036).LPA和RPA直径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R2=0.286,P=0.022),说明超声测量的中央肺动脉径值能够反映外周肺小血管的发育情况.结论 通过病理与临床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初步发现肺血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病理生理变化是以肺血管的特殊病理改变为基础的,对这类患儿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高压手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重度肺高压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分析影响其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系统观察 1 981~ 2 0 0 1年 ,1 1 2例 (其中男 68例 ,女 44例 ,年龄 2个月~ 1 6岁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手术治疗后的转归。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 (ASD) 3例 ,室间隔缺损 (VSD) 81例 ,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 (PDA) 1 2例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 1例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动脉导管未闭 1 3例 ,主肺动脉隔缺损 1例。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动脉收缩压之比 (Pp/Ps)≥0 .75者列为观察对象。年龄 2个月~ 1 6岁。结果 住院死亡 3例 ,术后半年、2年、3年各死亡 1例 ,手术生存率 97.32 % ,1年生存率 96 .43 % ,5年生存率 94.64 %。生存者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 :Ⅰ、Ⅱ级 (优良组 ) 99例 (93 .4 % ) ,Ⅲ级 (差组 ) 7例 (6 .60 % )。死亡病例均为术后持续肺高压。生存病例 ,优良组与差组术时年龄比较 ,(3 .39± 2 .94)岁对 (6 .57±3 .51 )岁 (P <0 .0 5)。肺血管阻力比较 ,(6 .78± 4 .0 4 )U/M2 对 (1 2 .2 6± 4 .1 7)U/M2 (P <0 .0 1 )。结论 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术后远期疗效与术时年龄 ,肺血管阻力有关 ,婴幼儿期手术预后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复杂畸形伴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的直视镶嵌封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复杂畸形伴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镶嵌封堵的经验.方法 全组10例,男7例,女3例.复杂心内外畸形包括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畸形2例、右心室双出口主动脉瓣下室缺2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2例、法乐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二尖瓣反流2例、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重度缩窄1例.其他伴发畸形有:二尖瓣反流、单支右冠状动脉畸形、房间隔缺损、冠状窦隔缺损、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等.全组均解剖纠治镶嵌心内直视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平均手术年龄(8.8±5.4)个月,平均手术体重(6.3±2.0)kg.结果 手术无死亡.无心内直视镶嵌封堵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并发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术后3 d延迟关胸;1例拔肺动脉测压管出血,心包填塞,床边开胸止血.随访无死亡,2例封堵器下缘残留少量分流.结论 心内直视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可避免传统手术纠治需心室切口、心室内肌束切开,对心功能影响大的缺点;可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同时镶嵌复杂畸形Ⅰ期解剖纠治,使手术简化、安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可获得较佳中长期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using hybrid approaches to repair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mVSDs) associated with addition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children.Methods From April 2006 to September 2010, 10 patients with mVSDs associated with addition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underwent corrective surgery at this center. Their mean age was 8. 8 month old, and their mean body weight was 6. 3 kg. The additional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included 2 patients with D-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2 with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Taussig-Bing anomaly, 1 with Tetralogy of Fallot, 2 with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 1 with severe coarctation of aorta,and 2 with severe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single stage hybrid approach repair under direct vision and all recovered from surgery. After surgery, 3 patients develop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risis among whom 1 had delayed chest closure and 1 underwent emergence surgery to relief cardiac tapenade.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to 3 years No late deaths were noted. Complete closure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was achieved on 5 patients.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residual shunt was observed on 2 patients. Conclusions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using hybrid approaches to repair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mVSDs) associated with addition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治疗措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小婴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收集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心胸外科监护室 (CICU)≤ 6个月复杂先心病的患儿资料 (n =15 7) ,分成前 (n =2 4)、后 (n =133)两组 ,后组应用综合治疗策略进行术后管理。按例数、术后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呼吸机使用时间、CICU滞留天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后组较前组例数增加了 5 .5倍 (P <0 .0 1) ;术后低心排、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反应性肺动脉高压及危象分别下降了 5 1.5 %、49.9%、35 .6 %、6 4.1% (P <0 .0 1) ;病死率下降了 80 .1% (P <0 .0 1) ;呼吸机使用时间和CICU滞留天数下降了 30 .5 %、39.8% (P <0 .0 5 )。结论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心病术后应用综合治疗措施 ,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及手术时机.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有51例诊断为先心病术后膈肌麻痹,其中22例行膈肌折叠术,3例死亡.结果 膈肌麻痹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多于无膈肌麻痹的患儿(38.7d±20.1 d比12.1d±11.3d,P<0.001).膈肌麻痹患儿的年龄小于无膈肌麻痹的患儿(P<0.001).行膈肌折叠术与未行折叠术患儿的年龄(9.3个月±30.2个月比2.8个月±3.3个月,P=0.254)和体重(6.9 kg±1.7 kg比4.9kg±0.4 kg,P=0.190)无区别.膈肌折叠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膈肌折叠术前的机械通气时间(3.8d±4.6d比18.0d±2.4d,P<0.001).结论 膈肌麻痹增加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膈肌折叠术有助于膈肌麻痹患儿脱离呼吸机;年龄不是施行膈肌折叠术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外科治疗时机。方法 收集儿童IE病例43例。其中合并基础心脏病38例,予手术治疗28例,药物治疗10例;无基础心脏病5例,予手术治疗3例,药物治疗2例。结果 行手术治疗IE者31例,全部治愈;药物治疗12例,近期死亡2例。手术治疗患儿随访27例,无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等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儿童感染IE的临床特征和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与成人患者心内膜炎表现相似,外科手术是治疗IE的有效手段,掌握手术时机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急症手术治疗指征为:心力衰竭恶化,心腔赘生物或瓣膜赘生物大于10mm者,经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感染。儿童感染IE大多数有心脏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应早期治疗,以减少I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性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器质性肺动脉高压(简称肺高压)的诊断标准。方法37例经手术治疗后早期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的患儿作为动力性肺高压组;7例经手术治疗后仍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6例临床诊断为器质性肺高压而未予手术的共13例患儿作为器质性肺高压组,对比两组心导管检查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肺血管阻力、肺小动脉楔压、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Qp/Qs)及降主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如按年龄大于2岁、肺动脉阻力>72kPa·s-1·L-1(9Wood单位)、肺小动脉楔压≤1.6kPa(12mmHg)、Qp/Qs<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0.90作为临床诊断器质性肺高压的指标,则本组动力性肺高压组仅有5.4%的患儿符合上述指标3项或3项以上,而器质性肺高压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指标3项或3项以上。结论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存在上述5项指标中3项或3项以上,高度提示患儿存在器质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内皮素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简称肺高压)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2例肺高压和11例非肺高压先心病患儿腔静脉和肺动脉血浆内皮素(irET-1)水平,并对其中10例肺高压患儿进行肺活检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肺高压患儿肺动脉和腔静脉血浆irET-1水平均随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增加,并高于非肺高压患儿(F=2.95;3.39,P<0.05)。肺高压患儿血浆irET-1与肺动脉压力及阻力成正相关(r=0.65;0.58,P<0.01)。肺高压患儿肌性和弹性肺小动脉irET-1染色明显加深。研究提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内皮素产生的增加可导致肺高压患儿肺血管的中膜肥厚和内膜增生,促进了肺高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