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新疆北部地区感染囊型包虫病的骆驼肝,肺包囊中收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实验感染家犬后,分别于第35天和第45天收集成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骆驼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点;整个虫体表面被覆着微毛,与其他来源的成虫相比其微毛相对浓密柔细,成熟体节的生殖孔有两种不同的形态;有雄茎伸出的生殖孔凹陷不明显,孔周区没有感觉乳头出现,在雄茎表面密布丝状微绒毛,没有雄茎伸出的生殖孔凹陷明显,孔周区有许多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2.
新疆牛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莉  焦伟 《地方病通报》1991,6(4):16-18
本报告为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牛体内采集的原头节人工感染家犬,在感染后第15、25、35天分别剖杀犬,收集虫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成虫体节发育在15天时为1节,25天为2节,35天为3~4节并已达到性成熟。成虫体表均被一层微毛覆盖,不同部位体表微毛的形态不同。在吻突顶部,微毛呈绒线状,纤细柔软,较稀疏,随着发育逐渐变长、变浓密,末端卷曲。吻突基部和吸盘区的微毛呈绒线状,但较顶突微毛粗短。体节部位微毛在不同发育时间形态不同,呈现圆锥形绒线状,锯齿形鳞片状。成熟虫体体表微毛呈圆锥形绒线状,较坚硬,有规律排列。性成熟虫体生殖孔为圆形,有的虫体可见伸出的雄茎,雄茎表面也被有纤细的微毛。生殖孔周围体表微毛较密短,呈地毯样,间有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可能为感觉乳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青南高原与柴达木盆地两地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形态学特征,为虫株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青南高原的黄南州同仁县、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市为采样点,采集当地自然感染,发育良好的绵羊棘球蚴囊,分别人工感染实验犬,45d后粪检绦虫卵阳性时剖杀,取其肠道成虫,AAF固定液固定,成虫虫体用洋红或苏木素染液染色,切取的顶突钩用4%孔雀绿染液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用测微尺测量,记录结果。结果 德令哈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多数为4节,黄南株多数为5节;德令哈株成虫链体较细长,黄南株较宽短,两株虫体总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南株成虫成熟节片睾丸数与德令哈株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黄南株睾丸在生殖孔前后的分布相当,而德令哈株睾丸多分布于生殖孔前。两成虫生殖孔位置都位于链体节片偏后,但德令哈株有6.84%的生殖孔偏前。黄南株成虫雄茎囊明显小于德令哈株;虫体头钩总数多于德令哈株,大钩、小钩总宽均〉德令哈株,头钩总长两成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青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两地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在某些形态特征上显著不同,提示我国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理株。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青海高原藏羊和牦牛源原头蚴接种小鼠后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超微结构。二源继发性棘球蚴囊壁结构相同,由角质层和生发膜构成。角质层由纤维物质和不规则形颗粒形成层状结构,但近生发膜处藏羊源的结构致密,牦牛源的则较为疏松。生发膜可分为皮层区和细胞区。皮层区外缘的微毛藏羊源多而短粗,牦牛源的则呈细长,与各自原发性棘球蚴相同,提示微毛的形态结构稳定,不随宿主不同而改变;牦牛源皮层区基部可见线粒体和大量糖原,提示该区有活跃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细胞区由皮层细胞和其它成分构成,皮层细胞内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形态藏羊源的与原发性相同,牦牛源的则与原发性的存在差异,提示牦牛源棘球蚴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不稳定,易受不同宿主的影响。皮层细胞胞质的近囊腔处存在巨大的囊泡,囊壁多为单层。内缘附有线粒体或异染色质样物质,可能与后期子囊的形成有关。本文结果提示该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细粒棘球绦虫虫株。  相似文献   

5.
成虫:口、腹吸盘及排泄孔的周围都未见有感觉乳突或其他特殊结构,在生殖孔的下缘有两行呈八字形排列的单乳突,每排4~6个。姜片虫的体棘只见于虫体腹面,其分布以近虫体周围及腹吸盘处较密,而中部较稀,排列成不整齐的横列状。体棘为单生型,根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牦牛原发性细粒棘球蚴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电镜技术对青藏高原牦牛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显示角质层呈板层状结构,基质疏松,可见密集的小颗粒物质或微孔;生发展内表面呈乳突状突起,间隔一定的距离有边缘不整的陷窝,并见大小不等的圆形小赘生物或囊泡镶嵌其上。原头蚴多为内陷型,可见凹陷孔和排泄孔,体表凹凸不平并有长短不一的小柱状微毛不规则排列其上,近排泄孔体表更为密集。鉴于本文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绵羊及人体棘球蚴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青藏高原牦牛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有可能是我国的一个独立株系。  相似文献   

7.
青海不同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虎 《地方病通报》1997,12(2):9-12
运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青岛海高原牦牛和藏羊源原头蚴感染犬后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两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表面结构和皮层结构相似。这些形态结构特点与文献报道明显不同,提示青海高原存在不同株的细粒棘球绦虫。  相似文献   

8.
用扫描电镜观察90天龄陕西宁强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结果显示虫体狭长,腹吸盘大于口吸盘,表皮形成褶嵴,除口腹吸盘、生殖孔和排泄孔周围外,全身布满体棘。明显可见的感觉乳突有丘状和纤毛盘状两类。体棘呈凿形或三角尖刀形,棘的末端呈锯齿状或有缺刻,棘体有裂纹,切片观察见裂纹从末端直达根部,少数虫体棘完全分裂形成2~4枚簇生棘。因此认为斯氏狸殖吸虫体棘属分裂较晚,紧密并列的簇生型。  相似文献   

9.
怡乐村并殖吸虫后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怡乐村并殖吸虫后尾蚴在扫描电镜下,体表密布单生体棘,其形状与大小在各部位略有差异。虫体腹侧前中部体棘中央有一条纵行隆起线为其特征。口、腹吸盘上除具短小的体棘外,均具有两圈感觉乳突,口吸盘上外圈为12个,内圈为6个;腹吸盘上内外圈各为6个。腹吸盘周围体壁上则无感觉乳突。感觉乳突除散在于体表外,在腹侧前半部外侧,各有8~10个呈对称性排列成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青海高原藏羊、牦牛体内棘球蚴和原头节实验感染犬后获得的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二者在某些形态学上有显著差异,很可能是不同的虫株。牦牛-犬型细粒棘球绦虫的形态与世界各地报道过的虫株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很可能是存在于我国的独立株系。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原不同宿主源细粒棘球蚴的病原生物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青海高原牦牛和绵羊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的病原生物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牦牛细粒棘球蚴的感染率和钙化率显著高于绵羊源(P<0.01);牦牛肝脏感染和肺脏感染无明显差异(各占34.14%和31.20%),绵羊则绝大多数寄生于肝脏(50.76%),肺脏较少(13.40%),肝、肺均感染者与牦牛相近(34.26%和32.58)。牦牛肝脏棘球蚴的钙化率高(73.00%),育囊率低(69.51%),但肺脏棘球蚴与绵羊肝、肺脏棘球蚴的钙化率相近(分别为20.15%、28.00%和18.04%),育囊率均高(分别为94.58%、91.76%和90.00%)。人体棘球蚴的育囊率达100.00%。对各源棘球蚴内的原头节测量结果表明不论原头节寄生在何种宿主,其肺脏原头节总是大于肝脏原头节(P<0.01);同源肝、肺脏原头节的吻钩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棘球蚴体积较绵羊的大,但原头节却小的多(P<0.01),且二者原头节吻钩的多项测量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上述结果提示对这种差异不应仅以棘球蚴寄生在不同宿主来解释,还应考虑到该地区是否存在不同宿主的细粒棘球绦虫虫株。  相似文献   

12.
运用 DNA探针pHD5、pEG18、pSM889 结合 Southern blot 杂交技术对采自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等地的羊源细粒棘球蚴与采自青海、甘肃的牦牛源细粒棘球蚴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这些省、自治区采集的羊源细粒棘球蚴彼此之间未见有明显而稳定的杂交条带差异,属于同一虫株。青海和甘肃两省牦牛源细粒棘球蚴彼此之间也未见明显而稳定杂交条带差异,据杂交图谱判断似与羊源细粒棘球蚴属同一虫株。  相似文献   

13.
Th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an echinococcal lesion in the liver of a yak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region of China, where both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and E. multilocularis are present, wa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because of the atypical appearance of the les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mitochondrial genotyping allowed us to discriminate the Echinococcus species.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 (cox1) and cytochrome b (cytb) genes amplified from the echinococcal les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yak was infected with the E. granulosus G1 genotype (sheep stra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巢式PCR在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水泡带绦虫、犬弓首蛔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等样本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结果 巢式PCR可以扩增出多房棘球绦虫和水泡带绦虫,而对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及其他寄生虫均不能扩增出.结论 在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方面,巢式PCR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不能用于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5.
青海动物棘球绦虫感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9年分别对青海青南高原区、祁连山地和河湟谷地区及柴达木盆地三个不同地形区的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棘球绦虫的感染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在终宿主动物犬、狼、狐和猫的小肠内发现细粒棘球绦虫感染 ,也在犬和狐小肠中证实存在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在 4种家养的中间宿主动物绵羊、牦牛、山羊和猪体内发现细粒棘球蚴的感染 ,也在黑唇鼠兔、灰尾兔和灰仓鼠 3种野生的中间宿主动物证实存在泡球蚴的感染。显示青海两种棘球绦虫的宿主动物种类较多 ,且主要终宿主 (犬 )和中间宿主 (绵羊、牦牛 )的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的感染率都很高。提示青海三个不同地形区内均存在细粒棘球绦虫的家养和野生食肉动物 /家养或野生食草动物之间的生活史循环链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家养和野生食肉动物 /野生啮齿类动物之间的生活史循环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