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彻底切除虎口处瘢痕并松解粘连后,取同侧或对侧上臂外侧的皮肤筋膜组织瓣,带桡侧副动脉血管蒂束行游离移植,于受区背侧鼻烟窝处与桡动脉吻合,头静脉吻合,供区游离皮瓣移植或直接缝合,并用弓形针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11月,以此法进行虎口修复手术16例.结果 本组16例患者,除1例远端部分坏死,余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12~18个月随访,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2mm,虎口角度平均增加51°,两点辨别觉平均7mm,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可兼顾术后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游离皮片受区进行扩张后作为任意皮瓣供瓣区以增加皮肤来源的可行性。方法:在兔背部设计全厚皮片交换移植,皮片存活2月后进行软组织扩张器的置入。注水结束后,进行邻近皮瓣移植修复另一新造皮肤缺损区,观察邻近皮瓣存活情况,并研究真皮下血管网形态。结果:扩张后的部分作为供瓣区,共18个部位,皮瓣全部存活16个部位,2个部位皮瓣部份坏死,皮瓣存活者见皮肤颜色,质地尚可,扩张后的皮片下血管网明显扩张、增粗。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游离皮片受区进行扩张,可以作为再次手术供瓣区。  相似文献   

3.
吴静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8):1837-1839
目的:对皮片及皮瓣移植术在手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证实该法确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徐州仁慈医院整形美容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手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一组研究对象使用皮片及皮瓣移植术对瘢痕进行修复,为观察组;一组研究对象仅使用瘢痕切除和软组织松解术进行修复,为对照组。修复后对研究对象随访1年的瘢痕恢复情况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瘢痕修复良好24例,瘢痕基本消失3例,无显著改善1例,修复良好率为85.7%,高于对照组67.9%的修复良好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的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皮片及皮瓣移植术应用于手瘢痕挛缩畸形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瘢痕修复良好率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具有显著的疗效和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修复烧伤后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8例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行瘢痕切除松解,21例患者单纯中厚或全厚植皮,4例患者单纯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3例患者皮瓣转移配合植皮修复。结果:1例皮瓣尖端2cm坏死,2例部分皮瓣色暗紫,2例植皮部分成活欠佳,经换药及对症处理痊愈,余均疗效满意。结论:皮片移植及皮瓣转移为治疗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2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的100例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创面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 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 组的20.00%(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 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皮瓣存活率,缩短皮瓣断蒂时间,降低皮瓣感染率, 还能有效控制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皮肤修复情况,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以来,我们以吻合胫后动脉的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虎口瘢痕挛缩13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局部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皮瓣移植作为一种修残补缺的手段,在创面修复中应用广泛,多用于皮片移植难以修复的创面,例如:骨关节、肌腱、重要脏器、大血管和神经干裸露。且无法利用周围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的创面;遭受磨压部位或局部营养不良创面;颊、鼻等处洞穿性缺损等。对于既能用皮片修复又能用皮瓣修复的创面,为获得良好的形态或功能效果。也常选用皮瓣修复。皮瓣按供区与受区的远近关系可分为局部与远位皮瓣两大类。其中局部皮瓣形成于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在色泽、质地、厚度、毛发生长情况等方面与受区最为接近,除有皮瓣修复的一般优点外,更具形态再造价值。皮肤肿瘤或瘢痕切除以及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位于头面等暴露部位创面的修复是其中的难点。只有熟悉并擅长灵活应用各种局部皮瓣。才能在这些创面修复中获得最佳的结果。学习局部皮瓣是整形外科医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完善皮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皮瓣移植术较皮片移植术早,1595年Tagliacozzi设计上臂皮瓣行鼻再造术。19世纪初设计管状皮瓣移植成功。从1915至1965年的50年间,皮瓣的设计遵循长与宽的比例(编者注:这种皮瓣是指目前称为随意型的皮瓣。Esser于1917年应用岛状皮瓣成功,表明岛状皮瓣不受长宽比例的限制。)。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兴起,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得到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有关皮瓣的解剖学和移植技术的研究达到新高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游离皮片移植联合连续Z成形术治疗周围型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16例周围型会阴部瘢痕挛缩患者,切除增厚质地硬的瘢痕组织,充分松解,使外生殖器及肛周组织充分复位,创面均用游离皮片移植联合瘢痕瓣连续Z成形术修复。结果:16例患者术后瘢痕瓣存活良好,15例患者游离皮片完全存活,仅1例少许皮片边缘坏死,定期换药,创面愈合。16例患者会阴部外观均明显改善,外生殖器及肛周组织完全复位,双下肢外展、下蹲、行走等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满意。结论:游离皮片移植联合连续Z成形术治疗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效果满意,是修复会阴部瘢痕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45例整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讨论、总结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治疗的经验。方法 我科自1989年以来对45例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了整复治疗。术前强调肠道清洁和局部瘢痕清洗;术中根据瘢痕挛缩畸形的具体情况,联合采用局部皮瓣及中厚皮片移植31例,全厚皮片移植8例,单纯用局部皮瓣移植6例;术后注意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和进行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在接受整复治疗后形态、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总优良率达95.5%。结论 根据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特殊性,重视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合理设计、选择手术方法,才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双邻指皮瓣加双瘢痕瓣,使重度屈曲瘢痕挛缩手指得到完善松解的同时创面得以良好覆盖。随访证实其外形良好,无后期挛缩,并能获得部分感觉。对供瓣指功能无影响,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治疗方法。1987年以来治疗4例,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双侧上部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部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0年1月~1997年1月,采用双侧上部斜方肌肌皮瓣14cm×6cm~28cm×11cm修复颈部较为严重的瘢痕挛缩畸形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颏胸粘连6例,颏颈粘连6例。结果术后2例肌皮瓣于颈正中有2.0cm×1.5cm坏死外,余全部成活。9例获得2~3年随访,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肌皮瓣无明显收缩。结论该肌皮瓣血供恒定,丰富,移位后的肌皮瓣营养有保障,手术操作较简便,是一种修复颈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锁胸部扩张皮瓣与逆行皮瓣联合修复烧伤后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4月~2003年5月,收治16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52岁。病程6个月~17年。伴有不同程度颈部活动障碍和面部组织牵拉,牵拉部位包括下唇、口角、鼻翼以及眼部组织等。一期手术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和胸廓内动脉第2、3穿支部位埋置扩张器,定期注水。二期手术彻底松解或切除颈部瘢痕,纠正挛缩畸形,锁胸部扩张皮瓣与胸廓内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颈部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9cm×5cm~15cm×7cm。结果术中1例出现胸廓内动脉穿支逆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经对症处理后皮瓣血运改善。术后16例皮瓣均成活。获随访6~30个月,平均9个月。颈部后仰45°,侧屈旋转自如,外观改善满意,颏颈角明显,无下唇牵拉和乳头移位等。结论采用锁胸部扩张皮瓣与胸廓内动脉穿支逆行皮瓣联合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后期瘢痕少,发生再次挛缩的可能性减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索适合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复的最佳方法。方法:局麻下对11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进行瘢痕切除、挛缩松解和全厚游离植皮。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满意外形,功能恢复佳。结论:局麻下行颈部瘢挛缩整复术,具有简单、安全、手术效果好和节约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增强对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认识,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2年6月~2004年7月,对收治的9例儿童三角肌挛缩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方法,并随访治疗效果.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5~14岁.结果 9例患儿主要表现为患肩外展畸形、内收障碍、翼状肩胛及三角肌部位凹陷并可扪及质硬的挛缩带.其中4例有三角肌注射史,1例合并臀肌挛缩症.8例确诊前曾被误诊,1例以肩关节陈旧性脱位采用手术误治.均采用挛缩带松解手术治疗, 术后经8个月~12年的随访,除1例遗留轻度翼状肩胛外,余肩外展畸形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儿童三角肌挛缩症可为多因素致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治疗183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后经3~5年随访观察效果确切.并对全厚皮片术后易发生收缩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tails the indications,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 perineal proct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te rectal prolapse in a high risk, elderly and debilitated group of patients. Eighteen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by one surgeon (A.L.P.) on 16 consecutive patients over a 5 year period. Data collection was via: (i)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ospital and office records; and (ii) response to a postal questionnaire by the patient, a relative or attending nursing staff. There were 14 females and two 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81 years. All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associated medical conditions. The interval from the time of a surgical procedure until review varied from 3 to 37 months with a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16 months. Total hospital stay varied between 6 and 20 days with a mean of 7 days. Eleven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and seven under spinal anaesthesia.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One patient suffered an anastomotic haemorrhage that required operative intervention and another patient suffered a rectal stricture that necessitated dilatation. Two patients were re-operated for recurrent symptomatic prolapse at 34 and 36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procedure. Continence improved in seven patients, worsened in one and was unchanged in the remaining patients. Fifteen of 16 patients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had a successful result from the operation with satisfactory control of the symptom of rectal prolapse. Perineal proctectomy is a low risk operative procedure for the elderly and debilitated group of patients in controlling complete rectal prolapse. If the condition recurs, the procedure can be repeated with equally low morbidity.  相似文献   

20.
易位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股前内侧易位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腹股沟区烧伤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方法  1989年8月~ 1999年 8月 ,收治 33例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病人 ,年龄 3~ 11岁。手术在股前内侧设计一个由大的舌形主皮瓣和蒂在对侧的三角皮瓣 ,缺损缘与主皮瓣的夹角三部分组成的易位筋膜皮瓣修复腹股沟区缺损 ,切取皮瓣最大为18cm× 10 cm,最小为 13cm× 8cm,易位夹角 6 0°~ 80°,主皮瓣修复腹股沟缺损区 ,三角形皮瓣修复供瓣区 ,手术一期完成。结果  33例 5 1个移位皮瓣均成活 ,术后下肢、会阴部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 股前内侧易位筋膜皮瓣适用于儿童腹股沟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且不需植皮修复供瓣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