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39例老年心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虚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虚证,而老年虚证的检出率高达59.2%,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衰老具有密切的关系[1]。我们认1988年至1993年,以中医辨证为纲,对对9例老年心虚证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群体分析,并与IOO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探讨老年心虚证的辨证规律。目前国内尚未见老年心虚证的系统研究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本组339例老年心虚证(下称心虚组),病例选择参照1986年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有关心虚证及气、血、阴、阳虚的辩证参考标准,病人来源于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超声诊断新技术与心虚证李茵(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北京100015)关键词超声诊断心血管心虚证心气虚证是中医虚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心血管超声诊断新技术研究心虚证,可以在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心虚证的研究内涵,可以对心虚证的诊...  相似文献   

3.
张骞  黄华  杨学信  李志明  刘建平  张敏 《陕西中医》2013,34(8):1012-1014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地区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区,民族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及证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内七家中医医院作为调研单位,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0年~2011年期间在各单位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律失常病例共计831例,填写《心律失常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定证型名称,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病例资料按地区统计,其中银川地区255例,银南地区270例,银北地区306例;按民族统计,其中汉族440例,回族391例;心律失常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阴亏虚证,水饮凌心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川地区证型以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为主,银南地区证型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银北地区证型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回族地区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银川地区以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为主,银南地区及银北地区均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采用单笔心电图机测试左心收缩时间间期(STI)新方法和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ANC)机能实验法,对116例心虚证患者进行了临床测试。结果显示,四型心虚证皆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低下和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且STI和ANC多项指标的组间比较互有差异(p<0.05或p<0.01)。从而说明心虚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同一的,而不同证型间的异常指标频度和数值差别似可为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7.
出血是恶性血液病的危急重症,严重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恶性血液病出血证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唐宗海著《血证论》阐述气血失和是血证的基本病机,调气和血法是血证的治疗大法,由此思考恶性血液病出血证与《血证论》中血证的联系,分析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调气和血法论治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关键,为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CHA_2DS_2-Vasc评分、Hcy(同型半胱氨酸)、hs-CRP(超敏C反应蛋白)、D-dimer(D二聚体)、心脏超声等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住院14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痰火扰心、心血瘀阻7种证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Hcy、hs-CRP、D-dimer及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分析各证型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4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大小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阳不振证、心虚胆怯证、痰火扰心证、阴虚火旺证、水饮凌心证、心脾两虚证。同时发现心血瘀阻证及水饮凌心证组CHA_2DS_2-Vasc评分、Hcy、hs-CRP、D-dimer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证型组;与对照组及其他证型组比较,水饮凌心证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高,左室射血分数偏低。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心血瘀阻证最多,伴有Hcy、hs-CRP水平升高,其病机可能与Hcy及hs-CRP水平升高导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试用睡眠剥夺方法建立心虚证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用睡眠剥夺的小站台法,模拟中医理论的"惊"和"劳"等病因,在20只大鼠身上建立心虚证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它能够使实验动物产生某些心虚证的体征。并可通过控制睡眠剥夺的时间,选择性的造成类似心阴虚、心气虚或气阴两虚偏气虚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与汉族心悸病各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区主要中医医院833例心悸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单因素方差统计方法分析回族与汉族心悸病中医证型分布,进一步探讨回汉族心悸病中医证型在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性。结果①回汉族证型分布规律:汉族各证型分布规律,384例汉族人群心悸证分布规律,虚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虚胆怯证﹥心阳不足证﹥水饮凌心证;实证中血瘀气滞证﹥痰浊中阻证。449例回族人群心悸证各证型分布规律,虚证中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足证﹥水饮凌心证;实证中痰浊中阻证﹥血瘀气滞证。②回汉族证型分布组间差异。中医证型在回汉民族同性别分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在回汉民族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脾两虚证及血瘀气滞证为宁夏地区汉族人群心悸患者的主要证型。心虚胆怯证及痰浊阻滞证为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心悸患者的主要证型。心悸中医证型在不同民族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分布呈现差异性。研究显示宁夏回汉人群的心悸怔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特殊性,为中医临床提供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心虚证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阻抗法,经双盲对照,测定了98例心虚证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心虚证组与健康对照组、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组的对比研究,观察到只有心虚证组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其变化程度为:气阴两虚>心阳虚>心气虚>心阴虚。当 SV、CO、CI、SI、HI、C、EF 降低及 TPR 增加时,临床可见心虚证的证候。所测参数可作为心虚证诊断的重要依据及评价心虚证疗效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心虚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虚证.其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和人体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探讨老年心虚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及其与心虚辨证的相互关系.近3年来.笔者对本院住院且明确诊断为肺心病、高心病、冠心病并符合中医心虚辨证标准的105例老年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并与非心脏病的老年患者94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发现老年心虚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中医辨证有一定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0-22
目的 :通过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左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按临床征象及四诊分为7型,予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SV、EF等指标,分析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各证型间人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心虚胆怯证患者年龄较其余各证患者明显偏小,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心血瘀阻证及痰火扰心证患者数量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水气凌心证、心阳虚弱证患者数量与病程呈正相关,尤以阴虚火旺证、水气凌心证和心阳虚弱证突出。各证型间S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水气凌心、心阳虚弱证患者SV较其余各证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阳虚弱证患者EF较其余各证型明显降低,且与其他证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证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各证型间人数分布有所不同。中医各证型与年龄、病程及左心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寐证不同证型与客观睡眠状态的关系,为不寐证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0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按照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肝郁化火证组、痰热内扰证组、阴虚火旺证组、心脾两虚证组、心虚胆怯证组各20例,采用多导睡眠仪对各组客观睡眠状态进行监测。结果:肝郁化火证组入睡后觉醒时间、转醒次数较其他4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内扰证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高于其他4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火旺证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REM密度、REM潜伏期较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组睡眠潜伏期、清醒时间、N1时间与其他4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虚胆怯证组N1时间百分比与其他4组相比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后觉醒时间、转醒次数与其他4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不寐证5种证型与客观睡眠状态具有相关性,客观睡眠指标可以为不寐证的辨证分型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三七颗粒治疗失眠心虚瘀热内扰证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之通  贺敏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0,(12):2289-2292
目的:评价三七颗粒对于失眠心虚瘀热内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3rd Edition)失眠诊断标准及自拟心虚瘀热内扰证的辨证标准的失眠患者通过随机双盲法分成三七颗粒组(41例)和安慰剂组(39例),于临睡前30min分别以开水冲服1剂三七颗粒或安慰剂,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4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及中医证候积分,以评价三七颗粒对失眠心虚瘀热内扰证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三七颗粒组的睡眠效率明显提高,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且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积分及PSQI总积分显著降低;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三七颗粒组也明显优于和安慰剂组。结论:三七颗粒对于心虚瘀热内扰型失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忡范畴。临床报道多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亏、心虚胆怯、痰浊阻滞、血脉瘀阻等证型,治以补益心气,或滋养阴血,或健脾养心,或益气养心镇惊安神,或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或活血化瘀诸法,而属心肾阳虚运用温肾法治  相似文献   

17.
颜仙君  陈艳 《新中医》2016,48(8):16-18
目的:观察定心汤治疗心虚胆怯型心悸(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心虚胆怯型心悸患者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实施常规对症及病因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治疗组口服定心汤,对比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减少室性早搏次数疗效与对照组相当。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定心汤治疗心虚胆怯型心悸(室性早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心悸证患者的临床辨证,将其分为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虚弱证、阴虚火旺证、心血瘀阻证、水气凌心证进行辨证施护,结合入院评估、病情观察、给药护理、饮食和心理调护,依据不同的症候特点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疗效。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桃红四物配合归脾汤加味治疗心悸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0~68岁,平均46.5岁;临证分型:心虚胆怯6例,心血不足10例,阴虚火旺4例,心血瘀阻10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对患有冠心病表现心虚证的老年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运用心电图和胸部生物阻抗法检测患者服药前后的指标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冠心病诊断参考WHO诊断标准(1)规定,中医辨证诊断和治疗参照1990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