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眼外伤视网膜震荡,大多数都能引起视觉功能的损伤,视力检查不能完全了解视功能的损伤程度,我们1987年以来做了36例视网膜震荡静态定量视野检查,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对象为1987年以来在我科就诊的眼钝挫伤眼底有视网膜震荡改变的患者36例、36眼,其中男28例,女8例,视力最低0.05,最高1.5,屈光间质均正常。视野检查用投照式视野计在同等条件的暗室,测量0~180°子午线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正常人静态视野的测定,近年来有过一些报导。但所查的年龄均在49岁以下,为了了解正常老年人的静态视野,采用日本TopconSBP—11型视野计,所附静态定量视野计装置,对60岁以上正常人70例140只限,和50岁以下正常人30例60只眼作为对照组,进行了测定。材料与方法共检查老年组70例(男50女20)140只眼,其中近视力矫正组64只眼,矫正近视力均达耶1号字,未矫正组76只眼,年龄均在60—74岁。中青年组30例(男15女15)60只眼,年龄均在19—49岁。全部受检查者的视力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与静态定量视野测量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静态定量视野 (Humphrey 30 2 )联合测量了 16例 ( 16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功能。结果 :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是 6 9% ;视野测量的异常率是 75 %。 94 %的受检眼有一项或两项检查项目异常。结论 :当刺激图形空间频率较低 (刺激方格较大 )时 ,或者当受检眼视力较低时 ,视觉诱发电位和视野的异常率较高。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与静态定量视野测量对青光眼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1256例学生正常眼隐斜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学生正常眼的隐斜情况 ,现将我们体格检查中资料完整的 12 5 6例正常人隐斜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一、资料来源和检查方法1.受检者系 14~ 19岁高中毕业生 ,全身体格检查和眼部检查均属正常 ,裸眼视力均在 1.0以上。2 .在半暗室中利用 YZ- 3型隐斜计 (上海产 )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5.
646例健康青年隐斜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将正常视力的16~20周岁健康青年,内、外、上隐斜测定结果统计于下。本文的隐斜度数是用隐斜计测量的。测量方法,在暗室内进行,于隐斜计前方6M处,与隐斜计呈水平位放一光源(用手电筒中间为2×2cm圆孔光亮),受检者坐于隐斜计后面,端正双目平视前方,则见红线  相似文献   

6.
应用Octopus2000R型自动静态定量视野计对105只眼进行定量视野检查的结果表明:在弧形和平面视野计检查发现异常的19只青光眼中,定量视野计检查均有异常,视野损害类型以混合损害为主(13/19),损害分期多为中期(10/19);在弧形和平面视野计检查未发现异常的48只青光眼或原可疑青光眼中,定量视野计检查有33只眼有异常,视野损害类型以混合损害和弥漫损害为主(29/33),损害分期多为早期…  相似文献   

7.
对于偏心视力(固视)眼如何正确施行自动视野检查,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告。本试验从两种视力观出发,应用夏德昭提出的视轴矫正法,对一组偏心视力(固视)的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了矫正前后的自动静态视野检查,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使用仪器(一)Fieldmaster 50型视野计:美国Synemed公司自动静态视野计。视网膜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计预测后发性白内障激光切除术后视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视网膜计在后发性白内障激光切除术后视力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随访经确诊为后发性白内障并进行YAG激光的患者 51人 52眼 ,手术前应用视网膜计对患眼进行潜视力评价 ,用科以人YAG激光机切除混浊后囊膜 ,对潜视力值和术后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 :①潜视力值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r =0 .91 3,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②在 51人 52眼中 ,潜视力值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值在 1行以内 2 3眼 (占 4 2 .9% ) ,差值在 2行以内 4 3眼 (占 82 .7% ) ,3眼出现假阳性结果。③以潜视力值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值在 2行以内作为符合标准 ,按照后发性白内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 ,各组的符合率为 ,1级 1 4眼 (占 87.5% ) ,2级 2 2眼 (占 84 .6 % ) ,3级 7眼 (占70 % ) ,在 3级后囊混浊眼中视网膜计预测准确率相对较低。结论 :Lambda 1 0 0型视网膜计测量是一种可通过混浊介质 ,定量测量视网膜视力的方法 ,尽管其测量值和术后矫正视力存在误差 ,但由于该检查简单方便 ,费用低 ,检查时间短 ,可以作为YAG激光切除混浊后囊膜前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于暗室内以把宽度为0.5 mm中等强度的水平裂隙灯光投照于瞳孔缘,光线射入眼内瞳孔即持续地有规则收缩开大。此收缩开大周期的平均时间称瞳孔周期时间。用电子手控跑表每次计测10个周期,至少测6次,以总周期数除总计时间,即得以毫秒(msec)为单位的瞳孔周期时间。 11例22眼视神经被压迫的病人中(9例为交叉部肿物,2例为伴有视神经病变的Graves病)15眼的测得瞳孔周期时间。11例病人至少有一眼的瞳孔周期时间不正常即>954 msec或两眼相差>70 msec。治疗前瞳孔周期时间的改变和视力视野的改变程度相平行。减压术后视力视野有改善,瞳孔周期时间亦有改善。多数病例二者的改善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0.
静态视野定量检查法,就是让病人在一定背景亮度的明适应条件下,用静止不动的光视标在视野某一根或几根子午线上进行检查。用不同亮度的固定视标测出的各点的灵敏度阈值,从而画出一条曲线,构成立体视野剖面图,对视野的深度作出定量分析,并准确地表达视网膜功能的程度。因此,它较一般动态视野检查法有较大的优越性。一、检查前病人的准备1.先查视力、眼底及裂隙灯检查,除外不能作静态视野检查之病例,视力要求在0.1以上,屈光不正者须矫正视力。2.检查前了解病人的病情及配合程  相似文献   

11.
多点静态定量视野计检查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i Z  Lao Y  Ai F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29-130
目的 比较采用多点静态定量视野分析仪(Friedmann visual field analyser,FVFA)与中心平面视野屏检查视野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两种视野计对48例(9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视野检查。结果 26只眼在视野屏上用2/1000视标查出小的视野缺损,而用FVFA检查出完全相似者23只眼(88%);26只眼在FVFA查出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而在视野屏上必须用1/  相似文献   

12.
垂体瘤169例患者视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垂体瘤患者术前中心静态视野与周边动态视野,探讨术前视野缺损的危险因素和术后视野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169例(338只眼),于术前行视力、眼底、视野及影像学检查.其中,334只眼行周边动态视野检查;323只眼行中心静态视野检查.28例(56只眼),于术后3~6个月进行视力、中心静态视野及周边视野随访.连续变量符合参数检验的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采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9例患者中,36例双眼视野正常,133例单眼或双眼视野缺损;323只眼行中心静态视野检查,视野正常眼占28.48%(92/323),视野缺损眼占71.52%(231/323);334只眼行周边视野检查,视野正常眼占41.32%(138/334),视野缺损眼占58.68%(196/334);视野正常组与缺损组,起病年龄和垂体瘤直径及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2、7.930;x~2=28.210,P<0.01),经多因素分析,其均为术前视野缺损的影响因素.垂体瘤摘除术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正常或改善占69.05%(29/42),视野恢复正常或改善占85.71%(36/42);视野恢复正常组与改善组,起病年龄和术前颞上方视野缺损情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5,P=0.023;x~2=6.218,P=0.013).结论 中心静态视野检查较周边视野检查敏感,可发现垂体瘤患者的早期视野改变.起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最佳矫正视力是术前视野缺损的危险因素.起病年龄与术前颞上方视野缺损程度在术后视野恢复正常组与改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单侧青光眼视野缺损患者假阴性反应的眼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侧青光眼视野缺损患者电脑视野检查假阴性反应率的眼间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0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视野检查室行Octopus101自动静态视野检查的单侧青光眼视野缺损患者66例进行研究;比较患者眼间视力、眼压、杯盘比、检查时间及假阴性反应率、假阳性反应率、平均偏差、平均光敏感度的差异,并分析假阴性反应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视野缺损眼与视野正常眼的假阴性反应率(FN)差异显著,且与检查的先后顺序无关,而两眼在视力、眼压、瞳孔直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视野缺损眼平均偏差(MD)与FN相关,在MD越高的眼,FN越高;而正常眼MD与FN无关。结论 假阴性反应率可能与视野缺损有关;用假阴性反应率作为可靠性指数来监测受检者的专心程度、注意力集中程度,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Hess屏是根据视觉投射原理制成的,它利用红绿镜片分离双眼视野,以此研究和检测眼外肌肌力状态、斜视的定性、定量,为临床眼外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选择手术肌肉提供较可靠依据。本文根据临床实践及查阅文献,对此进行讨论、供临床参考。操作方法:我院眼肌组采用日本产94—2360型Hess 屏机进行检查。检查在暗室内进行,患者坐在距投影墙1~1.3米处,调整下颌位置,使眼与中心视标同高,置红绿镜片于两眼前,打开屏上红绿标志开关,将其投照于墙上,红色标志为圆点,绿  相似文献   

15.
QZS—Ⅰ型视野计是国产的球(Q)型背景屏,电脑控制自(Z)动执行检查的静态定量视(S)野计。现代的电脑视野计是以Goldmann 视野计的光定量标准为设计基础的,加上电脑控制及静态视野检查法,使其操作简便、检查精确、功能更完善。本文根据  相似文献   

16.
儿童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及其意义。方法儿童视光门诊中远近视力≥1.0的3~14岁儿童459名544只眼,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晚涂眼一次,一周后由固定专职人员验光,记录结果。结果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可见有远视、正视、近视和混合散光,其中远视420只眼,占77.2%;正视72只眼,占13.2%;近视30只眼,占5.5%;混合散光22只眼,占4.0%。表现有散光者309只眼,占56.8%。结论儿童视力正常眼不等于屈光正常,有必要进行静态屈光检查,了解基础屈光,发现潜在问题,预测视力与屈光的发展趋势,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 Octopus- 12 3视野计黄斑阈值程序检测早期 AMD黄斑 10°光敏感度 ,探讨其对 AMD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早期 AMD患者 6 8眼 ,正常对照 40眼分别检测了中央 10°范围视网膜光敏度、Amsler表和 FFA检查。结果 早期 AM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ML S有明显差异性。早期 AMD病人 ML S降低阳性率为 5 0 .77% ,Am sler表检查阳性率为 2 0 % ,FFA检查异常为 35 %。结论  Octopus自动视野计黄斑阈值检查优于Amsler表中心视野检查及 FFA检查 ,可为 AM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微视野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的微视野检查特征。方法:应用MP-1微视野计(MP-1NidekTechnologies,Vigonza,Italy)检测了19例(21只眼)CSC患者,年龄30~50岁,平均(39.3±6.8)岁。其中迁延型5只眼、急性型6只眼、恢复型5只眼、复发型5只眼。其中视力≥1.0的10只眼、0.6~0.9的6只眼、≤0.5的5只眼。正常对照20例(20只眼),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37.6±6.7)岁。记录患眼和正常眼的固视情况,以及中心20°的光敏感度。结果:不同类型及不同视力的患眼与正常眼的2°固视率和4°固视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类型及不同视力的患眼与正常眼相比,黄斑2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类型及不同视力患眼之间的视网膜MS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P-1微视野计检查可以量化地评价CSC患眼的固视情况和黄斑区MS,进一步提高了患眼的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19.
赫章地区男青年主视眼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21a正常视力青年的主视眼调查,国内报道不多。我地区处于贵州高寒贫困落后地区,为了解我地区男青年主视眼的情况,笔者于1995年11月6日至11日对我地区388名正常视力男青年的主视眼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7~21a的男性应征入伍青年,双眼视力均各在4.9以上,无斜视,外眼及眼底无明显病变。检查时令被检者双手持一30cmX30cm大小,中央有一直径工.Zcm圆孔的纸片,纸片与眼球的距离为30cm。被检者双眼通过纸片中央的圆孔寻找并注视位于sin处一红色视标。看清红色视标后头和纸片均不能移动,依次先有后左进行反复检查3…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 0岁 ,于 2 0 0 1年 3月 5日因“双眼颞侧视物不清 6个月”来诊。眼科检查 :右眼视力 0 .4,左眼视力 0 .3,外眼检查正常 ,屈光间质 (- ) ,眼底检查未见出血及渗出 ,视盘边界清楚 ,动脉变细 ,静脉变粗 ,动静脉比例 1/ 3,眼科B超检查眼球内无异常回声 ,采用我科从重庆康华公司引进的全自动电脑视野计 (APS6 0 0 0 B型 )行视野检查提示双颞侧偏盲 ,颞侧视野缺损 ,鼻侧视敏度降低 ,初步诊断为脑下垂体肿瘤压迫视神经 ,建议患者行头颅 CT检查 ,结果提示脑下垂体肿瘤。2 讨论  脑下垂体肿瘤的典型表现为双颞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