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心肌梗塞新的分类—Q波心肌梗塞、非Q波心肌梗塞按传统观点,心电图如有新的Q波出现称为穿壁心肌梗塞,如有ST—T改变则为非穿壁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都认为非穿壁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不出现Q波,而穿壁心肌梗塞一般均应出现Q波。近年来,随着对心肌梗塞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人认为对心肌梗塞应重新分类。因  相似文献   

2.
自从四十年代以来,传统上从心电图角度将心肌梗塞分为二种类型:穿壁性心肌梗塞和非穿壁性心肌梗塞。非穿壁性心肌梗塞又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这种分类是以心电图上是否存在病理性Q波为依据的:即在穿壁性心肌梗塞,心电图上有病理性Q波;非穿壁性心肌梗塞,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和T波的改变,但是没有Q波的形成。病理学上,透壁性心肌梗塞是指全层的梗塞,非穿壁性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是指梗塞范围在室壁的2/3以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关于心肌梗塞心电图 ST 段和 QRS 波改变在估价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室功能、心肌梗塞范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作用。结合作者以往的研究发现,综述心肌梗塞心电图的若干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心肌梗塞和其他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最近,Framing-ham研究资料提示,无症状心肌梗塞的预后同症状性心肌梗塞同样严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Framingham资料,提示高血压患者的无症状心肌梗塞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心电图监测,有利于早期预防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6例心肌梗塞患者VLP检查,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心肌梗塞的VLP检测的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86例心肌梗塞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1例,女15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5岁。急性心肌梗塞(AMI)28例.占32.56%,陈旧性心肌梗塞(OMI)58例,占67.44%。86例中前壁心肌梗塞11例,占12.79%,下壁心肌梗塞32例,占37.21%,前间壁心肌梗塞39例,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低与心肌梗塞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血糖水平干预及心肌梗塞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该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共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患者共42例,将其作为心肌梗塞组;另外50例患者确诊为未合并心肌梗塞患者,将其作为非心肌梗塞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S)水平与餐后2 h血糖(PBS)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肌梗塞组的PBS水平高于非心肌梗塞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S水平是引起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控制血糖对防治心肌梗塞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预防糖尿病患者相关的血管并发症还应该考虑其他的多种危险因素,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减少心肌梗塞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非梗塞性Q波     
心电图在诊断心肌梗塞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众所周知,异常Q波是心肌梗塞患者典型心电图表现之一。人们经常根据异常Q波的存在以及发生异常Q波的导联,诊断心肌梗塞并进行定位。但是,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86例心肌梗塞患者VLP检查,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心肌梗塞的VLP检测的临床意义。86蜘心肌梗塞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1例,女15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5岁。急性心肌梗塞(AMI)28例,占32.56%,陈旧性心肌梗塞(OMT)58例,占67.44%。86例中前壁心肌梗塞11例,占12.79%,下壁心肌梗塞32例.占37.2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证明,病理性Q波并不足以鉴别心内膜下或透壁心肌梗塞。Raunio等在80例尸检资料中发现,半数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例生前心电图上有病理性Q波;而半数透壁性心肌梗塞病例却无Q波。临床和病理相关研究证明,心内膜下与透壁心肌梗塞产生的病理性Q波,在心电图上无法鉴别;因而,目前主张采用“Q波型”和“非Q波型”心肌梗塞的分类法。习称的“心内膜下”或“非透壁性”心肌梗塞一词,应改称为“非Q波型”心肌梗塞。一般来说,非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组,平均血清肌酸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综合介绍有关心肌梗塞临床、病理联系的一些资料,以期对防治冠心病有所帮助。一、心肌梗塞的病因众所周知,心肌梗塞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心肌缺血的常见病因则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据141例心肌梗塞的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明确有一组心肌梗塞病人其冠状动脉造影并无显著狭窄。其后,尸检发现某些病人有心肌梗塞,但冠状动脉并无阻塞。这些病人诊断为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透壁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的真正发生率很难估计,因并  相似文献   

12.
下壁心肌梗塞伴右室心肌梗塞时,可根据心电图右侧胸导联特征性改变作出诊断;但右侧胸导联并不常规记录。病理研究证明,大范围右室心肌梗塞通常发生于下壁心肌梗塞时,因为两者都由右冠脉近侧阻塞所致、因而,主要反映下壁电活动的Ⅱ、Ⅲ、αVF导联,在右室心肌梗塞时可能有明  相似文献   

13.
在心肌梗塞的各种临床类型中,有一组心肌梗塞可以不被临床医师及患者本人所觉察。本文报道并分析Framingham地区在18年前瞻性观察中所见的60例未被觉察的心肌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方法:在18年的随访期中,259例发生了心肌梗塞,其中60例是在每2年一次的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具有前所未有的异常Q波,表示在这2年中曾有心肌梗塞形成,但临床医师及患者本人均未觉察,因而列为未被觉察的心肌梗塞。未被觉察的心肌梗塞又可分为:(1)“有症状”组:在这2年中曾发生过类似急性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36例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和非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各18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需加强护理。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心肌梗塞的诊断常十分困难,其预后也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对203例60岁以上尸检证实有心肌梗塞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对照研究,探讨老年人心肌梗塞的特点。材料和方法作者对1972年2月至1976年10月东京市老年病医院中死亡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共1000例进行了尸检,发现其中203例有心肌梗塞。203例心肌梗塞患者中男113例,女90例,平均年龄78.5岁(63~98岁)。对203例有心肌梗塞者的临床发现及死亡原因作回顾性记录。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缺镁在冠心病及心肌梗塞中的作用。动物实验、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肌梗塞患者缺镁预后不良。因此应预防性监测冠心病及其他可能发生心肌梗塞患者的血镁浓度,必要时补充氯化镁。最近资料证实,补充氯化镁可降低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我院对16例住院及门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后半年至1年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其心脏康复并预测预后,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会议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6土5.43)。其中非Q波心肌梗塞3例,前间壁心肌梗塞2例,前壁心肌梗塞4例,广泛前壁心肌梗塞2例,下壁心肌梗塞4例,广泛前壁十下壁心肌梗塞1例,排除近期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发作等并发症。二、方法应用美国生产的活动平板仪,测验方法采用北京阜外医院修改的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治疗的20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和18例非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随访3年,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老年心肌梗塞患者PTCA的特点,以便为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行PTC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45例心肌梗塞病人血糖水平的变化,发现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易合并高血糖,而血糖高的心肌梗塞病人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血糖正常组高。提示血糖增高可以预测心肌梗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临床、心肌梗塞范围、心功能、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及心脏机械并发症等方面,对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并阐明心肌梗塞后高危患者早期识别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