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收缩或过度收缩及扭转性的姿势和动作异常。1911年由德国神经学家Oppenheim命名了肌张力障碍,1997年Ozelius等[1]发现了肌张力障碍的第一个致病基因。目前大多认为该病是与很多神经退行性变和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相关的症状群。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遗传性肌张力障碍及继发性  相似文献   

2.
肌张力障碍是指因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肢体扭曲、重复不自主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在严重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残疾。肌张力障碍属于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患病率估计为39/10万。药物治疗往往收效不大.肉毒素注射治疗仅限于改善局部症状。外科治疗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手术方式包括外周神经手术、巴氯芬泵植入、立体定向毁损手术以及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等.其中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由于其可逆行和可调节性,正在成为当前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扭转性痉挛(torsion spasm,TS)又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或豆状核性肌张力障碍,主要表现为主动肌与拮抗肌不自主、反复发生的异常同步收缩,导致受累部分的肢体出现扭转运动或异常姿势。肢体近端症状重于远端,紧张时加重。TS的症状可局限于身体某一局部,也可累及多个部位或半侧躯体,甚至波及全身。本文就TS干细胞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类以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持续收缩而引起的重复扭曲运动和(或)面部、颈部、躯干、肢体的姿势异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疾病.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当收缩时间短时,肌张力障碍性运动可表现很快,类似肌阵挛;当运动具有节律时,可表现为肌张力障碍性震颤,此外亦可在不同的活动或姿势时发生不同的改变,并可以是刻板性运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肌张力障碍是一组由骨骼肌的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间歇性地持续收缩造成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的症状群[1]。方法传统观点认为肌张力障碍多由基底节病变所致。近期国外研究显示:脑干病变可导致眼睑痉挛和颅面部肌张力障碍[2]。结果偏侧肌张力障碍多是由于基底节和丘脑病变所致[3]。结论急性脑桥梗死导致发作性偏侧肌张力障碍尚属少见,今对我院收治1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程转归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肌张力障碍是一种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所导致的异常重复运动或姿势,或两者兼之的运动障碍~([1])。2008版《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肌张力障碍按照病因分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叠加、遗传变性疾病、发作性肌张力障碍和继发性,按照年龄可分为早发型(26岁)和晚发型( 26岁)。TOR1A基因突变引起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属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其早发型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从四肢起病,逐渐累及全身其他部位,发展为全身型或多灶型;晚发型多为局灶型病变,可累及颈部及躯干,头面部受累罕见~([2]),累计头颈部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7.
正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多数为散发病例,少数有家族史,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目前关于基因突变对该病的致病作用逐渐被发现和证实。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姿势异常、重复动作等,与特发性震颤、舞  相似文献   

8.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组以持续肌肉收缩.频繁扭转和重复动作的异常姿势为特征的症候群。肌张力障碍早期采用射频毁损术治疗.包括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单侧毁损术对于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因为并发构音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很高,所以双侧毁损术现在已经很少应用于临床。随着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取得满意疗效DBS成为治疗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方法。因为对于中线的症状的改善有限,丘脑DBS手术现已经很少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苍白球DBS治疗肌张力障碍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结果均显示苍白球DBS对于缓解肌张力障碍症状、提高肌张力障碍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但是,对于丘脑底核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报道还很少见,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 torsion dystonia,ITD)是指因持续性肌肉收缩而引起的肢体扭曲或重复运动综合征,是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表现。ITD是一种遗传病,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X-连锁隐性遗传。ITD在犹太人中发病率可高达1/15000,在非犹太人群则为1/200000。国内曾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肌张力障碍家系的报道,而X-连锁隐性遗传肌张力障碍(X-linked dystonia parkinsonism,XDP)未见报道。我科于2004年9月收治了1例XDP患者,现将该家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肌张力障碍是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运动和(或)姿势重复出现的运动障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得以揭示, 既往20年已报道众多与肌张力障碍相关的基因突变, 其功能涵盖了广泛的生物学过程。本文将重点针对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相关的各类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科研探索及精准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