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自制负压引流器在经腹阑尾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因急慢性阑尾炎行经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手术阑尾切除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放置自制负压引流器进行引流,对照组患者常规缝合,术后2组患者均常规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切口感染,对照组术后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1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自制负压引流器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有效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80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采取切口保护,吸引腔隙液和渗血,缩短手术时间,正确放置引流物,用生理盐水和抗厌氧菌性药物甲硝唑及碘伏清洗腹腔及创口,消除病灶等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结果: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75%,单纯性组感染率仅为2.5%。术后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6.25%,97.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是一种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局部冲洗对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1195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治疗组1采用0.5%甲硝唑冲洗浸泡切口,治疗组2采用安尔碘Ⅲ型冲洗浸泡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切口.观察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 治疗组1、治疗组2各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甲硝唑注射液和安尔碘Ⅲ型浸泡、清洗手术切口可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局部冲洗对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1195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治疗组1采用0.5%甲硝唑冲洗浸泡切口,治疗组2采用安尔碘Ⅲ型冲洗浸泡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切口。观察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治疗组1、治疗组2各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甲硝唑注射液和安尔碘Ⅲ型浸泡、清洗手术切口可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使用美国强生公司抗菌薇乔线缝合切口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抗菌微乔线及皮下是否放置负压引流管,将9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3组。A组36例,未使用抗菌薇乔线缝合腹膜及皮下组织,但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B组18例,未使用抗菌薇乔线,皮下也未放置负压引流管。C组39例,使用抗菌薇乔线缝合腹膜及皮下组织,但未放置引流管。比较3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93例中,8例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8.60%),其中A组2例(5.5%),B组5例(27.7%),C组1例(2.6%)。C组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A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菌薇乔线缝合切口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均可显著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手术后切口感染率,以使用抗菌薇乔线缝合切口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切口感染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观察120例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切口术后愈合过程中切口表现与拆线时间及感染率,对照组62例为生理盐水切口冲洗组;引流组58例以生理盐水切口冲洗后,脂肪层下方放置引流,根据术中情况分别为胶管、橡皮条及香烟引流,对两组愈合时间进行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碘伏冲洗及切口负压引流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883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三组,甲组343例,应用0.5%碘伏溶液处理切口并放置负压球引流管;乙组2 5 3例,应用庆大霉素32万U加生理盐水处理切口后放置胶片引流条;丙组287例,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处理切口.观察三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 甲组切口感染5例,术后感染率1.46%;乙组切口感染21例,术后感染率8.3%,丙组切口感染26例,术后感染率9.06%,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应用0.5%碘伏溶液冲洗及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来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满意,能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因化脓性阑尾炎入住内江市市中区白马中心卫生院,行阑尾切除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放置引流组)和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组)各41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程度和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缩短愈合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阑尾切除和切口缝合方法相同,联合组用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冲洗局部冲洗手术切口,对照组单独采用奥硝唑局部冲洗切口,观察两组伤口的愈合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联合组感染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体温恢复平均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为降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2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观察组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后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对照组作开腹阑尾切除术(OA),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相关感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132例,乙级愈合2例,切口感染率为1.49%,对照组甲级愈合125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3例,切口感染率为6.72%,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严重的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下降尤为明显。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术式大大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率,尤其感染严重的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更为显著降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预防方法。方法 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 (A组 ) 80例 ,其中放置腹腔引流 4 9例 ,未放置引流 31例 ;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 ) 6 7例 ,其中放置腹腔引流 18例 ,未放置引流 4 9例。统计两组的切口感染率。结果 ①全部病例的切口感染率为 3 4 % ,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为 6 2 5 % ,B组无切口感染 (P <0 0 5 )。②A组中放置腹腔引流的切口感染率为 8 16 % ,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 3 2 2 % (P >0 0 5 )。结论 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及手术操作有关 ,腹腔引流与否不增加切口感染率。对急性阑尾炎病人进行早诊断、早手术以及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胜  杜江  任海霞 《安徽医药》2019,23(1):155-157
目的 评价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阑尾炎180例,区组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以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围绕切口,对照组90例以0.5% 聚维酮碘溶液浸洗切口,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有10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11%,治疗组术后有3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χ2=4.063,P<0.05);治疗组病人的伤口拆线时间(t=6.499)以及住院时间(t=4.348)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人数为74例,满意率为82.22%,治疗组满意人数为83例,满意率为92.22%(χ2=4.038,P<0.05)。结论 阑尾炎切除术中使用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能显著降低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有利于病人病情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应用经切口置管腹腔引流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1年 4月 ~2013年 8月收治行阑尾炎切除术患者 7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7例于阑尾残端行经切口置管腹腔引流,对照组 38例不进行置管,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 38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 44.74%,观察组 37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在阑尾炎切除术后给予患者经切口置管腹腔引流,可促使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穿孔或坏疽性阑尾炎术中放置引流的利弊,以明确放置引流的指征.方法 将589例穿孔或坏疽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引流和非引流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术后发热天数及住院天数.并观察引流组的术后引流量.结果 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9.65%、11.57%;腹腔脓肿为2.3%、4.1%:肠粘连为8.33%、3.22%,住院天数分别平均为(9.33±0.98)d、(8.07±0.88)d,发热天数为(4.20 0.86)d、(4.40±0.98)d.结论 穿孔或坏疽性阑尾炎术中放置引流与否不能绝对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阑尾严重坏疽,腹腔感染严重,残端闭合不可靠等情况应放置引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对降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并接受LA的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LA,观察组在PDCA循环管理法下行LA,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6.0%,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2%。结论 LA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对降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并接受LA的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LA,观察组在PDCA循环管理法下行LA,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6.0%,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2%.结论 LA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普外科Ⅲ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切口感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80例Ⅲ类切口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组40例和切口皮下未放置负压引流管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切口皮下未放置负压引流管组(P<0.05).结论 普外科Ⅲ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阑尾炎是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约占一般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阑尾炎尤其以突发急性为主,急性阑尾炎多数以手术治疗,手术切除阑尾后,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为防止阑尾切除后手术切口感染,进一步分析了阑尾手术切口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2例,男186例,女96例,年龄6~71岁。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有11例,感染率为3.9%,无1例死亡。经统计学处理,性别和年龄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1.2阑尾切除术后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1.2.1阑尾的病理改变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慢性、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以及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显著变化。而穿孔与未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本组穿孔性阑尾炎31例,手术切口感染6例;未穿孔性阑尾炎151例,手术切口感染5例。1.2.2病理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本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在24h之前手术的198例,手术切口感染8例;在24h以后手术的84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1.2.3手术操作时间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本组手术操作时间在60min以内者216例,感染5例;60min以上者66例...  相似文献   

19.
王均  朱秀玲 《河北医药》2012,34(21):3267-3268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98例,感染组23例,非感染组37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8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5.78%,8个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年龄、基础疾病、体重指数、病程、病理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放置引流管(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溶液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21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8例。2组均以手术切除阑尾,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治疗组以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后,用生理盐水再次冲洗切口,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感染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P〈0.05),且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聚维酮碘溶液可有效降低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