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西德产随带微机的心电图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38例,进行24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4例发生心源性猝死,5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9例出现心绞痛,11例心肌缺血加重。对照组31例中有3例出现心绞痛,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2例可疑阳性。两组心脏意外事件(心肌梗塞+猝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住(P<0.05).提示:运动诱发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体会吕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急诊科130021)孙淑云(吉林省干部疗养院130012)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也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我科自1992年8月到1996年8月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64例,发病...  相似文献   

3.
情绪应激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情绪应激与心律失常杨菊贤,张作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011)济宁医学院在每年约一百万心脏病死亡者中有一半是突发的,可在症状发作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由于心脏原因,在发病后6小时内突然死亡者称为心脏性猝死。在心脏性...  相似文献   

4.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与心性猝死的关系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066000)张健杨红梅QT离散度(QTd)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及室颤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1〕,而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亦易发生心脏性猝死,预后极差。本文测定了重度充血...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心脏病时间疗法的观察吕设平(广西平桂矿务局工人医院西湾镇542601)生物节律的研究证实,不仅众多的生理机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而且许多疾病的发生亦有不同的时区分布。在此,我们仅就缺血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塞(AMI)、心脏性猝死(SCD)、一过...  相似文献   

6.
静点硫酸镁、肝素、异舒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黄凤珍(济南市济南医院,250013)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和心性猝死,故对其进行有效治疗颇为重要。我们自1993年3月以来,用硫酸镁、肝素、异舒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效...  相似文献   

7.
对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心源性猝死前临床及心电图特点的研究中国民用航空总医院心内科那开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张红心源性猝死(简称猝死)是急性心肌梗塞(AMI)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友谊医院1987~1995年间CCU病房收治的AMI病人中,住院死...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心脏性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包括除稳定性心绞痛以外的其它各型心绞痛。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进展为AMI甚至心脏猝死。因此早期对其正确积极的治疗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及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病人常多为50-80岁的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并伴有睡眠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王雪艳吕锋李霄(心内科)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为1992年2月~1997年11月本院心脏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中符合溶栓适...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康复护理在发达国家已进行了30多年,心肌梗塞病人的心脏康复已被列为心脏内科的常规护理与治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早期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使病人早日康复,尽快重返社会。我科自1998年1月~12月对住院的41例急性心...  相似文献   

11.
内外倾人格与心理应激性心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内外倾人格对心理应激性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艾森克人格量表筛选出典型的内倾者12名和典型外倾者11名被试者,用心算法和学习英语单词法导致被试者心理应激状态,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其心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心理应激实验中内,外倾组的主动脉血流速度(AVO)、心输出量(CO)和心率(HR)均增加,但随着时间推移外倾组的AVO,CO和HR开始下降,在心理应激中内倾组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下降。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内外倾者在应激状态下心脏血液动力学活动均明显加强,但外倾者较快速应心理应激刺激。在心理应激状态下,内倾者左心室射血不充分。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通常认为锻炼能够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可能短暂性升高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但锻炼与女性心脏性猝死风险之间的近期和远期关系尚不明确。目的:对比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时与低强度至无体力活动时的女性心脏性猝死风险;评价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心脏性猝死的远期关系。设计、地点和参与者:对护士健康研究(1980-2004年)中的288例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前瞻性巢式病例交叉研究;对1986--2004年间随访的69693例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进行前瞻性队列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与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相关的心脏性猝死风险。结果:与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相关的心脏性猝死绝对风险极低,仅为每3.65×10’h体力活动中1h。在病例交叉分析中,与低强度或无体力活动时的风险相比,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时的心脏性猝死风险有短暂性升高(RR2.38,95%CI1.23—4.60,P:0.01)。习惯性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可缓解这种短暂性风险升高(相互比较P:0.005),在每周至少锻炼2h的人群中风险无显著升高。队列分析表明,在排除了生物学因素并校正年龄的多元模型中,中至高强度运动增加与心脏性猝死远期风险降低相关(趋势P=0.006)。考虑到生物学因素时这种相关性降低(趋势P:0.06);然而,每周锻炼至少4h的女性与不锻炼的女性相比,风险降低仍具有显著性(校正RR0.41,95%CI0.20。0.83,P=0.01)。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肾素活性与内皮素的关系邵一兵申黎艳赵东明王旭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已将急性心肌梗塞(AMI)所致的内分泌改变作为心原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ET)浓度的升高直接与预后相关〔1〕。本文主要研究AMI病人...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甚至心性猝死。我们于1995年5月至今联合应用肝素和异舒基治疗UAP,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68例均系住...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断出现,对控制严重心律失常起了较好作用,但仍不能制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是心律失常性的,心律失常性猝死是心脏电活动异常最终发展至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的结果,根据资料统计美国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0例ACS患者分为CRP升高组(52例)和CRP正常组(38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其它心脏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心绞痛等)的发生率。[结果]随访过程中,CRP升高组再梗死发生率为23.08%,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7.69%,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2.31%;CRP正常组再梗死发生率为5.26%,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1.6%,无心脏性猝死病例发生。两组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与ACS预后存在相关性,故CRP对于病情的监测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VT)伴晕厥而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自发VT/VF7次,均被ICD放电而有效地终止,提示ICD能有效防治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8.
QT离散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分析163例CHF病人的QT离散度、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以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最长和最短的QT和JT间期之差及其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平均随访26±15个月,心脏性猝死34例,非猝死型心脏性死亡25例(心力衰竭19例,心肌梗塞6例),非心脏性死亡和接受心脏移植7例,存活97例。心脏性猝死组各QT离散度参数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和非猝死组,而后两者之间无差异。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示,QT离散度增加是心脏性猝死独立危险因素;JTc离散度≥85ms组和<85ms组3年非猝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96.6%。结论:QT离散度增加是心脏性猝死独立危险因素,QT离散度检测有助于识别CHF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震后心理及环境因素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12日。5月19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1周内门、急诊48例冠心病心脏事件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理及环境因素与冠心病及其心脏事件(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各种心脏原因的住院)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在地震后应高度重视心理及环境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产生的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积极培养应对压力及排解奄塞情绪的能力,从而减少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心源性猝死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郝嘉  肖颖彬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重庆医学》2005,34(12):F0004-F0004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界定为心脏原因的自然死亡,在症状出现后1h内突然意识丧失,以前已知有心脏病史,但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未预料的。多数死者生前无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故猝死难以预测。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急诊之一。为寻求发现一些对其猝死前的病因、诱因,回顾分析了我院心血管外科自1978年1月~2005年10月2100余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例,该组手术成功率98%,其中发生心源性猝死11例(约占0.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