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用抗癫痫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系统毒性。文章通过综述经典抗癫痫药物和新一代抗癫痫药物的血液系统毒性及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长期以来限制着这类药物的应用,新的靶向药物及其与蒽环类药物联用时出现的更加显著的心脏毒性,使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进行监测变得非常有必要。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BNP)联合监测的方法对评估这些药物对心脏功能方面的影响,是目前最可靠且实用的办法。但由于超声心动图本身测量的变异性和判定标准不统一,以及对相应药物毒理机制研究的缺乏,目前对心功能监控方法及预防应对的策略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李佩  陈勤奋 《上海医药》2009,30(9):389-391
近代肿瘤化学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药的不断出现,肿瘤化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本质,对正常组织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化疗的应用和发展。不良反应是在正常剂量下用药产生的,虽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预见和防治。心、肝、肾、肺是人体的重要脏器,担负着新陈代谢、维持生命的重要作用。抗肿瘤药物对这些脏器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果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为此,笔者就化疗药物引起的重要脏器的毒性进行综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临床更加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20,(2):250-256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特点、防治措施及相关循证依据,为临床治疗决策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心脏毒性肿瘤癌症靶向治疗化疗CardiotoxicityTumourCancerTarget therapyChemotherapy等为关键词,在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以致心脏毒性常见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为对象,就其致心脏毒性的特点、防治措施及国内外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汇总。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256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主要以左室功能障碍(LVD)和心力衰竭(HF)为主,主要代表药物为蒽环类和曲妥珠单抗。其中,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多为Ⅰ型(不可逆),与药物累积剂量以及患者年龄、心脏病史、心脏部位高剂量放疗、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曲妥珠单抗致心脏毒性多为Ⅱ型(可逆),虽与药物累积剂量无关,但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LVD病史、高血压、心脏放疗史及与蒽环类药物联用等因素有关。此外,血管生长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所致的LVD亦不容忽视。现有指南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及相关临床研究大多围绕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展开。在预防方面,应首先控制高血压等心血管高危因素;对于使用蒽环类或曲妥珠单抗致LVD的高危人群,中、低证据支持使用心脏保护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进行预防;此外,高累积剂量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还可采用限制累积剂量、使用脂质体、延长滴注时间等综合策略。在治疗方面,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推荐参考抗HF标准方案治疗;而对曲妥珠单抗所致心脏毒性则应参考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选用观察、停药、继续用药等策略,但现有证据尚不足。今后,相关研究者需完善心脏毒性的定义,进一步探讨除蒽环类和曲妥珠单抗外的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肿瘤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治疗肿瘤新药层出不穷。肿瘤患者的预后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同时化疗药物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也是影响化疗进行的主要因素,化疗药物心脏毒性首推蒽环类抗癌抗生素类药物。近些年来对化疗药物的不断认识的更新,人们发现更多的化疗药物具有不同强度的心脏毒性。以下对引起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其引起的心血管毒性已经成为影响肿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日益重要。抗肿瘤药物相关的心血管毒性显示出不同的临床表现,涉及多种病理机制。本文从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血管毒性的特点、分子机制、防治策略等角度回顾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有关药源性肝损害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收集135种药物可致药源性肝毒性反应,其中抗感染类药、抗拮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结论要重视抗感染药、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所引起的肝损害。应用所属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文中从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反应和过敏反应等方面对肿瘤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分析,为临床医生更加合理用药、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对比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A医院和B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前后抗肿瘤药物(AD)暴露对护士血液系统的健康风险,以评估建立PIVAS后AD对护士血液系统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A医院建立PIVAS前(2011年)、建立PIVAS后(2013年)未使用AD的科室(第1组)、使用AD的其他科室(非肿瘤科,第2组)、肿瘤科(第3组)和未建立PIVAS的B医院2013年肿瘤科(第4组)护士的AD接触记录和体检报告,其中血液系统的相关检验数据包括: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RBC)计数,分析建立PIVAS前后不同的AD暴露状况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同组建立PIVAS前比较,建立PIVAS后第2组、第3组每名护士每周接触AD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和建立PIVAS后第3组比较,每名护士每周接触AD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PIVAS前,与第1组和第2组比较,第3组护士的WBC计数较低(P<0.01);建立PIVAS后第3组护士血液系统的损伤降低,且WBC、Plt和RBC计数高于第4组(P<0.01)。结论:在肿瘤科护士中,与未暴露在AD作用下的护士相比,AD暴露的可能对护士血液系统有损害。PIVAS的建立及运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AD暴露引发的护士血液系统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外相关抗肿瘤药物心血管毒性及其相关风险评估的近期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血管毒性类型、临床特点及其易患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抗肿瘤疗效并避免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血管毒性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关敏  刘红  张艳华 《中国药房》2010,(14):1327-1330
<正>化学药物治疗即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抗肿瘤药正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向新型的靶向药物发展。但是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的毒性作用仍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肝脏作为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肾脏作为主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与血液动力学相关的药物性肾损害的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几种药物肾毒性发生的病理,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角度阐明肾功能下降的机制,即由于肾脏入球小动脉血管收缩或出球小动脉血管扩张,导致肾小球血流下降;并探讨了所列药物肾毒性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药物引起的肾脏血液动力学变化主要体现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压力降低、前列腺素依赖型的肾总血流量下降、非特异性肾血管收缩、血管渗透性提高、胶质肿胀压力与血液粘度增大几个方面。结论:了解药物引发肾脏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出现,标志着肿瘤治疗进入新的纪元。但是由于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选择性作用于肿瘤血管,也带来了临床试验中重要的临床安全问题—其潜在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通过对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可能产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的分析,提出如何正确应对血管靶向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血管毒性作用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魏素菊  史英 《河北医药》2009,31(20):2797-2798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最具活性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具有高效的作用。为提高疗效,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的剂量通常较大,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线性关系。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也愈加突出,尤其是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限制了它的使用。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在临床上一旦出现明显的心肌病变,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48%。因此,化疗中如能有效地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早期发现并积极防治心脏毒性,将有利于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抗肿瘤药物已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其累积剂量毒性通常会被临床忽视,如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周围神经毒性及肾毒性,长春花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的神经毒性,以及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等。该综述通过对抗肿瘤药物累积剂量毒性相关管理情况进行总结,以了解抗肿瘤药物累积剂量毒性特点、防治措施以及相关临床研究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抗肿瘤药物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多抗肿瘤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毒性,它不仅影响继续治疗,而且亦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在防治这类药物引起神经毒性方面有所突破。本文介绍抗肿瘤药物引起神经毒性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7.
张艳华  刘红 《药品评价》2010,7(12):40-43
目的:介绍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防治对策。方法:通过对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作汇总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抗肿瘤药物相对于其他类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对机体影响较大的特点.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这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汇总我国上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类型及发生率,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整理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并查阅说明书,整理作用靶点、心脏毒性类型和发生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查阅关于心脏毒性类型的报道.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方法以药学专业资料和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分析总结出细胞毒性药物调配适宜的溶解和稀释用溶媒、调配方法、用药时限和注意事项等影响细胞毒性药物成品输液质量的因素。结果细胞毒性药物因其特殊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更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相关专业书籍的要求,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稳定。结论选择正确的细胞毒性药物调配方法和溶媒,是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和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利奈唑胺的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奈唑胺为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对各类革兰阳性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常见的利奈唑胺严重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多为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为骨髓抑制和免疫介导。利奈唑胺致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治疗时间长、血细胞基线值低、肝肾功能减退等。防治措施: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避免长时间应用;避免与骨髓抑制药物联用;高龄、重度肝肾衰竭的患者应行药物浓度监测;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出现血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严重者可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