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劲松  季学兵 《淮海医药》2001,19(3):208-208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药盒导管系统(PCS)植入术的技术要领及其对转移性肝癌、盆腔巨大肿瘤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对直肠癌术后肝脏多发性转移、胰头癌伴肝转移和右侧卵巢癌伴盆腔广泛转移患各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靶血管内行肿瘤供血动脉造影,适度栓塞、化疗药灌注后,将药盒导管交换入靶血管内。结果 3例患PCS植入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3-4月,药盒导管通畅,病灶缩小,患全身情况好转。结论 经皮穿刺PCS植入术对转移性肝癌、盆腔巨大肿瘤能进行规律性、简易易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经皮导管药泵系统埋入术临床应用15例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维竹,唐建云,江娜,郑曲彬,杨升,吴金镛,吴定荣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对许多恶性肿瘤均具有良好的疗效,甚至是首选治疗手段。以往多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一次性灌注的办法,无法长期留管,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患者采用经股动脉途径埋藏药盒的方法护理体会,通过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给予的心理支持护理和康复指导,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保证手术的成功和疗程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7~1999年对25例心绞痛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简称PTCA)。现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护理要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5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术前均因心绞痛反复发作而收住院。经多种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均不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25例患者中有18例存在冠状动脉单枝血管狭窄,7例有双枝血管狭窄,经PTCA术后,心电图均明显改善,自觉症状消失。2术前准备2.1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反复…  相似文献   

6.
黄秀练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11-251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ICS)是一种较新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使梗塞的冠脉血管获得更早和更完全的再通,大大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我科于2002年1月 ̄2005年3月行冠心病介入治疗68例获  相似文献   

7.
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系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法,将球囊导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利用加压充盈球囊的机械作用,直接扩张粥样硬化性狭窄,从而增大血管内径,改善心肌血供,达到缓解症状和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目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将金属支架永久性地置放于冠状动脉病变处,支撑住血管壁,以保持冠状动脉管腔的开放,减少了PTCA术后残余狭窄、弹性回缩及血管再塑性,从而使再狭窄率从30%~50%降至10%~2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2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实施血管内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中20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的锁骨下动脉狭窄率为72%,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平均狭窄率降至18%(10%~22%),治疗前后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4例成功植入支架患者中13例(92.0%)患者症状明显改善,l例(8.0%)患者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手术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还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9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认为在手术过程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特别是抢救器械及药物准备,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保证抢救药物的顺利输入,密切注意心电监护,动脉压力监测等,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琴  张丽  李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47-234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用于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非外科手术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是在PTC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少PTCA后冠状动脉闭塞。具有创伤小,无疼痛,疗效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席玮 《中国新医药》2003,2(2):61-62
目的 通过69例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后切口开裂的探讨,提出解决办法,为减轻患者痛苦做出努力。方法 采取两种药盒植入位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左胸壁皮下药盒植入术及右股动脉穿刺,右腹壁皮下药盒植入术。结果 69例患者中切口延迟愈合或开裂3例。结论 术前准备的充分程度、操作技术的水平提高、术后护理的完善是预防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后切口开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将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加强对溶栓导管的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下肢血管闭塞段疏通,肢体皮温、皮色恢复较好、花斑及静息痛消失,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加强对溶栓导管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虹 《河北医药》2013,(18):2872-2873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心肌疾病,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必须加强对冠心病的治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本文探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回顾性分析,时间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集符合标准的共85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研究指标调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评价满意度。结果对于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整体组(6.82%)VS常规组(14.63%),有统计学意义(χ~2=9.892,P<0.05)。对于统计护理满意度调查,整体组(97.73%)VS常规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3,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开展整体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预后及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继波 《淮海医药》2003,21(5):413-41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应用导管技术 ,经皮股动脉穿刺及导管达输送系统 ,将特殊球囊导管送到病变狭窄部位 ,加压充盈球囊 ,扩张病变处 ,使血管内径增多 ,经扩张后根据病情放置冠脉内支架 ,支撑住血管壁 ,保持血管的开放  相似文献   

17.
刘勇  杨志宏 《江西医药》2011,46(2):124-125
目的探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路径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转移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2008年8月对25例转移性肝癌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将留置管头端置于靶动脉,尾端连接药盒,并将药盒埋植于左胸壁皮下,经药盒注射行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25例手术均获得了成功,术后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药盒翻转,1例导管药盒系统(PCS)堵塞,经适当处理后得到了解决。结论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对转移性肝癌治疗简便、经济、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或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对4例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治疗者2例(其中1例经颈和股静脉双途径穿刺破膜后进行)和内支架置入术者2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毕下腔静脉压力即刻由术前的(33.25+1.71)cmH2O降至(19.25+L 01)cmH2O(P<0.001),术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1.5个月),患者均无任务不适.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原下腔静脉狭窄处或内支架中的血流通畅,无并发症.结论PTA或内支架置入术者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具有创作性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步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73-27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植入51枚支架,在围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agioplasty,简称PTA),即经皮肤穿刺或切开,在透视控制下动脉插管,在管腔内作血管扩张,以解除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一、历史及发展概况 1963年Colapinto曾报告一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在作选择性血管造影时,意外地扩张了狭窄部,十年后随诊经动脉造影证明该动脉仍保持通畅而无狭窄。1964年Dotter和Judkins对一坏疽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